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央医院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05号。南邻中山东路,东邻黄埔路,现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探视接待处。中央医院是建筑大师杨廷宝早年的一大杰作,它是30年代“新民族形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91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它评为近代优秀建筑。中央医院的前身是1929年1月筹建的中央模范军医院,它是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刘瑞恒奉蒋介石之命而建的,主要收容伤病员,兼便市民就诊。院址在中山东路黄埔路口。当……[详细]
  象山王氏墓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象山王氏墓地为东晋尚书、左仆射王彬的家族墓葬群。已发掘的王氏族葬区达5万平方米以上。1965~1970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先后发掘了7座,除2号墓系南朝墓外,其余均为东晋墓。据墓志,1号墓是王彬的第4子、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王兴之夫妇墓,王兴之卒于咸康六年(340),其妻宋和之卒于永和四年(348)。3号墓是王彬的长女-虎,升平三年(359……[详细]
  李文忠墓在南京太平门外板仓乡蒋王庙村,距太平门约1公里。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泗州盱眙人(今属江苏),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代开国功臣,死后追封岐阳王,谥“武靖”。墓座北朝南,正对钟山,居于小山坡顶部。有三个土冢,其中较大的墓冢前立一墓碑,正中楷书阴刻“明岐阳王神道”,款署“清光绪二十二年仲春月吉日立”,“管带老汀中堂十八世嗣孙永钦重修”。碑高1.5米,宽0.58米,厚O.18米。其余两个墓冢当……[详细]
  皖南事变三烈士墓在南京市雨花台西南望江矶,东距雨花台死难烈士陵园约1公里,地属雨花镇夏家洼村。“三烈士”系指在“皖南事变”中被叛徒刘厚总暗害的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和在茂林战斗中牺牲的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又称将军墓,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皖南事变三烈士墓于1955年6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修建衣冠冢,以志纪念。三座墓均呈圆形,一字排开,墓前有石碑。墓高3.4米;墓碑高3.8米,宽1米,……[详细]
  南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南城村南1公里的公路东侧南城遗址,又称“开化城”、“牛城”,。该史载“开化城乃溧水故城,至隋时始筑今所。”高淳在隋至唐代属溧水辖地,明弘治四年划溧水南七乡置高淳县至今。北宋末年,岳家军抗击金兵,由牛皋率领一支队伍用火攻的办法拿下被敌人占领的城池,威震敌胆,后人遂改称为“牛城”以示纪念。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城垣用土夯筑。外设护城濠一匝,轮廓清晰规整。城濠外西部有……[详细]
  固城又名平陵城,俗称“楚王城”,位于高淳县城东10公里处,西北为固城湖,西濒胥溪河。城址分为内、外两重,系夯土板筑而成。外城,又名罗城,形制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周长3915米,其北城垣保存较好,城基宽41米,残高2~6米,东、西、北三面各有原城门的豁口,城外四周原有护城河,宽约18米,现已干涸,辟为农田。内城,又名子城,位于罗城中部偏西,形制亦呈长方形,长121米,东……[详细]
  永寿寺塔是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一座风水宝塔。永寿寺塔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二月开始建塔,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十二月落成。原名永昌,后敕永寿寺塔。清代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永寿寺内有僧众近百人,成为溧水县城内第一大刹。永寿寺塔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高32.5米。塔座落在高约一米的白石须弥座上,塔座每边长3.2米中有束腰。该塔从下向上逐层收小,造型非常优……[详细]
  薛城遗址位于淳溪街道,靠近石臼湖南岸,面积约6万平方米,1997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与县文保所联合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00平方米。由发掘出来的墓葬、居址及器具、谷物等,证明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它的发掘填补了长江中下游史前考古的空白,被评为“97年全国考古重要发现提名荣誉奖”,1997年12月,高淳县人民政府将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40年,明成祖(朱棣,1360─1424)四女咸宁公主朱智明卒于此地,翌年葬于溧水团山。朱智明的丈夫宋瑛大将于1449年抗击瓦刺入侵时在山西大同战死,1454年与咸宁公主合葬于此。宋瑛墓凿山石为坑,再用砖石彻成,全长14米,最宽处6.1米,总面积54平方米,墓内分甬道、前室、及左、右、后室,全部为砖彻卷顶,方砖铺地,前室与左右后室均有双开石门。甬道内有宋瑛与咸宁公主两方墓志。左右后室有棺墩,三……[详细]
  陆军炮兵学校旧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作厂社区以南至高庄社区以北及汤山社区范围内。1931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创办“陆军炮兵学校”,1933年4月批准在汤山修建校舍和炮兵射击场。1933年6月汤山炮兵射击场竣工,号称“亚洲第一靶场”。陆军炮兵学校为国民政府的第一所兵种学校,新中国成立以后也长期承担军事教育训练任务,是中国军校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校址,为国共两军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具有极其特殊的历……[详细]
  梁台遗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句容河北岸,1951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呈台型,传旧有梁昭明太子萧统的读书楼,故名。现存遗址文化层较厚,遗物丰富。……[详细]
  九龙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龙蟠中路通济门桥西侧秦淮河上,明南京京城通济门遗址外。桥始建于明,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因与通济门毗连,又称通济桥。九龙桥为无铰五孔石拱桥,长约51米,宽13米,五拱分别坐落在四只棱形分水桥墩上。抗战初,九龙桥中部大拱毁于战火,后一直用木板架搭通行,1966年由市政建设部门修复,增设水泥桥栏。现九龙桥东侧为龙蟠中路,东南临节制闸,西与东水关遗址公园和明城墙连为一体。九……[详细]
  六合万寿宫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荷花社区长江路116号-1,与六合文庙隔街相望。万寿宫为清道光年间在元真观二郎庙旧址上改建,咸丰八年(1858年)毁于战火,光绪九年(1883年)为迎接慈禧五十寿辰重建。六合万寿宫作为清末为慈禧太后寿辰所建生祠建筑,是研究清代万寿宫形制的重要案例,对研究清代六合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也有一定价值。2019年,六合万寿宫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魏家村土墩墓群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时代为西周—春秋。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央通讯社旧址在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长江路社区中山东路75号,该楼由杨廷宝先生于1948年设计,作为中央通讯社办公楼使用。中央通讯社旧址是20世纪50年代前南京最高的建筑,也是南京乃至江苏境内较早的钢混结构多层框架现代建筑,对研究南京城市变迁和民国时期至解放初的建筑风格、技术发展有重要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