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旅游

宣城市十大祠堂

龙川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祠内装饰以各类木雕为主,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龙川也是原国家主席-同志的祖居地。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发迹地--绩溪,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龙川胡氏宗祠前是一个约100平方米的广场,房屋场基和广场的场地、阶挥、栏杆全用清一色的花岗石砌成。前进是座22米宽的高大门楼,门楼前后两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结构严谨,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精致图案,中间前一根为九狮滚球遍地锦,后一根是九龙戏珠满天星。两旁木梁雕刻均为戏文人物。门楼后面为天井,也是用花岗石铺成。20根石柱同20根月梁衔接,排列在天井四周,擎起东西两廊和前中两进的南北房檐……[详细]
翟氏宗祠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万历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被0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后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翟氏宗祠相比。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过年祭祖时,祠内可摆108桌酒席,声势显赫。翟氏宗祠在兴建过程中留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祠堂在建造过程中不知怎的大梁老架不起来,当时来了一位乞丐老头,向工匠们讨饭,大家不给还要赶他走,有一小工匠见老头可怜,偷偷给了一点吃的。老头见小工匠心地善良,将来必定……[详细]
泾县吴氏大宗祠
  吴氏是皖南名门望族自北宋迁居以来,人文蔚起,堪称泾县第一家,茂林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主体五楹三进,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吴氏宗谱记载,明崇桢已卯年(1639)湖广布政使吴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军撤离皖南时,在此祠召开告别大会,又为革命遗址。是现存宗祠当中,唯一称“大宗祠”的,是茂林吴姓的祠堂。祠堂大门上的横额“吴氏大宗祠”五字,为明邑庠生吴国抡所书,书法苍古奇逸,如老树枯藤,互为撑柱;天梯石栈,自相钩连。大门两边还有一副镏金字的楹联,是明万历进士、泾县知县李邦华所撰,其联文为“延陵世泽传江左,泾里名家著水西”。吴氏大宗祠的整体布局,依中轴线建门厅、享堂、寝室楼三大进,东西两侧建有边屋。大门前设抱鼓石和石狮各一对。祠内共有18根方形白石柱,64根圆木大柱,屋顶为硬山式。门厅内两边各装一间厢房,其后是四方形大天井,天井当中用麻石砌一条过道,两侧砌花墩分别栽扁柏和桂花树,取“四季长青”之意。天井两边有较宽的走廊,连接第二进大厅。大厅可容纳数百人做祭祀及……[详细]
瀛洲章氏宗祠
  坐落在瀛洲村的章氏宗祠,距绩溪县城9公里。历史上,该祠曾有多次修建,最后一次重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此后未有大的修缮。据有关资料记载:瀛洲章氏宗祠是根据龙川胡氏宗祠的建筑技艺重建的,因此,它的建筑风貌与龙川胡氏宗祠基本相同。该祠占地面积1295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宗祠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进组成。门楼前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庭院,庭院的南向有一座四柱三门牌楼式院门。门楼为重檐五凤楼,前檐的东西两边列用水磨青砖砌筑八字形券门,其上方饰以书卷式砖雕匾额;仪门两旁一对高大抱鼓石对峙,抱鼓石的须弥座镌以精美浮雕纹样,堪称石雕艺术之精品。门楼上的额枋和博风板上雕刻有叱诧风云、扬鞭沙场、农耕稼穑等图案,栩栩如生。中进有14根围粗1.63米的银杏圆柱,梁驼上精雕细镂,有象征着多子多孙的葡萄、松鼠纹饰等。宗祠的后进为章祠的寝楼,专供祖宗牌位的地方,显得肃穆庄重。章氏宗祠规模较大,建筑技艺较高,而且保存完整,距龙川胡氏宗祠仅5华里,瀛洲章氏家族与龙川胡氏家族还有着姻缘关系。所以,保护好章氏宗祠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县文物保护事业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2005年,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绩政【2……[详细]
泾县张氏宗祠
  后山张氏宗祠,俗称“张家祠堂”,位于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始建于清晚期,与张氏宗祠共同体现了张氏宗族曾经的繁盛。张氏支祠其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一个天井,建筑面积525.18平方米,保存较好。门楼上部以额枋形式用砖雕包砌突出“张氏支祠”四个大字。砖雕构件共六块,由二龙戏珠、九狮滚珠遍地锦、迎送图等图案组成,是整个支祠建筑中最为精美部分。宗祠门楼高大轩昂,加之门前的石狮、台阶,凸显出庄严凝重之感。前檐墙以上部的砖雕和下部石雕形成近似包框墙的形制,中部大面积水磨花砖贴面。花砖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黑白相间的纹理,加之工匠的匠心独运,用其拼砌出山水、云树等图案,使其极具国画的水墨韵味。与黑漆栅门相互映衬,突出了祠堂的非凡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是其的又一特色,,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张氏宗祠的砖、木、石构件可以装饰之处,无一不进行精心的雕刻,图案内容儒释道杂糅,或吉祥、或警醒,不仅体现出家族对美好-的企盼,也使得儒家道德劝谕之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于这方寸之中。张氏宗祠1999年维修复原,其后多有修补,保存较好。2012年,宗祠被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详细]
德锦汪氏宗祠
  德锦汪氏宗祠坐落在绩溪县伏岭镇德锦村村中央,建于清中期,清晚期进行了重修,2014年10月开始动工维修,现已基本完工。汪氏宗祠总占地面积为357.1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9.11平方米。汪氏宗祠由下堂、寝堂、偏屋、披廊组成,下堂与寝堂间设天井,天井两侧为庑廊,由北山墙中设门进入,门楼上 书-有“越国世家”字样,披廊与偏屋间设内院,由披廊前檐墙设大门通往,此大门为主入口,此门楼上 书-有“汪氏宗祠”字样,门前是通德锦村村道。偏屋为前后二进,前进为廊,后进为厅,厅为二层,从照壁后上楼,廊厅间设有一小天井。偏屋前进东山墙中设有侧耳门通东边屋,现门洞已封砌,原制房屋已圮毁,现为杂院,由邻居管辖。汪氏宗祠结构基本完整,宗祠内的狮撑、驼峰、平盘斗雕刻精美,正厅的大梁上 书-有“大清宣统辛亥年,孟秋月重修榖旦”字样 。德锦汪氏宗祠曾经是中共绩溪县委旧址。民国23年5月,中共绩溪县委在德锦村汪氏宗祠成立。方志荣任书记、章洪刚任副书记,设宣传、组织、-和保卫部,隶属歙县中心县委,党员有260余名。绩溪县委曾领导农民取得旱田免税和二五减租斗争的胜利,但因判徒出卖,党组织最终遭到彻底破坏。2014年,县政……[详细]
祝三胡氏宗祠
  祝三胡氏宗祠坐落在伏岭镇祝三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18平方米,为三进五开间,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前为歇山式五凤楼、拱轩顶,中进的前部分为拱轩顶,后部分为人字轩顶,后进为上下二层,三合土地坪,前、后天井,-封火墙,祠堂内的斜撑、驼峰、平盘斗雕刻精美,祠堂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49年,祝三村发生了标志着绩溪工农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祝三整编,支队主力400余人编成2个大队4个连和1个地方连。第一大队队长舒梦熊,教导员戴吉祥;第二大队队长孙仲友,教导员王宗汉。一连由皖浙支队原一连编成,连长陶荣,支书周逸隆;四连由皖浙支队原二连编成,连长张胜和;五连由皖浙支队原五连编成,连长陈德洪,支书汪明德;地方连由歙县水南武工队编成,连长虞秀坤。此外,尚有皖浙支队直属文工队30余人,队长朱凡、指导员黄士芳。胡氏宗祠为五连驻地。文工队安排在高氏宗祠,为住宿兼排练场所,胡氏宗祠及门外广场为整编部队轮流操练的场所。……[详细]
周氏祠堂
  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位于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下中川。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该祠堂是在清朝“神童”周赟祖父辈们手中建造的。周赟7岁能诗,9岁作《六声图》,12岁考中秀才,时称“神童”。他首创的《六声韵学》得到清廷兵部尚书曾国藩赏识,奏请清廷授以二品教官。该建筑是目前宁国市境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古建筑,于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堂本体外,东南边外扩2米至水田交接处,西南边外扩35米至祠堂前小河处,东北、西北边至屋檐滴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边75米至滑下路边,西南、东北、西北边各外扩25米。……[详细]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绩溪县家朋乡石勘头村中央。许氏宗祠面积为335平方米。该祠坐东南朝西北,面临涧溪。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封火墙。方砖墁地。棱柱,丁头拱,垂莲柱,荷花驼峰,卷云叉手,月梁下肚饰以雕刻。该祠系明中叶以前所建。是传统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实为罕见。听泉楼与许氏宗祠相隔十米许,占地面积30平方米,听泉楼分上下二层,基脚呈长方形,面临涧溪,设美人靠,并悬挂匾曰“听泉”,歇山式屋顶,中部有腰檐,可登楼凭眺。其雀替、斜撑、驼峰饰以雕刻。面临涧溪的两大戗角上悬挂风铎。为古村落石勘头的“画龙点睛”之笔。1998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皖政【1998】16号。保护范围:宗祠及听泉楼本体建筑外东、南、西、北各10米建控地带:西北向本体建筑至涧溪河,东南向、东西向、南北向各20米。……[详细]
祝三高氏宗祠
  祝三高氏宗祠坐落在伏岭镇祝三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256平方米。为三进三开间,前后天井,前进为歇山式门楼,拱轩顶,中进为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中进的后墙新砌,后进改造成平房,祠内有狮撑、驼峰、雀替、平盘斗装饰,该祠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49年,祝三村发生了标志着绩溪工农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祝三整编,支队主力400余人编成2个大队4个连和1个地方连。第一大队队长舒梦熊,教导员戴吉祥;第二大队队长孙仲友,教导员王宗汉。一连由皖浙支队原一连编成,连长陶荣,支书周逸隆;四连由皖浙支队原二连编成,连长张胜和;五连由皖浙支队原五连编成,连长陈德洪,支书汪明德;地方连由歙县水南武工队编成,连长虞秀坤。此外,尚有皖浙支队直属文工队30余人,队长朱凡、指导员黄士芳。高氏宗祠为五支连队所驻地。……[详细]


全部宣城市景点>>>

全部宣城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