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平阳县旅游

平阳县红色旅游景点

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南部,座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境内,2005年2月,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海——嘉兴——平阳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 一。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是由策应红军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寻淮洲、方志敏率领的红七军团、红十军团)突围部队组建的挺进师,在刘英、粟裕同志的率领下,于1935年进入浙江南部后,与闽东特委叶飞等人会合,又与浙南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会师,开辟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抗日青年干部,闽浙边临时省委在畴溪小学(现平阳山门小学)创办了当年南方8省1……[详细]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1938年1月15日借用原山门畴溪小学校舍,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抗日干校”)。该校对外称“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救亡干部训练班”。粟裕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黄耕夫任教导主任,邓扫空任总务主任。学员主要来自温州各地进步知识青年及少数工人、教师等,以及来自丽水、台州、宁波、绍兴和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共计100多名。学校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游击战术等4门课程。粟裕亲自讲授游击战术,刘英也时常到该校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在山门期间也到过干校向学员作形势与任务的重要报告。3月15日,抗日干校提前结业。部分学员组成随军服务团,随粟裕北上抗日;部分学员组成新四军流动宣传队,深入闽浙边各地宣传抗战;多数学员则被分配到浙南各地和全省其它地方开展斗争。在后……[详细]
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
  1937年9月、10月,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部队先后两次进驻平阳县凤翱乡凤林村(今属凤卧镇)。刘英住在该村满垟六份内大屋郑志西家中。10月中旬,粟裕率部经山门水漫到达凤林,与刘英住在一起。 刘英住在大屋南厢下首1间,粟裕住在南厢上首1间,中间厅堂为两人共用会客室。1937年10月,红军挺进师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内大屋召开关于部队改编的全体指战员大会,宣布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会上,粟裕、刘英分别作了讲话。他们在讲话中阐述了国共合作和改变番号的意义,号召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保持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服从命令,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开赴前线杀敌。11月,省委在六份内大屋召开了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上,刘英代表省委作三年游击战争最后8个月的斗争总结,并布置了抗日救亡运动等工作。粟裕作了关于抗日战争形势的报告。六份内大屋房主郑志西老人思……[详细]
游击队畲乡后方医院旧址
  1947年冬,中共平阳县委决定在平西区创办一所游击队后方医院。平西区委经过讨论,把医院办在怀溪乡的小岭和樟树坦2个山村。怀溪山高林密洞多,便于隐蔽。穹岭、小岭和遥岭通向珊溪、双桂、周山下等山区,连接青景丽游击区,接应和撤退都很方便。而且,小岭村和樟树坦村是畲民聚居地,群众受尽国民党的压迫剥削,亲近共产党和游击队,他们使用畲族语言,较易蒙骗敌人。后方医院常设的一个点是樟树坦村徐焕敬家1幢2层5间木结构楼房。 医院开办时,设备仅有一只从敌人那里缴来的急救箱。包扎用的纱布和消毒用的酒精等,都是地下交通员穿过敌人-线,翻山越岭到水头、山门等集镇采购来的;手术器械用匕首甚至家用剪刀代替;药物以当地中草药为主,采用群众提供的民间秘方配合治疗。医生是当地人池方水,助手是当地的雷朝福、白秀英等。一有伤病员,群众就不顾自己安危,将伤病员送进医院。大妈、大嫂们为伤病员安排床铺,烧水、洗伤口、洗刷血衣,协助医务……[详细]
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处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自1935年起率红军挺进师进入平阳作战,1936年率挺进师在平瑞边葛藤湖、包垟与浙南红军游击队胜利会师。1937年10月,率挺进师在平阳凤林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任司令员。1938年1月,在平阳山门创办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简称“抗日干校”)。同年3月,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从平阳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此后历任新四军一师师长、苏浙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等职。1954年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0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中,粟裕将军与平阳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曾说,浙南平阳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深情地眷恋着当年战斗过的平阳大地,遗嘱身后把部分骨灰撒……[详细]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冠尖及马头岗村)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委在浙南平阳凤卧乡(现凤卧镇)召开全省第一次-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委机关和浙南、处属、台州、宁绍、金衢、浙西等地代表26人,代表全省近2万名党员。刘英代表省委作了政治报告和过去两年来浙江工作的书面总结。大会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周恩来视察浙江的指示精神,通过了《关于目前抗战形势与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一系列文件,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选出了刘英等12人为浙江出席党的七大代表。浙南特委、平阳县委机关一些干部,当地各党支部书记、委员列席了闭幕式。这次大会是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表大会,在浙江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会议分别在凤卧的冠尖和马头岗两地举行,会议开幕式、闭幕式和作政治报告、第一次大会发言在冠尖举行,小组会、第二次大会发言及选举在马头岗进行。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冠……[详细]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平阳县系革命老根据地,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1926年冬至1927年春,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王国桢、张培农会同叶廷鹏、林珍、吴信直等人,以江南(今苍南县)为中心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2月,成立中共平阳县委。1930年5月,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1935年9月,红军挺进师进入浙南后,首先开辟了瑞平泰根据地。抗战爆发后,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移驻平阳,并于次年春,在山门举办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1939年5月,中共浙江省临时省委在玉青岩成立;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冠尖和马头岗召开。在各个历史时期,平阳牺牲的烈士共有1000多位。 平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县城坡南凤山南麓,始建于1959年,1961年竣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纪念馆依凤山而建,坐东朝西,主体建筑为展览大厅,另辟有鱼池、花圃和草坪,整个建筑呈台阶式和园林式布局,馆……[详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1938年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东南分局就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编入新四军及党在浙江的工作安排,统一了意见,由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专程去浙南向刘英、粟裕传达。28日,曾山在前来汇报工作的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和挺进师干部余龙贵陪同下,离开南昌(时为新四军军部驻地)前往平阳。曾山一行三人于3月上旬到达平阳县城,从县城步行到鳌江镇,与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主任吴毓等会合。然后,曾山和吴毓、龙跃、余龙贵等一行,候潮水坐木船溯鳌江而上,抵达平阳水头,与奉命在水头街迎候的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会合。次日上午,曾山等人在郑海啸陪同下,从水头街步行至山门。刘英、粟裕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指战员和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教员、学员,排列在山门街两旁欢迎。随后,刘英、粟裕陪同曾山来到龙井庵。红军指战员和抗日干校学员当天聚餐欢迎曾山。然后,刘英、粟裕陪同曾山到了大屯村临时省委机关驻地。曾山与刘英一起住在大屯村……[详细]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叶廷鹏(1889-1941),又名陈志心,平阳县练川乡(今属郑楼镇)迎学垟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1927年6月17日、1928年6月27日、1930年5月24日,先后3次组织农盐民赤卫队和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城。1936年5月,在凤卧后堡村成立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被推选为书记。9月,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又改为中共浙南委员会,任书记。后与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设法为红军挺进师与中共中央驻上海办事处(特科)接上关系,帮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党中央恢复了联系。1937年3月,主动将中共浙南委员会及浙南红军游击队归属于临时省委、省军区领导,任中共浙南特委委员兼农运部长。1941年11月5日,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11日,英勇就义。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位于平阳县郑楼镇林步桥村,建于1997年4月。纪念室系1幢5间2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由展……[详细]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1936年7月下旬,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从庆元来到瑞安西区(今属文成县)。中共浙南委员会委员黄先河等从包垟赶至公阳村找到粟裕,并随军在泰顺、福鼎边界山区找到了刘英,向其汇报了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9月,粟裕率领200多名挺进师战士,离开福鼎、泰顺边界山区向平阳进发。挺进师到达山门时,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一部与陈铁君率领的活动于瑞平边浙南红军游击队在平阳、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当日,两支队伍移师包垟,进驻包垟宫。随后,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赶赴包垟与粟裕会晤,汇报了浙南和平阳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主动提出接受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使浙南游击根据地扩展到平阳北港和飞云江中游南北两岸。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位于平阳县龙尾乡包垟村,处于瑞安龙湖、文成公阳与平阳龙尾的交界处,与瑞安葛藤湖毗邻,是平阳县西北部龙尾乡的一个小山村。全村地域都在包垟山上,海拔约……[详细]
穹岭头战斗遗址
  1948年7月21日,中共平阳县委机关和浙南游击纵队第十区队指战员,在县委书记郑海啸率领下,从山门大岙村转移至穹岭头附近的峰岗与由刘正发率领的青景丽县委机关、浙南第二县队在穹岭会合。21日上午,平阳县委得到消息,国民党浙保二团三营七连100多人从文成方向向穹岭头行进。当时,第二县队与第十区队两部加上当地民兵,虽武器装备较差,但战斗人员数量超过国民党军。平阳县委与青景丽商定,第十区队与第二县队协同作战,诱敌上岭,从中切断后予以消灭。按预定计划,由郑海啸、刘正发共同指挥,第十区队第二小分队在岭头设伏,迎头痛击国民党军;第二县队坚守沟边山岗,阻击国民党军向文成五十四都方向逃跑。 下午2时,第二县队首先进入沟边山岗阵地。但国民党军提前到来,很快就与第二县队发生了激烈战斗。原定在穹岭头阵地设伏待敌的第十区队第二小分队果断改变战斗计划,迅速沿山坡隐蔽接近国民党军阵地,猛然插入其后背。国民党军受到前后夹……[详细]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影响下,平阳革命形势全面高涨。1927年1月中旬,全县各地农民代表70多人汇集县城,在雾垟下村(今昆阳镇城南阳岙村)五雷宫(即养初小学旧址)召开平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平阳县农民协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执行委员会,张培农任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领导广大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等斗争。 从1926年到1930年,雾垟下村一直担负着小南片的方岩下、雾垟、塘川、大岙底和万全、宋桥、迎学垟等地的革命联络任务。“四一二”-政变后,中共党员张培农、叶廷鹏、吴信直等人以雾垟下村为基地,继续领导各地农民运动。1930年2月,陈阜、吴毓、梅康等进步青年与张培农等地下党员,一起到雾垟下村,以养初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白天教书,夜间举办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平阳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平阳县昆阳镇阳岙村五雷宫。1998年11月,当地政府兴建了雾垟下革命纪念室。原中共浙南委员……[详细]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在龙井禅寺拟稿成文的。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现为龙井禅寺。禅寺门口挂着当年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将军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标牌。 龙井禅寺原名龙井庵,坐北朝南,面对畴溪,遥望南雁群峰。周围竹林茂密,环境幽静。是南雁荡山千年古刹十八庵之一。禅寺正殿系穿斗抬梁式木结构,东西两首横厢有小0,进门是块长方形天井,总建筑面积……[详细]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
  1937年8月下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签订和平谈判协议,9月下旬,刘英率临时省委机关移驻凤林村。其中,临时省委机关驻在凤林村满垟郑志西的六份内大屋,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则驻在满垟郑学超家。由于省委在凤林一带开展了许许多多重要的活动,六份内大屋也就自然成了省委宣传发动群众、培训干部、领导全省抗日救亡工作的指挥所。 1937年10月,挺进师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内大屋召开关于部队改编的全体指战员大会,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陈铁君任副司令员,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11月,省委在六份内大屋召开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和博古给刘英的亲笔信。刘英、粟裕在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凤林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满垟。凤林村在凤卧镇中部,东北紧靠凤林山、冠尖山,南有……[详细]
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
  1930年5月24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早晨,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率部从瑞安涂厂渡过飞云江,进入平阳,经万全湖岭、石塘到达平阳县城西门外。叶廷鹏、吴信直、郑贤塘带领的万全、江南农盐民赤卫队和瑞安农民赤卫队,也相继到达平阳县城外。24日上午9时,红十三军在平瑞两县赤卫队配合下,攻入平阳县城缴获守敌部分0,冲入县政府夺取县府大印,砸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40多名群众。但由于未能击中力量全歼主要守敌,使得敌人有喘息的机会。敌人重新组织力量,占领城垣,居高临下,疯狂反扑。红军和赤卫队浴血奋战到下午3时撤出战斗,牺牲192人。牺牲人员被埋葬在平阳县城西门校场。 红十三军192烈士摩崖题刻,位于平阳县城西门校场九凰山麓。1958年,平阳县人民委员会在西门校场九凰山麓大岩壁上凿制崖题刻,以志纪念。该大岩壁山坡一块高约10米、宽约12米的大岩壁上 书:“纪念一九三O年四月二十八日对敌斗争而光荣牺牲的胡宝余等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