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合肥市 > 肥西县旅游

肥西县文物古迹介绍

三河古城墙
  在三河古镇的万年台背后约200米处,古东街上有一座古城墙。城墙虽然只有短短的60米,但威严仍存。8米高的城墙上,太平天国的旗帜依然飘扬,让人仿佛能看到当年英勇的太平军将士坚守的身影。1854年,太平军开进三河镇,由于三河周边富饶的土地以及便利的水路交通,让三河很快成为太平军的粮食供应地。粮草是军队作战的重要保障,太平军在选择三河作为重要粮仓之后,便为护粮建起了城墙。三河古镇,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和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处。古镇三河,因其所特有的古河、古圩、古桥、古待巷、古茶楼、古民居、古庙台、古战场等而闻名于世,秀色可餐。三河不在江南,却胜似江南。三河之于“江南水乡”周庄,水的秀媚一点也不逊色,除此之外,“千年古镇”三河更多了一些文化的内涵,三河的沧桑历史也更加耐人咀嚼和回味。正如徐子芳主席所说:“三河在旅游开发方面比周庄更有优势,除了有自然的美,还具文化的内涵。”三河的……[详细]
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故居原建有房屋数百间,是合肥郊县当时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圩宅,原建筑现多数不存。故居四周清雅静穆,风景怡人,现仍有当年刘铭传亲手栽植的广玉兰,虽经百年沧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飘四方。据说,广玉兰是慈禧太后赐给淮军的,后来被刘铭传等淮军将领带回合肥栽种。广玉兰如今已成合肥市的市树。刘铭传故居位于肥西县的紫蓬山区最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占地面积近百亩,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详细]
淝水之战旧址
  淝水之战发生在合肥市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它邻近安徽寿县。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前秦主苻坚于太元八年(383),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号称百万,长驱南侵,欲问鼎江南,踏平东晋。晋相谢安,派出以谢玄、谢石为首的8万军队在淮南迎战。符坚派前在襄阳俘获的晋将朱序前往劝降。朱序心向晋室,借机将军情密告谢石,并建议趁秦军兵力尚未集中,迅速挫其前锋。谢石采纳其计,于是派刘牢之车情兵五千渡过洛涧,一战斩秦军将领十人,秦兵万余被歼,首战告捷,晋军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并进。苻坚与其弟符融登上寿阳城,见晋军队伍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是晋军伏兵(“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成语源此)。……[详细]
三河大捷遗迹及古民居
  三河大捷遗迹及古民居位于肥西县三河镇。1858年11月(清咸丰八月十一日),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和捻军将领张洛行联合对清作战,在三河镇全歼湘军6000余人,湘军头目李续宾、曾国华葬身于此。史称三河大捷。现存三河大捷遗迹有太平军城垒、太平军驻三河大本营等,有太平军火炮、太平军石雕、石刻等文件。太平军城垒位于东街及中街,有一小对面段、供销社段、二中段、一小校内段、医院段、食品厂段。太平军驻三河大本营旧址,位于三河镇中街,面积约555m。在2001年完成修复后,现已对外开放。古民居位于三河镇南街和西街两片。南街古民居北起三县桥、鹊渚游廊,南起杨振宁客居,面积约11000m,街道为青石路面长100米,宽3米,内有单位和居民计52户,房屋总数389间,主要遗迹有三县桥、杨振宁客居、一人巷等。西街古民居东起刘同兴隆庄,西至西街的末端,长245m,宽85m,面积约20825m,路面长245……[详细]
西庐寺
  西庐寺位于有“九朵莲花开佛国、五龙簇珠紫蓬山”美誉的国家4A级风景区——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风景区内,相传地藏菩萨前往九华山前曾在此行脚,因而又被称为北九华。三国时期,李典于山顶建庙祭祀其七世祖汉代名将李陵,故西庐寺又称“李陵庙”;因寺地处古庐州府(今合肥市)西南,所以至李唐年间皇家钦赐名“西庐寺”。此后,因战乱屡经兴废。在明万历八年,当地信士集资添建玄武殿;清初,静澄募化建造大雄宝殿;康熙年间,鉴容智公住锡于此,大修梵刹,创建丛林,为一代开山祖师;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后太平天国杭州守将袁宏谟感世事无常,审时度势,弃城回乡于此出家,法名通元,重修西庐寺和合肥明教寺,为一代中兴祖师。西庐寺历来高僧辈出,仅近代高僧就有时任安徽佛教会会长三惺梦东和尚,太虚大师座下四大弟子之一寄尘方丈,一代画僧懒悟法师等。五十年代,占地五百亩的西庐寺大部分被国营林场占用,六十年代寺院核心部分又被微波站占用,文革期间横……[详细]
古埂遗址
  古埂遗址,在肥西县上派镇东1.5公里处,遗址呈台形,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83年和198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进行发掘,共揭露面积45O平方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少量的红陶器表涂有红衣。-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尊、甄、杯等。中期仍以红陶为主,陶器以三足器和圈足器为多,平底器较少。主要器形有鼎、豆、壶、碗、钵、盘、鸟首耳罐、杯等。晚期仍以红陶为主,黑陶明显增多,主要器形有鼎、豆、罐、甑、钵、盆、碗等。生产工具有石铲、石镞、石刀、陶纺轮等。另发现平地起建长方形房址,地面经火烤,平滑坚硬。四周有圆柱形洞,排列有序。房中间有长方形陶灶,灶旁有陶鼎、豆、盆及炉箅,是安徽省首次发现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保护范围:青年南路东侧至古埂塘西侧范围,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20米;潭冲河路北侧至古埂塘南侧范围,东西长360米,南北宽150—80米。……[详细]
唐五房圩
  唐五房圩位于肥西县大潜山西南的丰乐河畔。唐五房圩系著名淮军将领唐殿魁、唐定奎的故居,光绪年间建成,后被烧,于宣统元年重建。圩三面濠沟,占地2万多平方米,原有房屋200多间,现存转心楼1座,今圩内为袁店中学校址。转心楼位于唐五房圩的中部,占地552平方米,为1幢四合院式的2层楼,精美雅致,宣统二年建造,上下共32间,东门有一石刻匾额,曰:紫气东来。唐殿魁,字俊候,行四,咸丰年间与弟定奎在乡办团练。同治元年加入淮军铭字营,升至总兵,后在湖北尹隆河战役中战死。弟唐定奎接替兄代领其军,升至记名提督,同治十三年赴台湾抗日有功,被实授福建陆路提督。光绪十三年病死。……[详细]
肥西小庙渔村
  小庙渔村农家乐位于肥西县小庙镇至高刘道路2公里处,占地面积300亩,其中水面面积220亩,大小水塘8口,可供500人以上同时垂钓。餐饮中心包厢12间,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还有棋牌室、休息室。这里不但可以享受垂钓、棋牌带来的休闲乐趣,还可以品尝最正宗的河鲜美味。是合肥市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详细]
三县桥
  三县桥(又称石头大桥)位于大南门口,桥身高大而雄伟,为三孔石桥,主桥长38米,宽7米,横跨小南河已近百年。全桥没有一根钢筋,没有一滴水泥,但坚固异常,堪称一奇。传为明国初年包和尚用尽毕生化缘所得修建而成。古桥衔接肥西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故名三县桥。古桥与桥头徽派建筑融为一体,景色蔚为壮观。它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修葺,最后一次修复是民国十五年,距今也将近百年。因为时间长了这座桥与三河人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三河人民也亲切的称它为石头大桥。从桥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厚青石板都已经被打磨的非常光滑了,而这些都是岁月的见证。从桥的侧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桥孔处有一条一条白色的痕迹,那些是糯米汁,在没有水泥沙浆的过去,造桥师傅们是用糯米汁、明矾、鸡蛋清等一些材料搅拌在一起然后灌入石缝中,才将这一块块的大青石粘在一起。在两边桥墩的上方有个突出的部分,那是龙头。在桥的另一面还有一……[详细]
孙仲德纪念馆
  孙仲德纪念馆位于三河镇东街,该馆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占地面积85㎡,建筑面积170㎡,是一座上百年的历史建筑。里面陈列着孙仲德穿过的军装、抽过的烟斗、还有他参加第一次全国人大的出席证等珍贵史料。目前该馆保护良好,对外开放,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舒王墩汉墓
  舒王墩汉墓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年代为西汉。2019年,舒王墩汉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肥西大墩子遗址
  大墩子遗址商周时期村落台地遗址,位于小庙镇戴大郢南冲下,紧靠苦驴河边。墩近方形,标高3米,面积约0.63万平方米,保存完好。标本采集有陶鼎足、鬲足、残陶球、器物陶片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