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南市旅游

济南市文物古迹介绍

章丘宝珠寺
  宝珠寺位于官庄街道办事处三角湾村东南宝珠山上,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2000年1月,由章丘室政府公布为章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宝珠寺整体一进院落,坐北朝南,采用中轴线均衡对称布置方式,分为正殿、东配殿、西配殿及山门。寺院占地面积约38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百平方米。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约38平方米。屋顶为小式硬山顶,覆灰瓦。正脊自中间向两端升起,主体雕行龙纹,末端各施一尊吻兽、垂脊兽。室内屋顶有两根横梁,表面有彩绘。屋顶青石砌成圆顶券,石缝灌注糯米浆,增加牢固度。正殿主体为青石砌筑,石缝之间用铁片及碎石垫平。殿内有三尊泥塑雕像。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面积约为26平方米。屋顶为小式硬山顶,覆小灰瓦。正脊东侧雕有行龙纹,西侧雕有凤纹。室内无梁架,采用青石砌成圆顶券,石缝灌注糯米浆。墙体为青石砌成。殿内有三尊泥塑雕像。东配殿现存建筑为后期新建房屋,原建筑已损毁,建筑……[详细]
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位于章丘市龙山镇政府西1公里处,1994年,济南章丘共投资600多万元兴建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筑专家扬洪勋设计,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会土城之建筑风格。1928年,我国第一-古学者吴金先生,在城子崖发现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于1930年、1931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并定名为“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成为龙山文化的命名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现城子崖遗址存在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城,其城圈重叠的事实说明,城子崖在古代一直是筑城立国的理想之地。远远望去,门厅上方,周谷城先生题写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步入馆内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突出陈列了龙山西河遗址出土的文物,以红陶器为主,距今约8000多年。……[详细]
经四路基督教堂
  济南经四路基督教堂,简称经四路教堂,为济南现有的七处基督教教堂(经四路教堂、后宰门教堂、南上山街教堂、裕忠里教堂、官扎营教堂、三里庄教堂、伟东教堂)之一,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经四路425号。该教堂原为山东中华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1924年始建,1926年落成,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为济南最大的基督教堂,也是济南商埠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教堂为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投资、设计、建造的基督教建筑,建成后也一直由中国教牧人员管理,其设计者为该处原临时礼拜堂第一任中国籍牧师李道辉之子李洪根,施工建造者为桓台籍建筑商杨长利、杨长贞。其底层为毛石砌墙,二层以上为清水红砖墙、红瓦顶,色彩鲜艳明快,立面造型质朴庄重,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手法为基础,并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部分形式(例如使用了大量的长方形门窗,而不是西方惯用的半圆形拱式门窗,与整个商埠地区西式建筑的设计风格相融合。经四路教……[详细]
经三路日本总领事馆旧址
  经三路日本总领事馆旧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三路240号。始建于1917年,1918年2月建成,为西洋古典风格,1919年5月升格为总领事馆,管辖范围为除青岛、烟台以外的山东省全境。1928年“五•三”惨案中被战火炸毁,仅庭院中的金鱼池保存下来。现存建筑为1939年重建,由总领事府邸、办公楼、别墅、值班室、金鱼池等组成。总领事府邸平面基本为方形,两层,局部三层带地下室,平屋顶,南北阔26.8米,东西深18.1米,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砖混结构,清水砖墙。办公楼位于总领事府邸西侧,一字形平面,二层楼房,局部三层带地下室,东西阔38.6米,南北深17米,占地面积557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砖混结构,清水砖墙;东西两部楼梯;楼内有一东西向走廊,走廊南、北两侧房间对称。院内西部有一幢别墅住宅,平面呈一不规则的十边形,主体二层,悬山屋顶,南侧一层,顶为阳……[详细]
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
  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位于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街道槐村街31号,始建于1910年,1913年4月1日建成正式投入生产。现存的旧有建筑主要有1911年首任德籍厂长道格米里办公楼、道格米里寓所、高级职员公寓、日式厂房和水塔共5幢建筑,均为较典型的日耳曼风格建筑。1911年首任德籍厂长道格米里办公楼是一幢两层楼房,坐北面南,石、砖混水墙,东西阔34.3米,南北深18.6,占地面积638平方米。红瓦四坡顶屋面,南立面建有一带金属盔顶的门廊,门廊立有两根仿希腊陶立克柱式的石柱,楼内大门、木楼梯、木地板装饰考究。道格米里寓所为二层木结构楼房,四坡大瓦顶,坐北面南,有半地下室,窗台以上为砖混水墙,东西面阔23.4米,南北深16.7米,占地面积390平方米。道格米里寓所东侧为高级职员公寓,砖木结构,两坡大瓦顶,屋顶有天窗,坐北面南,有半地下室,石、砖混水墙,底层南侧有敞开式通廊,二层廊封闭为阳台。该建筑东……[详细]
济南万竹园
  济南万竹园,坐落在趵突泉西邻。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庆年间,为内阁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典屋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赋诗云:“百年竟落书生手,满郡犹呼阁老亭”,“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民国初期,被北洋军阀、曾任山东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万竹园花园占有。张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现状。该园占地面积1.4公顷,在建筑风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园、济南四合院的特点。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对比、衬托、借景等手法,利用墙、廊、溪、桥,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计有13个庭院,186间房舍,分东、西、南三套。东套有四大院三小院,西套有四大院,两套连在一起;南套为两小院。各院曲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榭,参差错落。迎门假山,玲珑剔透,蔓条披拂,松柏垂荫。院内翠竹碧绿,石榴火红,玉兰雪白,生机盎然……[详细]
琵琶山万人坑遗址
  琵琶山万人坑遗址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街道南辛庄西路138号,年代为1937年。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西路138号,济南试验机厂内琵琶山以南。1937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济南后,日军华北支那方面军所辖第十二军、四十三军,于1940年秋,强迫济南人民住西郊琵琶山下,挖坑造墙、修筑堡垒,营造杀人基地。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军在琵琶山下无数次残暴屠杀我抗日军民,致使此处尸体纵横、白骨累累,被群众称为“万人坑”。为搜集日本侵华战争罪犯的罪证材料,1954年12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指示,济南市检察院等单位对“万人坑”中8个坑穴进行了发掘,发掘出较完整尸骨746具,凌乱者难以计算数量,证实了日本侵略军屠杀我抗日军民的滔天罪行,也为审判日本侵华战争罪犯提供了有力证据。据厂内职工反映,整个厂区皆为“万人坑”范围,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50米。多年来,每逢进行扩建厂房挖掘作业时……[详细]
济北王墓
  济北王墓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诸侯王墓,由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及东辛汉墓组成。规模最大的汉王陵双乳山汉墓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双乳山村,从1995年底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探勘探,专家认为,它的主人是西汉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济北国的最后一代王刘宽,因此它又被称为“济北王墓”。这座墓始建于西汉天汉四年,即公元前97年。令人惊叹的是,两千多年前,工匠们用简陋的工具,在一座坚硬的石头山上挖出了深达22米、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墓室和一条八十多米长的墓道!双乳山汉墓依山为陵,凿岩成穴。一号墓座南朝北,墓室、墓道均设有二层台,外浅内深,外大内小,呈“甲”字形,墓道总长60米,最深18米,面积840平方米,底部为北高南低的斜坡,墓室总面积607.5平方米,总深度22米。共出土各类随葬品2000余件,主……[详细]
章丘兴隆寺
  兴隆寺位于章丘市官庄镇石匣村轿顶山南麓,距明水城区26公里。俗称“东寺”。三赵路途经景区。是章丘市及莱芜周边地区的佛教活动场所,有着悠久佛教历史渊源。据考证,该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复修。自建成以来,兴隆寺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解放后。抗战时期,廖荣彪将军曾在此养伤,并得到僧众保护。解放后,最后一代僧人景维福主持,至1968年才还俗,佛教文化活动随逐渐停滞。直至2005年初才恢复其佛教活动场所。该景区面积约5000余亩,景区内山形复杂,多幽谷、深洞、悬崖、清泉,植被茂密,自然原始风貌保存完整,僻远幽静,景色迷人,空气清新。古寺怀抱其中,寺庙建筑雕梁画栋,檐角翘首,石墙青瓦,金碧辉煌。北为大雄宝殿,东有观音菩萨,西居地藏0,南立四大天王。是一处集佛教文化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寺中八大景点,“东寺风光”、“古松参天”、“轿顶巍巍”、“陵园幽幽”,还有凤凰……[详细]
双乳山汉墓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西南15公里的归德镇双乳山山顶上,它是一座诸侯王墓。据考古专家分析,这个墓的主人是西汉武帝末年时期的西汉济北国最后一代王刘宽。双乳山汉墓是一座大型石圹(kuang)木椁墓,依山凿石开圹。汉代竖穴木椁(guo)墓的基本结构与先秦木椁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开掘一长方形土坑,作为放置棺椁的墓室。椁室的构造一般均为长方箱形,椁板结合方式以凹槽榫(sun)卯为主。椁内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的空间,以放置棺木及随葬品。椁室之外,填土也有各种类型,大抵为防潮用白膏泥及木炭,少数墓地设有排水设施。而在挖掘墓室时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另外在楚文化影响区内,墓道为相当普遍的墓葬设施之一,可能为施工方便而设,和墓主身份高地无绝对关系。双乳山汉墓主墓总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凿石总量为8500立方米。双乳山汉墓出土土玉剑、玉覆面等珍贵文物2000多件,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掘的汉墓中,惟一没有被……[详细]
黄台车站德式建筑群
  济南黄台车站在山大路最北头,位于黄台南路15号。穿过一个有些破旧的大门,进入一个小广场,广场北侧有一排粉红色的德式小楼,上面写着“黄台车站”四个大字,它是济南及胶济铁路全线唯一保存下来的原有车站,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许多反映上个世纪初历史事件的电影就是以黄台车站作为外景地的。黄台火车站位于胶济铁路378公里+612米处,自1904年正式建站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车站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德式建筑。与车站东南的洪家楼教堂建筑群遥相互映, 是济南市为数不多的西式建筑之一。站房包括两层的办公楼和单层的售票、候车厅,均为三开间的长方形,使用碎石墙基和水泥拉毛墙面。站房顶部还有小尖塔,一高两低,呈山尖造型,古朴有力,有点像德国中世纪的古城堡。但房子紧挨着铁路,无法拍到全黄台车站北面的全貌,可惜照片不能反映其全貌。胶济铁路是山东境内建造最早的铁路,全长412公里,沿途设置了64个小站。由济南站向东,……[详细]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位于槐荫区经六路纬九路38号、省物资局院内北部,是一座砖混结构带有半地下室的现代建筑。建筑坐北面南,占地面积673平方米,地面以上为三层半,地下半层;东西长51.1米,南北中部宽15.5米,两侧宽12.4米。该建筑结构形式、立面造型、室内门窗制作、立面装饰手法等,与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山东境内所建造的有明确记名的现存其他建筑物基本相同,应为日式建筑。侵华日军在济南的细菌部队为罪恶昭著的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孪生兄弟,番号为“1875部队”,又称“北支那防疫给水部”。1938年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在我市经六纬六路建立了从事细菌战的试验室。1942年试验室迁至经六纬九路,即今山东省物质集团总公司办公楼后的三层小灰楼。1938年至1945年期间,“1875部队”曾灭绝人性地以中国活人做实验,培植了大量细菌,并于1943年8月在山东鲁西地区的卫河流域临清、绾陶一带撤放了大量的……[详细]
孟氏古楼
  孟氏古楼位于章丘区刁镇旧西村,为清代晚期著名大商人孟洛川孟氏家族所建。文物构成为南、北两座二层建筑。保护范围:北至北楼后墙基向北1米处,南至南楼南墙基向南1米处,东至南楼东1米处,西至南、北楼西墙连线向西1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孟氏古楼存留至今的是两栋二层文物建筑和一栋单层建筑,称南楼和北楼。南楼为尖山式硬山顶二层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椽,通面阔13.75米,通进深4.96米,建筑檐高6.72米,建筑面积136.40平方米。仰瓦合瓦屋面,正脊为花瓦脊,正脊两端以青砖垒砌收尾,略升起,披水排山。前后檐出飞椽,檐头钉连檐瓦口,之后铺设望砖。木构架为五檩抬梁式,墙内砌筑砖柱支撑,室内净跨3.97米,上起金瓜柱承托三架梁。一、二层间设六榀木承重,上置楞木,楞木上铺钉木楼板,现俱已缺失。室内一层为青条砖地面,二层木楼板。北楼大门及门房为尖山式硬山建筑,面阔二间,大门及门房各一间,进深五椽,大……[详细]
焦家遗址
  焦家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主要分布于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村庄之间的农田区域,南距著名的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址——城子崖仅约5公里。东至龙山街道焦家村东首沟壑及其南向延伸线,南至龙山街道董东村西南300米处水渠及其东西延伸线,西至历城区唐王镇河阳店村西侧南北向乡村路及其南向延伸线,北至黄(桑院)傅(家村)乡村路。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焦家遗址东西800米,南北700米,总面积56万平方米。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遗址中部略隆起,以西400—500米处有巨野河自东南向西北流过。处于古代文化发展底蕴极其深厚区域的核心地带。城墙、壕沟和一批大型墓葬的发现,加之相当数量的大汶口文化玉器和白陶的发现,昭示了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遗址是鲁北地区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意义的重要遗址。焦家遗址延续时间较长,主要遗存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下限为汉代。焦家遗址在1……[详细]
洛庄汉王陵遗址公园
  洛庄汉墓位于济南市章丘区枣园街道办事处洛庄村西约1公里处,1999年6月,村民在土丘附近取土时偶然发现铜器,章丘区博物馆闻讯进行了紧急清理。1999年6月至2000年底进行发掘。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墓葬方向为东西向,平面结构呈“中”字形。墓室东西各有一条墓道,墓室的深度约20米。墓室面积约1300平方米,是境内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土坑墓中最大的一座。经两次发掘,共发现大型陪葬坑15座,小型陪葬坑、祭祀坑21座。各陪葬坑内发现的随葬品分类放置,各不相同,其种类和内容相当丰富。分为仪仗木俑坑、出行车马坑、兵器坑、饮食庖厨坑、乐器坑、祭祀牛坑、马坑及小型祭祀坑等,是迄今发现的大型汉墓中陪葬坑最多的一座。在14号坑中,发现编钟一套19件,编磬六套107件, 编磬的数量超过全国汉-古发现编磬数量的总和。第一次发现了乐器陪葬坑,青铜乐器数量罕见。出土文物3000余件,金马具数量最多。在东墓道的南北两侧,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