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节兵义坟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百草山山麓,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为鸦片战争时期沙角之战中牺牲的75为外地籍清军勇士合葬墓;1964年、1971年两次重修。坐东向西,灰砂、花岗石结构,长17.8米,宽17.2米,占地面积约306平方米。坟头平面呈半圆形,中立一花岗石墓碑,上阴刻行楷书“節兵義墳”4字,上款刻“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吉日立”,下款刻“节兵七十五位合葬”,墓后及两侧均有挡土……[详细]
  万木草堂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这里原名是邱氏的合族祠,康有为利用这地方来讲学。邱氏书室始建年代不详,面宽三间15.59米、深四进45.96米,有头门、中堂、后堂(祖堂)、后楼和两旁房舍。硬山顶。康有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此设立学堂,聚徒讲学,宣扬变法改良主义的思想,兵拟订学规《长兴学记》,同年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引用经传,编造变法理论,使变法改良主张,从传统的儒家理论找到根……[详细]
  南社谢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百岁坊对面,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清代曾修缮,1995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6米,总进深12.7米,占地面积约122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立柱、门框、墙脚石,麻石柱础、台阶、塾台。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屋脊,碌灰筒瓦。头门挂匾“谢氏宗祠”,进门屏风。后堂悬挂“聚顺堂”木匾。……[详细]
  蛇头湾炮台旧址建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蛇头湾山顶地势平坦处。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当时建的是三合土炮台,并削平前面山土为敌台,面铺石板,台内设炮位十七个,神堂一间,兵房八间。清咸丰六年(185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破坏。清光绪九年(1883)重建。现存炮台为清光绪时期样式,坐东北向西南,整座炮台由三合土围墙环护,平面近似长方形,占地面积约2520平方米;东面开大门;围墙内有……[详细]
  东园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中心,云野公祠左侧,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村民因东园公祠面积小而择址新建,1991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9米,总进深16米,占地面积约158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封檐板木雕精美,贴红纸书“东园公祠”。后堂神……[详细]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交通站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村民小组,是一座泥砖民房。1941年10月,国民党顽军进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力转移外线作战,留下小部队和抗日自卫队在大岭山坚持内线作战。为保持部队之间以及部队与地方中共组织的联系,在缺乏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困难条件下,在此以小商店作掩护设立交通站,秘密开展交通联络工作。该旧址曾于2005年维修,坐西北向东……[详细]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土洋村。为1912年修建的意大利天主教堂,二层砖木建筑,外观及装饰具意大利建筑风格,有一厅一厢房。楼上有阳台。高9.8米、宽11.4米、深7.75米。东侧为礼拜堂,砖木钢梁结构。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后,这里成为东江纵队司令部和中共广东省委临时常委所在地。教堂主楼为神父寝室,会议室设于正厅,楼上为司令部成员曾生、尹林平、王作尧……[详细]
  沙角捕鱼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捕鱼山,在旗山东边,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右捕鱼台四台组成,占地面积约22,490平方米;四台一字排开,隐藏山中,为暗堡式炮台;穿山暗道为砖石砌墙,灰沙粉刷,水泥砂石铺地;暗炮位方木支撑盖顶,顶部拱圆;在捕鱼山顶建有露天炮位一座,炮池呈圆形。沙角诸台以捕鱼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有门楼一座,护墙围绕,颇为壮观。围……[详细]
  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旧址,原名景河李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村计岭。1941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在大岭山已建立八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全区性的政权机构——连平联乡办事处,负责处理根据地内的民政事务。景河李公祠,始建于清代,2004年重修。 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进两廊合院式布局,面阔11.37米,进深16.68米,占地面积约190平方米。……[详细]
  应洛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中心东园公祠左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0.8米,总进深20.8米,占地面积约225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匾额阳刻“应洛公祠”,进门有屏风。头门前建有围墙。后堂挂匾“懋本堂”……[详细]
  宝卿家塾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旧围内,建于清代。坐西向东,总面阔8.61米,总进深9.43米,占地面积约81平方米。院门为八角形红石框门,屋分三间,左侧为厨房,中屋设0。宝卿公讳钰,字铨江,号宝卿,清国学生(监生)。民国初年,宝卿之子祖璋(字澍仁,别字冀南,曾执掌云岗社学,创立追远堂小学)扩建祖居,改家祠为书院。现存东莞清末探花陈伯陶1919年题书的“宝卿家塾”匾额。家塾内有一方石碑,详细记……[详细]
  陈芳家族墓群及墓园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梅溪社区旅游路旁梅溪牌坊旅游景区内。分别建于1906年、1924年和1937年,坐北向南,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50米,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由“胜地佳城”碑刻、陈芳家族墓地(陈芳及夫人和两位妾室、陈芳三子陈赓虞、长孙陈永安等墓)、六角亭、石板路等。“胜地佳城”前有陈赓虞民国三年题写的“陈赓虞自序。陈芳家族墓是珠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名人墓葬群,其西洋……[详细]
  晚节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应洛公祠左侧,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11.75米,总进深22.5米,占地面积约26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正面墙裙红砂岩。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碌灰筒瓦。头门檐下壁画、木雕精美,进门有挡中。后堂神台处供奉明七世祖至明……[详细]
  开平风采堂位于开平市风采中学校园内,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1906年动工,历时八年建成。风采堂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艺术特色,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瑰丽雄伟、别具一格。开平最著名的古祠堂,是中国的建筑工匠参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自行设计建造的,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民国3年(1914年)竣工.是开平、台山两地……[详细]
  梅溪陈氏大宗祠(含梅溪大庙和乡约)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办梅溪社区。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070.1平方米。雕板承檩,硬山顶,青砖石脚,石柱础,博古屋脊,凹肚式门楼。陈氏大宗祠为是当年梅溪村陈氏家族供奉祖先的地方,现均辟为展馆。梅溪大庙是当年供奉佛祖,为村民做法事的场所。乡约是当年梅溪村民自治、制订村规民约、教育子弟的场所。现仅存的前壁有石碑一块,记录了陈芳当年捐赠土地二十块共一百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