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景点介绍

  白草岭遗址位于崔庄乡程家庄村西北500米。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3560平方米,从遗址暴露的陶片来看,红陶约占90%,钵形鼎、鼎足、红陶敛口钵口沿、红陶细泥尖底器底、红衣黑彩陶片、小口高领罐口沿等陶片和石斧等,还发现有卜骨。属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存。……[详细]
  榆树岭遗址位于南召县城郊乡庙坡自然村西北300米榆树岭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约17782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表面散存有红烧土及陶片。红陶约占90%以上,器型有鸭嘴状指窝纹鼎足、敛口盆、敛口钵、深腹钵口沿断面为三角形敛口盆、夹砂罐、口沿下饰一周附加堆纹盆、直口高领罐、桥形器鼻、夹砂盘形鼎、褚石颜料等。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寨上遗址位于城郊乡董店村西300米寨上。此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座落在黄鸭河东岸的河旁高地上,总面积35168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从暴露遗物看,红陶占75%,夹砂陶约占25%。大部分器物为手制,有盘形鼎、敛口钵、盆、鸡冠形器耳、镂空灰陶豆等。彩陶多红衣黑彩,生产工具有石斧等。此处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详细]
  竹园遗址位于小店乡凌小庄村竹园自然村西侧。古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中部横贯一条小路,东部可见2米多深的断崖。从断崖剖面看,0.15米以上为耕土,0.15-1.5米为黄灰土,1.5-2米处为深灰土,灰层中可见烧过的炭屑,2米以下为黄色生土。断崖上可见大量瓮棺葬,地表散落大批陶器碎片。省、市、县文物工作者于1962、1976、1981年三次调查和复查中,挖掘陶器器型有鼎、罐、钵、盆、甑、尖底器、纺轮……[详细]
  南召猿人遗址位于云阳镇阮庄村杏花山,是一处距今五六十万年直立人活动与居住的遗址。遗址南北长98米,东西宽96米,面积约9408平方米。1978年秋,云阳文化分馆郑雪华同志从群众手中收集到化石,上报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化石出土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现存国家博物馆)。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吴汝康教授鉴定为一青壮年的……[详细]
  观岭遗址位于崔庄乡鱼池村南观岭寨之上。遗址为台状高地,呈长方形,东西宽220米,南北长630米,总面积约120000㎡。化层厚约8米,其中红陶约占40%,灰陶约占40%,彩陶约占20%。大体可分为4层,内含相当丰富,且各层的文化内含各异,说明原始人类在此居住甚久,大约从仰韶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晚期。1980年,南召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李村遗址位于皇路店镇楼上村李村自然村西200米。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9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3.5米,内含较丰富,发现有大量红烧土及陶片,红陶约占90%,均为手制,其器型有夹砂红陶、灰陶罐形鼎及曲腹鼎、夹砂罐、大型夹砂器、高领罐、曲腹盆、曲腹钵、敛口钵及彩陶钵、盆等。此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详细]
  潘寨遗址位于留山镇潘寨自然村北侧。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接潘寨村,西依留山河,南北长13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2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3.5米,表面采集遗物多为夹砂灰陶片,约占90%,红陶约占10%,纹饰多为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夹砂器以手制为主,其它为轮制。出土器物有圆锥形鼎足、黑陶豆把、红陶杯、手制篮纹鬲口、方格纹鼎沿、小口大腹瓮、石……[详细]
  亮马台遗址位于留山镇下关庄村亮马台自然村西侧高地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座落在留山河东岸的河旁高地上。南北长160米,东西长105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左右,内含丰富,红、灰陶片约各占50%,还有少量彩陶。出土器物有白衣黑彩陶片、红陶钵口、红衣黑彩陶片、夹砂灰陶鼎口、鸭嘴状鼎足、灰陶豆把、磨制石斧等。它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详细]
  下村冶铁遗址位于太山庙乡下村自然村南部。遗址上现残存冶铁炉7座,除5号炉为地上建筑外,其余为半地穴式结构。炉壁用岩石,炉室有圆形和方形两种。7座炼炉的共同特点是内径大,炉室高。从凝结的炉渣中可见到极为清晰的木炭痕迹。其中6号炉为“炉身”结构。炉西边墓葬里曾出土过绳纹砖,炉北、东、西地面上散存不少瓷片、陶片及砖瓦,瓷片中以白瓷为主,青瓷次之;器物有碗、盘、碟、罐等。断崖上出土有宋代陶器和砖瓦。此外,……[详细]
  丹霞寺位于南召县留山镇马窝村,丹霞山南麓,为中原八大名寺之一。丹霞寺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取名红霞寺,随更名为丹霞寺。据历史记载“丹霞寺始于唐,盛于宋,兵燹毁于元,迄明中兴。”丹霞寺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一百余间,均为清代建筑。整座寺院座东北面西南,整体呈三进院布局,依山就势,前低后高,由前向后呈阶梯状抬升。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方丈室,西侧配以厢房、客房,最后……[详细]
  石窟寺及石刻类 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蚕坡章程碑位于皇后乡郭庄村小学西侧蚕姑庙内。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蚕坡章程碑高1.5米,宽0.65米,厚0.2米,落款清光绪十年(1884)。撰文及书丹人为邑优庠生,碑文460字,楷书,概述了南召的自然面貌和农桑在邑财赋中的地位“召邑地瘠民贫,尤赖养蚕为事畜之助本县”,为此,特“酌定章程,永远奉行”。章程要求邑绅民……[详细]
  小关清真寺位于云阳镇小关居委会。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关清真寺南北长64米,东西宽56米,总面积3584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民国20年(1931年)10月,除前排大门和男女水房及北讲堂外,其余全被毁。民国22年由郑州、洛阳、漯河等地回民筹资支援又重建大礼堂;民国28年,重建南讲堂;民国34年,重修望月楼。全寺建筑现有大门1间,水房8间,南北讲堂各5间,卷棚3间……[详细]
  云阳文庙位于云阳镇一小院内。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阳文庙南北长180米,东西宽25米,占地面积为225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照壁(已改观)、戟门3间、东西庑各8间、明伦堂5间、配殿3间,另有碑碣5通,古柏树2棵,以及伴池、状元桥等,房屋均为硬山式建筑。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知县张珙创建;正德八年(1513年),知县李玺重修;历经明代嘉靖,清代雍正、乾隆等重修续建……[详细]
  转角石村兴峰寺位于马市坪乡转角石村庙上组。此处遗址为南召县2000年11月公布的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峰寺始建于明代,清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一间,硬山式建筑。另有石牌坊1座,古朴壮观,上刻“世沐天恩”4字。碑碣4通,其中1通被毁,另3通碑额分别冠以“圣谕”、“御览”、“敕赐”字样。寺院寨墙保存较完好,最高处高约5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