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闽侯县旅游

闽侯县文物古迹介绍

义存祖师墓
  义存祖师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大湖乡雪峰寺内。始建于唐天佑四年(907年),石构,高4.1米,底径2.9米,塔座为八角形,底层石阶两级,上置素面须弥座。塔身呈钟形,石面上浮雕圆珠纹,外观如七层念珠环绕塔身。顶如圆笠,上有圆珠结顶,称“难提塔”。塔身嵌铭刻1方,楷书,“义存祖师塔”。据《雪峰山志》载,塔下地宫存有义存生前自撰、闽王王审知署名的铭与序刻石,计225字。塔于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义存精通佛理,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代时闽王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山势峭拔,风景绮丽,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详细]
雪峰枯木庵
  雪峰枯木庵在福建闽侯县雪峰寺东南。相传为义存祖师初入山时栖止的地方。庵内枯本一株,己无枝梢,高3.32米,围7.13米,树腹早朽空。其表层厚约7厘米,南向开一门孔,腹中可容十余人。腹壁刻行左读的文字,正书,字径12厘米文曰:“维唐天祐乙丑岁(按为公元905年),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阡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用笔挺拔遒健,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树壁刻碑已历一千余年,金石家称为“树腹碑”。惟碑的下半段有七字已在一百年前被火灼烧,枯木腹内外原有宋、元、明题刻二十多段,现存甚少。庵为保护枯木而建,历代屡有更迭。……[详细]
林应亮故居
  林应亮故居林应亮故居原为林春泽手建,嘉靖13年毁于大火。后林春泽长子林应亮在原址上重建。人称林应亮故居为“中衙”,是一座典型的明朝官家府第建筑。……[详细]
陶江石塔
  陶江石塔旧名塔林,俗称雁塔。位于闽侯县尚干镇塔林山(又称珠山)之巅。八角七层实心花岗岩建造,高约10米,座宽3.2米,台基为双层须弥座承托,顶有五轮塔刹。每层刻一至三尊盘坐莲台佛像,转角有大力士肩负塔身,其间镌刻双龙戏珠、丹凤朝阳、花草、飞天及古兽。雕工古拙,龙身短脚粗、头小角简、尾少分歧,可能是宋代以前古龙形态。此塔为塔林寺原物,寺以塔名,[宋]《三山志》「塔林寺在方山下,太建年置」[清]林维雍塔峰远望诗云「拉伴扳藤上千村一望间淡烟笼远渚余日恋晴山塔影依天际橹声静濑湾归禽忘客至借得半枝闲」1983年重修,1989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如楚故居
  林如楚故居,俗称尾衙,是水西林主街最后的一落,是林春泽长孙林如楚的故居,也称为“且闲堂”。林如楚(1543-1623),字道茂,号碧麓,福建候官县(今福建福州)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刑部主事。曾督学广东,好贤能,得士甚多。官终工部尚书。万历四十七年(1619)五月致仕。天启三年卒,年八十一。有《碧麓堂集》。……[详细]
46、榕荫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榕荫桥
  榕荫桥位于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原名仙坂桥,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重修增设桥栏。为石构平梁桥,全长27米,宽3.5米,两桥墩三孔道,墩呈船形,不等跨,净跨4-5米。桥台与墩由条石砌就,上层各有出挑,中间一孔用四块大石板条平铺,每块长0.8米,宽0.7米,厚0.4米,东西两孔石梁上各铺54块小石板,并向两岸斜架石梁,整座桥呈弓形,可供船只往来,两侧设望柱、护栏。桥中石栏板上镌刻陈璧手书的“榕荫桥”楷书,落款为“光绪廿四年,陈璧题”。……[详细]
古洋遗址
  古洋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古洋村北面闽江下游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至今,古洋遗址已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一批石锛、石斧、石凿、小纺轮、略大的纺轮,还有少量成件的陶杯、陶豆、陶罐、支座,有的陶器底部刻有颇为规范的陶文符号。古洋遗址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8、溪源寨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源寨
  溪源寨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0-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底层用青石垒砌,高约4米,总高约6米;左前、右后各有一座炮楼。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规模宏大,装饰精美。……[详细]
49、荆山境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山境
  荆山境荆山境初名“江屿庙”,始建于南宋年间,原为居住在荆山北麓的苏姓,为纪念先祖苏东坡而建的庙宇,后苏姓渐微,徐氏崛起。据史料记载,徐家村原名徐厝墩,南宋初年,奉直大夫徐荆阳由福建浦城渔沧迁居江屿山(即今荆山,当时属怀安县),繁衍生息,渐成大族。明嘉靖年间(1522-1566),十五世祖、永宁县令徐(木昂),在江屿山南麓筑舍读书,见遍山荆花错落,取名“荆山精舍”,江屿山也随之更名“荆山”。明万历年间(1573-1619),族人徐廷(木或)、徐师乔、徐音轩等筑坝防洪,泽被乡里。明朝末年,更是涌现出集诗人、方志学家、藏书家于一身的徐熥、徐(火勃)、徐熛兄弟(三人皆徐木昂之子,后迁居鼓楼鳌峰坊),使荆山徐氏渐成闽中文化大族。清乾隆年间(1736-1795),来自洽浦村鲤鱼山(即西山)与港头村凤山(即白头山)的洪水泛滥,屡次冲毁防洪大坝,致“山外广原,汪洋万顷”,时龙迹山有龙文王庙,供龙岭尊王(龙……[详细]
廷坪泰山桥
  泰山桥位于廷坪乡后溪村,是周围各乡通往罗源县的津梁。疑因桥头的古庙“泰山庙”得名。桥始建年代无考,据传说原为藤桥,后毁,村民在原址重建为廊桥。现存建筑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重建。木匠为古邑路上乡(今古田鹤塘镇路上村)余添春。桥为单孔木拱廊桥,东西走向,全长28.4米、宽4.3米、拱跨21.6米、离水面约12米。桥台以天然的岩石为基,用块石垒砌而成。用圆木穿插交错成多组拱架,上顺铺圆木为梁,再横铺木板为桥面。桥屋为悬山顶,共七开间,九檩四柱抬梁式木构架,不施斗拱,屋顶大梁上还保留数段墨书:“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岁在癸酉葭月吉旦立重建”“木司古邑路上乡人余添春建造”等,桥两侧设有木栏杆,外加挡遮雨板。桥屋内设神龛,供祀玄天上帝。桥西头有泰山庙,主祀东岳泰山神。……[详细]
闽侯升平人瑞坊
  闽侯升平人瑞坊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坊兜灵济宫前。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坊为石构二层牌楼式,四方柱,三门,歇山式楼顶,坊柱、枋、斗拱、脊吻用卯榫拼合,均衡严谨。青石构件,浮雕或透雕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通高5.8米,宽5.2米。坊正中额题:“升平人瑞”,旁刻:“咸丰十年礼部题请奉旨建坊为”,“闽县寿民林聿淇年百有三岁立”。四根坊柱两面镌刻四副楹联:“圣化沦肤食德身跻无量寿;家人绕膝承欢笑指曰期年”,“天子重引年时承赐膳;老人躬捧诏快睹旌闾”和“生际郅隆杖履常游仁寿寓;年臻大耋晨昏闲话太平时”,“椿帙经四期童颜不改;榆年冠七濑古貌堪钦”,联句隽永,书法精妙。以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混合手法刻有“姜太公钓鱼”、“郭子仪拜寿”、“王母跨凤”等花卉图案,雕工细致,古朴豪放,为清代石雕艺术珍品。2003年公布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沙新坡永奋永襄厝
  白沙新坡永奋永襄厝江氏古厝(永奋永襄厝)位于闽侯白沙镇新坡村西北,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群前后共五进,各进西侧均建有一列花厅。……[详细]
十四门桥
  十四门桥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南,又称榕桥。建于宋元丰二年至八年(1079~1085),清代水毁一墩,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均有重修。十三墩十四孔平梁石桥,跨于可溪上,东西走向。全长约100、宽1.74、净跨4~6、离水面高约3.6米。桥面用2条宽约0.5米的石板顺铺。东端北梁上刻“元丰二年□十一月庚申造至八年十一月廿三日壬辰毕□□石匠张保”等,南梁有“兴禾里林居广与室中陈二十一娘同发心舍石桥一十四门上报四恩三有下及一切含生同沾福利”等,字径0.17米;东第二孔南梁刻“民国十七年二十八世孙文瑛重修”等,字径0.19米。捐资者林居广,名安世,为六桥林始祖、唐末五代开闽都统使林硕德六世孙。平时乐善好施,赈贫济困,深受乡人称道。其墓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超山自然村梅林窟北麓,始建于宋,清代重修,俗称鸭姆墓。十四门桥是闽侯境内最长的宋代平梁石桥。1989年3月公布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春泽宅
  林春泽宅位于南屿村水西林街,座西向东,背靠太平山,主座为三进五开间大宅。首进为宫殿式门楼,位于中轴线上,单开间带八字墙,单檐歇山顶,左右各两间倒座。门内为天井,左右带撇舍。第二进为正厅,建筑面阔五间,中央三开间为厅堂,进深六柱十三架,抬梁式木构架,大量使用斗拱、驼峰,雕刻简洁精美,屋顶为硬山封火山墙。第三进名人瑞堂,木结构两层楼阁,立面五开间,进深楼上四柱九架,楼下前后各增一柱两架,楼梯两部,一部设在后堂,一部设在右撇舍。据说水西林氏住宅始建于宋,嘉靖十三年(西元1534年。一说十六年即西元1537年)失火,整条水西林街毁于火,次年其长子林应亮在原址上重建。林春泽年六十(即嘉靖十九年,西元1540年)遭嫉忌中伤遣归,在南屿使亭山上构筑“锦溪草堂”以娱晚年。万历七年(西元1579年),春泽寿百岁,兵部尚书赵彦为题匾“六朝大老”。万历十一年(西元1583年)四月,林春泽卒,享寿一百零四岁。19……[详细]
杨厝龟山阁
  杨厝龟山阁位于闽侯县青口镇杨厝村。龟山阁坐北朝南,为全木结构双层楼阁,建于碧波之上,江水环流阁下,基础用方形条石垒迭成“井”字形墩式基,上铺方形磉盘石,鼓形石柱础。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灰瓦铺作,鹊尾吻。四角转角处椽板象四把合扇展开,结构奇巧。上下两层四周均置木环廊,木倚栏和靠背花格栏干,花格门、窗。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祀杨龟山、文昌帝君。……[详细]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濠电偛妫庨崹鑲╂崲鐎n喖瑙﹂柛鏇ㄤ簽缁夊绱撻崘鈺佺仴鐎殿喖鎽滅划鏃堫敍濞戞埃鍋撻鍕煑闁稿本鐟ч悷銏ゆ煥濞戞ǹ瀚伴柛娆欑節瀹曘儳浠﹂挊澶屼画閻庣偣鍊楅崕銈夊垂濠婂嫮顩锋い鎺戝€诲▔鏇炩攽閸屾粍娅曟繛鍫熷灩閳ь剛顢婂▔娑樏洪鐐参ラ柛灞惧嚬濞层倝鏌$€n偆鐭嬮柛瀣Ч瀵灚寰勬径宀€鐓撶紓鍌欑缁夋挳顢欏鍡欌枙闁跨喓濯Λ鎴︽煕韫囨搩妲烘繛鍫熷灴瀵剟宕惰閹界喖鏌曢崱鏇狀槮婵炲瓨锕㈤幃褔宕舵搴n槷濠电偛妫庨崹鑲╂崲鐎n偆鈻旈幖娣灩閻忓霉閻欌偓閸撴繃绂掗崼銏犲闁跨噦鎷�
婵犵鈧啿鈧瓕銇愰崒鐐村仢闁绘鐗婇弶鐑樼箾瀹€鈧划顖炲焵椤戭兛璁查崑鎾存媴妞嬪海娈ら柣搴℃贡閸嬬偤鍩€椤戭兛璁查崑鎾存媴閻熸嫈妤呮煛閸偄鐏¢柍褜鍎搁崘鈹炬灆闂備焦瀵ч悷銉╁箯娴煎瓨鍋嬮柛顐ゅ枑缂嶁偓闂佸搫鍊哥紞濠傖缚娴煎瓨鍎嶉柛鏇ㄥ灡閿涙牕螞閻楀煫顏勵嚕闁垮鈻旂€广儱鐗嗛ˉ灞角庨崶锝呭⒉濞寸厧鎳橀弫宥呯暆閸愭儳娈查梺鍛婄懃閿曘儱顪冮崒娑氣枖閹兼番鍨归悘澶娒归悪鈧崜婵囩閸垹瀵查柨鐕傛嫹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Email闂佹寧绋掗悺鐟坱ravel666*163.com闂佹寧鍐婚幏锟�*闂佽 鍋撻梺顐g缁€濠¢梺鎸庡喕閹凤拷
闂侀潧妫岄崑鎾绘煏閸″繐浜鹃梺鍝勬噹閳瑰P婵犮垼顔愰幏锟�2023016012闂佸憡鐟遍幏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