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戏台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戏台篇

乐平古戏台
  乐平戏台(含传芳余家戏台、余家戏台与祠堂、涌山昭穆堂戏台、龙珠戏台、戴村上房祠堂戏台、车溪敦本堂戏台、横路万年台)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现存412余座。它们灿若星辰,遍布全市农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属性分,有祠堂台、庙宇台、会馆台、宅院台等;接功能分,有晴台和晴雨两用台;接结构分,有木质结构台、石质结构台和石木混合结构台。无论何种戏台,其造型之雄伟,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乐平古戏台是熔建筑、工艺、雕塑、美术和文学于一炉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国内外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的普遍关…[详细]
宁海古戏台
  宁海古戏台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宁海古戏台现存约有一百二十多处,多有戏台藻井。其中最精美者为崇兴庙和岙胡胡氏宗祠三连贯藻井、戏台,及以下浦魏氏宗祠和潘家岙潘氏宗祠为代表的二连贯藻井、戏台。单藻井戏台数量更多,也不乏有精美之作。藻井,古代多用于重要建筑上,也常见于戏台之中。在实际功用上,它起着扩音与拢音的作用,使舞台艺术更臻完美。在工艺上采用最精湛的手法,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处,着重渲染它至高华贵之态。三连贯藻井往往依附在最精美的古戏台建筑中,使其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二连贯藻井也分布在较为华美的古戏台建筑中。三连贯藻井戏台目前在我省其它地方尚未发现,仅宁海三处(另一处为西店镇樟树村孙…[详细]
瞻山庙
  位于崇仁镇廿八都村。庙始建于南宋乾道间。明万历年间加建戏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里人集资重建。民国17年(1928年)重修。大殿两进,建有仪门、古戏台(万年台),大殿两侧置有配殿,戏台两侧置有廊屋。古戏台坐西朝东,与仪门相连,面朝大殿台高约10米,宽5.1米、深4.8米、台板高1.8米。系单檐歇山顶建筑,屋脊塑有龙吻、三星高照,瓦将军为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左右两侧还塑有哪吒、杨戬,桁枋间饰木雕《群英会》、《卖草囤》等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石柱雀替为深浮雕《封神榜》,歇山顶下置有八角藻井,雕有线条流畅、工艺精湛的八仙。台前后石柱上镌刻着两副楹联:此曲只应天上有,其人都是月中来、凡事莫…[详细]
源溪古戏台
  源溪古戏台位于芦溪县源南乡源溪村的刘家宗祠内,相传建于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戏台是砖、木结构,砖上刻有“源溪刘黄公祠”模印。四根1丈2尺高的四方石柱,石柱前联刻有“作戏喜逢场家传乐事外平世,酬恩宏发愿人识丰年笑语声”;后联刻有“祈报本先民息蜡歙幽宜雅乐,和平依古调清歌妙舞答神底”。整个戏台进深2丈长,2丈宽;左、右马门演员进、出处,宽5尺2,右侧门(放道共处)宽3尺3;后台(化妆室)进深7尺2,宽3丈4尺,戏台上木质雕刻艺术精致,富丽堂皇。据说这里是乾隆年“探花”刘风浩的祖祠。在古戏台化妆室的后墙上,记载自清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初四[义班]开台大吉起,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直至…[详细]
浒崦名分堂戏台
  浒崦名分堂戏台 名分堂戏台位于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由晴雨台、厢楼(看台)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环合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据民国26年的《浒崦程氏》宗谱记载,程氏世居浒崦40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开始筹建戏台,造型取中国古典牌楼式样,据传当时募集能工巧匠70余人,精心设计建造,历时三年竣工。名分堂戏台是戏曲文化和宗族意识联姻的产物,它将戏曲活动请进了森严壁垒的宗族祠堂,曾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进行修整,修旧如旧。 晴雨台是名分堂戏台的主体建筑,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建筑面宽25米,进深12米,高14米,状式古楼阁…[详细]
万寿戏台
  高淳最古老的戏台为元朝万寿戏台;源于元末明初的《高淳阳腔目连戏》,在全国各类古剧种占有一席之地。高淳最古老的戏台叫万寿台。它位于固城镇南约五里的刘家陇村,始建元朝延佑元年,即公元1314年。因历史悠久,又称万年戏台。高淳的戏曲艺术,起源于宋朝。开始只有南曲,即以南方语言用韵,音乐为五声音阶,用萧笛伴奏,声调柔和和婉转。后来,随着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乱,又带来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对应,声调奠劲朴实,音乐为七声音阶。元朝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鼎盛期,著名的《窦娥冤》、《西厢记》就产生在那时。高淳一带的戏曲,则相应地由南曲、北曲,演变为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溶于一炉的元杂剧。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朝…[详细]
北桥古戏台
  古戏台坐落在北桥街道南桥西侧城隍庙内。这是相城区内硕果仅存的古戏台,始建年代无考。宋《东京梦华录》说,城隍庙里建戏台,是为娱神。据此推测,这戏台当与庙殿建于同时。那么,这座城隍庙又是什么时候造的?同样无考。查有关资料,“城隍之神……至宋始为通祀,穷乡下邑有城有隍者,罔不立庙肖像,奔走严事”(明《吴县城隍庙记》),就是说,城隍庙的普遍设立,是宋代的事。一些乡镇凡有土城(如望亭)或有濠(如黄埭)的地方,莫不立庙祭祀。北桥无土城,但有人工开凿的冶长泾,可算城濠,故也有建城隍庙的资格。据民国《吴县志》卷三十三记载,苏州府、县、乡的城隍庙建立比较晚,要到明代万历间才陆续造起来。估计北桥城隍庙也建于其时。…[详细]
高近古戏台
  高近古戏台高近古戏台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东部高近村中,是目前侗族地区所发现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戏台,吸引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研究。戏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戏台格局和清代的京剧戏台相仿,包括三部分,主戏台、厢房和看戏场。主戏台建造精美,雄伟壮观,主要作为戏人演唱侗戏之用;厢房布置在主戏台左右两侧,在当时是属达官贵人观看席;主戏台正下方为看戏场,场地全部用鹅卵石镶成各种图案,是属当时平民百姓观戏之处。整个建筑与高近花桥遥首相望,衬托出浓郁而古朴的侗族建筑风味。2006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近村从清朝以来都组建有侗戏班子,戏班子的演员(当地人…[详细]
杨太尉殿古戏台
  杨太尉殿位于罗村自然村中罗村东面,系上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尉殿是宋朝百姓为纪念杨八姐智破强盗保一方平安而建造,嘉庆19年扩大,在乾隆、道光、民国曾多次修葺。它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正殿及两边的看楼组成。门厅及正殿为三开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殿内供奉着一尊杨太尉的塑像。门厅南为古戏台,即有名的万年台,基高135厘米,台面宽496厘米,进深474厘米,单檐歇山式屋顶,有藻井,飞檐陡翘;台前的两根石望柱柱头分别雕成狮子托绣球和母狮抚小狮,栩栩如生;雀替精雕细刻,玲珑剔透。戏台东西两旁辅以两层楼的看楼各5间,其前半部分为观戏赏景的看台,后半部分为宾客休息室。杨太尉殿的出名就在于戏台上的藻井,长塘人皆…[详细]
青水古戏台
  青水古戏台建于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古戏台建于22米长的永宁桥上,背后与“砥东亭”庙宇相毗邻,建筑形状别具一格。戏台平面为矩形,长约38.5米,宽5米,高5米,歇山顶,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可以看畲族人的大腔戏、傩面舞。每年农历的正月、三月、七月初一到十五,当地的大腔戏戏班子会在这里演出,锣鼓从早敲到晚,乡土气息浓,热闹非凡。另外,青水畲族乡龙头村发展了“森林人家”农家旅游项目,游客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观赏大腔戏、傩狮舞,唱畲乡山歌、参加篝火晚会,体验畲乡民族风情。…[详细]
修真观戏台
  修真观对面隔着中心广场是一个戏台,它是修真观的附属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后遭到毁损,但这戏台是1919年修缮以后就一直保存到今天,所以这里的人都称其为古戏台。现在戏台前锣鼓声不断,每天上午、下午逢整点都有演出,演出者是三个老人,其中两位是夫妻,从乌镇开放以来,长年都是他们两个人在古戏台演唱,唱的是当地的地方戏曲叫桐乡花鼓戏,都是有地方方言演唱的,由于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桐乡花鼓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面对因失传而永远消失的局面。古戏台正对面便是修真观,它最早建于北宋年间,据说,咸平元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观。与苏州玄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修真观自建成至今,…[详细]
仙圣庙戏台
  余姚鹿亭中村的仙圣庙戏台始建于南宋,几经毁坏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年至八年(1664~1669)重建,它是宁波地区现存戏台中年代最早、建筑技艺最精致的一座。仙圣庙戏台是仙圣庙的一部分。仙圣庙依山傍水,前有宁晓公路沿溪通过,后有庙后山环抱,座东北,前后两进,五开间,两侧各有厢楼三间,腾空而起的戏台位于天井一侧,与前殿明间衔接。前殿是楼房,楼上临天井一边设廊,与两侧厢楼回廊相通,外侧围构栏,观众可倚栏看戏。据《郑氏家谱》手抄本记载,仙圣庙戏台由中村郑氏于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迁移到今址。戏台面阔4.67米,呈正方形,高约6米。歇山顶,飞檐翘角,四根石角柱中部载铺平台,戏台顶部为斗拱和…[详细]
九泥坝戏台
  九泥坝戏台位于肖家镇九泥村,于清乾隆年间修建。九泥村是祁阳宝贵的文化遗产,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九泥坝戏台是九泥村古建筑群中最出色的一颗明珠。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戏台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信息,集建筑、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于一体,是湖南地区存世不多的保存完整的重檐亭阁式古戏台。戏台结构合理,内顶穹窿藻井,雕梁画栋,精雕细刻,造型精美,形态逼真,匠心独运,承载着厚重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民间建筑、工艺美术与宗教文化文价值。该戏台原本为当地宗祠内表演祁剧的场所,目前仍旧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剧”的演出场地,它在历史街区内保持了原住民的传统生活,是…[详细]
万年台戏台
  万年台戏台位于浠水县散花镇福主村,北距县城约25千米。始建于清干隆年间,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砖木石混合结构。整个场地由戏台和观众区两大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戏台坐东朝西,平面呈“凸”字形,由前台、后台和化妆室三部分组成。前台为三面敞开式,筑于高1.8米的石砌台基上,面阔6.1米,进深4.95米,通高9米,重檐歇山灰瓦顶,下挂铁质风铃。檐下施如意斗栱。额嵌“云管阳春”木匾,额枋浮雕戏剧人物故事图案,台顶饰八卦天花。后台面阔三间12.04米,进深一间6.2米,单檐硬山灰瓦顶。两山设封火山墙,枋上镂刻戏曲人物图案。前、后台以木板相隔。化妆室设在后台底层,南侧墙设小门,门外楼梯…[详细]
镇溪祠古戏台
  镇溪祠古戏台位于侯公渡镇宋田新屋东侧约300米处的镇溪祠内,建于明代,曾经过明清至民国时期多次修缮。目前祠内保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石香炉一个,清代碑刻6块。镇溪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夯土与青砖筑墙,悬山式顶,穿斗式梁架,悬空式木结构戏台;面宽8.4、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风式前后台,中间有一小门出入,戏台两侧以及回廊有栏杆。戏台顶上绘云龙图。戏台与庙堂相对而立,中间有一块空坪,地面铺设鹅卵石。戏台与庙堂两侧的厢房设有一道半园砖劵门和圆光劵窗相对应。以厢廊连接相通,使整座建筑联成一个四合院式的整体。该戏台是我县境内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戏台。其建筑结构具有典型的江浙地区建筑…[详细]
莲花戏台
  莲花戏台莲花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戏台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南向与其相向50米是龙王庵,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整个建筑面积为96.2平方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式项,正脊饰鳖鱼及宝珠,二层瓦面上饰二龙戏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斗拱间是木雕狮子,后台正中屏风上饰歌女手抱琵琶起舞图画,上方是“河青海宴”四字大拱额,台基上有龙凤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戏台由来的碑文,后台两侧筑山字形风火墙,前台与后台相通的两个门上有“龙飞…[详细]
阳春古戏台
  导游:位于镇头镇阳春村,建于明代,前连方家宗祠,露天大厅可容纳四五百名观众。介绍:戏台上屋为大木榫卯组合建筑。16个飞檐左右前后对称,梁架是角科斗拱,圆形尖角藻顶,层层重叠,外形美观,结构牢固。戏台高约1.7米,前后台面积约50平方米,共有40根台柱。前台按明代传奇戏剧的要求,设置了8门,可供演员同时出入,后台比前台略小,左右各有一抱鼓石。婺源县古属徽州、今属江西。徽州的文化源远流长,现还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各类建筑,古戏台就是其中之一。古戏台体现中国古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数百年前古徽州经济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乡风民俗。古戏台大多建造在宗族的祠堂内,它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地址:上饶市婺源县秋…[详细]
祁门古戏台
  祁门古戏台,在中国戏曲舞台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个时期遗存的11座古戏台是一部完整的徽州舞台史及实物例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祁门古戏台主要分布在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村、文闪河流域,历史上这一带文风昌盛。古戏台作为一种演出场所,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有宗族教化功能:一方面可以维系宗族的血缘关系,徽州人讲究忠孝节义、尊祖敬上,演戏时打开享堂的隔门,可与0同乐,使人感到宗族的荣耀;另一方面体现出宗族的威严。祠堂是执法的场所,通过演戏既处罚了违法和触犯村规民约的族人,由他们出资请戏班演出,又教育了全村人,起到警世的作用。古戏台主要设置在祠堂内前部,与享堂相对,这…[详细]
大田戏台
  大田戏台大田戏台位于钟山县城西面公安镇大田村,距县城约十公里,此戏台建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为砖、石、木结构,呈凸字形,通高10余米,由前台和后台组成,前台面宽6.37米,深5.5米;后台宽10.12米,深3.6米;基高1.8米。整座戏台青石青砖,雕工极为精美圆润,八柱梁构架,八角藻井复顶,鼓石垫柱,青砖砌墙,青石为基,基旁雕以八仙贺寿,凿双龙以戏珠,台上镂两虎以扶角,嵌二狮以呈瑞,后屏风饰以山川楼阁,彩凤仙鹤等木雕,工艺精湛,构图和谐。戏台除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且符合力学、声学原理,整座戏台属水口庙附属建筑,隐映于古树秀竹之中,清澈的溪流环绕其中,整个环境优雅别致,清静恬适,为广西不…[详细]
那莲戏台
  那莲戏台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位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该戏台落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座东向西,东距八尺江约200米,西隔大榕树与北帝庙相对,南北两面附住民旁。据调查考证,该戏台始建于清乾隆58年(公元1783年)。主要由表演舞台和后台所组成,戏台用石条彻筑台基墙高出地面1.35米,表演舞台用木板拼成;台面与屋顶高约6米,其后侧有内柱两根,左右各面有檐柱三根,均是围径70cm的圆木柱;柱基是石鼓,无砖墙护用,舞台后面两侧有小门与后台相通,后台三面用青砖石英钟块砌筑;屋面铺盖青瓦、琉璃瓦筒、滴水、正脊中间饰一葫芦形雕塑,高约20cm…[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