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江岸区旅游

江岸区文物古迹介绍

汉口日清洋行大楼
  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一带是近代时期英租界最为繁华的地区,汉口日清洋行旧址就坐落在两街交口处,是黄金地段中的黄金聚焦点。该建筑由汉口著名的建筑公司英商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1928年建成,钢混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采用三段式构图。大楼在两街交口出另设以分入口,入口本身十分平淡,但上方缩进开一扇矩形窗,两侧立有爱奥尼克倚柱,顶部罩弧形山花,甚为精致,此处设计打破陈规,却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三四层之间排列爱奥尼克双柱,柱底和柱顶部都刻有精致的浮雕装饰。顶层正中建有一座古罗马风格的穹楼,塔司干双柱围拢一圈,盔型顶上开有巴洛克式小圆洞,穹楼顶端以一座小亭结束了这座装饰复杂的建筑。 景点位置江岸区沿江大道131……[详细]
四明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四明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江汉路45号,建于1936年,卢镛标建筑事物所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四明银行1908年成立于上海,1919年成立汉口分行。该旧址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平面呈梯形。地上五层(局部七层),地下一层。立面构图强调竖向,简化的壁柱直通顶部。一层采用麻石贴面,以上几层采用水刷石材质。楼顶部两侧为渐次收进的阶梯状塔楼。该旧址是中国建筑师在汉设计的第一座钢混结构建筑,是当时武汉较高的建筑之一,也是武汉在租界以外修建的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是当时华人修建的“争气楼”,运用了当时欧美建筑界的最新思想,对武汉近现代建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详细]
英文楚报馆旧址
  英文楚报馆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99号,建于1924年,由格里波夫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英文楚报馆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汉口圣教书局经理计约翰,英文楚报主要刊登中国各省的消息。1924年大楼建成后,路透社曾在内办公。武汉沦陷后,英文楚报为汉口唯一发行的英文报纸。旧址建筑面积约3145平方米,属古典复兴式建筑。原系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地上增设一层。大楼外观多变,外墙素净,线脚简化,以柱式控制构图,麻石粉面。该旧址融入了西方建筑手法,对于研究近现代建筑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它对于研究英文楚报的历史具有较高价值。……[详细]
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旧址
  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天津路1号。建于1924~925年间,英国景明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施工,属欧洲文艺复兴古典主义风格。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1890年于上海设立中国总公司。1912年在汉口设分公司。珍珠港事件后,大楼曾作日军禁锢俘虏之用。该旧址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系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按三段式划分,采用西式隅石与中式纹样作为装饰,外墙仿麻石墙面,墙角有隅石护角,檐口装饰及阳台细部处理留有中国传统手法痕迹。该旧址是汉口早期现代建筑中的代表作,也是汉口民国时期重要的商贸建筑。……[详细]
市政府礼堂
  市政府礼堂江岸区沿江大道187号建于?~1954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一级)武汉市政府礼堂,精美而大气。四坡水茶色歇山屋顶,三层水泥框架结构,左右对称布局,两边设有晒台。其外观是中式建筑风格,内厅是苏式格局。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有武汉大学的影子,也有京城许多丹楼碧阁的血脉。礼堂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其大胆地反复重檐,给人高殿嵯峨之感。钢筋水泥的西式墙体,厚实沉稳,又峻宇雕花,庄严中不失华丽。这在四柱三门入口处,表现尤为明显。……[详细]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163~165号,191号。1927年,中共中央从上海迁至武汉,此地为0中央机关的租住地,蔡和森、李维汉等领导人曾在此居住并从事革命活动,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也在此举行。旧址为两幢三层西式洋房,均坐西朝东,立面对称,外墙为清水红砖,门楣、窗台、挑梁等处的装饰呈欧式古典风格,室内为木质楼梯与木质地板。整个房屋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外墙上镶有一块铭刻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武汉文物保护单位”的白色石牌。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心脏”,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和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召开、决策。旧址是中国大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全国尚存不多的大革命时期0中央机关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在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内。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中国人民而英勇献身的苏联空军志愿队15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坟墓。原在中山大道陈怀民路万国公墓中,1956年迁此。左倚朝梅岭,右靠夕桂山,墓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墓扩用花岗石砌成,高3米,宽23米,正面嵌15位烈士墓表,左右置记事碑,分别用中文和俄文字镌刻。墓前广场有高10米的四方锥形纪念碑巍然卓立,碑身正面镌刻“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碑前有宽阔的墓道,道两旁松柏成行,繁花似锦,使陵园景色愈加庄严瑰丽。2019年10月7日,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路5号,建于1905年。从1927年1月1日起,国民政府正式在汉办公。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设于该楼,外交部长为陈友仁。在中国人民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伟大历史壮举中,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旧址占地面积约为464平方米,属于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三层砖混结构,立面对称,居中为二柱宽柱式门廊,门廊两侧有小型花坛。该旧址对于研究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近现代建筑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详细]
汉口刘少奇故居
  在汉口友益街尚德里2号(今为4号)。1926年10月——1927年7月,刘少奇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房。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的部分领导同志也在此居住过。故居系一幢20年代里弄式二层楼民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砖木结构。大门为石框门,有天井、客厅;左右两间房,每间20平方米。楼上房间布局与楼下一致。-住在大门右边的楼上房间,他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及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的身份在这里领导工人运动,并著有《工会代表会》等一系列中国工会建设的最早著作。……[详细]
德明饭店
  德明饭店位于江岸区胜利街245号,结构:砖木;层数:3层;建成时间:1919年。此建筑由法商所建,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建筑,屋顶构尤为别致,采用覆斗形式形铁皮瓦屋面,坡度很大,仿佛一反扑着的斗一样,铁皮瓦面上贴沥青油毡,涂以黑色。层面上的圆形老虎窗和立面上的壁柱处理,很有风味和特色。另外还采用了落地长窗直通花园,大门采用圆形旋转门,显得豪华高雅,与外部环境协调。德明饭店是一幢华丽浪漫的法式建筑,蒋介石、程潜、白崇禧、唐生智、史沫莱特、周恩来、董必武当年都曾出入其间。建筑外观与室内布局的典雅,使它现如今依然属于武汉高档饭店。上世纪初的1900年,京汉铁路修建,作为铁路终点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也同时兴建。法国商人圣保罗看中了与车站毗邻的这一地段,在法租界建了这座饭店,店名由法文“TERMINUS(终点)”音译为“德明”。饭店建筑由法籍犹太人史德生夫妇设计:覆斗状铁皮瓦屋面,典型法式风格,圆形的老虎……[详细]
汉口汇丰银行大楼
  汉口汇丰银行大楼位于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99号。英商汇丰银行汉口分行于1866年开业,其业务为储蓄存款、信贷、汇兑、套购申汇、买卖外汇合同、买卖货币及发行钞票。1950年3月停业。旧址1913年修建,为一栋四层花岗石结构楼房,平面呈矩形。廊柱柱头有爱奥尼式涡卷纹雕饰,檐部、墙面有装饰浮雕。整个建筑古朴粗犷,雄伟高大,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第三批)……[详细]
立兴洋行汉口分行旧址
  立兴洋行汉口分行旧址位于江岸区沿江大道183号,时代为。属东南亚殖民建筑风格,设计者是德国的石格司建筑事务所。其二三层的连续券柱式拱廊极为亮眼,上覆红瓦大坡顶。瓦脊上对称的两个烟囱,很像是竖起的小狗耳朵。立兴洋行由法国人立兴于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办,1895年在汉口开办分行。主要从事芝麻、猪鬃、牛羊皮、桐油等土产的出口,德国钢材、比利时玻璃、美国面粉的进口。还曾经涉足过代理法国邮船在汉的业务。在京广铁路未建成之前,长江轮运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1905年前后,立兴洋行代理的法国东方轮船公司开辟了长江航线。洋行建筑是武汉近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其风格样式代表着近代建筑的主潮流。立兴洋行是其中一例典型。现为市招商局使用。2011年,立兴洋行汉口分行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汉口鲁兹故居
  鲁兹故居纪念美国主教鲁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鄱阳街32号院内。占地面积323平方米。在鄱阳街34号那个院子里头,两层高的小楼,弧状的大门,看上去别致的很。这栋房子现在已经是某个单位的办公点,而在抗战时期,它是众多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的起居所。鲁兹故居西北向,是一栋西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64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详细]
汉口上海路天主堂
  汉口上海路天主堂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路。原名圣若瑟天主堂,建于1876年,二层砖石结构,建筑面积1273.45平方米。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平面呈十字形,巴西利卡式立面。内部半圆形拱券与交叉拱券构成天穹,取得了较大空间,既满足了使用功能需求,又赢得了宗教意义上的向上感。该教堂作为天主教汉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武汉近现代宗教史上的重要建筑。(第五批)教堂平面呈传统拉丁十字形,两层砖木结构,后侧左右各有1座圆形塔式钟楼。堂内设祭台5座,有精美的拱廊,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做弥撒。立面系罗马巴西利卡式。因奉圣约瑟为主保,旧称“约瑟大堂”。这里原来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湖泥泽。清同治五年,即1866年,明维笃主教购得此地,逐年取土填高,终成平地。教堂由意籍教士设计并督造。1938年1月18日,曾在此举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死难平民大弥撒,国民政府高级政要邵力子、吴国祯等莅临观礼,共产党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详细]
汉口辛亥首义烈士公墓
  辛亥首义烈士公墓坐落在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2号,为纪念在阳夏战争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而建。占地面积4326平方米,是武汉地区现存辛亥首义烈士陵园中保持较为完好、安葬辛亥首义烈士最多的一处。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相继光复。清王朝为挽回灭亡的命运,起义将士为捍卫革命成果,于1911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汉口刘家庙(今二七路)、大智门(今车站路)一带展开了殊死搏斗。当时阵亡的2000余名起义军将士遗骸,由战时红十字会出面收集,分成六座大墓冢合葬于此,名“赤十字会义冢”,俗称“六大堆”。次年2月,红十字会在每座墓冢前立“国殇”石碑,以志纪念。1913年,红十字会和汉口各慈善团体将此处建成公墓,鄂军都督黎元洪题墓碑额“铁血精神”及“鄂军起义阵亡诸烈士墓”墓名。1946年,武汉行辕主任程潜下令汉口市政府在原址加以修葺,围以栅栏,建园立碑。陵园坐东朝西,定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