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司令部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司令部旧址篇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属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为河北省首批免费对外开放单位之一。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中央,由下院、上院、后院、司令部伙房、识字班等九个具有冀西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3949平方米,是集一二九师司令部、太行军区司令部、太行区党委、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和刘邓旧居等于一体的革命旧址,为当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院落内至今保留着司令部会议室、办公室、机要室、…[详细]
莒南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沂蒙红色圣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景区以丰富、详实、生动、系统的史料、实物和场景,以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全面反映了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山东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反映了山东军民特别是沂蒙老区人民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出夫支前、抢救伤员的一曲曲让人心灵震撼的史诗和凯歌。景区有115师旧址、115师纪念馆、山东省政府旧址、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馆等,这里是集中展示抗战时期全国四大老区之——沂蒙老区的红色景区。这里有中央电视-事部与大益爱心基金联合布展的《沂蒙红嫂》展馆,该展馆是全国范围内…[详细]
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岳西境内的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最近被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3A旅游景区。  该旧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祠。上世纪30年代,岳西天堂地区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农民革命——请水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潜山革命军,后相继更名为潜山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红军中央独立二师。这座宗祠由于地处要塞、保存完好,成了这支革命军队的司令部。  近年来,岳西县加大古建筑保护力度,投资对该旧址进行了维修,并在旧址内相继开设了 “王步文生平事迹展”、“独立二师司令部历史展”、“岳西古建筑图片展”、“大别山民俗展”等,使之成为岳西旅游的新看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详细]
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孝感市大悟县白果树湾,距大悟县31公里。村庄因有一棵大白果树-银杏树而得名。此村坐东朝西,门面整全,南面可见巍峨的大悟山和小悟山,如两头雄狮,守候村庄;北面是泉水岭,酷似一条卧龙,傲视苍穹;东面是奇石怪林,陡壁悬崖,形成天然屏障;西面有一条峡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村庄周围,环境非常清幽。1939年3月,李先念--率抗日军队鄂豫挺进纵队,来到白果树湾,创立以大悟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春,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白果树湾成为五师司令部和鄂豫边区党委及行政公署驻地。周边农村还建有印钞厂,弹药厂、印刷厂、造纸厂…[详细]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地址:沅陵县七甲坪镇年代:清金姓是七甲坪的大姓,其祖先原本是汉室宗亲,王莽篡位后大肆诛杀刘氏,刘钦就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刘演、刘仲和刘秀,隐姓埋名,把刘字上面的卯刀去掉,更姓为金。新莽五年,刘演、刘秀两兄弟分别以金演、金秀之名起义。后来刘秀当了皇帝,要给刘演的儿子金亨封官并要他恢复刘姓,但是金亨不愿跻身政治恶斗,谢绝刘秀的恩赏,仍然坚持以金为姓。明朝永乐十八年,金亨后裔金子通与人结仇,为躲避仇家追杀,带着弟弟子方和妹妹子珠一家,将金字下面两点去掉,改为全姓,逃离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来到湖南辰州府沅陵县七甲坪伍家湾落地生根,创业繁衍。清朝光绪八年二月,在外为官的全兰彬,…[详细]
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第一批国保)时代:1938年地址:武乡县的砖壁村和王家峪村王家峪村距武乡县城45公里,在砖壁村西南10公里洪水河南岸一条狭谷中,旧址设在村北三座相连的民居中。砖壁村在王家峪村之东。两村皆位于太行山腰,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旧址在村东玉皇庙内及周围的佛爷庙、奶奶庙、李家祠堂的一组建筑群中。1937年8月,八路军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总司令部先后驻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五台县南茹村、潞城北村等地。武乡县砖壁村和王家峪村是驻扎时间最长的一处,彭德怀等领导人在此曾指挥华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斗争。1939年7月,由-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率领的八路…[详细]
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老河口市博物馆)
  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严峻、最残酷、最关键的时期,爱国将领李宗仁从抗击日寇整体军事形势分析,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迁移到老河口,自1939年秋至1945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节老河口坚持抗战达六年之久。“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以下简称“旧址”)位于老河口市区北京路东侧。原建筑一井三院,前、中院为典型砖木结构北方民居,后院为砖木结构仿欧式建筑,现建筑面积为824平方米,占地总面积为2530平方米。维修复原有“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室”、“李将军书房、卧室”、“侍从室”、“接待室”、“调查室”、“机要室”、“作战室”等。“旧址”基本陈列《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展,着重介绍了身为…[详细]
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
  位于蓟县孟家楼一当地富户农宅。该宅砖木结构,院落狭长,东西厢房排列有序,正房为穿堂式,一明两暗。其东西厢房供作战、机要及警卫人员居住;东次间为前委书记、司令员-居住;西次间设为作战室。屋顶架设防弹铁丝网。在1948年12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为部署平津战役,根据0中央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12个军及特司部队近百万大军不待休整急速进关,将总部进驻孟家楼,订这里为平津战役的指挥中心2019年10月7日,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闽中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是中共闽中地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正规武装队伍。闽中支队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学成立,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楠。从此,大洋成为闽中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中心。闽中支队司令部成立后,针对所属各县游击队没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队番号也较混乱的情况,决定一边开展斗争,一边进行集训、整编。至6月底,整编基本完成,各县区游击武装统一改编为游击大队,大队之下设中队,并任命了各县区武装领导人,至此,闽中支队司令部下辖的部队总兵力约6000人-…[详细]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年代:1938年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文物级别:省级批准时间:2001年2月7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路东。该旧址原为天津英美烟草公司南宫华兴公烟草经销处,始建于1919年,总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现有建筑西楼12间,北屋抱厦5间,东屋、南屋各三间。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由一二九师抽调兵力组建东进抗日游击队(简称“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出师太行,跨越平汉线,挺进冀南,于1938年2月8日进驻南宫县城,司令部设在…[详细]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清丰县东南单拐村内。1944年到1945年平原分局和军区机关及邓小平带领的北方局,先后进驻这里。领导八路军和冀鲁豫军民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3年11月,为了加强冀鲁豫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平原分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944年5月11日,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两个区党委机关撤销,各地委(12个)直接由分局领导。合并后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兼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任副政治委员,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1个军分区和水东独立团。1944年7月黄敬回延安治病后,…[详细]
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时代:1937年地址:五台县五台山金岗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村,成立于2003年11月7日,是在军区司令部旧址的基础上修建的。旧址院落坐西向东,紧靠山根,位置险要。整个建筑分里外两院,大小相仿。纪念馆现有陈列室二十一间,展厅四个。具有北方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布展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铁血长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抗战史迹展。以抗日战争的发生和发展为主线,展出图片142幅,生动再现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舍身忘死,不屈斗争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千秋风流一元戎》聂帅生平展。共展出图片90幅,实物14件,详尽地阐述了聂帅光辉的一生。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详细]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北张庄自然村、何庄村、杨沟村等。北张庄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下设参谋处、情报处、军政处、军械处、通讯处、机要室等。根据中央关于相对稳定指挥机关驻地,以利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在中原协同作战的意图,经过慎重选址,1948年5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领导机关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北张庄村,在此指挥开封、郑州、洛阳、襄樊等战役,1948年11月离开宝丰赴淮海前线。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现存刘伯承邓小平旧居、军政处、情报处、通讯处旧址,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中原军区警卫团…[详细]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兴国寺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兴国寺位于沙县凤岗街道办事处东山村西部兴国寺内内。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率领下,历时半个月之久,攻克了沙县县城。1月25日,红军东方军司令部设在沙县兴国寺,大殿为作战指挥厅,彭德怀、杨尚昆等住在左右厢房。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福建省立医学院等6所学校及其他单位内迁沙县,其中福建省立福州中学于1938年2月迁址至兴国寺,1939年8月分设省立初级、高级中学。省立高级中学的中-员积极开展活动,1940年11月,上级党组织将福建省立医学院和福建省立高级中学的党员组合成立中共沙县工作委员会。1941年党组织派中-员陈振先进入省立高级中学就…[详细]
明溪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祖屋位于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1933年至1934年期间,彭德怀、杨尚昆、滕代远等率领红军曾两度驻扎御帘村,红军--彭德怀、杨尚昆就住在张氏祖屋指挥作战。1933年7月9日,红军东方军第5师第13团攻打泉上土堡的同时,围点打援,击溃归化城(现明溪)守敌,首先收复归化,随后又解放了清流、泉上等大片地区。同年冬,归化县华枫、鳌龙分别成立了区党委和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枫溪、华山、小珩、鳌坑、龙坑、苧畲、夏坊等乡的武装斗争。1934年1月初,红军东方军再次入闽作战。1月4日,红军东方军数万人从江西白水镇出发,经宁化的安远、泉上云集归化城,并分驻沙溪、龙湖、夏阳等地。为了配合红军东方…[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黄谷畈村。1930年春,随着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的成长壮大和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皖西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鄂豫皖边区燃起的革命烽火已形成燎原之势,初步实现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为统一这三块根据地和三支红军的领导,使革命力量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发展根据地,2月,中共中央决定划鄂豫皖边3省18县为特别区,成立鄂豫皖特委。3月18日,又向特委和三个师发出指示信,决定将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直属中央领导。4月,红一军在黄谷畈成立。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下设政治部、参谋处、军需处和军医…[详细]
王家大楼日军驻卫司令部旧址
  王家大楼日军驻卫司令部旧址为卫辉近代民族实业家王锡彤(字莜忊,号悔斋,晚号抑斋)家私宅,解放后曾作为市委办公楼使用,位于城内道西街丽湖花园内,民国初年建,现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楼砖木结构,青砖墙基,中西式结合,分上、中、下三层,高约15米,占地576平方米,下层为地下室,前面有半月形凉台,四周有双柱走廊,凉台左右侧各有耳房。穿过凉台是宽敞的会客厅,客厅东西各有一室相对,绕过影屏有南北走廊,南北走廊尽头和东西走廊成“T”字形。所有房间在“T”字形走廊两边,室室相对,约20余间,上下两层基本相仿,上下楼梯均在后部。该建筑样式精巧,美观大方,坚固而拥,保存完整,是独具一格的近代优秀建筑。1…[详细]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左坊镇后龚村“后龚祠堂”。祠堂已有400多年历史,坐南背北,四面砖墙,占地700多平方米。厅堂内一律青石板铺地,两边厢房由木板缀贴;分上下两厅,中间有一天井,房梁为穿斗式屋架,由32根硕大的圆木支撑着;下厅装有一扇木质双合大门,正对着一望无垠的田畈;两边耳门,仅容一人穿行,一门直通村中,另一门则通往山林。1933年1月4日,红军在南城县黄狮渡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俘敌3000余人,内有敌旅长周士达。战斗结束后,傍晚时分,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军团共3万多将士进入左坊一带扎营驻防。朱德总司令也越过猫儿岭,来到后龚村,并把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后龚祠堂。政治部驻王家仓。朱德…[详细]
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
  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建宁县均口镇均口村桐斜3号东50米处。1934年5月,建宁县城失守,建宁县苏维埃政权尚存里心、黄泥铺、客坊、黄岭、澜溪、均口等完整区。中共闽赣省委决定将建宁南部的均口、黄岭、澜溪3个区合并为均口特区,并组建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任命杨良生为司令,方志纯兼政委,归中共闽赣省委直接领导。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下辖游击队员约200余人。这支队伍是经方志纯的努力而组建发展起来的。当时,均口一带大刀会很多,斗争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深入群众,很快组织起这支武装力量,配合红军在均口、澜溪、黄岭一线阻击敌军、打击刀团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保卫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的安全…[详细]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中学。1949年二野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此系一幢高基的近代建筑,坐西朝东,抬梁式结构,西阔一间,四周设回廊,面积为231平方米。西侧有三进瓦房,中有院落,其为“刘、邓”--南下居所,面积210平方米。现为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231平方米,抬梁式砖木结构。梁架结构外露,5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结。下为砖石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廊立16根木柱,砖砌墙壁,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5个券窗,两边设门,西墙亦设两个券窗,四坡屋顶,小瓦铺盖,整个建筑保存完好。据《二野大事记》、二野《阵中日记》载:1949年4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