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南昌市 > 东湖区旅游

东湖区文物古迹介绍

1、滕王阁 AAAAA
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赣江畔。屡毁屡建,今日之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与古貌相比更为气派。滕王阁座落于南昌市西北,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所建。据记载,李元婴于永徽三年迁任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建此阁以为别居。由于李元婴封号为“滕王”,故名滕王阁。20多年后,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首次重修。竣工后,阎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记事,途经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时写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阁序》。并由此令滕王阁名扬四海。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清代诗人尚镕《忆滕王阁》诗云:“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后来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上元二年(675年……[详细]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这幢外观呈银灰色,座南朝北,楼高四层的回字型建筑,原为江西大旅社,始建于1922年,1924年建成,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外观以具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装饰门窗,楼内有一宽大的天井,天井里放有四口防火用的大水缸,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格局。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起义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率领起义军两万余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派的第一-,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件,1956年,人民政府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址就设在当时的总指挥部旧址内。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一座灰色五层大楼,见证了打响了武装---派的第一-,以及中国0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详细]
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地处南昌八一大道核心地段,原称人民广场。八一广场是南昌的窗口,四面是通往城市四方的直通大道,这里也是南昌市民活动的中心,每年在这个广场上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政务和商务活动。耸立在广场中心的纪念塔被誉为英雄城的城徽,1977年8月1日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五十周年在广场南端破土兴建八一起义纪念塔,1979年1月8日落成。原纪念塔占地1.7公顷,塔高45.5米,由台基、台座、塔身及塔顶组成;正面镌刻着-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塔身基座有27个台阶,意指一九二七年。原纪念塔一九七七年八一起义五十周年时破土兴建,一九七九年一月八日落成。顶部是一只汉阳造-,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正面有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它立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整个塔身庄严,肃穆,令人心中涌起仰慕……[详细]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
  位于中山路256号,占地面积4480平方米。原是江西大旅社。建于1923年,旅社大楼外观呈银灰色,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共4层,原含96间房,平台屋顶的中央有两层小楼和一根旗杆。可凭栏鸟瞰南昌全城墙;这座雄伟壮观的中西合璧建筑物是当时南昌首屈一指的建筑。1927年,这里曾是八一起义的总指挥部,由-、贺龙、叶挺、-、-,成功地领导了著名的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0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篇章。南昌因此被称为英雄城。新中国成立之后,1956年,人民政府在此筹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门首悬挂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鎏金馆标,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1958年题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主楼的2、3层辟4个陈列室和1个题词纪念室——《序厅》、《历史性的决策》、《起义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光辉的征程》五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该馆还按原貌布置了喜庆……[详细]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区中心的人民广场南端。1977年“八一南昌起义起义”五十周年时破土兴建,1979年1月8日落成。塔为长方体,总高45.5米。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汉阳造”-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纪念塔造型雄伟挺拔,寓意明快深刻,上下分别设置的6层灯光和多组投射灯,使夜间塔身显得明亮通透,昭示人们,八一军旗永远鲜红亮丽。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1、2、3、4、6、10、11、13、88、26、202、208、212、215、302、704、22、705、317、32路八一广场站。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景点位置: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详细]
杏花楼
  时代:清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湖路29号简介:杏花楼俗称“水观音亭”,位于南昌市南湖路29号,地处南昌四湖之一的南湖北侧的湖心岛,东、南、西、三面环水,北侧经小石板桥连接与环湖路和建德观街相邻。杏花楼始建于唐,明武宗正德(公元1506—1521)年间,曾为宁王朱权五世孙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一度是相国张位(字洪阳)的别墅,始称“杏花楼”并延续至今。楼西设“闲云馆”,是文人结社聚集之地,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人在此多有吟咏。清时,为祀娄妃而在西侧另建“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有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俗称“水观音亭”(水观音亭于文革初期毁为平地,不复存在,杏花楼与之一墙之隔,连为一体,故人们习惯把杏花楼误认为就是水观音亭)。民国8年(公元1919年),市民张喜猷牵头募捐重修杏花楼。杏花……[详细]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江西师大社区(家委会)北京西路437号。建于1935年,分别由厂房旧址、大棚车间旧址、飞机库旧址和指挥塔楼旧址组成。厂房旧址坐北朝南,钢混框架结构,面宽31米,进深36米,占地面积约1180平方米。大棚车间旧址面宽29米,进深43米,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师生露天活动均在此举行,“师大红场”因红色水泥地面而得名。飞机库旧址坐西朝东,建于1935年,钢混框架结构,面宽28米,进深43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后改建为大礼堂,几度修葺,沿用至今,学校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指挥塔楼旧址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四层,另附地下层,面阔19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中意飞机修造厂屡次遭到日寇轰炸,其中有一枚重磅-就落在指挥塔楼东北翼平顶,洞穿四层楼板直入地下室,但塔楼的根基未损。1950年2月,修复了塔……[详细]
叶挺指挥部旧址
  叶挺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苏圃路1号南昌二中校园内,建筑保存完好,旧址占地面积402.25平方米。叶挺指挥部旧址是一座平面布局对称的工字形楼房,两层砖混结构,座北朝南,外墙为青砖绵砌的清水墙,屋面为木人字梁结构,上铺传统小瓦。叶挺指挥部旧址建于1925年,为心远学校教学楼。1927年7月下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将师部设在这里。7月30日下午,叶挺在这里的二楼会议室召开全师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布置了战斗任务。起义胜利后部队改编,叶挺任第十一军军长,这里便成了第十一军指挥部。起义军南下广东后,这里仍为学校。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人民政府将旧址内两间教室交八一起义纪念馆布置陈列并管理使用。1982年文化部以(82)第569号文批复同意叶挺指挥部为“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之一。叶挺指挥部旧址对纪念、宣传八一起义……[详细]
贺龙指挥部旧址
  贺龙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子固路165号,建筑保存完好,占地面积1608.75平方米。贺龙指挥部旧址原是中华圣公会所在地,建于1925年,主体座东朝西,临街的前楼是一幢传统中式风格的三层楼房;与楼房连接的为礼堂和厢房,均为两层;后院有一幢西式风格的两层小洋楼。建筑面积1849.65平方米。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来南昌,将指挥部设在这里。7月31日贺龙在此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下达战斗命令,分配作战任务。8月1日,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8月6日,贺龙率部离开南昌。此后,这里仍为圣公会所在地。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人民政府将旧址内单位和住户迁出,将房屋交八一起义纪念馆管理使用。1982年文化部以(82)第569号文批复同意贺龙指挥部为“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之一。贺龙指挥部旧址对纪念、宣传八一起义与贺龙元帅的生平有重要的价值。交通7、……[详细]
十一军指挥部旧址
  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指挥部旧址坐落在南昌市百花洲东湖旁的第二中学(原名心远中学)内。。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工”字西式楼房,楼上是军部办公室、会议室,楼下是警卫部队住房。1927年7月27日下午2时,叶挺在这里召开了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了武装起义决定,部署了战斗任务。现已按原貌恢复了当年军部的陈设。该旧址始建于1925年。为熊育钖开办心远中学时建的校舍之一。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工”字西式楼房,坐北朝南,东侧有一棵粗壮的老樟树,枝叶繁茂。楼上是军部办公室、会议室,楼下是警卫部队住房。1927年7月27日下午2时,叶挺在这里召开了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部署了战斗任务。现已按原貌恢复了当年军部的设施。交通:205、302、旅游1线中山路东口站门票:免费景点位置: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苏圃路1号(南昌二中内)……[详细]
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
  军官教育团旧址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376号,建筑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674.24平方米。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是清朝末年原陆军小学堂所在地,现旧址仅为原小学堂一角,是一个座北朝南的庭院;院内全是砖木结构的一层平房,房屋平面大致呈“匡”字布局。各排、列房屋均有相连雨廊,房屋也有前后走廊。1927年春-在这里开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亲任团长。军官教育团培养了大批有觉悟的军事干部。同年8月1日,在-领导下军官教育团部分学员参加南昌起义,并随-南下广东。解放后,这里是人民解放军军事用房。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筹备纪念建军50周年活动期间,江西省委、省革委下文将该处房屋交八一起义纪念馆布置陈列,并负责管理。1982年文化部以(82)第569号文批复同意-军官教育团为“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之一。-军官教育团旧址对纪念、宣传八一起义与元帅的生平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12、佑民寺
佑民寺
  佑民寺坐落于南昌市八一公园北面,东湖东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原为豫章王蔚综之师葛鱼单捐献的住宅。佑民寺殿堂雄伟,前殿有众多佛像和千佛缸,缸外装饰九十余个佛像,神态各异,古朴端庄。在缸上饰佛像众多,中国国内罕见。后殿有巨型铜佛像,佛像庄肃穆,较为珍贵。佑民寺殿堂雄伟,前殿有众多佛像和千佛缸,缸外装饰九十余个佛像,神态各异,古朴端庄。在缸上饰佛像众多,国内罕见。后殿有巨型铜佛像,佛像庄严肃穆,较为珍贵。佑民寺右侧,一座四层角形的钟楼挺然护在佑民寺旁。是享誉东南亚的古刹。位于民德路中段,东湖之畔,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502年至519年)。该寺几经兴败,数易其名,1929年改名“佑民寺”至今。殿宇雄伟,寺内后殿原有巨型铜佛,高5.3米,重达3.6万斤。民谣“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即指此。文革时期被重新冶炼为毛主席像。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乘坐公交230路至佑民寺站下门票3-5元,随意香……[详细]
火神庙2号民国小洋楼
  火神庙2号民国小洋楼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刘将军庙社区火神庙2号,建于二十世纪40年代,坐南朝北,面宽13米,进深11.5米,占地面积约119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青砖外墙,仿欧式坡顶,对研究了解我市民国期间民居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详细]
励志社南昌分社旧址
  励志社南昌分社旧址,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爱国路216号的滨江宾馆内,北面与滨江大道毗邻,南有爱国路,二经路北端从滨江宾馆南大门开始延伸。方位坐标是北纬28°4151.6,东经115°5319.7,海拔高度约30米。内部称“一号楼”,是1933年兴建、1934年落成的一座中西合璧的仿宫殿式砖木石混凝土建筑,坐北朝南,面宽26米,进深46米,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励志社创立于1929年,原来的名称叫“黄埔同学会励志社”,后逐渐演变成半军事机构的特务组织,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国民革命军的文化、教育、娱乐、福利等事宜;担负美国在华军官及其眷属的招待事务;经办蒋委员长私人方面的一些事务。该建筑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大型建筑由中向西演变有重要价值。1934年该建筑落成后,曾为民国“新-运动促进总会”办事机构,后来成为“励志社”南昌分社的工作场所。旧址平面呈“工”字形,共三层(地面两层、半地下式一层),青砖外墙加……[详细]
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
  时代:1930年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址:南昌市中山路71号简介:江西省立图书馆旧址位于南昌市中山路71号。1920年12月开始筹备。1927年10月,省教育厅拨定百花洲内张、江、沈-祠为馆址,形成了祠宇式的图书馆舍。1928年8月,省政府批准在百花洲-祠的地基上建省立图书馆。新馆占地3300平方米,图书馆舍设计为1100平方米。1930年8月,图书新馆落成,与当时南昌城内的江西大旅社、邮政局并称为南昌市民国三大建筑。现这座高五层的欧式风格建筑基本保存下来。1933年2月27日,在蒋介石“攘外并先安内”的思想指导下,-放弃对日本侵略军的抵抗,在南昌组建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统一指挥赣、浙、闽、鄂、湘、粤、皖7省的军事和政治,重新制订“围剿”苏区的军事计划。南昌行营指挥部就设在百花洲省立图书馆内。南昌行营设立后,蒋介石在前楼办公住宿,后面图书楼依然藏书。省立图书馆前楼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