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 > 高要区旅游

高要区文物古迹介绍

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
  民国13年(1924年)4月,端源乡农民公会在领村陈家祠成立。同年9月改名为端源乡农民协会,广东省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韦启瑞、周其鉴、黄国侠等参加成立仪式。农民协会办事处设在陈家祠。该会领导当地农民开展了一场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运动。陈家祠建于明代末期,民国15年被地主武装人员烧毁,现存门口及其两侧的断壁残墙。1927年9月13日,广东高要县农民自卫军和群众共1000余人,在0广东区委的指导下,集结领村,举行了武装起义。1927年4月16日,-反动派发动高要事变。30多名0员遭逮捕或被杀害,0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幸免于难的0员、县农协会秘书许其忠和0广东区委派来的西江领导人黄学增、军事干部何遂等人,遵照0广东区委关于举行武装起义反击--政策的指示精神,在禄步召集干部和农军骨干开会研究,决定重新组建农民自卫军,伍耀辉任大队长,聂文波、谢忠任副大队长,总部设在地势险要的领村。农民自……[详细]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位于高要市活道镇鳌头村立本楼(又名朝客伍公祠)。其建筑特色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三开间,宽16.62米,三进深,长26.9米,坐北向南偏西。始建年代不祥。鳌头村地处高要、高明、新兴三县交界,山峦重叠,道路迂回曲折,地势险要,是进行游击战的好地方。1944年10月间,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1945年1月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大队长黄仕聪派伍真、伍子高回家乡高要活道横江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先在鳌头村建立交通联络站,任务是为第三游击大队收集情报、传送情报、接送来往人员等。随后,开展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活动,成为要南抗日革命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高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派展开英勇的斗争,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西江南北建立起大片游击根据地。1949年1月,中共高要县工委成立,书记李法,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吴耀明,委员叶琪、陈普初。5月2……[详细]
茅岗遗址
  茅岗遗址位于高要市金利镇茅岗村茅岗山南北面的山脚下。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两万多平方米。1978年发掘。文化层厚约1米。堆积中含大量贝壳及动物遗骸,包括有蚝、蛤、螺和猪、牛、鹿、羊、象、刺猬、青鱼、龟、鳄等。部分动物已属家养。还有两个个体的人类遗骸。发现干栏式木构建筑,有三组,平面为长方形,分左右两排竖木柱,间距为1.7米。其中甲组建筑残存木柱14根,左排6柱,右排8柱,柱距0.7米~1.4米不等,两排木柱相距1.64米~1.7米。木柱多有凿榫,榫眼中穿套圆木条,构成梁架和居住面,用树皮板、茅草铺垫居住面或铺盖房顶。出土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器类有釜、豆、盘、钵、罐、器座、纺轮等,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复线方格纹、叶脉纹、水波纹、乳丁(鳖甲)纹、曲折纹雷纹等。石器有斧、锛、凿、镞、球、璜、环、芯、戈等。骨器有锥、梭、镞、环、玦等。还有草编织品残片和山枣、白果、榄的核等。碳十四测定炭化木头的……[详细]
谭虔墓
  谭虔墓位于高要市回龙镇旺洞村。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1999年有重修。该墓为夫妻合葬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太师椅形,青砖麻石砌筑。墓深5.3米,宽11米。额石为麻石,额石上方中央雕太阳,周围雕有火焰纹饰。额石下有黑色石刻字墓碑,原墓碑藏于重修后新立的墓碑后。碑文为“宋诰赠刑部尚书显远世祖考虔翁谭公、妣朱氏夫人合墓”。墓后为半圆形太师椅背状的护坡挡土青砖墙,墙上有麻石条覆盖。墓左右两边分别镶嵌明永乐“虔翁墓铭志”和清嘉庆“重修虔翁墓志”刻字黑色石碑。谭虔墓是谭虔曾孙谭朝端(宋进士、刑部尚书谭伯仓次子)于宋元丰七年,回到江西丹凤岭迁墓到该址。谭虔是宋代谭氏入粤始祖,受历代粤、桂、琼、台、湘、港、澳等地谭姓的参拜。谭虔墓保存完好,有重要的历史文物研究和保护价值。2011年……[详细]
龙公祖庙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龙公祖庙座落于钟灵毓秀的金钟山,庙中供奉的“护龙神石”因曾护荫过二人成为君王而闻名天下,有着“神石庇佑开南粤,龙公护荫出君王”的美誉。龙公祖庙内保存着从南宋期间流传至今的“千年传世龙签”,龙签由前人依据易数卦理,融汇道、佛、儒三家哲理编撰而成,内容包涵“因缘果报、道德教化、天道阴阳、人道仁义”,每签都蕴涵着大自然无限灵机。龙公祖庙右侧有一棵神奇的姻缘树。姻缘树已有二百多年树龄,期间经历三次灾难:雷击、火烧、刀砍,两树三次被摧毁,三次都在同一时间重生,如一双恋人般生死相随、坚贞不渝,令各地信众啧啧称奇。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八是龙公开仓开库茶果节,其中包括开金库、派米、派利是、吃茶果等活动,都是龙公祖庙几百年传统习俗。地址:肇庆市高要市二0省道乐从镇以北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信息:门市价:50.0元……[详细]
端石老坑洞遗址
  端石老坑洞遗址位于高要市金渡镇砚坑村,始凿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历代有开采。因年代久远,故称老坑。又称水岩,清康熙后又称皇岩。洞内原有飞鼠洞、东洞、正洞、洞仔、大西洞、水归洞等洞穴,现存大西洞和水归洞2个采石工作面。洞内石道是沿缓倾斜砚石层凿进,形成一个起伏曲折、多变的小型坑道,石道高0.7米至0.9米。老坑洞采石工作面都在西江正常水位之下,甚至低于西江河床。大西洞全长约135米,洞口与洞底高差为25.5米;水归洞全长约120米,洞口与洞底高差约20米。端石老坑洞遗址所产砚石石质细腻,娇嫩坚实,呈紫蓝色带青色。石品花纹丰富,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翡翠、鹧鸪眼、金银线、冰纹等石品,下墨、发墨快,为众洞之冠,被视为“砚中至宝”。清末开始停采近百年。1972年重新开采。2000年封坑至今。端石老坑洞遗址为研究端砚发展历史提供实物依据,具有较高价值。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要鳌头村首批共产党员宣誓旧址(遗经书房)
  高要鳌头村首批共产党员宣誓旧址位于活道镇鳌头村南面的遗经书房。该建筑始建于清末年间,深9.28米,宽9.96米,座北向南。1998年重建。1946年6月,党领导的中区纵队部分干部奉命随东江纵队北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广东区党委决定,北撤后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由谢创、周天行任中区党的正副特派员。同年7月间,谢创、周天行与高要鳌头村的共产党员伍新取得联系,并指示他在该村利用办“书报阅览室”、“武术馆”、“青年学习班”等形式,向青年灌输革命思想。12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伍新吸收进步青年伍强、伍子绵两人入党,并成立中共敖头村支部,由伍新任支部书记。这是解放战争时期高要最早建立的党支部。-员宣誓仪式就在鳌头村遗经书房内举行。此后,要南地区党组织日益壮大,革命活动范围遍及高要。2005年8月,遗经书房被高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要鳌头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
  高要鳌头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位于活道镇鳌头村西面鳌头学校内的德刚伍公祠(又名世德堂)。该建筑建于1938年,一进深,长15.13米,宽13.3米,坐北向南。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败。为挽救其南洋的孤军,日军企图经高明、高要西进,配合由湖南南下的日军打通粤桂线。为了阻击日军西进,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鳌头村德刚伍公祠成立了抗日自卫队,伍鉴衡任队长,有队员30多人。1944年7月27日,自卫队在大田令(土名)进行了第一次抗击日寇的战斗,打死打伤日寇各1人。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高要人民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要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8月,德刚伍公祠被高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蚬西李氏大宗祠
  蚬西李氏大宗祠 位于高要市蚬岗镇蚬一村。始建于清代中期,清末扩建,历代有维修,2004年大修。坐东向西。总面阔12.8米,进深36.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合院式建筑,硬山顶,正、斜脊均为博古脊,墙楣均绘有壁画。花岗岩石脚。两进之间均有两廊和天井。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封檐板雕岭南佳果。前廊虾弓梁上置狮子顶如意云纹,双步梁上设斗拱,前廊梁架均雕有戏曲人物。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脊饰亦同头进。梁架为穿头式,前廊为卷棚顶。前廊板式梁架及雀替均雕刻有精美纹饰。后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梁架,脊饰亦同前。蚬西李氏大宗祠木雕装饰工艺精湛,人物雕刻精细,漆金更显建筑装饰华丽,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11年公布为高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多红砂岩采石场遗址
  三多红砂岩采石场遗址位于高要市回龙镇三多村。明清时期开采。坐西北向东南。全长60米,宽23米,有多个采石坑,其中西南面的采石坑长11米,宽7米,深6米,石口开采壁的西北面有九个小圆孔及开采时的条形纹。石壁上清晰地刻着“崇祯己卯年仲夏取石”“古菘台”“乾隆壬申年又取石”和“风月洞”等字样,最大的字高约0.2米,最小的高约0.05米,字迹随意。东北面的采石坑与西南面的采石坑相隔7米,长14米,宽7米,深4米。三多红砂岩采石场遗址对研究肇庆尤其是高要当地古建筑发展、变迁历史提供重要佐证资料,具有较高价值。2011年公布为高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要巽峰塔
  高要巽峰塔俗称乌榕塔。位于高要市南岸街道乌榕村乌榕山。明天启四至七年(1624~1627年)建。该塔位于旧府衙东南方,为“巽”位,故名巽峰塔。为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木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内13层,高39.2米。塔身各层腰檐与平座均以菱角牙子砖与线砖叠涩挑出。塔腔内设有神龛。底层对边距10.25米,开7个假门和1个登上二层的真门。每面门楣,按八卦方位分别用砖砌出八卦符号。塔身和菱角牙子砖抹白灰,角柱、门枋、阑额、线砖-灰。1997年维修。1989年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宋隆基闸
  宋隆基闸位于金渡镇水口村的联安围上。始建于1918年,坐北向南偏东10度。该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面宽16.3米、进深11.2米。闸门为钢铁铸造。宋隆基闸为单孔闸设计,闸孔尺寸为7米×9米,闸门侧墙和进出口翼墙釆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27年7月竣工。工程耗资约62万元港币,由当地募捐集资。主持工程修建是孙中山女婿、时任广东省治河处处长戴恩赛;监工聘请外国人,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统一由国外进口。该闸负责白土、金渡、回龙、蚬岗等镇集雨面积为413平方公里的灌溉、排水任务。宋隆基闸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省引进外国技术建设项目,是当时广东省水利计划的重点工程,至今还在为高要白金龙片的水利建设发挥重要作用。1989年,该塔被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该闸东侧有两块碑:一碑是记载了宋隆闸总局募捐集资的情况,高0.97,宽0.68米,楷书,立于民国三十七年;另一碑记是用中英文对照……[详细]
高要名塔
  高要有名塔,各塔都有其不同的意义和建筑风格。挺拔向上,具现代气派的明珠塔和已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塔、巽峰塔呈鼎足之势,矗立于高要市城区,使这个新兴城市增添了绚丽的风采。文明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巽峰塔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成于天启七年(1627年)。乌榕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景区的乌榕岗上,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明珠塔座落于高要市城区南岸镇沿江路东端的明珠广场,始建于一九九六年,为纪念修筑集防洪、交通、观光于一体的沿江路而建。……[详细]
大鼎古庙
  中洲旅游区位于中洲镇境内的水下村和白竹村,距县城20公里,省道贯穿全区。区内林木葱茏,环境优美,水下瀑布群延绵数里,最大落差90余米。飞泉流瀑,气垫宏伟,是不可多得的观瀑赏泉用地。……[详细]
导荫赵公祠
  南宋以来,中原战乱,江南狼烟,赵宋族人纷纷南迁避乱,经绍兴、诸暨、福州、潮汕及广州、肇庆各地,尔后近千年生息繁衍至今,历尽沧桑。目前仅在高要莲塘一镇,就有赵氏一脉20000多人,与其先祖发祥之地东京汴梁(现河南开封)的赵氏后裔人数亦在伯仲之间。莲塘镇赵氏家族的始祖赵鼎,乃是宋太祖赵匡胤第15代孙,原籍河南省汴梁县,大元大德年间被授予肇庆儒学教授(相当现在的教育局长)。赵鼎先在肇庆城西居住,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占籍高要莲塘石巷村,为赵氏家族在肇庆的第一世族。赵鼎在肇庆共生有6个儿子,经过500多年的生息繁衍,后人主要分布在莲塘镇的石巷村、上巷村、柑园村、围安村等13条自然村,其中石巷村、上巷村、围安村现在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赵姓人,连几岁的小朋友也都知道自己的先祖曾是“大宋天子”。石巷村现在还保留着赵鼎的故居,里面悬挂着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等宋朝18位皇帝以及部分先祖、太后、皇后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