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旅游

厦门市文物古迹介绍

深青驿遗址
  深青驿遗址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西侧小溪边,有一座古驿站,叫“深青驿”,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及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一九八八年市文物管理办公室重维修。现仅存门楼,两层式,基柱石构,上部砖木构。门楼面额镌“驿楼古地”四个字。据《同安县志》载:“深青驿在县西六十里,宋名鱼孚,在安民铺之侧,元移今所,明洪武十四年知县方子张重建,景泰元年尚书薜琏令主簿蔡玲重建,上至大轮驿六十里,下至漳州府龙溪县江东驿六十里。原系驿丞专理,清乾隆二十年裁汰,归县管理,额设瞻夫六十名、抄单、走递、防夫等5名,篼夫十五名。”在驿楼门前,有座古石桥,叫“深青桥”,该桥重修于清康熙年间,续建于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深青驿和深青桥系古代南北往来要道,对研究厦门、同安地区古代交通情况具有实物资料价值。……[详细]
龙头山寨
  龙头山寨日光岩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毁坦。台湾石国球写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蹬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海风穿弄,顿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九夏”即夏季,“龙窟”乃龙住的地方,因鼓浪屿传说中曾住五条龙。这个寨门是郑成功当年屯兵鼓浪屿的“龙头山寨”的寨门,岩石上的圆孔是士兵搭架帐篷开凿的,前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错将军见景生情,命笔写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维今古同;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对郑成功赞美异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咤大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斌斌不可淘。”“虫沙猿鹤”指从军战死者。……[详细]
苏颂故居
  导游:苏颂是宋朝时的宰相,为政清廉,勤政爱民,-近60载,皆有建树,为后人留下很多科学著作。苏颂故居“芦山堂”,在县城西北隅永丰乡,占地1700平方米,苏颂高祖定居于此,“芦山”也就成为入闽苏氏的“雅号”,迄今迁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苏氏后裔,皆源于此;现存的“芦山堂”,为民国元年重建,为三进双护厝府第式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故居内现有苏颂坐式塑像、苏氏族谱以及苏氏后裔八大名人画像。在新建的苏颂科技馆中,陈列了他做为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学家、药物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的业绩。馆中还有苏颂首创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模型;地址:厦门市同安区洗墨池路23号类型:名人故居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8:00-17:30门票信息:门市价:9.0元交通乘坐70、356、610等路公交到同安小西门下车,可以搭乘三轮车或摩的,给司机说明洗墨池庐山堂5分钟……[详细]
厦门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的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代、民国及1985年均曾重修。清雍正、乾隆年代,兑山李氏十四及十五世开始迁入台湾台北芦山等地,繁衍成为台湾著名的芦山李氏。位于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兑山村,是厦门涉台文物之一。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两进一天井式结构。宗祠内供奉开基祖李仲文及各位祖先的牌位。宗祠是凝聚中国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据《兑山李氏家谱》记载,李氏先祖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南宋理宗时,兑山李氏开基祖李仲文约由同安仙店迁入。兑山李氏人才历来辈出。马来西亚拿督李雅和、抗日志士李友邦、国民党二十八军军长李良荣等,均是兑山李氏的后裔。他们的画像,被宗亲们视为家族荣誉挂在宗祠里。……[详细]
上李水库大坝
  上李水库大坝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垵上李社,年代为民国。简介:1923年华侨实业家黄奕住等创办“商办厦门自来水有限公司”。1925年公司在上李利用天然地形筑坝蓄水,建成上李水库。堤坝以花岗岩条石筑砌,弧形,西北至东南走向,全长约300米,最大高度40米,坝顶面宽3米,并建有连拱形石护栏。坝中部设水泵房,坝底有德国制造的钢质水闸。西部设有出、入水管。坝底墙面嵌有落款为民国十四年的中英文奠基石碑一方。碑为灰绿岩质,高0.57米,长0.85米。该坝为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并建造。堤坝西北侧建有二层西式办公楼一座。保护范围:东至水库丰水位界外20米,西、南各至堤坝头外90米,北至水厂办公楼外90米。2018年,上李水库大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街礼拜堂
  新街礼拜堂又名“中华第一圣堂”,是我国最早供华人使用的基督教堂。上世纪三十年代教堂因屋顶坍塌而重建,新教堂聘请上海著名设计师设计,召请国内著名工匠施工建造。教堂属罗马式建筑风格,廊前立有六根圆柱子,红色坡顶上有六边形钟塔,塔内悬挂着百年前购置的美国铜钟。红色两坡屋面属砖石结构,古雅壮观。殿堂前廊的墙上镶嵌有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赠送的石匾“中华第一圣堂”和“耶和华驻驆之所”。 电话0592-2072383交通 乘1、11、15、20、21、22、32、45、48、122、135路等公交车在中山路站下车步行约90米可达 门票 免费开放时间 周日 景点位置厦门市思明区台光街29号……[详细]
灌口凤山庙
  介 绍: 灌口凤山庙位于集美区灌口镇灌口街北侧,距集美镇只有7公里。凤山庙建于明末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年)。该庙原为两进宫殿式结构的建筑物,前殿有八幅青石窗雕、盘龙石柱、青石雄狮、石柱楹联及屋顶是翘角式明代石雕装饰,双龙抢珠的艺术雕塑,但因历史悠久,毁损甚多,后经历几次重修、扩修。 现在前殿是由海峡两岸信徒集资修建,按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式样修葺一新。楹联都是前清时期同安县的举人、大学士所写,工笔完整、书法技艺精湛。后殿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仰光同安县安仁里公会捐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福建厦门……[详细]
康氏始祖墓
  康氏始祖墓位于新店镇钟宅社区后房村珩山龙眼果树林里,修建于明代,20世纪90年代重修,为新店镇康氏始祖墓。坐北朝南,墓区长22米,宽12米,占地面积约265平方米。半圆形三合土墓冢,冢基为单层花岗岩条石,墓冢封土长4.6米,宽4.5米,墓冢四周为三合土“风”字形墓围,冢前立半圆形墓碑,半径为1.1米,厚0.2米。碑文题刻“箱山康氏始祖墓”。碑前供台长1.7米,宽1米,高0.65米。墓前二级墓埕正中铺砌一块拜石,长1.7米,宽1米。珩山龙眼果树林里,共有5座修建于明代康氏祖墓群,墓区平面呈五个手指状,按辈分依次排列,故称“五指墓”。据介绍,箱山移居台湾台南县淡水镇繁衍的后裔,每逢清明节都有许多人来祖籍地寻根谒祖。……[详细]
赵纾攻剿红夷刻石
  赵纾攻剿红夷刻石位于思明区虎溪岩后山岩壁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代。明末,西方殖民者开始东扩,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彭湖后,不断侵犯漳泉沿海,滥烧民船,强行要求通商。天启三年至四年(1623-1624年)明政府先后调集各路水师驻节厦门,多次大败荷军,并于1624年七月彻底将荷兰人赶出了澎湖。此题刻系参加此役的漳州府海防同知赵纾在剿夷期间登临虎溪岩所题。题刻高1.7米,宽0.6米,行楷直书“天启癸亥冬晋阳赵纾督征到此”,天启癸亥即1623年。1982年由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由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石刻所在岩石全体。……[详细]
“八·二三”炮战纪念址
  “八·二三”炮战纪念址位于思明区莲前街道何厝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58年。“八二三”炮战纪念址位于厦门何厝村东南海边。坐南朝北砖混三层楼房,系印尼华侨何水建成于民国22年,俗称万顺楼。现存占地面积约1120平方米。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金门国民党守军展开举世瞩目的“八二三”炮战,该楼在炮战中遭受严重破坏,二、三层楼被炸塌的阳台混凝土板块至今仍悬挂于楼正面的外墙上,楼墙上的弹痕和被炸开的地板弹洞亦依然保留。楼北侧仍保存着当年村民使用的花岗石防炮洞。该楼是“八二三”历史事件的见证物。保护范围:由建筑外墙向四周延长15米为保护范围;由保护范围线向四周延长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翔安文武庙
  翔安文武庙位于马巷镇翔安第一中学南侧100米,即马巷城隍庙北侧。原庙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动工兴建,三年建成。民国时,庙宇荒凉,该庙先后成为过往军旅驻足之所,后又改建成地方学校校舍。2002—2005年,重新拆建落成。坐东朝西,前中后三殿,其平面布局及建筑规模、风格与城隍庙基本相同,仅屋顶不同,为绿色琉璃筒瓦。文武庙面宽三间10.8米,总进深35.2米,占地面积约380米。前殿面阔三间,前部为横向檐廊,中为凹形门廊,设大门及两侧边门,门楼式屋顶,为歇山顶燕尾脊,中间屋顶抬高于两侧屋顶。中殿为厅堂,宽敞高大,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三间10.2米,硬山顶,燕尾脊,厅内供奉关帝。后殿亦为厅堂,面阔三间10.8米,进深三间7.3米,抬梁式构架,硬山顶燕尾脊,厅内供奉“文圣贤儒”三人,分别为“至圣孔子”“至贤孟子”“至尊朱子”。此庙保存少量清代建筑构件,有前殿檐廊两端檐墙石墙裙、“柜台脚”和……[详细]
禾山石佛塔
  禾山石佛塔禾山石佛塔,又名豪山石佛塔,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禾山村西面2公里的石佛山。石佛山又名端平山、圣水泉山,是同安区城西一处名胜。宋端平年间建有岩寺,名端平岩(又名慈云岩,1998年重建),故山亦名端平山。明代万历年间,光禄寺少卿、金门琼林人蔡献臣到圣水泉山为其父亲蔡贵易寻找墓地并撰写《游端平山记》,描写了端平山的山光水色和人文胜景。嘉靖年间,湖广提学刘汝楠、潮州李春芳同游慈云岩,在石塔西侧石壁留下四首唱和诗刻,描写了石佛山“洞开峭壁堪云卧,塔倚层霄落昼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石塔之西500米处的山峦,还有明代里人康尔韫、柯凤翔、林一材读书中进士的石书房,是为砥砺士子读书上进之实物资料。……[详细]
境仕院遗址
  境仕院遗址位于新圩镇桂林村七里自然村东北部,“出米岩”西面山麓在建的“大觉禅寺”西南80米处。宋代寺庙遗址,地表为龙眼树林,村民在掘开两个长1.5米,宽1.2米,深0.8米的树坑时,发现地下有砖块、地面砖和墙基遗迹。墙基共四层,波纹砖上面装贴边长0.38米,厚0.045米的花纹转,花纹转以双凤为题材,采用环形构图,四个角落配以蝙蝠纹样。还发现一块直径0.4米的柱础石。据调查,遗址原寺名为“洞宫”(唐宫),后因有学者隐居寺中遂改“境仕院”。该寺供奉红脸清水祖师,村中前辈曾经在耕作中发现一尊樟木雕清水祖师神像,可惜毁于“文革”中。相传境仕院原住有99名和尚,均为武僧,属南少林一脉。……[详细]
婆罗门佛塔
  婆罗门佛塔一座坐落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大轮山梵天寺内的钟楼北侧,一座在梅山寺,照片所示为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原在同安区西安桥头,为西安桥的附属建筑物,放又名西安桥塔。据《同安县志》记载,北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1094年)同安县人许宜、释宗定建西安桥,并镇以石塔4座,桥头桥尾各两座。1957年根据郑振铎建议,迁至现址保护,现存3座(1座残缺)。佛塔为石构实心,高4.68米,3层方形,塔座及塔身浮雕取材佛教故事,形象生动逼真,是研究宋代婆罗门教和石雕建筑艺术的实物资料。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驾:沈海高速同安互通至同安区,经环城北路至梵天寺可达。……[详细]
中共同安县委旧址
  中共同安县委旧址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社区山亭自然村,年代为1928-1935年。简介:原为颍川陈氏宗祠,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后辟为侯亭小学校址。建筑为土木、砖石结构,占地约280平方米,含前、后两落大厝。1927年“4·12”--政变后,中共同安县党组织遭受破坏,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派周少梁赴同安以侯亭小学校长身份开展党组织恢复工作,并于1928年春在这里秘密成立中共同安临时县委。1928-1935年为中共同安县委所在地。2018年,中共同安县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外墙各向外延伸15米,北至公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