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民居篇

龙井古民居
  贺州龙井古民居距离市区9千米。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古村,目前仍然保留大量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的古民居群,其中包括民国三任总统顾问张廷辅故居。古民居建筑技术精湛,建筑物雕龙画凤,至今保持完整,龙井村也是本地人聚居的一个重要村落,至今仍保留着本地人的奇特生活习俗。是研究贺州本地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龙井的千年古驿道全都是用条石铺设而成,总长1000多米,现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但仍可见当年的历史足迹。居民区的龙井泉水甘甜芳香,冒出一尺多高的串串水珠还能预测天气。多棵参天古榕分布在寨中,欢腾的小凉河流经村寨。马东、道东田园风光点缀其间。2002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详细]
曹溪古民居
  曹溪古民居位于弋阳县曹溪镇曹溪村,为典型的微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高脊飞檐、曲径回廊等和谐组合,且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曹溪古民居背山面水,非常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建筑内开天井,充分发辉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雨天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聚财的思想。曹溪镇汪氏均从婺源(原系安徽徽州管辖)迁居至此,故建筑受徽派影响很大。现存的这栋曹溪古民居…[详细]
岗脚村古建筑群
  岗脚古民居位于苏仙区以北岗脚乡中部,俗称老岗脚,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古代民居。也是郴州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元朝古民居。岗脚古民居分布广泛,现保存完好的有70余幢,尤以老岗脚为主,荷叶塘、湾塘、云凤等地有部分。这些古民居构筑精美,形状考究,美观实用,既具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又匠心独运,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地貌、风水,巧作安排,水0融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岗脚古民居建筑突出地表现出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思想。还表现在宅院的布局上,标准的宅院,一般都由庭院、天井、前后厅、厢房等组成,这种错落有致、进退有方的结构,避免了家居的单调、刻板,给人以一种自然造化的感…[详细]
宋冲古民居
  宋冲古民居位于沙窝镇朴店村境内106国道东侧1公里的宋冲村民组,距镇政府约1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门前有一条小河,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公路出入,是十分理想的居住场所。宋冲民居始建于清朝中期,距今约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相传为当地一名富商所建,建筑材料全部为烧制的青砖,尤显庄严肃穆,彰显出大户人家的气派。建成时,整座房子为三套,三大门楼,每套房子均为三层套院,每层套院均有左右两个单独的天井小院,共有房子约70余间。房子门口为石条砌成的台阶,大门两侧为石雕造像。房檐全部为雕花人物图像,整座房子的雕花人物像构成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部人物情景戏,十分宏伟壮观。文革期间,宋冲民居房檐上的雕花人物像几乎被破坏…[详细]
六家畈古民居
  位于安徽合肥东南乡,肥东县城南2.5公里处,系湖滨乡人民0所在地。六家畈居民中以吴姓居多。村中人才辈出,如淮军将领、北洋军阀时期的海军次长、代理总长-少将等等。他们大多官高位显,在家乡大兴土木,盖房置地,使得六家畈空前繁荣。六家畈古民居豪宅共有六大片。有房屋13幢、33路,计205间正屋、111间厢房及5条走巷;花园两处;公、私词堂各1处;望湖楼一座。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砖木结构,砖雕木雕精细,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设有风火墙,建工考究。六家畈的古民居,因50年代初的康复医院的进驻、后驻军、-及文革中扫四旧被拆、被改建,已面目全非,有的仅剩房屋轮廊,有的成了仅剩两棵名贵树种的空院,…[详细]
燕坊古民居群
  吉水燕坊古村位于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的燕坊古村,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明清建筑160余处,包括宗祠、学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建筑。古村房屋规划有序,各巷道均为青石板、红石板或鹅卵石铺成,屋内描金绘凤,精雕细刻,字画满堂。燕坊村的古建筑与许多古民居一样有宗祠、学堂、牌坊、民宅、古井等建筑,是典型的庐陵民居建筑特色。在燕坊村目前存在的百余栋民居里,可分为单体建筑和组群建筑,单体建筑有大夫第、州司马第等,组群建筑有“二十栋大院”、“资政第”、“麟凤院”等建筑。燕坊古村四周有1000余棵古樟树及柑桔园、茶树园若干,整个村落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风景十分宜人。燕坊古村200…[详细]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斯宅乡东白湖旁,占地1.3公顷。现存民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处之多。最具代表性有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斯盛居约在1798年由里人斯元儒建造;“笔峰书屋”建于1822年;发祥居建于1802年前后,为斯元儒胞兄元二所建;华国公别墅是斯国华的家庙,学塾也设在其中,其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 斯氏古民居各个组群皆有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内部由若干合院组成,布局对称,轴线明确。 斯氏古民居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详细]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座落在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成村于清朝中前期。村内现存15座均属陈姓的公祠和一座三层楼式砖木结构太平楼(炮楼)。公祠分别有铉望陈公祠、承天书室、翘庄陈公祠、伯甫陈公祠、宁蕃书室、位素书室、秀枝陈公祠、端岩陈公祠、宜遐书室、仲甫陈公祠、端遐陈公祠、介夫陈公祠、衡望陈公祠、陈氏宗祠、儒锡陈公祠。各祠建筑结构、风格均有同异。有前中后三进或前后二进,均为三开间,各祠雕梁画栋,建筑结构严谨,气势不凡。村内有清代、民国古民居约300座,全部建于前后落差约10米的平缓坡地上,为砖木结构,当地人称“镬耳屋”,纵巷较直,大小巷道…[详细]
青城古民居
  青城古民居位于榆中县青城镇青城、城河、新民、瓦窑村。青城古民居分为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三类,占地面积约2900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公共建筑包括青城书院和东滩戏楼。宗教建筑包括高家祠堂和青城隍庙。民居建筑包括45处,其中明代1处、清代33处,民国11处。民居院落避风向阳、背山面水,以院落式布局为主,多为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等形式。采用单面坡或人字梁架形式、单檐硬山顶前出廊结构等建筑工艺。门楼有砖雕门楼、六柱门楼、垂花门楼,有的还建有木制大车门。此外,石雕、砖雕、木雕独具地方特色。青城古民居集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为一体,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实物证据,对…[详细]
斯氏古民居
  斯氏古民居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斯宅乡东白湖旁,占地1.3公顷。现存民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处之多。最具代表性有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斯盛居约在1798年由里人斯元儒建造;“笔峰书屋”建于1822年;发祥居建于1802年前后,为斯元儒胞兄元二所建;华国公别墅是斯国华的家庙,学塾也设在其中,其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斯氏古民居各个组群皆有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内部由若干合院组成,布局对称,轴线明确,斯氏古民居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完美结合,是研究…[详细]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
  下梅古民居位于武夷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以东8公里处的下梅村,面积9.6平方公里,总户数600多户,总人口2800多人。下梅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又是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完整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民居70余幢,有着深厚的民居文化和茶文化底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村落,已成为武夷山旅游业的新亮点之一。区内山清水秀,交通便捷。早在新石器时期,下梅村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已发展成一个行政区。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在这里讲学。圣人过化,儒雅传世,此后,村中名士迭出,斯文一脉,源远流长。明末清初,下梅村是武夷岩茶外销的集散地。据市志记载:最多时每日行竹筏达300余艘。建豪宅7…[详细]
胡氏古民居建筑
  胡氏古民居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城区。是明代秦州举人、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私宅。俗称“南宅子”,因与胡来缙之子胡忻的北宅子隔街相望,故名。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36米,坐南向北。五进式庭院布局。现存房屋建筑8座26间、垂花门1座、影壁3座。一进院由大门、东西垂花门和影壁组成。大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向外伸出成垂花门式样,檐下雕饰富贵华丽,瓜栱和栱垫板透雕云纹花草,横批和雀替均浅浮雕海云、牡丹、凤凰等吉祥图案,外门额书“太学生胡松秀之妻蒲氏”,由此,大门明间为一节孝坊;内门额书“副宪第”;脊饰龙吻和雕花脊筒子。由大门进入天井,正面立一座清代重修的一字影壁,东西…[详细]
九重屋古民居
  九重屋古民居位于大悟县黄站镇熊畈村,清代建筑。背山面水,坐北朝南。11进30天井,南北长118米,东西宽25米,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前厅房屋六间(门楼一间,大厅两间,前室一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单重面阔18米,进深11米,厢房面阔4米,进深5米,天井及院落面积200平方米。后院东北侧有古井,由青条石砌成,井口成正方形,深达15米。九重屋由明代中期移居湖北的江西熊氏始建,后多次扩建,是一处集鄂赣文化为一体的优秀历史建筑。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次移民,而且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贡献:1946年,在中原突围过程中,新四军领导人陈少敏同志曾在九重屋居住并指挥战斗。…[详细]
板浦古民居
  板浦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西大街20号,大寺巷4号、6号、15号,西顾巷汪家大院共5处,多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有的一宅三进,有的为联排式民居,各自为独立的庭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青砖小瓦,硬山式,立字梁,内设板壁。主屋的右侧立有天香阁,古色古香,具有徵式建筑的特色,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板浦民居连云港市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建筑群。板浦民居,对板浦镇的兴起、商业贸易及建筑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民居外墙向四周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各民居外墙向四周各50米。…[详细]
河山岩村古民居群
  河山岩村位于新田县金盆镇,离县城约36公里,东邻宁远太平镇龙眠洞村,西邻骆铭孙村,北邻青山坪村,是新田、宁远、蓝山、嘉禾,四县交汇之地。村内现存58座保存较完好,微派风格的古民居,整个古建筑群布局集中,建筑严谨,规划科学,底蕴丰富,极具历史人文价值,历来就有“小台湾”之美称。该村现有居民300多户,总人口1500多人,都为骆姓。全村属传统农业种植村,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支撑。还有大豆、红瓜子、红薯等含硒作物。2013年,河山岩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河山岩村古民居群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家舒巷古民居群
  家舒巷古民居群位于兴化市区东城外家舒巷中。原为明代御史舒楚后代所建府第,为区别城南舒家大巷而命名家舒巷。清代以来或售或修而成民居。巷东侧主要为清代名医赵海仙(履鳌,1830-1904)故居,西侧北部门楼高大,水磨砖砌,雕饰精美,多布有正厅、轩廊、书斋,横跨东西。南去为清代名医魏荫塘(1866-1932)之鹤山堂,东西两院,南北五进。魏、赵两门为清末“兴化医派”的主要代表,数代名医,名播天下。家舒巷古民居群多为明、清建筑,连片成群,青砖黛瓦马头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1986年,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朗梓古民居
  距桂林市82公里,阳朔县城22公里处,位于距高田约8公里的朗梓村,是一大型古民居群。始建于清末。现存古建筑11座,其中古炮楼2座、祠堂2座。古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民居保存尚完好,整个建筑群结构严密、布局精巧,处处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各厅堂连柱石均为不同造型,共耗时40年才建成。该村祖先是闯王李自成麾下大将军覃氏。郎梓和附近古登村的民间工艺加工已忧规模,如龙头拐杖、烟斗、狮子、脸谱等八大系列,主要销往东南亚、香港等地。乡球、民俗风情旅游包等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桂林、广东等地。…[详细]
王氏古民居
  王氏古民居位于兖州区鼓楼街道办事处民族社区,属典型北方四合院式建筑,北房为二层阁楼,其余三房为平房,为清代建筑,北房阁楼二层,面阔三间,长10.1米,宽6.5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砖砌墙体,木质门窗,木质地板,木质隔栅,木质楼梯,位于明间正中后墙原有通门,北侧现封堵。据了解原有院落现已改造,为现代建筑形式,现仅保留南院,除二层阁楼保存较完整外,其余三房虽有古意,但多已改变原结构。此四合院房主原为张姓,解放后收归房产局管理,现以确权为王氏房主。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鼓古村古民居群
  石鼓古村古民居群位于资兴市程水镇,因皇上御赐石鼓一对而得名。古村有传统古民居4栋,古书院1个,古墓1座,古道一条和众多古树。其中规模最大的为程氏大屋,建于1810年。正栋有7扇大门,6条直巷,2条横巷把整栋分为上、中下共21个天井。有正房72间,屋檐墙架有鸡冠斗子,上有泥塑龙、凤及蝙蝠,气派不凡,栋宇宏大,整洁实用。程子楷将军1827年出生于此。程子楷将军1904年东渡日本学军,1905年加入同盟会,他积极抗日,并以身殉国。1946年被追授为上将军衔。2011年石鼓古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阚家塘古民居
  阚家塘古民居位于阳新县排市镇下容村,始建于清中期。平面为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由祖堂、-议事厅、会客厅、厨房、茶楼、和厢房等组成。以祖堂为中轴线,东西顺序排列、南北依势抬高,四周构筑高大墙体。二层单檐砖木结构,穿斗构架,硬山墙搁檩,小青瓦屋面。天井、回廊、排水沟由青石板铺墁;正面开有三个大门,东西山墙开有两个侧门,108间厢房镶嵌在三纵三横网络之间,36个天井自成单元。西约30米处建有私塾。该民居充分体现了民间建筑技艺之精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