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泰顺县旅游

泰顺县红色旅游景点

岭上湾革命纪念公园暴动
  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中共闽东党组织开始向泰顺发展。泰顺县洲岭乡与闽东的寿宁、福安交界,于是,闽东党组织便首先进入这一带活动。是年3月,中共福寿县委第一(含溪)区委在洲岭乡上庄村建立了泰顺境内第一个党支部——岭上湾党支部,雷德如任书记。同月,福寿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建立了泰顺境内第一个红色政权组织——岭上湾苏维埃政府,魏朝金任主席,岭上湾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划归泰东区领导。1935年5月,泰东区组建了游击队,潘世龙任队长,队员共70多人。从此,岭上湾党组织从隐蔽活动转向公开对敌斗争,并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烧敌碉,使其成为闽东苏区的可靠后方。特别是1935年8月之后,闽东的红军和地方游击队多次进入这一地区作战,拔除了国民党在寿泰边界地区的28座碉堡,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和反动地主、土豪修筑的-线。1936年,由于闽东苏区遭到严重破坏,闽东的一些组织和领导人转移到该地区,这一地区的革命斗……[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下简称“红军挺进师”)是1935年2月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先行部队和突围队为基础在赣东北组建而成的。组建时,全师仅500余人,师长粟裕,政委刘英。进入浙江后,于同年夏天建立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队伍迅速发展到近千人。但在国民党军的大“围剿”中,浙西南根据地遭受严重摧残,队伍锐减到300余人。同年10月,粟裕、刘英率领部队主力转移到闽浙边,在泰顺、福鼎、平阳(今苍南所属地区)、文成等地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中共闽东特委和浙南地方党组织的支持下,至1936年底,全师兵力又发展到1500余人。但从1937年2月开始,国民党军对浙南游击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清剿”,根据地中心区的军民再一次付出了巨大牺牲。1937年8月,浙南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协议。10月,400多名挺进师战士到平阳山门集中。1938年3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粟裕率领浙南红军主力开……[详细]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
  1935年8月初至9月底,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尔后,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主力部队转战闽浙边,于同年10月5日在福建省寿宁县含溪村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一部会合。双方当日移驻郑家坑村并举行了联席会议,刘英建议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并对有关事宜进行酝酿。是年11月7日,双方在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小宫庙召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决定由刘英任临时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团)省委书记。会后,正式宣布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下辖浙西南、闽东两个特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对于加强闽东游击区与浙南游击区之间的联系和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位于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小宫庙。整座建筑为木结构,占地面积35平方米,进深7.1米、宽5.2米,庙门外有堵防护墙。1987年,泰顺县政府对白柯湾小宫庙进行了修缮……[详细]
灵家山革命堡垒村纪念碑
  1935年冬,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泰顺东部及邻县边区,开创革命根据地。灵家山村作为泰平区革命根据地的心腹地带,是红军挺进师的常驻地。灵家山群众帮助红军在此搭建的草屋多达22座,并建立了谷公寮交通站。1936年4月,中共瑞平泰县委泰平区委灵家山党支部成立,书记周尔有,领导灵家山、古铜坑、乾头仔3个村的十几名党员开展革命工作。当时总人口120余人的灵家山村,为红军送信、买粮、放哨的就有30人。是年 10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在淡竹洋遭敌围攻,兵分两路撤至灵家山休整四天,并总结了经验教训。1937年2月峰文战斗后,红军挺进师战略转移,离开了泰平区革命根据地。红军战士周尔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国民党军乘机对这一地区进行大规模“清乡”。四月底,双溪口山洞“医院”目标暴露,在地方党组织的安排下,十几名红军伤员秘密转移到灵家山的内鹿洞和谷公寮洞继续疗伤。敌兵“清乡”时,逮捕了周祖铨等12名党……[详细]
泰顺县烈士公墓
  泰顺县是革命老根据地,1923年,泰顺籍青年林秉权在上海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浙江省委派员到泰顺从事革命活动,后在泰顺组织了一支800多人的农民武装;福建省党组织也先后在泰顺边区一带开展过活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泰顺县是红军挺进师和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浙南特委活动的重要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泰顺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494位荣膺烈士称号。 泰顺县烈士公墓,位于泰顺县罗阳镇霞阳村,建于1957年12月,1984至1989年间,泰顺县政府对公墓进行了扩建和重修,现公墓占地面积6750平方米。公墓建筑分三个层次:进入大门,穿过两个荷塘间的大路,拾级而上就来到第一层平台,经过平台两旁柏树、雪松间的小路,尽头各有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红色八角亭;往上是第二层较宽敞的平台,这里是举行奠祭和瞻仰活动的场所;再上是第三层平台……[详细]
双路口革命历史纪念亭
  泰顺县仕阳镇双路口村地处浙江最南端,与闽东的柘荣县交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叶飞领导的闽东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5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福建省霞浦县(今柘荣县)、福鼎县西部和浙江省泰顺县南部建立中共霞鼎泰县委,下设4个区委,其中第二区的驻地在泰顺境内的双路口村。第二区委又称泰南区委或排头区委,书记章立坦,这是泰顺境内的第一个中共区委。在泰南区委成立的第三天,泰南区苏维埃政府也宣告成立,主席章子辉,这是泰顺境内的第一个区级红色政权。闽东苏区向泰顺发展,使闽东的革命斗争力量大大加强,双路口村也成为当时闽东苏区的可靠后方。是年10月26日,闽东工农红军霞鼎第七、八支队,会同霞浦县东坪、泰顺县排头一带的赤卫队100多人,进攻泰顺仕阳镇双路口村国民党据点,俘虏民团团长一人、团兵10余人、土豪6人,缴获14支步枪。双路口战斗拔除了国民党在泰南区的中心据点,促使泰南区的苏维埃政权更加巩固。在土地……[详细]
九峰革命历史纪念碑
  九峰乡是泰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11月7日,红军挺进师与中共闽东特委在白柯湾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以刘英为书记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此后,浙江和闽东的党组织迅速发展,在九峰乡先后建立中共泰平区委及前坪仔、山后、赤水溪、半岗、九峰、湾头、石门党支部。1936年8月,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和瑞平泰中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在白柯湾、山后、前坪仔等村组建红色政权,开展分青苗、分土地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九峰乡党组织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清剿”,中共浙闽边区委和泰顺县委转入隐蔽精干斗争,在山后等村保存了骨干力量。1947年11月中共泰顺县委在前坪仔组建了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以泰顺为中心的浙闽边游击根据地迅速扩大,九峰普遍建立农会、妇联会和民兵组织。1949年5月3日泰顺全境解放前夕,中共泰顺中心县委在九里潭、西地举行扩大会议,为建立泰顺县人民政权作了全面准备……[详细]
红军路纪念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泰顺东部地区,以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当时,这一带闭塞的交通和险要的地形是红军队伍得以生存和取胜的自然条件。 解放后,改变落后的交通状况是老区人民最大的心愿。自1988年8月开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区人民克服种种困难,历时十年多,于1999年9月打通了自九峰经峰文至富垟的公路,全长42公里。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由于公路沿线有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宣布正式成立旧址、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红军山洞医院旧址、红十九师成立旧址和峰文战斗地址、三条岗战斗地址、伙爬岭战斗遗址、革命堡垒村等众多革命胜迹,老区人民将此路称为“红军路”。原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政委、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张文碧于1996年6月欣然题写了“红军路”。中共泰顺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红军路沿线革命胜迹的建设和自然景观的开发,1999年4月成立了泰顺县风景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建……[详细]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
  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挺进师共同开辟的游击根据地。1936年3月,在这一带活动了近半年的红军挺进师主力部队和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为有效地统一领导由闽东方面原创建的各级地方党组织和由临时省委新创建的地方党组织,决定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并调派闽东特委郑宗毓任浙南特委书记。浙南特委成立后,不断扩大和巩固根据地,范围包括泰顺、平阳(含苍南)、文成、福鼎等县。1938年3月,红军挺进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浙南特委机关移驻文成、瑞安,继续领导浙南人民开展革命活动,直至浙南全境解放。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一座8间单层古民居,建筑面积320平方米。1996年8月,当地政府在旧址的后山,建造了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碑高13米,碑正面刻有“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背面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写的“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详细]
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成立旧址
  1947年11月21日,中共浙南特委决定撤销浙闽边区委员会和泰顺县委,成立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直接领导泰顺县各区委,并指导鼎平县委和福鼎县工作委员会。是月26日,浙闽边中心县委在泰顺县九峰乡田坪仔村宣布成立,陈辉任中心县委书记,任曼君、郑衍宗为常委,林永中、刘宝生为执委,王烈评为候补委员,任曼君为组织部长。县委辖泰东北、泰东南、泰平、泰西南四个区。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成立后,着手恢复抗战时期遭到破坏的地方党组织,至1947年12月底,整顿、恢复了56个党支部。至1948年3月底,又新建44个支部,党员总数达986名。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是解放战争前期浙闽边区的重要革命力量,在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4月18日,中共浙南地委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将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改为泰顺中心县委,陈辉仍任书记,刘宝生、林永中为常委,郑衍宗、谢秉培、陈勉良、林志东为执行委员,潘国嘉、黄……[详细]
泰顺攻城打援纪念碑
  1949年2月17日午夜,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第一、第三中队和浙南第二县队、第三县队、地委警卫队第三分队、青景丽县委警卫队等部联合攻打泰顺县城。18日凌晨,县城国民党守军败退北碉,游击队占领城区。随后,攻城部队奉命撤出县城,在南山岭头布置伏击阵地,给来援的国民党浙江保安二团三营以致命的打击。经过两个多小时激烈战斗,击毙敌兵45人、伤敌19人、俘敌100余人,缴获六〇炮2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12挺、步枪116支、手枪7支、信号枪1支及一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残敌100余人在逃窜中,全部被泰东北民兵和革命群众缴械俘虏。泰顺攻城打援战斗是解放战争时期浙南武装部队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是浙南游击战争中攻坚战、歼灭战及连续作战的最好范例。参战部队得到了中共华东局和闽浙赣区党委的嘉奖。 泰顺攻城打援纪念碑,位于泰顺县罗阳镇南山村老58省道旁,占地面积15平方米,碑高1.8米。2001年7月,几位参加过泰顺……[详细]
刘素贞母子四英烈纪念碑
  刘素贞(1876.6——1936.7),女,泰顺县南院乡棠坪村人。1934年初起担任中共福寿县委、寿泰县委棠坪交通站负责人。她以摆渡为掩护,出生入死,致力革命,1936年7月,为掩护红军伤病员转移,在五步溪壮烈牺牲。其长子钱永流,生于1897年,为中共泰东区委交通员;次子钱永去,生于1902年,为中共泰东区委委员;三子钱永品,生于1912年,为福寿县游击队队员。三人均于1936年英勇牺牲。刘素贞一门四英烈的事迹当年传遍浙闽边区,激励着南院乡一带民众不畏-继续投身革命。 刘素贞母子四英烈纪念碑,位于泰顺县南院乡棠坪村。1996年10月,南院乡棠坪村委会为纪念刘素贞母子,弘扬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特在英烈家乡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岗上建立了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30平方米,碑座面积2平方米,碑高3米。每年清明节和“七一”、“十一”等重要纪念日,附近的党员群众和学生都会前来瞻仰这家英雄母子,接受爱国……[详细]
重建红十九师纪念碑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第十九师是1934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主力师。1935年初,江西怀玉山战斗失利后,突围出来的红十九师等指战员组建了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1937年1月底,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在峰文村整编队伍。由于地方武装力量发展迅速,刘英、粟裕决定重建红军第十九师。重建的红军第十九师下设三个团和一个直属教导队,师长由浙南军分区司令员罗连生担任,政委由浙南特委书记谢文清担任。1937年2月峰文战斗后,红十九师主要干部随省委机关转移到玉苍山增瓯,是月20日,红十九师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突围时,师长罗连生负伤被俘,后叛变。红十九师的番号也被取缔。重建的红十九师存在时间虽然较短,但它是当时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一个重大举措。 重建红十九师纪念碑,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峰文村。2001年7月,峰文乡人民政府在峰文乡峰文村建造了占地面积15平方米纪念碑。……[详细]
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旧址
  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旧址位于泗溪镇半岗村白柯湾自然村,旧址为当地村中的一座小宫庙。1935年10月5日,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在福建省寿宁县与叶飞、阮英平等人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会师,双方召开了联系会议,商讨恢复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方案。10月底,刘英为及时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写信邀请叶飞前来研究。1935年11月7日,叶飞率领闽东干部十余人到达,随即在白柯湾小宫庙召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粟裕、叶飞、黄富武、阮英平、刘达云、许信昆、洪家云、范式人、方志富、许旺等11人组成浙闽边临时省委委员会,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省委书记。同时相应成立了浙闽边省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统一领导浙闽边区的武装斗争。2017年1月,该旧址被列为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峰文战斗纪念碑
  937年2月5日至7日的泰顺峰文战斗,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南与敌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2月5日,国民党军第八十师1个团和浙江保安第三、第四团,共约3000人,向泰顺峰文进攻。刘英、粟裕率挺进师主力在简垟大山峡伏击国民党军,歼敌数百人。当国民党军发现挺进师的主力部队后,即蜂拥而至,步步紧逼。战斗至第三天,国民党军形成了对挺进师主力两头夹攻之势。在这危急关头,山间突然起了一阵大雾。刘英、粟裕当即决定留下小量部队打掩护,主力部队迅速转移。雾中担负掩护的部队把东、南两边的敌人引上山头,自己则悄悄地撤离阵地。两边敌人均误以为对方是红军,自相交火,伤亡严重。 峰文战斗纪念碑,位于泰顺县峰文乡牛塘湾村。2001年7月1日,峰文乡政府为配合泰顺县“红军路”红色旅游开发,在峰文战斗旧址建立了纪念碑,供游人参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