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南柳泰山庙位于绛县南樊镇南柳村西南约1千米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342.8平方米。庙院始建年代不详,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曾多次修缮。庙内原有戏台、献殿、正殿、钟鼓楼、廊房、阎王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殿、廊房、娘娘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现仅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殿、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详细]
  韩坊尧王庙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大堡头镇韩坊村中,县城以南约八公里,现仅存一座正殿,金代建筑。尧王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檐柱与内柱全部用四棱抹角石柱,普拍方过柱出头相交,无补间铺作,前檐柱头铺作五铺作双假昂,第二跳用插昂,后檐和两山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抄单假昂,前檐转角铺作用昂式耍头。殿内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蜀柱托平梁,平梁上蜀柱、叉手承脊槫,各层梁间用托脚,前槽丁栿平出压于……[详细]
  代县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代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于战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竣工,成化、嘉靖年间扩建,清代屡有修葺。至此,文庙已有殿、亭、祠、廊、池、桥、坊等建筑,布局基本完整,规模颇具。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个别建筑为清代所筑。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总体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规制严谨,布局有……[详细]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第五批国保)时代:金地址:浑源县荆庄乡荆庄村原名大云禅寺。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浑源县志》载:“大云寺旧志大云禅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里龙山为上院,一在城西荆庄为下院,胥元魏时建”,由此可知大云寺的创建年代应在北魏后期。寺院原规模宏敞,现仅存大雄宝殿三楹,为金代遗构。元、明、清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共由三进院落组成。现仅存大雄宝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详细]
  窦大夫祠,位于太原西北20公里处的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窦抽所建。窦,字鸣犊,曾在狼孟(今阳曲黄寨)做过开渠利民的事业。据传,孔子周游列国,因仰慕窦,曾驾车来访。可惜车到娘子关,听说窦被赵简子所杀,孔子在遗憾中驱车而去。宋代时,宋神宗加封窦为英济侯,所以窦祠也称英济祠。窦大夫祠巍峨壮观,祠内古柏苍翠。窦抽塑像端坐大殿中央。祠在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宋元丰八年六月,祠为汾水……[详细]
  觉山寺砖塔共分为塔座和塔身两部分:塔座四壁刻有砖雕,金刚力士威武雄壮,歌舞伎乐动作优美;塔身为八角十三级,塔内砌筑梯道可以攀登。内有木雕卧佛一尊,四壁留有壁画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三十里的悬钟山之中,悬钟山也称觉山。溏河奔流于寺前,觉山屏障于后,寺外群山环绕,寺内古树参天,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殿宇巍峨景-人。觉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整座寺院精巧玲拢,大小禅院有……[详细]
  明惠大师塔(第五批国保)时代:五代地址:平顺县城东25.5公里不兰岩乡虹霓村原为“海惠院”中建筑,寺院早毁,唯塔独存。塔为方形石塔,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座五代时期石塔。据该塔背面墙上嵌有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石碣记载,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师主持海惠院,正月十八日突然被杀,事后由北子崇诏奉潞州节度使命,捧舍利为大师建塔。现存石塔为唐代原构。塔高约6米,平面方形,塔基用青石垒砌,高约1.5米。……[详细]
  扁鹊,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邱),又家于卢国,我国古代的名医,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扁鹊墓位于今永济市虞乡镇清华村东,墓冢高约1.67米,周长约50米。墓旁有石羊一对、古槐1株。在墓东有扁鹊祠,祠内存碑最早者为明万历庚子《重修扁鹊祠记》。扁鹊祠分东西二庙,西庙最早,可惜西庙在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军战火所毁,仅存石狮1对及碑碣3通。……[详细]
  舍利塔的创建年代不详,塔内“墨书”题铭载:见此塔隋残,大宋乾德四年(966)修毕。可知塔与金禅寺皆唐已有之,宋初重修舍利塔。《屯留县志》载,金禅寺始建于唐,此塔风格具备唐代早期密檐式砖塔的特点,与宋塔的风格完全不同,塔的修建应在唐代。塔是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于一身的特殊的建筑类型,先师和尚舍利塔的简约质朴手法,表现出早期砖塔的艺术风格。塔身采用了传统建筑惯用的收分、侧脚的做法,每一层塔的立……[详细]
  禅房寺塔禅房寺塔(第六批国保)时代:辽地址:大同市西南30公里处的丈人峰顶上砖塔系禅房寺的一部分,故名禅房寺砖塔。《大同府志》载:“禅房山东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盘距四十里,西连怀仁马石岭,北连七峰山之月窟岭,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图寺,辽建。”。塔为六角七级,高约15米,实心砖石结构。塔坐为须弥座,用规整的长方形石料砌就,石间不用灰泥而用木榫。最上雕有莲瓣。再上面为束腰,雕有莲花、牡……[详细]
  普济桥(第二批省保)时代:金地址:原平县城北四十里的崞阳镇南门外因桥居于城南,所以又名南桥。创建于金泰和三年,明成化年间重修,清乾隆二十年、道光十年因桥洞坍塌二次重修,光绪二年和五年又曾补修、铺道、筑堤。普济桥为石砌拱桥,南北走向,主桥全长30米,宽8米,高7米。南引桥长28.5米,北引桥长34.5米。桥两边均置雕石实体栏杆,分别有望柱20根,栏板19块。望柱顶部有桃形雕石,柱高87厘米。栏板为整……[详细]
  多福寺位于太原市西北24公里处的崛围山之巅,始建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初名崛围教寺,后改今名。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礼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又多次重修。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为主殿,规模宏伟,并有壁画84幅与一些塑像,均为明代遗物。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寺内有霜红龛,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详细]
  雁门关堡,位于代县雁门关雁门关村中。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500米,现存东墙残长约200米, 西墙残长约250米,南墙残长约300米,北墙残长约50米。基宽4.5~5米,顶宽0.5~3米,残高0.5~6米。墙体为土、石、砖混筑,外侧包砖。有东、北二座城门,东城门砖券顶,拱内侧高4.4米,外侧高约5.2米,门道内侧宽约3.4米,外侧宽约4.5米,进深21米。包砖、基石俱存,南门额……[详细]
  南阳法王庙全称玄天上帝法王之庙,位于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委会正西300米。坐西朝东,一进院布局,东西长68.3米,南北宽46米,占地面积3141.8平方米。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梁架题记及碑文记载明、清均有修葺或增建。庙内现存明成化七年(1471年)、弘治十五年(1502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记事碑3通,村北一千米左右的田野发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碑记一通,其中明成化七年……[详细]
  昔阳崇教寺昔阳崇教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昔阳县城北隅据《昔阳县志》载,创建于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与寿圣寺合并称北寺,元、明、清各代屡有修缮,解放后县粮食局占用。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包括前后大殿、左右配殿。四殿梁架融为一体,屋顶殿身互相衔接,中间围成天井式院落。五十年代拆去四面大殿四周外檐斗栱,改为砖式墙壁,面向院内的四周檐部斗拱共计3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