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景点介绍

  【闵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月河西3.5公里闵岗村北高阜处。仰韶至屈家岭文化遗存。面积10万平方米。地表暴露大量遗物。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多磨制,器形有斧、铲、凿等。陶制工具有纺轮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多手制,有一定数量的蛋壳黑陶。器形有圆锥足鼎、敛口钵、高领罐等。纹饰有指窝纹、弦纹、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等。……[详细]
  平高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平高台村北,遗址恰好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上,被国家列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之一。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91万平方米,分布于平高台村及其以北的井吴村之间的区域内,文化层堆积厚1 ~ 4米不等,时代主要为新石器、商代、东周、汉代。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里程140 - 141公里段穿越遗址的北部,占压遗址面积12万平方米。……[详细]
  【谭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社旗县城郊乡谭营村南300米处。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存。沙河从其南部流过。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遗址内涵丰富,地表可见红烧土及多种陶器、石块。石器有斧、凿、镞。陶器以泥质和砂质红陶为主,其次是灰陶、黑陶,多手制。器形有圆锥形及鸭嘴形足鼎、高领罐、敛口钵、宽沿盆、尖底瓶等。纹饰除有弦纹、篮纹、指窝纹、附加堆纹外,部分陶片饰彩绘。另外,在……[详细]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镇平县卢医庙镇南1.5公里寺南村北400米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存。遗址西邻严陵河,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剖面可见到房基、灰坑遗迹。地表暴露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石器有斧、铲、凿等;陶器以红褐陶为主,器形有釜形鼎、敛口钵、尖底瓶等。纹饰有篮纹、弦纹、指窝纹、彩绘等。1954~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此遗址进行了……[详细]
  邓州市金碑元碑,即“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大元重修宣圣庙碑”,建与金元时期,分立于邓州市城区第一小学大门口西、东两侧,此处原为孔庙旧址。后修碑楼予以保护。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位于城区一小门口,通高4.52米、宽1.20米,分三体:碑额高0.90米,碑身高3.02米,碑座高0.60米。碑额半圆形,正中为篆刻“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边饰双龙戏珠图案,下有龟形碑座。碑文竖读……[详细]
  河南省镇平县杨营镇贾庄村西南(500米)处有座中兴寺(又名登禅寺),寺院内有一座碑楼,里边嵌立着一通造像碑。据南阳志第三十九卷记载,该寺始建于北魏元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碑刻于南北朝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公元537年),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 造像碑呈圭形,通高184厘米,宽82厘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造像佛龛,下部为碑文。佛龛内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四飞天……[详细]
  石华表,汉代,现存于邓州城区一小大门内。石华表立于泮池桥头。上修表亭保护。大理石质,十六棱柱体,身高1.9米,加之座、顶全高2.84米,每边长0.06米,其中五个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书体8分。另外五个柱面上用楷书刻劳勒有关华表出土的历史情况。碑文说:“此石柱旧在冠军城同,乃嘉庆年间乡人发土所获,后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寄存学宫。柱面款识八分书题,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汉制,且相丁隆、陈钦……[详细]
  淅川下寺春秋楚国墓群是一个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西岸的仓房镇下寺东沟村。1977年,河南省西南部大旱,位于该省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一天当地一个牧童在水库边放羊,被露出地面的器物绊倒,后发现此器物是一件青铜器,而就在它的旁边还有几件类似的青铜器,此地的楚墓便由此被发现。文物考古队在这个墓群共发掘了墓葬25座、车马坑5座。其中贵族墓有9座,陪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详细]
  围山银矿 又叫桐柏银矿至今为止,桐柏银矿仍是我国四大银矿之首。位于朱庄乡馆驿村境内的桐柏银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堪称中国第一富银矿。国家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长沙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学府的展品(自然银标本)都来自桐柏银矿。围山银矿遗址,分布于银洞坡和破山洞两地。在银洞坡发现古采坑和矿洞21个,破山洞发现较大古矿坑12个;在银洞坡山下馆驿村一带普遍可见古代冶炼留下的炉渣。而破山脚下的围山,也发……[详细]
  新都城是新朝王莽的发迹地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有新野侯国,莽曰新都”。《后汉书·郡王四》记载:“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汉书·王莽传》记载:“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莽为新都候,国南阳新野之古都乡,千五百户……哀帝即位后二岁,莽就国。元寿二年(公元前2年),征还京师,居摄三年,封莽孙宗为都侯,莽自称肇名新都,故僭号为新”。新都故城位于新野县王庄镇梅湾村,西距省道汉(中)—王(庄)……[详细]
  冯友兰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样式,生动再现了唐河祁仪镇冯友兰故居的原始风貌,全面展示了一代哲学泰斗生平起居,并为时人提供了一个瞻仰前辈、学习交流的好去处。在这座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里,冯友兰父母的居室、冯友兰与其弟冯景兰的居室等一一还原。而冯友兰展厅等处,亦将其一生学术成就、生活轨迹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后人展现。……[详细]
  杜茂墓杜茂墓建于汉代,墓高约4米,直径40米,呈圆丘状。明《嘉靖邓州志》记载:“杜茂墓,州西(南)三十里”。杜茂,字诸公,冠军人,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建武初为大将军,击五校贼有功,为骠骑大将军。时卢芳与匈奴连兵寇边。茂发边卒筑亭堠,修烽火,芳以城邑来降。初封乐乡候,复击彭庞有功,封广武侯,后定封参遽乡侯。杜茂墓位于邓州市文渠乡孔楼村,豫53线途经此地,交通便利。距内乡县衙30公里, 南阳卧……[详细]
  唐王桥横跨邓(州)淅(川)两县市,原名叫普济桥,距今400多年历史。《明嘉靖南阳府志》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三子朱慬为唐王,封地南阳。为便于西达顺阳游猎和前前往香严寺祭祀而建造,故名“唐王桥”。该桥原为拱形苏河桥,后毁,改为8墩9孔半河桥。桥身及桥头堡均为青石条和方格体石块砌成,至今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铁铉墓明《嘉靖邓州志》载:“兵部尚书铁公墓,文达墓东去十数里地名下刁河,有荒丘,为铁铉墓”。铁铉,字鼎石,回族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卒子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邓州人。明洪武时铁铉以大学生授礼部给事中,机智聪灵,临事不苟,奏对详明。明太祖朱元璋很器重他,故赐字“鼎石”,洪武末年,任山东参政,镇守济南。朱元璋逝世后,其孙朱允文(建文帝)即位,占领南京,计擒铁铉,铉宁死不屈……[详细]
  东顶祖师殿位于邓州市构林镇贺营村,始建于宋代,明代达到极盛,后由于战乱破坏,建筑泯灭殆尽。1994年,经市政府批准,对东顶祖始殿进行了修复,现建筑有大门、老君殿、祖师殿、父母殿、转运殿、廊房等,占地面积50余亩,系一方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