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乐清市旅游

乐清市景点介绍

  1930年5月1日,驻大荆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旅第九连因数月发不到粮饷,军心动摇,连长张玉芝计划率部兵变,投奔温岭县坞根游击大队。游击大队派叶景泰率队到大荆接应,两支队伍集合起来共300余人。驻在温州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一三五旅旅长得知九连兵变后,率步兵1个连前往大荆“追剿”,并通过当地士绅蒋叔南、章松如等劝说张玉芝“灭匪归营”。张慑于压力,遂反叛。游击队不知内情,7日仍按原定路线,从南閤出发……[详细]
  1945年3月21日,日军200余人进犯芙蓉镇,驻扎在桥头堂小学,企图以此为据点歼灭游击队。中共乐清县委决定,由周丕振率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一部攻打芙蓉镇日军。3月22日夜8时,游击队从山面乡(今岭底乡)出发,兵分两路进抵距日军驻地不到3里路的芙蓉镇良园村。正当游击队领导听取该村党支部汇报芙蓉敌情时,由浙东区党委派往乐清加强军事领导的余龙贵在仇雪清的陪同下也到达良园村。他带来了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详细]
  1949年,大荆镇守敌有国民党区署联防中队和乐清县常备第三中队,共140多人。国民党大荆区长项体光在大荆镇四周筑了两层碉堡,指挥部设在小山头魁星阁。3月15日夜,括苍支队支队长周丕振率领括苍支队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中队从雁荡山谢公岭出发,兵分两路与地方工作人员陈清波、周时静等带领的民兵密切配合,快速扫清国民党军两道防线后,集中火力猛攻项体光大本营——小山头魁星阁。战斗中游击队击坏了国民党军伙房中……[详细]
  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永嘉徐定魁部与黄岩夏云虎农民武装,共600余人,在进军海门(今台州椒江)路中受阻欲折返永嘉,途经乐清大荆隘门岭时,突遭以蒋叔南为首的大荆反动民团伏击,当场牺牲10余人外,大部分被俘。反动民团在大荆小山头商会设立公堂,对被俘红军战士和随军农民逐一进行审问后押往大荆炭场枪杀,并雇人将尸体抬往大荆百岗岭船山,挖坑集体埋葬,当地群众称之为“千人坑”。这是红十三军在……[详细]
  永乐黄边区是解放战争时期括苍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4月14日,中共浙南地委决定,将永乐黄边区改设为黄乐县。4月25日至29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宣布地委的决定,成立黄乐县民主政府,下辖大荆、乌岩、院桥、大溪四区。由黄义桃同志任黄乐县委书记兼县长。5月11日,黄乐县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大荆小学操场隆重召开,大荆区和温岭、黄岩两县的部分党员、农联会员、农民自卫队员、妇联会……[详细]
  945年2月初,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命令驻在仙居的浙保第四团第二大队开往乐清,部署对抗日游击根据地自武装抗日以来的第一次“清剿”,并阴谋吃掉所谓被“-”了的乐清县国民兵团警备第四中队(简称警四中队)。浙保四团第二大队在芙蓉镇调集永嘉县两个自卫中队、乐清县自卫大队、警备第二中队和温台护航大队的一个中队,兵力约计1000余人,计划于26日凌晨分五路向抗日游击队的驻地泽基、南充、张庄等地发起进攻。乐清县委获……[详细]
  四都,是乐清地下党和抗日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1927年,在中共乐清支部的领导下,四都大部分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和农民赤卫队。1939年,中共乐清县委在四都乡建立中共四都支部。1943年夏,乐清县委决定在梅岙村梅迪民家设立四都地下交通站。这个交通站上通山面县委交通站,下达虹桥、沙角、岩宕等处交通站和联络点,为保卫县委领导的安全和生活做了不少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四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力量不断壮……[详细]
  1945年2月,中共乐清县委领导虹桥起义,中共瓯北县委也于次月发动了屿北起义,这使浙南瓯北地区的武装抗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统一乐清和瓯北两县斗争步伐,扩大回旋余地,中共浙南特委于1945年3月30日决定建立中共瓯北中心县委,胡景瑊任代理书记,余龙贵、邱清华为委员,同时将两县武装部队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总队长为余龙贵,政委为胡景瑊,副总队长为周丕振,政治部主任为邱清华,下辖9个中队,其……[详细]
  1944年9月,日军侵占乐清,在磐石、黄华、慎江等沿海地区造机场、筑公路、设电台、建弹药库,并在敌占区乡镇组建日伪政权,久踞之势明显。9月20日和10月5日,中共乐清县委先后两次在岭底乡泽基南岙自然村召开会议。会议认为,此时乐清已非一般的国民党统治区,而是敌占区和敌后区域,党的工作方针必须随着形势的转变而转变。会议作出五项决定:一、迅速建立和扩大党的抗日武装队伍;二、帮助组建和争取抗日友军;三、开……[详细]
  1940年11月,台属特委机关迁回台州。同年冬,省委决定成立瓯江特委,并将乐清县委划归瓯江特委领导,同时对乐清县委领导成员作了重大调整:邱清华任县委书记,仇康阜任组织部长,原县委书记郑梅迪调任瓯江特委委员,仍驻乐清,指导乐清、玉环两县党的工作。 1941年5月1日,日本侵略者撤出温州,瓯江特委宣布撤销。乐清县委派仇康阜到仙居寻找台属特委书记刘清扬,并于7月与台属特委重新接上关系。9月,刘清扬将特委……[详细]
  1944年10月15日,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在乐清岭底乡泽基村溪坑潭成立,计13人,队长周丕振,政治指导员邱清华。这是乐清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为了扫清障碍,争得抗日权利,这支队伍成立伊始,就对那些不抗日、专门-害民的国民党盐警队、征粮队、“清乡”队进行打击,连续在上岙岭、吕家田、荡垟、岗岙等地打了4次胜仗。其中岗岙战斗,一举歼灭国民党乐清县警备独立分队30多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详细]
  隐蔽斗争以来,台州地区斗争环境日趋恶化。1940年7月,台属特委机关转移到乐清芙蓉一带隐蔽。特委将芙蓉区委改为直属区委,仇康阜任区委书记。同时决定在山面乡南山庵举办干部训练班。台属特委宣传部长王槐秋、乐清县委宣传部长杨干担任教师。学员大都为“政工队”中撤出来的人员。训练班结束后,部分学员充实到地区领导岗位。 台属特委机关举办干部培训班遗址,位于乐清市岭底乡南山庵村“南山庵”。建国以后,“南山庵”庵……[详细]
  1944年9月下旬,乐清渔区特务队成立后的第3天,驻在盐盆东山的小股日军乘船到百岱汇抢掠财物。渔区特务队闻报后从下塘赶来,奋起抗击,日军不支,弃船而逃。10月16日至17日,一股日军窜至石马村,把渔区特务队队长张克明的房子拆掉,将木料、砖瓦运上石马印山建造哨所。石马印山位于县城东南面石马村附近,距县城3公里,海拔40米,日军在这里搭建哨所,企图与驻在长水山、万岙山的日军形成犄角之势,以控制柳市与县……[详细]
  万桥村坐落于乐清市中部平原地带,东、南、北三面围绕着万桥河,村南河上卧着一条五孔石拱桥——万桥。此桥建于北宋年间,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是个交通要点。万桥村支部于1938年秋成立,先后建立过3个交通站,其中有2个交通站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是虹桥范围内重要的红色交通站。1947年,万桥村支部历经严酷的斗争后,组织不断壮大,全村党员已发展到20多名,并成立万桥村女支部。至解放时,全村共有党员34人。……[详细]
  1948年11月12日,邱清华、周丕振、郑梅欣等率领括苍支队从大荆石门村出发到达李家山村时,接到龙西乡民兵送来的情报:奉命“进剿”泽-民党先头部队台州突击第一大队第二中队已从大荆出发,正向庄屋村附近的界牌岭方向开来。支队领导听取情况汇报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利用界牌岭的特殊地形组织伏击。括苍支队与龙西乡民兵密切配合,兵分三路,利用有利地势组织埋伏。当国民党台州突击第一大队第二中队全部进入伏击圈……[详细]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