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余姚市旅游

余姚市红色旅游景点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四明山是全国19块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曾有无数革命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鲜血,留下了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0浙东区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等众多红色革命遗迹,创造了中国0带领人民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2005年,四明山以其重要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资源和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的显著历史地位,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0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中国红色旅游网共同主办2005年度“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评选活动中,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2006年5月25日,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余姚市粱弄镇(四明湖旅游……[详细]
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
  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解决战争时期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被党和国家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旅游局命名为“浙江省百万青少年红-旅经典景区”。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其中所说的浙江,就是指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八大战略之一,是华中抗日的东南前哨地,它包括四明、会稽、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以北地区)和浦东四个地区,位于杭州湾两岸,沪、杭、甬之间,东濒东海,南迄东阳至宁波公路,西跨浙赣铁路金(华)萧(山)线两侧,北达黄浦两岸地区。拥有四百万人口,一万余人的抗日武装。“皖……[详细]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设在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内。该建筑为木结构清末民居,正楼坐东面西,七楼七底,左右厢房各两楼两底,中间为庭院,四周围以围墙。1943年至1945年,中共浙东区委员会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在此办公。创建了浙东革命根据地,领导浙东人民与敌、伪、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是浙东抗日的中心。1995 年 3 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为怀念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根据地党政军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而建立的,198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大门往北正对南厢楼的西首一间,檐下为王芳手书的“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正中立有张爱萍题词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石碑,立于须弥座上。馆内共展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有关党的建设、政权建设……[详细]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小源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现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址现开辟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是目前我市保存相当完好又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一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它座北朝南,前后两进,前进系倒座平房,后进为重檐硬山楼房,两翼为左右厢房,中为石板天井。整个建筑典雅静穆,气势庄重,很多地方匠心独运,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为了缅怀新四军游击纵队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前夕(1991年)由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司令部旧址作了重新修茸,并在后进底层布置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史料陈列。陈列面积达204平方米,展线全长100米左右。展出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纵队……[详细]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县级市)梁弄镇狮子山。1942年9月,中共浙东区委提出“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方针后,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等率区党政机关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挺进四明山。1943年4月攻占四明山重镇梁弄后,中共浙东区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迁至梁弄,至此,梁弄成为浙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从1941年5月第一批浦东武装南渡三北至1945年8月底北撤前,浙东游击纵队在各地武装力量和广大群众的配合下,作战643次,攻克上虞、南汇两座县城,摧毁敌伪据点110余个,毙伤日伪军官兵3672人,俘敌伪5525人。1945年9月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后,留下少数干部和地方武装人员坚持四明山斗争。1947年初,中共四明工委成立,5月重建四明山武装三支队。1948年5月,浦东部队300多人渡海到达四明山地区与三支队会师。到年底,基本形成了以四明山为中心,东……[详细]
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
  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在梁弄镇东北的原正蒙学堂。正蒙学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由黄守斋先生创办的一所著名学校,校名目正蒙,有“蒙以养正,匡扶正义”之意。校舍分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依次为月宫形大门、天井、前进七开间平房,天井,东西厢房,后进五开间平房,后进小厢房各五间,四周围以围墙。旧址建筑用材较小,结构装饰都较简单,属于清末比较典型的一般民居。1945年1月21日至31目,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在正蒙学堂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政府方面、军队方面及会稽、四明、浦东、三北和鄞、镇、奉沿海地区的代表、文化新闻界的代表等一百零一人。会上,谭启龙、何克希、连柏生分别作了政治军事和行政报告,并通过了施政纲领。大会选举了浙东行政委员会,产生了浙东参议会。会后,浙东行政公署正式成立。这次会议是浙东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真正民主意义的大会,是浙东抗日政权建设的重要里……[详细]
重建四明山革命武装旧址
  草茅庵,位于余姚市洪山乡余鲍陈村约2.5公里的山岗上。是一座较为典型的庵堂建筑,座东朝西,九开间木结构正殿,通面阔32.75米,通进深8.9米。抬梁式梁架,硬山屋面,系清末建筑。草茅庵是四明地区迄今为止保存较好,建筑特色较浓厚的一处宗教建筑。更是浙东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草茅庵重建革命武装旧址。1947年5月上旬,中共四明工委在洪山乡孔岙召开重要会议,决定发动群众,建立武装。5月15日夜晚,由中共四明工委主持召开了建军大会,宣布重建革命武装。顾德欢、陈布衣、朱之光等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部队番号对外称“三五支队第四中队”,对内番号为“四中队”,部队建立了党支部。后来这支部队经过多次战斗,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四明山地区的主力革命武装,为浙东革命作出了贡献。草茅庵建军,重燃了浙东人民反抗蒋介石-统治的熊熊烈火,标志着四明山地区的革命斗争由隐蔽坚持阶段转向游击战争阶段,开创了浙东革命斗争的新局面,意义十……[详细]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干校于1944年10月建立,是在原新四军教导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和延安的“抗大”属同一种模式,如同现在的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一样,与浙东行政公署在同一个三合大院,大院内的天井是军政干校的露天课堂,室内课堂面积180平方米。军政干校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战争环境中,同样具有十分规范的招生简章,她是培养军队人才的摇篮,开设有政治、军事、文化课等,卫浙东部队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党政军干部。干校内有部队办公室、总务处、食堂灶间和教室。尤为珍贵的是旧址内现还保存着当年新四军战士绘制的数幅壁画,真实表达了当年战士们抗战到底、解放浙东的必胜信心。……[详细]
《新浙东报》报社旧址
  《新浙东报》报社旧址1943年《新浙东报》创办,改版了于1942年创办的《时事简讯》,成为浙东区委机关报,区党委成立了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张瑞昌、江岚为成员的五人党报委员会。第一版刊登新华社重要电讯和中共中央重要指示。报道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闻,并经常发表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的指令;第二、第三版为国际国内新闻;第四版为科学文化版。后增出“新时期”专页,并设不定期的“生产”、“浙东妇女”专刊。《新浙东报》印刷厂的机器和铅字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1943年7月7日,出版了第一张报纸。……[详细]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浙东区委旧址,在余姚市梁弄镇横堪头。中国0浙东区委员会1942年7月(一说8月)成立于三北,下辖三北、四明、会稽、浦东四区的地委,统一领导浙东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43年4月下旬进驻梁弄。旧址是一木构旧式民房,有正屋9间,厢房4间,都有楼。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第一次浙东人民代表大会、鲁迅学院浙东分校等旧址亦在梁弄附近。旧址经修复后对外开放。景点位置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