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宁乡市旅游

宁乡市文物古迹介绍

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里景区(MuseumofComradesLiuShaoqi)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占地面积1200多亩,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地展示、宣传、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和收藏、保护、研究刘少奇文物的人物类纪念专馆。包括刘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及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炭子冲民俗文化馆、炭子冲学校、刘家祖坟等景点。馆藏文物资料共15507件,其中珍贵文物571件,是全国最大的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中心。刘少奇故居是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恢复对外开放,通过全面整修和科学复原,再现了20世纪初江南民居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部分场景。陈列馆开馆于1988年11月24日。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对基本陈列进行改造,于2008年11月28日隆重推出“伟大的探索者,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生平……[详细]
刘少奇纪念馆
  刘少奇纪念馆于1984年筹建,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共有8个展室、1个声像厅和2个怀念亭,主体建筑3100平方米。全馆陈列面积约为900平方米。有藏品3000多件,其中刘少奇生前使用过的遗物近800件。这些遗物中,有刘少奇生前用过的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有1961年5月回乡考察时用过的草帽、眼镜、公文包等。特别珍贵的有刘少奇赴苏联访问时穿过的水獭皮大衣和用过的袖珍收音机,还有一对一直使用到逝世前的海绵枕头。此外,尚有反映刘少奇生平业绩的照片1000余张。馆内有大小模型4个,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北方局旧址、盐城新四军军部旧址、西柏坡旧址。复原陈列2个,即延安杨家岭刘少奇所住窑洞、北京中南海福禄居刘少奇住室。还有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移交给刘少奇纪念馆的刘少奇生前阅读批注过的上万册图书及历史照片。刘少奇纪念馆于1988年11月24日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剪彩开馆,正门悬挂邓小平……[详细]
沩山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城西的大沩山上。沿宁乡至涟源公路西行70公里,爬上葱翠的大沩山,进入一个盆地,气象豁然开朗,一座宏伟的古寺映入眼帘,这就是有名的十方密印寺。密印寺创建于唐朝,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相传唐朝著名风水大家司马头陀云游到宁乡,见沩山峰峦奇伟,林木密茂,是一福地,就上江西百丈山告知百丈禅师。百丈禅师派灵佑到沩山开拓。灵佑来沩山禅坐七年,沩山毫无变化,便怅然下山。当地走出数里停步小憩时,忽然从山上窜出一群虎豹,阻住去路,灵佑只得转回沩山。现山上留有盘团石、回心桥,相传就是灵佑当年的遗迹。不久,百丈禅师也到沩山,见这里林海苍茫,决非几个曾人所能济事,就是疏朝廷,请求派人开拓。当时,正是唐朝佛教昌盛时期,唐皇即命丞相裴休召各大寺院僧众,聚集沩山,辟山开田,兴建寺宇,盛极一时,密印寺建成后,又有佛教史上著名的沩仰宗祖来此传法住持,遂使它闻名全国,远及东南亚和日本。密印寺高大巍峨,万佛殿……[详细]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位于沩山乡沩水村、沩山盆地西向边沿,北、东、南三面环山,山上古樟杂树环绕,西处于丘陵之间的梯田,顺梯田与丘陵之间的乡间小道即为沩水村级公路,沩水伴公路,流水永不停息注入沩江。高氏祠堂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为950米,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古柏青松,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冬暖夏凉,为避暑纳凉、参观揽胜的佳境。高氏祠堂,西距沩山集镇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密印寺4公里,距离宁乡县城76公里,沩山集镇沿沩水河堤有简易公路通往祠堂,交通较为方便。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高氏祠堂建筑雄伟壮观,构思严谨,庄正肃穆,配合和谐,是宁乡县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详细]
何南熏墓
  何南熏墓位于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勺子冲马里山,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仅150米,西距沙田乡政府约3公里,涓水河顺山谷流入沩水,交通便利。何南熏墓时代为民国(1922年),墓周围栽种杉、樟林树木、配以低矮植物,环境优美,墓占地面积约为180平方米。依山势坐东朝西。前为农田,后靠山顶。由平台、拜台、墓主体三大部分组成。平台前为深坑,平台两侧立有石人2尊、石马2尊(1尊修复)、石狮2尊、华表2个等雕刻;拜台前有香炉,墓直径为5米,麻石结构,墓冢为平顶。墓围庐用麻石砌成。下面为双层“山”字型结构,墓祁阳石碑上横刻有孙中山题词为“为国捐躯”和直书“南薰司令千古”。墓联石刻对连:顽糜儒立志决身纤。墓围麻石雕刻龙、象及花草等精美12个纹饰。整个墓葬保存完好,气魄宏伟,庄严肃穆。 何南薰(1875—1922)又名何梓林、梓八。少家贫学中医出身,与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夏果雅结为兄……[详细]
大夫堂围墙
  大夫堂位于距花明楼镇南8公里处大夫堂村染坊组,为春秋战国时期与屈原同殿为官的楚国靳尚大夫的宅居地,总占地面积140亩,其中森林面积50多亩,水面积约70亩,园内古树参天,鸟语花香,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鹭长期栖息地。宅地四周仍留有土夯的古城墙及护城河。 整个园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树种繁多,品种多达40多种,数量多达2000多株。园内野生资源丰富,植被茂密,主要有香樟、飞蛾槭、枫树、三角枫、豹子樟、刺楸、苦林诸、野漆树等,气候适宜,有野兔、野猪、竹鼠、松鼠、竹鸡、山鸡、猫头鹰等20多种野生动物,尤以白鹭最多,故称“白鹭山”。其中尤以白鹭最多,故称“白鹭山”。大夫堂深厚的渊源和原始的自然风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 高大的古城墙、望楼、宽深的护城河的城防格局纯属战国时期的军事防御体系,她将前后左右三口大塘的水库连成河,与高大坚实的陡峭墙形成水域围城,铜墙铁壁,再加上突出之处的望楼辽望……[详细]
宁乡云山书院
  清同治四年(1865),邑人原陕西巡抚刘典倡建于宁乡水云山下。三面环山,佳木葱茏,绿野扩展,沩水流迳,步云桥横跨其上。“山水之胜,无殊岳麓”,“斋舍之制,全效城南”。当时有步云桥、总会门、东西五门、讲堂、崇道堂、希贤堂、先贤堂、仰极台、凌云亭、奎光阁、文昌阁、藏书楼、东西八斋等建筑,可容徒160人。辟有鉴泉印月、奎阁凌云、云寺钟声等10景。云山书院是县以下的书院,相当于乡学一类初级教育机构,曾提出“修书院,广育婴”的宗旨,便于乡民子弟就读。“东西八斋,斋舍十间,可容徒百六十人”,比一般乡学规模要大。“经费多来源于乡绅捐助,士绅捐置田产668亩,年收租1300余石。以培养“处为大儒,出为良佐”之才为宗旨。山长为士林楷模,秘择本邑宿学名儒”;对学生要求“贵博学、审问、慎思,明辩以析其理,笃行以践其慎”。书院创办后,受维新变法影响,教学内容开始加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课程,一度成为宁乡新文化运……[详细]
宁乡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湖南宁乡县西南麦田乡回龙山山顶的天然盆地上,始建于唐初。1989年白云寺公布为宁乡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拟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寺始建于唐初,白云寺规模宏大,共有大小寺屋300多间。香火旺盛时,有僧人300余人。寺中共有大型佛像30多尊,其中以二十四诸天菩萨最为威风,形象生动。旧时寺前井中有数十只刻有明、清年号被寺中和尚放生的乌龟,一听到公鸡报晓或僧敲木鱼开餐时,便结队而出,探头探脑食取施舍的饲饵。据资料记载,“名随衡岳争灵秀,缘追南海显神奇”,古老的白云寺是名振三湘的知名寺庙。湘中有俗语:“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回龙山何以与南岳齐名,盖因山中有规模宏大的白云寺。白云寺前身叫清林寺,位于回龙山北麓之粟溪,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乾隆二十八年(1763)移基于南坡幽谷更名白云寺。原名白衣庵,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详细]
何叔衡故居
  何叔衡故居位于长沙市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何叔衡,谱名启璿,字玉衡,号琥璜,学名瞻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就读私塾。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中清末最后一届秀才。他激愤于官府腐败而甘愿在家种田,长期从事私塾、小学教育。直到1909年,何叔衡离开家乡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1913年春以37岁的大龄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1年后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得以结识时年21岁的同学毛泽东。何叔衡热情厚重老成,一直是毛泽东在湖南开展社团运动、-、驱张运动和建党建团运动的得力助手和密友。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为最年长者会员。毛泽东曾有评价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1920年参加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和毛泽东代表长沙早期党组织一同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革命时期,何叔衡以国民党省党部监察委员和学界名流身份相继担任湖南省法院(控诉法院……[详细]
谢觉哉故居
  谢觉哉故居位于长沙市宁乡县沙田乡堆资村。谢觉哉(1883—1971),原名维鋆,字焕南,别号觉斋,湖南宁乡人。1883年4月26日生。1921年参加新民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和《上海日报》。后任中共湘鄂西省委政治秘书、《工农日报》主编兼文化部副部长。1933年到中央苏区,任毛泽东秘书,后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司法部长、代理最高法院院长。1934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边区参议会副议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长兼政法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会议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善诗文,有《谢老诗选》、《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日记》等传世。1971年6月15……[详细]
11、裴休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裴休墓
  裴休墓时代为唐。位于湖南省宁乡县沩山乡清溪村大沩山之韦驮峰前。此为唐代名相裴休之墓。墓冢周砌石,外砌石罗围。坐西朝东。墓后有碑,上刻“唐故相国裴休之墓”。墓前有石栏、石柱,柱上刻一联“亮节高风乾坤并老;慈怀道气天地长存。”系众僧重修时(1932)镌刻。另有花岗石刻七言诗:“万重云捧古人坟,花木争奇紫翠纷。神气丽天经夜月,山光映水渡秋雯。田犹荷锸耕罗汉,法有金城赖相居。掷却金鱼逢佛选,至今完整颂元勋。”文革中,墓围、石刻遭破坏,1982年按原貌修复。裴休字公美,孟州济源(今河南)人,唐长庆中(821—824)进士,举贤良方正。曾任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直言遭贬,退隐宁乡县祖塔乡之裴公庵。裴休好佛,为灵佑禅师奏建密印寺,终年74岁。浏阳猿啼山有隐相岩和哑清地,石霜寺有遗笏堂;益阳有裴公亭、白鹿寺等,据地方志记载,皆是与裴休在湖南活动有关的古迹。1959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详细]
田冲兰花屋场
  兰花屋场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始建于1882年,土砖青瓦木结构,传统四合院布局,现存房屋48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兰花屋场是宁乡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古民居,且以其木雕砖雕别具特色、独具一格。它是由张轼后裔,清朝进士、广东按察使张铣于1882年建造的。屋场依山傍水,共有大小房屋48间,面积约1000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上下两层,带跑马楼,为清代典型的湘中农村建筑。兰花屋场也是中国红色药理学家、新中国药理学科的奠基者张毅的故居。与其他地方的屋场相比,田冲兰花屋场的规模不算很大,但整个建筑却隐隐带着读书人的气息:高高的封火墙顶端绘着墨色的兰花,黑漆髹成的窗户干干净净,这都与白墙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差;屋檐下的枕梁上雕刻的是文曲星,大门两边的侧柱上则是白鹤伴松、喜雀登枝等文人喜欢的图案。远远地看过去,白墙黛瓦的兰花屋场在屋后的屏壶山映衬下,就如同一幅水墨画。2006年,田冲兰花屋场被列为湖南……[详细]
炭河里遗址
  炭河里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是南方最著名的青铜器出土地。遗址年代约为商代到西周时期。宁乡位于长江以南,却有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出土,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最大的铜铙和最大的铜瓿。炭河里遗址现存主要部分为黄材河北岸与土段溪交汇处的扇形地带,城墙西南和东北分别靠近两条河的河岸,城内保存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城外新发现保护面积为21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达40多万平方米。1963年确认为西周遗址,分别于1973年和2001年进行小规模试掘,2003年到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发掘了西周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城墙遗址,清理出了七座西周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目前该地共出土了包括“全国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内的2000余件文物。整体看来,墓葬出土铜器种类和风格与炭河里城址采集的残铜器及以往这一区……[详细]
14、毛公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公桥
  毛公桥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直田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系毛姓族人捐建,为全麻石拱平一体桥。桥体由多块长条形巨-石构成,没有切割痕迹。专家们对当时的建桥技术和建筑工人的智慧由衷叹服。桥身有石刻的一条大蜈蚣,寓意蜈蚣避水,庇佑桥体平安。登临毛公桥,眺望蓝天白云,饱览田园风光,不禁心旷神怡,精神抖擞。毛公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古桥全部用麻石构筑,石块大小不同,错落有致;桥体为圆拱连着平板,是为圆拱平板连体桥。此造型在古桥中是不多见的(长沙含浦古桥和宁乡已经跨掉的七星桥也是“平连拱”造型),因此甚为宝贵。古桥南北走向,全长55米,宽1.6米——5米。古桥于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南轩墓(包括张浚墓)
  张南轩墓(包括张浚墓)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官山村。此为宋代著名理学家张栻及其父抗金名将张浚之墓冢。官山村官山山麓,背依九曲奇峰,循峰而下有马蹄形小山名罗带山,山的东端为张浚墓,西端为张栻墓。墓周砌花岗石,以三合土封顶。墓碑高1.5米,宽0.8米,上刻“宋大儒张南轩先生之墓”。前立石柱4根,山下有南轩祠。明大学士杨建和撰碑记。1967年墓、祠、华表均被毁,1981年修复墓冢、墓围。现墓长11.2米,宽10米,墓围直径5米,墓高2米,墓碑尚存。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四川绵竹人,后迁衡阳。初师事胡宏,得所传理学,与朱熹、吕祖谦时称“东南三贤”。累官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先后在长沙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讲学多年,学者称南轩先生。宋淳熙七年(1180)卒,年48,谥“宣”。著有《南轩易说》、《癸巳论语解》、《南轩集》等。《宋史》有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