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红河州旅游

红河州文物古迹介绍

弥勒熊庆来故居
  熊庆来故居,位于弥勒县朋普镇庆来村,距县城46公里熊庆来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占地1055平方米。坐西面东,有大小四院,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为当地民房样式。有正房、厢房、书房、客厅等。熊庆来(1893—1969年),字迪之,幼名竹生,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1907年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法国留学,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云南大学、清华大学等。1949年去巴黎研究数学。1957年回国,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函数论研究室主任。2013年5月,弥勒熊庆来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洄澜桥阁
  洄澜阁位于异龙湖东出水口处,离县城18公里,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洄澜建于桥上,工艺精巧,气势宏伟,既疏导洪水,又点缀湖山,阁内题有“洄澜滴翠,龙湖锁钥,梵宇长春”等匾额。洄澜阁高20米,宽6米多,长18米,中间为八角亭,左右有两阔亭同时并立,两楼一底,阁顶以彩色琉璃瓦配上陶制的飞禽走兽镶嵌而成,每层的每个亭角均配以风铃一个,微风吹来,清脆悦耳的铃铛叮咚作响,令人仿佛置身深山古刹,不禁生发出幽幽古情,浮想联翩。整个楼阁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壮观。2019年10月7日,洄澜桥阁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卢梅贝墓
  卢梅贝墓卢梅贝(1900-1976年)又名陈梅宝,女,哈尼族。卢梅贝自幼坚强勇敢,她十七岁时率领江外(红河以南)哈尼、苗、彝、傣等各族义军近万人起来-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压迫,被推举为联军统帅。经一年多顽强奋战,1918年10月,弹尽粮绝而失败。解放后,卢梅贝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和州、县政协委员,1961年她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卢梅贝墓位于元阳县城南20余公里的多沙村东北。墓为圆形封土围石墓,高1米,直径2米,无墓碑。1990年公布为元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元阳县城南20余公里的多沙村东北……[详细]
冲子坡古矿遗址
  在个旧市城南50余公里处,因四面环山一条沟而得名,为清代古铜矿冶遗址。村子周围堆满了炼铜炉渣,夹有少许孔雀石。1993年5月,在清理炉渣时,出土一枚“乾隆通宝”钱币,并发现一座清代墓葬。在遗址北8公里左右的龙树脚村,曾于明代以前开采过锡矿,因此,它与整个矿区是一个整体。冲子坡在个旧市区南45公里陡岩村与小箐口之间的一个小冲子坡上。1993年5月,在近万平方米古冶炼遗址范围内,发掘清理了汉代两座炼炉和一座炭窑,出土了锡锭、银饰、汉五铢、原始釉陶罐和大量的铜、锡炉渣。为东汉时期的古矿冶遗址。……[详细]
龙大田故里
  龙在田石屏龙朋旧寨人,彝族。明天启二年(1622年)随征安效良、张世臣有功,由土守备擢为副总兵。崇祯十二年(1639年),兵部尚书熊文灿诱降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献忠伪降,熊文灿令龙在田驻守谷城监视张献忠。不久李自成暗潜谷城劝献忠起事,张献忠遂重举起义大旗,带领农民军向-围而去。熊文灿因未能遏制张献忠,被逮下狱。龙在田因熊案牵连,也被罢官回籍。清顺治三年(1646年),龙在田到贵州劝李定国、孙可望入滇击擒沙定洲,彻底消除了沙定洲给云南人民带来的祸患。龙大田退归故里,卒于家。……[详细]
虹溪石牌坊
  虹溪石牌坊位于弥勒县虹溪镇东门街中段。青石建造,东西向,占地面积64平方米,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坊通高40米,宽6米,三重檐四柱三间,柱脚石墩有八个石狮子相对而立。坊头正中有一块镂空的石龙盘抱的直匾,上 书“圣旨旌表”,下面横书“三代一品封典”的石匾。坊台基东西两面各有垂带式踏道七级,两边直柱上有三副对联。坊系虹溪王炽请通海名匠建造,王炽是当时云南富商之一,曾捐巨资效忠清廷,故受清廷敕封。王炽对地方也曾有过一些善举,有“乐善好施”的乡评。石坊雕琢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3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坊台基东西两面各有垂带式踏道七级,两边直柱上有三副对联。坊系虹溪王炽请通海名匠建造,王炽是当时云南富商之一,曾捐巨资效忠清廷,故受清廷敕封。王炽对地方也曾有过一些善举,有“乐善好施”的乡评。石坊雕琢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景点位置云南省弥勒县虹溪镇东门街……[详细]
孤山洞遗址
  孤山洞遗址孤山洞遗址位于河口瑶族自治县东北60余公里桥头粮管所后,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坐西南朝东北。洞口高26米洞深6米,呈圆形,洞中有一天然石柱顶住平滑的洞顶,周围空间活动范围约10平方米。洞外林木葱郁,清澈风底的清水河绕山而过。1980年在海峡两岸人外堆积物中,发现了打制石器,以及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鹿、鼠等哺乳类动物化石。距今约三万年。1984年公布为河口瑶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电话:0873—3425399地址:河口瑶族自治县东北60余公里桥头粮管所后……[详细]
建水土主庙
  建水土主庙是建水“古建筑博物馆”中较有特点的早期建筑之一。土主庙始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有两进完整院落,现存山门、正殿、后殿、四厢、六耳共计39间,占地3200平方米。土主庙的建筑风格保持了明代营造法式特征,呈现出明代简洁、典雅的装饰风格,是建水古建筑中原汁原味保存的明代彩绘艺术信息的充分展示,也是建水古建筑彩绘艺术的珍贵资料。2003年12月18日,建水土主庙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建水土主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黄龙寺 (云南建水寺院)
  云南建水黄龙寺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 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城西12公里的绍和山麓。山上古木参天、藤林丛生、庙宇隐现、0雄踞;山下形成半亩见方、清澈见底的黄龙潭,其珍泉终年喷涌,水温在7℃-8℃之间,为天然游泳池,云南省红河州建水黄龙寺享有“山寺珍泉景最幽”的美誉,建水黄龙寺是游人享受自然的好去处。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 黄龙寺位于建水县绍和山麓(近团山村),到达团山村交通,再由团山坐车前往。 景点位置云南省建水县绍和山麓(近团山村)……[详细]
莲花洞石窟
  莲花洞石窟莲花洞石窟位于屏边县城南70公里的灵宝山上,海拔2100米。这里峰峦迭翠,森林茂密。莲花洞石窟有前后两个洞口,前洞已废,后洞高3米,宽4米,深15米,洞内雕刻造像8躯。在洞底岩壁上依壁雕刻有如来菩萨一躯,身高2.3米。洞口对面的岩壁上刻有玉皇大帝、瑶池金母,壁前有0像韦陀,技艺纯熟,刻工细腻。洞内佛像和金刚像为明末清初作品。道教造像为清光绪二十年至三十二年(1894-1906年)所刻。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1、指林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指林寺
  指林寺位于建水县城建中路(现临安路)西段,文庙以西,被誉为“临安首寺”。民间素有“先有指林寺,后有临安城”(建水古称临安)的说法。据碑刻记载,早在宋代大理国统治此地时期,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常见一只鹿出没其间。一天,有人逐鹿至林中,鹿忽不知去向,只有一异人前来,指着森林对众人说:“鹿居此久矣,汝辈为何取它?”言毕,亦复不见。众人皆惊诧,以为遇到神人仙鹿,便立小庙,绘塑神像以祀。许愿求神者认为灵验,香火日盛。到了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郡人何昌明于此大兴土木,请来中原工匠,改建为一殿二塔,绘塑佛、菩萨、大士之像,栖住持,每日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成为参禅拜佛之所。并取前述异人事,书“指林寺”匾悬于门楣。因而,碑刻称:“寺始于宋,成于元,而兴于今。”明清时期,指林寺内又增建了天王殿、地藏殿、藏经阁、准提阁、环翠亭等,“幡幢杂沓,鼓钟振扬,为一郡瞻依之所”,“有十方大禅刹之风”,而成……[详细]
石屏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清末进士陈鹤亭所建。祠占地3427平方米。它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0、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琢亦精。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榴坝古墓葬
  石榴坝古墓葬石榴坝古墓葬位于个旧市倘甸乡石榴坝村西北2公里处。云南省考古所和个旧市博物馆1987年7、8月组成发掘队,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这次发掘共清理了24座小型坚穴土坑墓,除2座为空墓外,其余22座墓都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出土器物有铜戈、铜凿、铜斧、陶器、玉石器等100余件,这些器物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500年左右。上述青铜器造型优美,具有红河流域青铜文化地区特点。地址:个旧市倘甸乡石榴坝村……[详细]
开远长虹桥
  开远长虹桥于1960年动工修建,1961年建成通车,全长171米,单孔跨径112.5米,高30米,宽8.5米,主孔两边各设5孔副拱,桥上两侧设石护栏,南端设桥头堡,是当时国内单孔跨径最大的空腹式石拱桥,长虹桥是原国道326线上的重要桥梁,其精湛高超的建桥技艺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桥梁,是研究我国现代桥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9年10月7日,开远长虹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建水双龙桥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双龙桥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泸江与塌冲河上,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俗称“十七孔桥”,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长148米,宽3-8米,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0,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两端0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壮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196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前来考察,将其列为全国大型古桥之一,遂被定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状况何谓“双龙”,即是以塌冲、泸江两条河汇合在一起,有一桥镇锁“双龙”,因此而得名。建水城西三里沪江河上的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是在沪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沪江、塌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