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望城区旅游

望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长沙雷锋纪念馆
  湖南雷锋纪念馆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连绵的丘陵间,1968年10月开馆,雷锋纪念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那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雷锋故居的湖南雷锋纪念馆是中央、省、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颇具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雷锋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先后进行了三次改扩建,占地面积99900平方米。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馆参观视察。雷锋纪念馆以详实的内容、丰富的资料,再现了雷锋这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短暂而平凡的一生。按功能划分为六个区:即凭吊区、展览区、碑苑区、雕塑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园区内主要有雷锋纪念碑、雷锋塑像、雷锋墓、雷锋事迹陈列馆等建筑及青少年教育活动设施。一层采用专题和编年体形式详实地再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二层展出了40多年全-民学雷锋活动和典型事迹。现有馆藏照片2万多张、文物3千多件,是一座现代化的一流展馆。雷锋精……[详细]
长沙铜官窑遗址
  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自铜官镇至石渚湖两岸约5公里的范围内,是中国唐代的一处重要的窑址,初烧于唐初,衰于五代,主要的窑区分布在兰岸嘴、瓦渣坪、兰家坡一带,现尚存窑包13处。1965年和1978年两次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的大量釉下彩器物证明了中国瓷器釉下彩工艺最迟始于唐代,而不是创始于宋。出土瓷器的品种繁多,造型优美,美观实用。瓷塑的动物玩具极为生动,褐绿色彩绘人物、动植物、自然景物等器物,图案新颖多变,反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器物上还有很多的题诗、款识等文字材料,也是长沙铜官窑瓷器的重要特征。铜官窑的瓷器曾广泛地流传于江淮一带,在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发现,英、美、瑞典等国的博物馆也藏有此窑的精品。长沙铜官窑在文献中没有相关的记载,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的陶瓷史具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1月,长沙铜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沙铜……[详细]
望城惜字塔
  湖南茶亭镇九峰山村惜字塔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九峰山村洞庭组,为一座清代石塔。其因塔上生树,树塔共生而闻名遐迩,备受当地人推崇,奉为神塔、神树,为当地一宝。据考证:该塔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塔高12米,五层,呈六边形,花岗石砌筑,塔基直径4.23米,塔身内空,底层设一拱形门,门楣阴刻楷书“惜子塔”,二至五层均设二门对开,各层方向不一,一二层内有石阶旋至第三层,二层内壁题刻“道光十八年戊戌秋起建立”,各层塔檐较短,檐角起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塔顶被雷击毁,尔后长出一株朴树,现树高约6米,形如华盖,根系穿过塔身,直至塔基,生长茂盛,成为奇特的塔树共生珍贵景观。2005年8月30日被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对于研究清代石塔建筑形制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惜字塔布局完整,结构稳固,周边自然环境风貌良好。塔身表面有较为严重的风化痕迹,其西……[详细]
曾国藩墓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日,曾国藩去世,终寿62岁。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金陵(南京)扶柩回原籍湖南,五月下旬抵达长沙,六月中旬出殡,葬于南门外金盆岭南。两年后,曾妻欧阳夫人去世,曾纪泽遂将父亲改葬,与母亲合茔于善化县湘西伏龙山之阳,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曾国藩系糯米混浇铸墓堆,墓碑三道,主碑题曰: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墓围直径5米,花岗石围:墓前古坪台50平方米;坪台东西石阙下通石级,沿桐溪寺墙而下,接曾国藩墓庐槽门。通道两旁原侍立石兽、石人,今仅存残迹。墓地正前有古银杏、罗汉松各两株,蓊郁茂盛。另墓地附近还有一倾圮神道碑,系李鸿章撰文,黄自元书法,大抵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尤为珍贵。曾国藩墓是典型清代皇室墓葬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曾墓凿山为陵,建筑宏伟,占地3000多平方米。墓葬坐北朝南,封土堆用糯米混……[详细]
长沙桐溪寺
  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境内的伏龙山下,为唐代振朗禅师创建。进门后,拾级而上,有大雄宝殿等殿堂,寺宇布局与一般禅宗寺院相同,仅两进,客堂设在西边厢房之中,方丈室在寺后东边角落。庭院中有数百年的罗汉松、白果树备两株,枝繁叶茂,挺拔隽秀,为寺院增色添辉。1944年,著名诗僧万休圆寂于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寺住持祗修和尚开期传戒,前来求戒者近200人,千年古寺名声大著。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与桐溪寺邻近的谭家冲,建有护国塔院,“寺田三百六十亩,田山塘坝无间”。民国期间,桐溪专属“长沙八大丛林”之一,山门上 书“兴国寺”三字,其门联云:兴国家风古;伏龙祖道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寺院经济不存,僧徒星散,寺宇逐渐废而不存,今仅留下两株罗汉松和两株白树。惠能传青原行思,思传石头希迁,迁传兴国振朗。《五灯会元》有传,惠能属禅宗南宗青原系下二世,……[详细]
郭亮墓和生平业绩陈列室(郭亮陵园)
  郭亮墓和生平业绩陈列室(郭亮陵园)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郭亮村刘家坡。郭亮于1901年12月3日出生于长沙县临湘都文家坝(今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郭亮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毛泽东介绍,成为湖南最早入党的党员之一,并成为毛泽东领导湖南工人运动进行革命实践的得力助手。1922年,郭亮从第一师范毕业后,组织发动了粤汉铁路全路大罢工。随后,当选为湖南工团联合会副总干事。1923年3月成立陶业工会,发展第一批工人党员,建立中共铜官支部。马日事变后,代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尔后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鄂赣特委书记等职,并被选为第五届中央委员。在任湘鄂赣特委书记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28年3月29日被杀害于长沙司门口,时年27岁。1928年郭亮英勇就义后,群众用木匣子将无首遗体抢回文家坝,将偷回的头颅与尸身缝合在一起后,安葬于郭亮旧居的后山刘家坡,与早年亡故的大哥郭砚章合……[详细]
西汉长沙王室墓
  长沙王室墓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这些诸侯王室墓对于研究西汉诸侯葬制及西汉长沙国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974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湘江西岸的陡壁山、象鼻山发掘了两座西汉大墓,根据葬制及出土文物断定,这一带为西汉长沙国吴氏家族的王室墓地。1975年发掘的陡壁山汉墓,为岩坑竖穴,葬具为一大型木构建筑,由题凑、外椁、椁室、前室、棺室和套棺等组成。外椁长7.6米,宽5.8米,残高1.8米。套棺三层,内棺长2.07米,宽0.74米。此墓在唐代即被盗掘,仍出土300余件器物,有漆木器150余件、玉器40余件,玛瑙水晶器20余件,及铜、陶、石器等。二方鸟篆白文“曹撰”,一方小篆白文“妾撰”。葬制为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故墓主应为西汉长沙国诸侯王妃。1978年发掘的象鼻山1号墓,墓坑为竖穴岩坑,长20.35米,宽18.5米,上口距墓底7.9米。葬具为一套大型木构建筑,由甬道、……[详细]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位于望城县黄金镇金山桥社区谷山西北一处山坳里,由四处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场,以及石料堆积场组成。四处采石场平面呈东西向分布,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主采石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坑深20米,整体形制略呈梨型。四周山体均为陡峭的绝壁,青色岩层上布满了条状细密的凿痕,遗址南向区域为开采石料形成的深潭,北向区域为废弃的石料堆积,遗址中心区开凿有狭窄的甬道与外界沟通;主采石场两侧另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采石场3个,西南向采石洞深15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大部分区域为碎石回填;东向采石洞深5米,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北向采石洞地势较高,坑深5米,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长沙“谷山砚”历史悠久,为湖湘地区“四大名砚”之一。据长沙市文物局专家介绍,新发现的该处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据宋代米芾《砚史》记载:“潭州(今长沙)谷山砚,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详细]
洗笔泉石刻
  洗笔泉石刻所在地书堂村属亚热带气候,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高温干旱,冬季寒冷干燥,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6.9°,降水量1411毫米,无霜期274天。其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地突兀,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水资源充沛。地下蕴涵丰富的花岗岩矿石资源。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相传为欧阳询所书,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之处。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县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为隶书,相传为欧阳询所书。刻在一块长约1.8米,宽约0.6米天然花岗岩上。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之处。洗笔泉石刻所在地为山腰,人口稀疏,树木繁茂,难于有效守护。2001年,“洗笔泉”三字中的“泉”……[详细]
雷锋塑像
  雷锋塑像 时间为1991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雷锋纪念馆内,此为纪念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而建。 雷锋在亿万人民心中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为了永久纪念这位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雷锋纪念馆的广场上,于1991年3月5日竖立了雷锋的石雕像。此为雷锋背着枪大步向前的形象,寓意雷锋回到家乡。像高5米,平台基座高4米,通高9米。自从塑像建成后,千百万青少年和其他观众,都曾在塑像前瞻仰、流连或摄影留念。 雷锋(1940—1962),湖南望城人,家庭贫苦,七岁成为孤儿。1949年由人民政府送去读书,1956年参加工作,在团山湖农场和鞍山钢铁厂,他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当运输兵,他努力学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迅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详细]
老戴公庙
  长沙老戴公庙位于望城县星城镇七峰和桑植村。戴公庙始建于唐朝,据清同治十年《长沙县志》载记,迄今约1300余年历史。相传戴公三圣(戴宗德、戴宗仁、戴宗义三兄弟)均武艺起群,有将帅之才,先后七次受皇封(故该村名为七峰村);见义勇为,曾于严寒风雨中两次在洞庭湖临资口下水救船,搭救55人;还擅长医道,施财舍药、普济众生,做了无量功德,被当地乡民歌颂,后得造成真,尊称为戴公三真人,于是“乡人感思立祠祀焉”,修建戴公庙。戴公三圣的基地,尊称为戴公陵园,位于桑梓村。该庙原有戏台、正殿、附属殿宇及配房,规模宏大,近似东乡陶公庙。戴公庙、戴公陵园弃于土改;毁于文革,后逐步恢复至现规模。戴公庙虽历经沧桑,几经沉浮,但戴公三圣,深得人们敬仰、崇拜,即使在文革期间,该庙已铲为平地,香火也从未断过。该庙快复后,更是香烟燎绕,特别是戴公生日前后,整整一个月时间,不分白昼、不管风雨、不论老幼,香客自四面八方,人挨人,车……[详细]
临水戏台旧址
  临水戏台旧址位于靖港镇保健街99号,南临小河,系“中华民国十年宁乡八埠公建”,花岗石结构,长16米,宽4.7米。戏台东、西、南三方均有花岗石护栏,共有方形栏柱11根,栏柱柱头除转角处为兽形外,其余为南瓜形,栏柱尺寸:宽0.23米,高0.87米柱头尺寸:兽形柱头高33厘米,南瓜形柱头6瓣高8厘米;栏柱之间以花岗石板相连,石板临江面皆阳刻有花、鸟、兽等各种图案。花岗石板尺寸为:长1.2米,宽0.43米,厚0.145米。保健街戏台北侧为“宁邑杨泗庙”,戏台原与庙相连,临水而建,看戏者均坐于船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长沙仅见。“宁邑杨泗庙”既是一座供水运工人祭拜、祈求平安的寺庙,同时又是当时宁邑从事水运船主聚会的一个场所,该庙虽多次改作他用,但现在整体结构仍基本完整,庙内原有一木戏台,后“宁乡八埠船主”为方便夜宿船上的民工看戏,遂集资将庙内戏台迁到小河边,既现在的临水戏台旧址。临水戏台旧址临水而……[详细]
13、外兴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兴窑
  外兴窑是铜官古镇唯一一座尚在使用的古龙窑,它依山傍水、靠山坡顺势建造。该窑长56米,西侧设两张窑门,东侧设六张窑门,共有窑眼56对,穿着完整的“龙袍”,十分壮观。外兴窑用土砖筑成隧道,分窑炉头、窑床、窑尾3部分。龙窑窑背两侧相隔50厘米左右开一对火洞(俗称鳞眼洞),作为投放燃料和观察火候的窗口。龙窑从装坯、烧毕到开窑取货一般为一星期左右。外兴窑的琉璃制品质量上乘、广受欢迎,还留下了一个传说:原来陶器釉料的配制,由于着色剂的快速沉淀,很难在产品上均匀着色。多少工艺技术人员绞尽脑汁,都难以如愿。一次,铜官陶业的祖师———窑神舜帝,托梦给一位老陶工,告诉他“米汤调配,可均颜色”。这位老陶工依法试之,果然使着色剂的颗粒悬浮,不再沉淀,烧制出的产品釉色均匀鲜艳。龙窑这种古老的陶器制作方式之所以延续到今天,一是因为用的是柴火,烧制出的陶器色泽格外好;二是龙窑烧制的器具体积较大,现代窑一般难以容纳。20……[详细]
长沙洗心禅寺
  洗心禅寺位于湖南省望城区黄金街道,西北8公里处之高顶山麓。穿过长沙高新开发区之后不远就到了。寺庙依山而建,感觉占地面积很大,建筑很宏伟。南毗毓秀麓山,北临浩瀚洞庭,风景秀丽,环境洁雅。洗心禅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黄金乡。据《善化县志》记载:洗心禅寺原名洗心庵,为清初汉月法藏禅师创建,至今已有386年历史。开山以来,寺院佛事兴隆,高僧辈出,如清末中兴长沙开福寺的方丈体辉大和尚,原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等都出自洗心禅寺。寺院整个建筑群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红墙金瓦,翘角飞檐;殿内满堂缅白玉佛像,玉质上乘,雕刻精美,古朴神韵;法相庄严,其中三世佛每尊都是用高5.8米,重30余吨的整块玉石雕刻而成,更是极为罕有,不失为该寺的亮丽瑰宝。寺宇前方占地四十二亩,直径达一百零八米,能容纳上万人的洗心广场,恢宏别致,蔚为壮观。景区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黄金街道洗心路普瑞大道乘车线路:在长沙市内乘907A路公交车在……[详细]
长沙王后“渔阳”墓
  长沙王后“渔阳”墓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郊望城坡,此为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地汉代诸侯王室墓。 1993年长沙市考古人员配合建设工程进行清理。墓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主墓居中,3座从葬坑成品字形自东而西分别排列。主墓为斜坡式墓道上坑竖穴,墓口长15.98米,宽13.10米,墓口下2米尚保留一层台阶,宽1.3-1.4米。主墓由梓宫、便房、外藏椁、黄肠题凑等组成。从葬坑,1号为庖厨坑,2号为马坑,3号为陶牲俑坑。出土器物2000余件,珍品有金扣饰、玉璧、玉瑗、漆盒、漆壶、耳杯、木桶、砚盒等。首次发现1件5弦乐器“筑”。封泥上钤印阳文篆书“长沙后府”4字,有些耳杯下为“渔阳”二字。考证该墓为西汉吴氏长沙国王室家族墓。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46-1。……[详细]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