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文物古迹介绍
目的地介绍“八宝山”,实际是京西郊鲁谷村的一片土丘。它的西部在很早以前就是坟场地葬人;还有个老山骨灰堂。1950年,任弼时同志因病逝世,下葬在东部坡顶上——被称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后来,开国第一任副主席之一的张澜老人逝世,葬在墓右,1955年6月18日纪念翟秋白烈士牺牲20周年时,党又把秋白同志的遗骨从福建长汀迁葬墓左,这就形成了第一墓区。接着,又扩展了第二墓区三墓区。墓盖都是水泥制成的,墓碑都是汉白玉石雕刻的。一共有535座,都是对革命事业有所贡献的人。其中有流血献身的英烈,也有科学、教育、文化界的著名人士。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史沫特莱、斯特朗的陵墓也筑在这里。这里曾一度称为“烈士公墓”,后来改称“革命公墓”,这就更加名副其实了。革命公墓一直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景仰,要求前来参观的人很多,影响是很大的,也是很广泛的。但在十年浩劫中,在极左思潮的疯狂摧毁下,竟有48座陵墓遭到严重破坏,这还不包括……
[详细] 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光绪年间改为今名,仁寿殿坐西向东,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有南北九卿房。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准其专摺奏事,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长,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百日维新”终归失败。仁寿殿内吸引人的是一只蹲在-石须弥座上的铜铸异兽,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造型离奇怪异,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铜龙铜凤,排列于仁寿殿前,均空腹,是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之用。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我国古代历来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
[详细] 紫竹院行宫,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中关村南路35号紫竹院公园院内,是清代乾隆皇帝同皇太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行宫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下院,于乾隆年间建成行宫。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位孝敬其母后钮钴禄氏,在庙中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芦花渡”,并把原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庙宇修葺一新赐名“紫竹禅院”,并在西侧修建一座行宫,作为他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该行宫规模不大,坐北朝南,全盛时门上端悬挂横额上 书-“福荫紫竹院”五个大字,相传为乾隆御笔。宫门3楹,东西建倒座房各3间,两旁各开罩门1间,进门两侧各建折角游廊15间,可达正殿。正殿5楹,四角出廊厦,再进为二宫门3楹,进门正北建9楹两层楼1座,中悬匾额“报恩楼”,为乾隆御笔。院中遍植从南方移植的名贵翠竹,景色……
[详细] 摩诃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南玲珑巷,慈寿寺塔东边。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此处原为太监赵政的墓地,赵政集资建此庵,希望有寺僧世代为他烧香。据说修建此庵所用的砖木都是修建故宫剩下的余料,整个建筑相当精美。寺院坐北朝南,共3路。中路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山门殿、大雄宝殿、后殿,并有东西配殿及配房,最后为赵政墓地。院四隅各建角楼一座。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风格。殿顶中部团龙藻井异常精美,殿内有明代壁画。殿前月台两侧有明碑2座。东路金刚殿,殿内壁上嵌有61方明代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刻石,刻工精美。摩诃庵向以宏敞净洁著称,明清两代文人墨客春游至此,观景赏花多有题咏。摩诃庵建制不甚大,但宏敞洁净,走进山门,苍松古柏遮蔽天日,如入山林。古雅的幡杆石座,洁白的上马石,分列两旁。东角钟楼,西角鼓楼,均为亭形0,造型别致,高耸对峙。踏进前殿,“哼哈”二将,形象威猛,令人心惊。穿过前殿,便见一座大殿巍峨……
[详细] 温泉村边的显龙山最高处上,有一块巨大的黑灰色石壁,上面刻写着“水流云在”四个大字,这就是著名的京西最大的摩崖石刻。“水流云在”每个字有4 平方米大, 巍巍壮观,气势磅礴。下面有题注为:“英敛之偕内子淑仲小儿,千里游此,偶取杜句寄意,时宣统退位之次年正月也”。题注字每个字也有0.3平方米有余,总面积约30平方米,此石为大青石,石质坚硬抗风化,历经九十多年风风雨雨,刻字仍清晰可见。 这处被誉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由英敛之手书。英敛之,名华,号安蹇,晚号万松野人,北京正红旗籍。英敛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诚实爱国的天主教领袖。1902年在天津创办《大公报》,1912年辞职,隐居京西香山,创立辅仁社,后与马相伯共办辅仁大学。 据英敛之的李姓学生讲,英先生为人爽快,品格高尚,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书送给朋友、学生。有时也到香山脚下的村子里走走,和平民百姓聊聊天。191……
[详细] 健锐营演武厅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麓,俗称团城演武厅,清代军营古建筑。外观如城堡,始建于清乾隆朝。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地方势力以石雕楼抵御,清军久攻失利,便在此建演练攻占雕楼的兵营健锐云梯营,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为庆祝胜利,曾在此建实胜寺(己毁圮)。健锐营,又称健锐云梯营、飞虎健锐云梯营、香山健锐营,是清八旗禁卫军中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健锐营建立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大小金川之战、大小和卓之战、平定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库仑之战等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健锐营最终于1911年随着清政府及八旗制度的灭亡而消失。健锐营驻地在北京西北香山脚下,常规编制2000人左右,依照旗份分为左右两翼,营内士兵主要由满族子弟构成,此外健锐营编制中还包括一支由大、小金川之战中投降的藏族军士及其后裔构成的苗子营。演武厅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北京仅存的集城池……
[详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白家疃村西小石桥附近不断有城里的专家学者来访。有时三五人,有时十几人。这些人在这里东张西望,又是照像,又是度量,还有人直接找村里的老人聊天。原来,他们都是我国研究《红楼梦》的专家,来此处寻访曹雪芹晚年生活过的地方。我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吴恩裕等人都多次来此考察。吴恩裕先生在《曹雪芹丛考》一书中描写过在此考察的情况。他还记得当年采访过的白家疃张德顺、刘兰、王荣等人的情况。经多方考证,证明白家疃村西小石桥附近就曾是曹雪芹的故居所在地。曹雪芹,名霑,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是《红楼梦》的作者。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祖先原为汉人,其祖父曾任大清江宁织造府织造一职,有权有势,和康熙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江南大富之家。《红楼梦》一书中所写贾家正是曹雪芹所经历的家境由盛而衰时的生活景况。雍正年间,曹家受到革职抄家查办的处分,一下子败落下来。而曹雪芹所经历的正是这样……
[详细] 目的地介绍 大慧寺位于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明正德八年(1513)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嘉靖时提督东厂太监麦某又在寺左增建了一座佑圣观。明世宗时又在寺后建了一座真武祠,借这两座道庙以保存大慧寺。当时大慧寺和佑圣观一共有殿宇183间,占地421亩。万历二十年(1592)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宝殿。山墙前高大的二十八诸天泥塑和墙上的壁画,是明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杰作。 位置:位于北京海淀区大柳树村 现有的木胎彩塑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及胁侍菩萨像是20世纪40年被塑的。而环列于大殿三壁的塑像和壁画则是明代原作。大殿两侧须弥座上,28尊高3.3米的佛教0神彩塑,气势雄伟,神态各异。帝释天、……
[详细]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觉生寺为市级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觉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2月,大钟寺文物保管所成立。1985年10月5日,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成立并对外开放,如今大钟寺已经成为一座利用古代建筑开展旅游收藏、展览研究、开发利用古钟文物资源的多功能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建觉生寺(即大钟寺)。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冬,觉生寺建成。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永乐大钟移至觉生寺,大钟悬挂与大钟楼建造工程完工。自清乾隆八年起至清末,觉生寺成为清代皇室祈雨拜天的宗……
[详细] 目的地介绍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海淀区白石桥东约500米处的真觉寺遗址内,是一座展示北京地区石刻石雕精品的专题博物馆,1987年10月对外开放。石刻博物馆的露天陈列,按内容、功用分为八个展区,展出历代石刻文物计500多种,加上库藏的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其中有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有珍贵的北朝造象、唐明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和名家书法刻石。《石刻萌史陈列》则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真觉寺俗称五塔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成化九年(1473年)建成金刚宝座塔。寺内原有大小殿宇搂阁200余间,清末毁于大火,唯塔幸存。金刚宝座塔由塔座、罩亭及五座四角密檐式塔组成,内砖外石结构,周身镌满佛教题材的雕像,是我国现存十余座同类塔中年代较早,结构独特的一座,为重要历史文物,是罕见的大型古代艺术品。北京石刻艺术博……
[详细] 目的地介绍 清河西汉古城遗址又称朱房村古城遗址。位于清河镇西2里多的朱房村西,是汉代军事城镇遗址。面积约l平方公里。 这里有一高台地,西面和南面各保存着一段土围墙,最高处约5米,南壁残存长150米,西壁残存长115米,用板筑成,板著孔仍存。出土的铁农具有:锄、铲、斧、楼犁等;铁兵器有:剑、戟、刀等,以及一个铜剑头;钱币有:“半两”、“三铢”、“五铢”、“货布”、“货泉”,以及铸钱用的钱范。两枚铜印,一枚是子母印,子印已失,母印刻有“刘允印信”4字;一枚是普通龟钮印,上刻“王尚私印”4字。 1955年和1958年又先后试掘两次,在城墙夯土内发现有红陶瓮、粗把豆和同足等,属战国时代的典型器物。城内地层分为两个主要层次,上层为唐、辽遗物,下层为两汉遗物。古城西北角外,是汉代墓葬区,其中有一个大型汉代跨室墓,分前、中、后、左、右五室,曾被盗过,残存的殉葬品有陶器和漆器多种,均系专用培葬的……
[详细] 秋战国时的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元明以来,一些人把德胜门外元建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蓟门旧址。据传门外有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目前,碑位于学院路黄亭子。北京园林局绿化办公室的一位人士说,“蓟门烟树”作为西土城遗址公园的景点之一,已受到园林局的重视和保护。西土城遗址公园属于开放性公用绿地,目前“蓟门烟树”碑的周围都设置了高栏杆,历史变迁使当时景观不能再现,唯一的历史见证就是乾隆题写的这块碑文。蓟门烟树碑在海淀区学院路黄亭子村元代土城遗址上。元、明以来把德胜门外元大都城健德门(俗称土城关)当作战国蓟门旧址。元代称作蓟门飞雨,明时始称“蓟门烟树”,传说门外有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名。此称为“燕京八景”之一,此景早已不存。位置:位于德胜门外五里的土城边碑高约3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僧帽形碑首,刻雷纹。方形碑……
[详细]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而建立的。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陵园西面正厅是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走进陈列室,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重要的文物,即1934年安葬烈士时,中共北方地下党为烈士雕刻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在-的年代不能立在烈士的墓前,不得不和烈士灵柩一起葬入地下,直到50年以后的1983年,在建立陵园时,终于得以面世,成为陵园最重要的革命文物。在这块墓碑两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李先念-、林伯渠、何香凝等缅怀烈士的题词。陈列室展出了烈士生平照片、文字、实物资料250多种,分为“幼失怙恃,少年立志”、“深研政理,探索振兴民族之良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名重当世的学者和青年导师”、“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
[详细] 佟麟阁将军墓位于香山脚下,佟麟阁将军墓坐南朝北,宝顶为半圆凸形,墓碑字迹清晰,墓地四周极为洁净、肃穆。佟麟阁将军的遗体,由中国红十字会、冀察政委会外交委员会秘书欧秋夫率警卒十余人于7月29日在大红门寻获。佟将军全身浴血,两目模糊难辨。忠骸运回北平城内,佟夫人及其子女含悲收殓,隐姓埋名,寄厝于雍和宫附近柏林寺。老方丈仰慕将军为国献身精神,保守寄柩秘密,直到抗战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各界将寄厝北新桥柏林寺内的佟麟阁将军遗体葬于香山脚下。1946年7月,国民政府又以隆重的国葬,将佟麟阁将军的灵柩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香山的兰涧沟的坡地上。佟麟阁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命令褒奖佟麟阁副军长,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7月,国民政府又以隆重的国葬,将佟麟阁将军的灵柩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香山的兰涧沟的坡地上。毛泽东曾评价佟麟阁:“给了全中国人……
[详细] 龙泉寺,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南麓,始建年代不详,明朝志书有记载。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前于山涧,上架单孔花岗岩岩石拱桥一座,寺为四合布局,由西至东并列三进院落。寺北山上有朝阳洞、三佛洞,寺东北有覆钵式塔,传为清朝继升和尚灵塔。寺西南有清朝所见娘娘庙一座,1938年曾重修,内有万缘茶棚碑记。1999年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偞鐗犻、鏇㈡晝閳ь剟鎮块濮愪簻闁规澘澧庨悾杈╃磼閻橀潧鈻堥柣鎿冨亰瀹曞爼濡歌婵洭姊虹粙娆惧剰妞わ妇鏁诲璇测槈閵忊晜鏅濋梺鎸庣箓濡盯藝閵壯呯=濞达絽鎼瀷濡炪値鍋勯ˇ閬嶅箲閵忕姭鏀介柛銉㈡櫇閻﹀牓姊虹粙鎸庢拱缂佸鍨甸埢宥夋晲婢跺鎷虹紓浣割儐椤戞瑩宕曞⿰鍫熺厵闁告垯鍊栫€氾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