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涞源县旅游

涞源县文物古迹介绍

涞源登梯寺
  登梯寺位于仙人峪景区的葫芦谷五峰山中,寺庙始建于唐,重修于明嘉靖十八年,明重修碑记保存完好,史称小南寺,与谷中大南寺并称为南寺。此庙香火较盛,曾有七十多位僧众在此修行,现仍有十多位僧众,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此寺为五台山的支系,五台山档案中有记载。在五峰山的中指峰顶部原有一口重达一吨的大钟,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么重的大钟是如何弄上去的,所以称其为“飞来大钟”。此钟1958年在大炼钢铁的熔炉中被一群壮汉砸碎化成了铁水。葫芦谷山口极窄,仅容一人通行,崖壁有古栈道眼存留,目前建有栈道。断崖处有瀑布飘垂,须登梯而上,史称“登梯瀑布”,为涞源的古十二美景之一。登梯寺虽然叫“寺”,实质上却是佛道合一的场所,是涞源几个有名的道场之一。历史上这里的佛道都很有名。寺前的明代碑描述了登梯寺的环境及明重修经过,目前的登梯寺,佛道都有,大神小神都有,很杂乱,反映了民间信仰的繁杂,一般老百姓分不清佛道的那么多佛、神,谁……[详细]
涞源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北石佛村北的的香山东麓。据考北周时期曾有僧人在山上摩崖造像三百六十九尊,故名“镶山”。山前的村庄名为“石佛村”,为区别后来从北石佛分化出去的几个村,把东庄称为“东石佛”,南庄称为“南石佛”,而原来的石佛村改成了“北石佛”。相传,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平定江山不久,派刘伯温遍访大江南北,了解各地风物和民情。刘伯温来到北石佛香山玉皇梁下,发现此山逦迤如卧龙。刘伯温通晓黄老之学,他发现,玉皇梁正向拒马河源头方向不停移动,如果到达拒马源头与荷叶山相连,那么会天下大乱,那时涞源就会出一位真龙天子,与朱明王朝争夺政权。为破此地风水,于是刘伯温下令,在香山东麓修建香山寺予以镇压,同时在荷叶山修建镇海寺。果然寺庙建成之后,两山不再生长,而是紫气相接,呈现出了祥瑞之象。香山寺是涞源十二美景的“香山返照”之处。据说,夏至那天,太阳下山后,站在寺前仍能看到霞光万道,灿烂夺目。寺院周围风光旖旎,景色秀丽,而……[详细]
涞源镇海寺
  镇海寺位于城南荷叶山的北侧山腰,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建,顶部望海禅亭为2005年落成。寺中住有僧侣,是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现摘录“修建望海禅亭碑记”以利对该寺的理解。涞源盆地草木葱茏,泉水淙淙,乃拒马河之源头。拒马河亿万年源源奔流,蜿蜒千里注入渤海。盆地四周群山巍峨,七峰山、香山、青龙山、凤凰山(飞狐山)、神仙山(牛心山)聚首源区,呈“五龙戏水“之形。故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至隋仁寿初年(公元601年)县城以“五龙城”名之。菏叶山西据七峰山之势,兀立于盆地中央,远观其形,似碧莲覆玉,恰宝珠临水,绿影婆娑,紫气氤氲;登临其顶,清风徐来,松涛阵阵,古城乡廓,一览无余。山之西北有泉“老龙塘”,水流如注,喷涌而出,声如钟鸣;山之东北,又有泉两组,分列于沙河古街东西,东为“北海泉”,西为南关泉,泽塘相济,波光潋滟,碧潭古塔,杨柳依依。古时三泉汇流,水势汹涌,似万马奔腾,称为“巨马河”。辽宋时……[详细]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遗址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银坊镇黄土岭村。1939年(民国28年)11月,在抗日战争北岳区反扫荡战役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涞源县三岔口、黄土岭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1939年10月下旬,日华北方面军第110、第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第3、第8旅团各一部,共2万余人,分多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冬季扫荡,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打通曲(阳)阜(平)间的交通。11月3日,由涞源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独立步兵大队500多人,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诱至雁崖村,将其歼灭。晋察冀军区第1、第3军分区针对日军每次遭到歼灭性打击,总要重整兵力前来报复的特点,命令部队立即脱离战场,分别隐蔽于适当位置,作好连续作战的准备,待机再战。11月4日晨,日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兼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亲率独立步兵第2、第4大队1500余人,分乘90多辆卡车,向雁宿……[详细]
涞源兴文塔
  兴文塔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0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一层塔身檐部斗拱出两跳,五铺座,平座斗拱为一朵三升,柱头斗拱加抹角供。檐下用枋支撑檐飞,檐部八角用方……[详细]
阁院寺
  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内西北隅,历经千年从未翻修,完好地保留了历史原貌,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土木结构建筑。阁院寺俗称大寺,据《涞源县志》载,阁院寺为“汉创建,唐重修”,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阁院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寺内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楼,坐落在一条从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还有东、西配殿和禅房等附属建筑。附属文物有辽代铁钟一口,经幢二通。现存殿宇为“辽代补葺之”。从寺内文殊殿的建筑结构及其特征分析,阁院寺当为辽代建筑。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对文殊殿进行实测考察后,认定此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寺内的其他建筑,是明、清重修或改建的。寺内古松苍翠,殿宇错落,“阁院钟声”是涞源古十二美景之一。……[详细]
乌龙沟长城
  乌龙沟长城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内长城的一部分。西接山西省平型关南的下关,东北入涞水县,涞源境内全长150公里,经12个乡镇。保存完整,雄姿可观,而且攀爬过程中没有什么危险和难度。此景点目前尚在开发中。修建这段长城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明朝疆土地图虽大,军事却一直积弱,军事体制畸形,导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稳定边疆,而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当时北方的蒙古、满族都近距离的威胁北京。俺答汗曾破古北口包围京城三天;明土木之变后的1449年瓦剌曾破紫荆关直逼京城,而乌龙沟就是紫荆关的外围防线,守只有一线,破则京城门户洞开。修建内长城是明朝特殊的条件下的产物:蒙古未灭,时而降伏时而造反;东北的满族也渐渐兴起,不时与明朝军队发生冲突,在自家后院修建一条内部防御线拱卫京师绝对是无奈的选择。戚继光任蓟州总兵时,曾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也就是天津蓟县、北京昌平、河北保定……[详细]
涞源南屯遗址
  涞源南屯遗址位于涞源县南屯村,为新石器时代、商代古遗址。1993年7月15日 ,涞源南屯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甲村遗址
  甲村遗址位于涞源县甲村,为商代古遗址。 1993年7月15日,甲村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