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新宁旅游

新宁文物古迹介绍

西村坊古建筑群
  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6218平方米。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1985年和1993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当有300余年历史了。这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富有江南文化气息的院落。住宅群坐东北朝西南,主体三纵三横排列,组成九座风格各异,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合院落.各庭院之间相距为2米,用青一色鹅卵石铺成的梅花图案形的防滑路面作为通道,且与水沟纵横交错,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井然有序。建筑群雄伟古朴,座座飞檐翘角,画卉雕花,每座庭院外为卵石白粉花墙,内为木质结构,各院皆有精工石砌开井,每栋壁板门窗饰以各种花纹图案雕饰,古香古色,令人赏心悦目。此建筑群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为邵阳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古建筑艺术之上乘之作.西村坊的房子……[详细]
新宁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此为颇具江南风格的古代建筑,对于研究建筑史具有一定价值。 刘坤一所建刘氏宗祠前后三进呈纵向排列,依次为门廊、前堂和神主堂。首进两侧为厢房。门廊面阔3间,进深1间,与西侧厢房的前廊构成“凹”字形通道连接前堂两侧,以丹霞石筑成天井。天井左上方有光绪皇帝御赐高4.2米的表功碑,右上立刘氏3米宽的谱系刻石。前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明间直通神主堂,两次间为客厅、议事堂,其后中建廊亭,两侧为两天井与神主堂相接。神主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内设先祖牌位、香几供案、方桌坐椅等物。额枋上有“严肃整齐”四字。其平面布局、前堂与神主堂沿纵深排列,按其功用主从布置有序,显得通畅古朴。 从建筑风格上看,青砖外墙上大门及两侧门一字排开,两侧有两垛封火山墙,脊上四角麟凤起翘。前堂、神主堂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青瓦布顶,抬梁式穿插枋榫卯连接。梁柱全部采用大木做法。前堂……[详细]
中龙院古民居
  中龙院古民居位于新宁县一渡水镇石楼村,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古民居由何儒达等兄弟修建,系“三渡水节孝坊”所旌表之人李赵钱之妻何氏的出生地,该建筑占地171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为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围成的院落式布局。2011年被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设计精巧俊秀,布局主次分明,呈左右对称之式,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为主体建筑。其坐西南向东北,三进、二天井、三重封火山墙,飞檐起角,檐面施油彩。房屋两横两纵,结构巧妙精密,四屋相连,又互相通达。民居主人系秀才出身,精通书法、绘画。古民居木作雕刻古朴精致,石刻精湛非凡,绘画半工半意,书法端庄飘逸,是一渡水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古民居极其讲究因地就势,布局设计精巧,各种木雕、石雕、绘画、书法无不体现出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隐逸情怀,对研究湘西南地区低层文人的人格情趣提供了实物佐证。同时,该民居系三渡水节孝坊旌……[详细]
宛氏宗祠
  宛氏宗祠位于白沙镇宛旦平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系湘南颇具特色和规模的民间祠堂建筑之一。宛氏宗祠从清同治八年开始兴建,于清同治十一年竣工,历时四年。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4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正门廊庑,左右厢房,中厅,后堂及中厅与后堂连廊等组成,为砖、石、木结构围合式庭院。附属文物包括:惜字石塔、岗子口驳岸码头、杨溪石板古道、古树名木等。该宗祠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格局,文物本体建筑真实且完整,是集祭祀、议事、文治教化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性建筑。其建筑形制,石雕、木刻、泥塑彩绘工艺等技作,都有着典型的本土特色,时代特征,宗族意念,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社会教化价值。2011年1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渡水节孝坊
  湖南省新宁县的三渡水牌坊 ,又称“李赵钱妻何氏坊”、“三渡水节孝坊”。牌坊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镇三渡水村 ,它处在当时新宁通往东安的主要驿道上。牌坊于大清道光三年(1823年)冬竣工。 三渡水牌坊是楼阁式样的建筑。全部由大块脊石嵌镶而成。高10米 ,宽7米许。自上至下 ,重叠三层 ,从左到右 ,并列三门 ,中门高3米 ,宽2.3米 ,侧门高2.7米 ,宽1.6米。四根0.4米见方、7米高的石正柱 ,挺立在四个巨大的石磉上 ,支撑着整个碑楼 ,结构严谨 ,气势端庄。……[详细]
水口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清江桥乡水口村,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于民国二年(1913年)。该宗祠对研究江西李氏族人西迁湖南的路线和“江西填湖南”的人类迁徙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宗祠结构简朴,创意灵活,对研究湘赣地区宗祠建筑风格的融合和演变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2019年,水口李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刘光才墓(含紫霞庵)
  刘光才墓(含紫霞庵)地址:新宁县崀山镇时代:清江南提督刘光才墓所在地新宁崀山紫霞峒景区据《江南提督新宁刘公华轩行状》记载:新宁刘氏来自江西泰和,历代务农,直到刘承深才开始从事读书科举事业。刘光才的曾祖刘晋桃,祖父刘盛耀,父亲刘承深,都是普通的农民,后都因刘光才而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的封号。……[详细]
放生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宁古八景排名第二现今幸存的新宁四阁之一--放生阁,始建于北宋年间,自1999年8月,新宁县人民政府公布“放生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3月17日,被列入湖南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宁县金石镇中兴路西,居夫夷水犁头湾东岸峭壁上,背靠摩柯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狮蹲阁。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明季重修,掘土得古碑刊“放生”二字,因改现名。清顺治初,知县王蔚建大士阁,禁渔罟。后多加修葺。咸丰九年(1859)毁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光绪五年(1879)均予重修。时有放生阁、玉皇殿、放生亭、文武祠等。下临莲潭。清道光《新宁县志》载,北宋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摄邵州事时经此,“泛莲花于潭,以佐游觞,故名。“莲潭夜月”为澬南十景之一。“放生晚眺”、“莲潭夜月”又列入旧新宁县十二景。光绪十三年(1887)县城失火,祠阁皆毁。后复修。民国时期,县政府参议会设此,内供抗日英雄……[详细]
刘长佑墓
  刘长佑系楚勇的代表人物,先后担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和云贵总督,晚清重臣,谥武慎,葬于新宁县白沙镇泉田村木集塘西侧。1988年新宁县人民政府将“刘长佑墓”列为该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敕建的“刘长佑墓”由墓室、祭台、翁仲、墓庐四部分组成,建制宏达,工艺精美,占地达1000平方米。刘长佑墓位于新宁县金石镇新全村,其墓葬制式完全按照晚清一品士大夫的等级丧葬礼仪营建,是湖南地区比较少见的清代一品官吏墓葬遗迹。刘长佑墓整体较为完整,是研究刘长佑生平历史及其从政谋事历程的实物资料,为研究清代官吏墓葬规制提供了实物佐证,具有一定的社科价值。2019年3月,刘长佑墓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