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祠坐落在中堂镇风冲村内的胜起家祠是清朝探花陈伯陶的故居。陈伯陶(1855-1930),字象华,一字子砺,中堂镇凤涌村人,光绪元年(1875年)考取秀才,光绪五年(1879年)考取解元,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探花。根据苏泽东编撰的《东莞题名录》,他是东莞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探花。说起他当年参加殿试,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陈伯陶在殿试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状元,然而因为试卷中将“宣抚司”写成“宣慰司”……[详细] |
莞城迎恩城楼(俗称西城楼),位于莞城西正路口。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是莞城标志性古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与东门和阳、南门崇德、北门镇海三城楼同时建于明洪武年间,是东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楼高16米,宽126米,厚14米;楼顶为重叠歇山式构筑,有36根大圆柱支承,红墙绿瓦,画梁彩柱,飞檐斗拱,雄伟壮观。城楼下为拱门通道,六十年代重修时,将原来一条通道两重城门改为三条通道,不设城门……[详细] |
“白沙水围村”原名是“逆水流龟村堡”,位于虎门白沙村,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为虎门白沙人郑儒所建。郑儒是明末进士,官至太寺少卿(古时为四品官)。全村呈正方形、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6889平方米,边长为83米。村堡四周是高6米、厚0.6米的护寨墙。村堡布局取形于龟,因北面有溪水迎面而来,故称逆水流龟。村堡四周是18米宽的护村人工河,因四周环水,故人们又称该村堡为白沙水围村。村堡正门前面是一道水泥桥,……[详细] |
金沙湾广场位于新城区东江河畔景观带主景区。是提供展览、娱乐、休闲、-等综合性活动场所。广场总面积52585平方米,主体面积17136平方米。从政府大楼瞰看,主体F场及两侧8栋建筑构成V形,似巨人张开双臂尽情拥抱蓝天,其独特神韵,先声夺人,令人神驰遐想。“龙”是广场主旨神韵所在,是中华传统龙文化和石龙特色的有机结合。广场两侧共24面石墙雕刻着神态各异的12幅单龙图、12幅双龙戏珠图及侧园汉白玉桥龙凤……[详细] |
礼屏公祠位于虎门镇村头村,是目前虎门规模最大、叠砌最精、保存最好的祠堂。礼屏公祠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占地面积607.4平方米,正门前面宽18.07米,左边长9.97米,右边长40.17,后面宽15.2米。祠分两路四进,中有青云巷。左路面阔三间,前三进为头门、中厅、后厅,前后天井两侧均有连廊;最后一进(北厅)为单独院落,以两侧门自青云巷及左侧街巷进出。右路由于改建较多,关系较复杂,但基本……[详细] |
朱执信纪念碑在虎门镇海军医院内(现执信公园)。民国十二年(1923年)年立,碑高7.2米,碑座边宽2.6米,用光面花岗石砌成。碑上有胡汉民于民国二十年手书的碑名和民国二十一年撰书的碑文。0时被造反派填塞碑铭,1986年修缮复原。朱执信(1885-1920)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大符。原藉浙江萧山,生于广东番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为《民报》撰文,与改良派论战。1910年……[详细] |
文烈张公祠位于万江居委会村头坊永宁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氏族人为纪念抗清民族英雄增城侯张家玉,集资把张家玉故居改建为文烈公祠。每年春秋两祭。祠分两幢,正堂上挂大木匾,题“念兹堂”。神楼立木神主,书“明赐进士及第,历官翰林院庶吉士,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增城侯谥文烈,芷园公之神位”。傍边配祀“琚子公讳家珍之神主”。香案整齐,庄严肃……[详细] |
2004年9月15日,在蚝岗苏氏宗祠重修启用之际,东莞市的第一家村级博物馆——蚝岗民俗文物馆也同时应运而生。蚝岗民俗文物馆的办馆宗旨是为了保护祖国珍贵文物遗产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它的成立体现了南城区党委和区办事处对村一级文化事业的支持和关怀。蚝岗民俗文物馆乃通过陈列清至民国时期的家具和陶瓷器等民间生活用具、用品,向人们展示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习俗,借以达到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普及文化科学、历史文……[详细] |
“奉天勅命”碑刻为两块青石刻,同样大小,高160厘米,宽76厘米,碑文均为明正德五年(1510年)12月26日皇帝勅命的,内容一是赐封户部员外郎钟绍之母高谢氏为太安人,一是封钟绍之父为承德郎。两碑现保存完好,是区内仅有的明代碑刻。……[详细] |
还金亭在莞城至温塘公路边,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此亭长5米,宽4米,高5米,砖瓦结构。该亭是温塘村民袁友信所建,作茶亭卖茶之用。袁友信在茶亭经营生意期间,有一旅客在此喝茶,遗下三百两银子,他代为保存,等失主等了三年。三年后失主重游东莞,路过茶亭,袁友信把银子如数归还他。失主非常感激,把银子赠给袁友信,他分文不取。后人为表彰袁友信拾金不昧之美德,使其发扬光大,重修茶亭,改名“还金亭”。温塘村秀才袁珲宇特……[详细] |
位于谢岗东北部的黎村崖山公园是谢岗镇的另一处景点。崖山呈东西走向,长约3公里,海拔近200米,山南麓是繁忙的惠樟公路,北麓有广梅汕铁蜿蜒而过。崖山雄居潼湖南岸,山秀林密,深涧流水,清泉汨汨,鸟语花香,登山远眺,好一派南国田园风光。清朝探花陈佰陶在他的《东莞县志》中记载:“山有谭仙庙,后倚石壁上刻‘飞云雨瀑’四字,左有‘龙涎清泉’,下有‘九龙灵泉’,终日潺潺,莫辩原委,北望潼湖,风景殊胜。”讲的就是……[详细] |
袁家涌村北临东江,有两公里多江岸线,村里有天后古庙、袁氏宗祠、象色家塾、介炀里、西亭坊炮楼等古迹文物,还有河涌上古老的福庆桥、榕树和宅院不仅是两岸居民生活的依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历史的见证。据陈伯陶《东莞县志》记载,福庆桥在嘉庆五年(1800年)由当地绅士袁泰来倡议营造的(东莞县志(陈志)卷二十第八页)。这是一座三石孔桥,桥长21米,宽2.8米,中间孔径5米,两侧孔径4米,两个桥墩都是用麻石……[详细] |
地藏王寺原称龙溪寺,旧址在蒲溪,民国初年改名龙溪寺,供奉佛像。龙溪寺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核。后人只在庙梁上发现有“光绪29年重修”字样,可以肯定它在光绪29年(公元1904年)前已建成。直至解放前,寺内尚有僧人主持。该寺香火颇为鼎盛,抗战期间曾从四处请来和尚十多人,打过三次“万人缘”,在东莞、博罗、增城一带有过一定影响。……[详细] |
莫氏为麻涌一大族群,其先祖发祥于肇庆。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传至邑三世祖考丕莫东湖始迁入麻涌(古梅)。至四世,支分两派,号南糖和北糖。南糖分布新基、东埔(含九宅);北糖分布麻涌的东宁(麻三)、西宁、松柏坊、向北(麻一属地),遂称“一莫三乡”。莫东湖为“莫氏崇本堂”的鼻祖,传至七世祖简庵,建立宗“启佑莫氏公祠”。其中东湖莫氏宗祠位于麻三村新街基,建于元末明初,座西向东,东临麻涌河。该祠分前门、……[详细] |
观音祖庙位于麻涌镇大步村宁坊附近,东临创兴二路,始建于1912年,在1989年重修。观音祖庙为座西向东、三开二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长20米、宽10米,面积200平方米。首进、二进梁架装饰精致,正殿供奉观音菩萨,右殿供奉抬观音的龙亭和观世音神像。“龙亭”用名贵的紫檀木雕刻而成,工艺精湛,是一座被村民公认的村宝,至今仍保存在庙内。首进的壁画、石刻字、砖雕及石碑碑文基本保存完整(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