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淄博市 > 淄川区旅游

淄川区文物古迹介绍

马鞍山抗日遗址
  马鞍山位于淄川区太河镇的淄河片区,因其形似马鞍而得名,主峰海拔618米,总面积25.6平方公里,是集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功能完备。为缅怀抗日先烈,激发子孙后代的爱国主义热情,发挥其爱国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太河镇在马鞍山纪念碑南修建了革命烈士祠堂,里面陈列着205名革命烈士的灵牌,展示了马鞍山抗日保卫战的英雄气概和不朽功绩。在马鞍山西峰下修建了马鞍山抗战纪念馆和纪念碑,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上下两层环廊式建筑;纪念碑呈“三八式步枪”状,高11.9米,象征着1942年11月9日发生的马鞍山抗日保卫战,原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上将为马鞍山抗战纪念馆和纪念碑分别题写了“马鞍山抗战纪念馆”、“马鞍山抗战纪念碑”。同时,对马鞍山主峰上山路、战斗指挥部、英雄石碾等战斗遗址进行了维修加固和保护修复。2014年5月至8月,太河镇聘请专业单位对马……[详细]
蒲松龄故居(纪念馆)
  蒲松龄故宅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现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三部、杂著5种。蒲松龄故宅包括故居旧址、附近住宅、柳泉以及墓园,现辟为蒲松龄纪念馆。故居坐北朝南,两进,西有侧院,青砖黑瓦,木棂门窗,为当地民宅样式。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木棂门窗,房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74岁时江南著名画家……[详细]
河东惨案纪念地
  河东惨案纪念地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年代为1938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于同年12月27日侵占了淄川县城。为了迅速建立统治秩序,日军派遣汉奸走狗四处网罗地方反动势力,竭力进行欺骗宣传,开展所谓“宣抚安民”活动。河东村是淄川罗村镇的一个较大村庄。解放前,全村有630户人家,1700多口人。二十年代末,该村村民张荣修,为了防匪保家,拉起了封建迷信组织“铁板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会员遍及河东、罗家庄、杨家寨、龙口、马尚等地。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铁板会会员纷纷投入反日抗日斗争行列。1937年底,河东村铁板会首领张荣修曾先后两次应马尚村铁板会之邀,派人帮助他们攻打侵占周村的日军。因武器原始,又缺乏正确的指挥而失败。但是,此反抗之举引起了日军的特别注意,“铁板会”被日军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1938年1月27日,日军指派汉奸张克顺、维持会田某和“宣抚班”班长鲁某……[详细]
忠亲王祠
  忠亲王祠位于淄博市淄川区般阳街道。年代为清。2013年,忠亲王祠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忠亲王祠坐落在山东淄川城里大街185号,坐北朝南,清代建筑风格。两进院落,雕梁画栋,碑刻花廊,苗木繁盛,占地面积585平米,是清廷为纪念晚清名将僧格林沁建造的。僧格林沁在淄川镇压刘德培农民起义军为清立有战功,死后,清廷慈禧太后特命在其战斗过的淄川建立忠亲王祠以示纪念。忠亲王祠,又称王爷庙、僧爷庙,坐北朝南,以原韩忠烈公祠及张、沈二公祠旧址建造,创建于清同治四年,原建筑为三进院落和后花园。正殿3间,东西两疣各3间,大门、二门各3间,二门外东西官厅各3间,道房2间,厨房2间。正殿供忠亲王像,左右侍郎、总兵配两廊,祀从征阵亡将官。王祠西疣,正殿两头各建庙1间,左祠韩忠烈公,右祠张沈二公。战乱年代,原建筑已遭损坏。现存淄川的忠亲王祠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正殿3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西配……[详细]
牛记庵牛角溶窟
  牛角溶窟,相传有一老道让一老农种植一西瓜,在九九八十一天成熟之日用其砸牛,耕牛会变成金牛,谁知老农八十天就摘了,只砸下牛头,牛角滚落于此一半是金一半是木,形成此洞。牛角溶窟长达120多米,雨季,大水流成瀑布顺崖而下,形成一道靓丽壮观的水帘洞景观,冬天融化的冰雪随流随冻,使溶窟上方挂满冰柱,像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白玉,美哉壮丽。 据《王氏族谱》记载,四百年以前,王氏祖先为了躲避王渔洋皇宫奸臣所害之灾,逃到此地,首先在溶窟里居住,当时叫大石屋,后来逐步迁出石屋,这里成了百姓存放秸秆和推碾磨的地方。大溶窟是一自然礼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在大溶窟里扎台唱戏,溶窟内外容纳了四外八庄前来看戏的几百人。 地址: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牛记庵村 门票:50元;停车费20元 电话:0533-5555999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详细]
三教祠
  三教祠位于旅游南线,是昭阳洞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石质建筑,巧妙嵌于天然石洞之间,供奉儒、释、道三教,故称三教祠。门两侧对联:“未明人妄分三教,了得底同悟一心”,横批:三教同垣。三教祠南侧有三股清泉,水质特佳,叫做“三映泉”。地址: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峨庄乡石沟村电话:0533-5036666开放时间:8:30-18:30周边公交信息:67路、39路交通参考路线:从淄川长途汽车站进入淄城路,行驶730米;左转,进入颐泽将军大道,行驶4.0公里;请直行,进入淄矿路,行驶980米;请直行,进入崇正路,行驶2.4公里;进入淄中路,行驶20.5公里;请直行,进入X006,行驶3.0公里;请直行,进入淄中路,行驶8.0公里;左转,从淄中路到潭溪山旅游区,行驶2.6公里;到达潭溪山旅游区……[详细]
满井寺
  满井寺是在原址上复建的,占地15亩,建筑面积1068平方米。寺庙以双重斗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素斋房、养生地等殿堂,还有禅塔两座、-百余尊。据说是当年蒲松龄老先生创作《倩女幽魂》的地方 地址:淄博市蒲家庄中国淄博聊斋城电话:0533-5819258;0533-5826666 开放时间:夏季7:30-18:00;冬季8:00-17:00 周边公交信息:81路、103路 交通参考路线:从淄川长途汽车站进入淄城路,行驶730米;左转,进入颐泽将军大道,行驶4.0公里;请直行,进入淄矿路,行驶990米;左转,进入聊斋路,行驶980米;右转,从聊斋路到淄博聊斋旅游区,行驶830米;到达淄博聊斋旅游区……[详细]
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
  淄博矿务局德日建筑群位于淄博市矿务局机关驻地。年代为清、民国。淄博矿务局德日建筑群位于淄川区洪山镇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的办公区及周边区域,建筑群总占地面积466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179平方米。从建筑风格上讲,是受西方影响的近代建筑群,是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特征与简化的传统地域风格特征的混合体,其中大部分为德式建筑,部分为日式建筑。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起源有很多种方式,经济、政治、战争、交通、列强的侵略都可以改变一个城市发展轨迹,也形成了各个城市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建筑风格。2006年12月7日,淄博矿务局德日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寨里窑址
  1957年全市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主要分布在淄川区寨里乡寨里与大张村之间的高地上,面积约22万平方米,窑址耕土层下为瓷片堆积层,厚约40~100厘米。经历年整平土地和局部发掘,先后出土大量瓷片,均为青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罐、高足盘等。碗深腹,直口,外腹下部无釉,有些碗壁上饰莲瓣纹。罐为四系,曲腹、平底、灰胎,外腹下部无釉。高足盘呈豆形,下部无釉。这些器物一般造型厚重,制作工艺原始,釉色亦不纯正,窑具多用三足支钉,具有早期烧制的特点,该窑址烧造年代为北齐至唐代,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唯一的北方青瓷产地。1984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淄博市……[详细]
淄博青云寺
  位于淄川区岭子镇槲林村西北,系一佛教寺院.青云寺,旧名上泉庵,始建于明代。据旧县志载:“(僧)园明,於西南山中创建青云寺者也。寺初名上泉庵。正统中,僧人净明结茅於此,舍身以为浮屠,开山为田,自耕而食。有徒曰道通,再传曰德山,皆苦身修行,垦田渐广,三传至园明,於正德六年出家,不数年遂成大刹。又於中建精舍数间,招名流读书其内,百余年来,文人墨士碑版题咏之盛,一时称最,至今述邑中名胜,以青云寺为称首焉”。青云寺风景秀丽,北边的盘山、南边的九纹山陡峭峻拔、悬崖如削。寺院因势起屋,上依绝壁,下临深涧,飞檐雕甍,掩映于绿树红花之间,为古淄川县二十四景之首,以其十景闻名遐迩。十景是:九纹呈彩、四盘据胜、月山晚照、途井涵春、龙台荐靄、龟林毓秀、辋谷响应、屏壁舒卷、鸽崖绕回、鹰峰崚嶒。青云寺一向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历代多有题咏,留下许多墨迹,有王教、张至发、张中发、毕自严、唐梦赉、毕际有、蒲松龄等名士撰写的……[详细]
蒲家庄民俗建筑群
  蒲家庄民俗建筑群,地址淄川区城东七里许洪山镇,该村约于宋代建村,初名“三槐村”,以村内有三株大槐树而名。明初又因村东沟底有一泉井,水满常溢,故改名“满井庄”。明中期始以姓氏更名蒲家庄,沿袭至今。 村内建筑多为传统典型北方农家四合院民居,青砖门楼,灰瓦房,但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保存完好的不多。现建筑群保持原有民俗风格的典型建筑有位于村中心位置的以蒲松龄故居为主的蒲松龄纪念馆建筑群,属典型明清风格北方农家建筑。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坡地窑址
  西坡地古瓷窑址位于西河镇西坡地村东的高地上,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00米,面积5万平方米。窑址范围内散布着大量的瓷器碎片,色釉装饰有白、黑、白地黑花等,多为生活用具,如碗、钵、盆、瓶等。与磁村窑址华严寺区出土的同类器物比较,造型和釉色基本一致,应属于同一时期。堆积最厚的地方达4米。经专家研究认为,西坡地窑址至迟在金代已经烧造瓷器,并且一直延续到元代。 2013年,西坡地窑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杨寨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寨塔
  杨寨塔坐落在淄川区杨寨村,为仿楼阁式,八面七级。塔身为纯砖结构,空心,通高约18米,内有楼梯可直通顶层。顶层为供奉佛像的地方,又可供人观赏周围景致。古塔始建年代无资料可证,在明代已视为古迹。在建筑造型及风格上与建于宋代的连云港海青寺阿育王塔极为一致,寺院中的配置与辽金时代所建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蒙庆州白塔一模一样。据此推断,该塔应有近千年历史。该塔为可供人登揽的七级八角楼阁式砖塔,通高20.76米,石砌底座,砖筑塔身,塔基高1.29米,对径6.55米,塔底对径东西4.11米,南北4.17米。每层有券洞或佛龛,四个方向均为不同形式的砖作假窗,北面为登塔入口,登17级台阶到南至二层后,向西登旋转台阶至6层,塔刹为圆宝顶。塔门上方,嵌有石刻匾额一块,上 书“阿弥陀佛”四字,落款为“康熙三年丁未季夏吉旦沈荃敬书”。地址:淄博市淄川区杨萌路附近门票:免费开放……[详细]
前来遗址
  前来遗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城南镇前来村。年代为商-汉。前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从商周至汉代时期遗物,面积为30万余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为1米,主要出土器物有灰陶鬲沿、罐沿、瓮沿、盆沿、豆盘、板瓦等。遗址破坏严重。 2006年12月7日,前来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公孙遗址
  公孙遗址位于淄川区城南镇公孙村北约200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从商周至汉代时期的遗物,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0.5-2米,主要出土器物有灰陶鬲沿、罐沿、豆、板瓦等。遗址保存状况一般。2006年12月7日,公孙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