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四基天主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四基居委新圩路清波直街9号。清光绪二十七(1901)年始建,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由五座房屋组合成一庭院,包括玫瑰堂、头门、招待所、告解室2个。教堂仿哥特式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混凝土结构,高四层,高耸尖顶上置十字架。门窗上部呈拱形,置彩色玻璃。堂内呈拉丁十字架布局。教堂是顺德及附近地区教民的重要活动场所,是研究清末民国建筑艺术和顺德及附近地区宗……[详细]
  文昌阁: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固戍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同治十二年(1873年)、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多次重修。平面呈方形,首层长、宽各为4.2米。高三层,高约20米。基座由花岗岩条石砌筑,阁身青砖垒砌。每层之间以砖叠涩出檐。上有琉璃麒麟,周围有花、草、树木、人物等浮雕。一、二、三层的石门额上分别刻 “联登凤阁”、“更上一层”、“会极”。顶端原……[详细]
  德云桥原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德云圩的河涌上,现迁移至碧江社区民乐公园。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南北走向跨越碧湖上。为单孔石拱桥,长20.5米,宽3.2米。桥拱由麻石横联式砌筑。桥身麻石构造,上阴刻“德云桥”行楷大字。桥面由13块麻石并排砌筑,素面栏杆围护。桥两端以16级麻石石阶上桥面。虽异地重建,但是基本保存了现状。现在的德云桥体量依然较庞大,风度端庄稳重,是顺德古石……[详细]
  龙上古寨位于汤南镇新铺园村,为汤南罗氏始祖罗安于南宋景炎年间创建,占地面积16373平方米,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城墙围筑而成的龙上古寨独具传统建筑风貌。古寨规模宏大,寨内建有三街六巷十二祠堂七十二合院,最多时曾居住过4000多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的“罗氏宗祠”,是目前寨内保护得最完整的建筑。整座古祠建筑面积1479平方米,分正厅、中厅、门厅。古寨建成以来,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详细]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沙头村银平路龟岗东麓。1993年开始对墓地进行钻探和发掘。在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山麓范围内,发现东汉砖室墓22座,对其中的12座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各类随葬品近500件。此墓群的年代属东汉晚期,墓主应属当时有一定身份的富户或官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99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东汉墓群墓葬构筑形式……[详细]
  南村牧伯里一巷4号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沙滘南村牧伯里一巷4号。清代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三间两廊式布局。坐东南向西北,金字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麻石窗框,铁窗枝,窗楣有拱形山水灰塑。街门向西,小屋檐素胎瓦当,雕花封檐板,花鸟砖雕墀头,墙楣花鸟壁画,麻石门框、门额、门槛,趟栊门,两扇木门,三级麻石阶上街门。民居里还有后院一些附属建筑厨房、柴房、冲凉房、厕所及水井。该民居属于牧伯里最常见的民居……[详细]
  御波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三洲居委文明东路。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越何家涌。全长16.3米,顶宽3.10米。花岗岩桥墩。以麻石条石横联式砌筑桥拱。七块青石板砌成桥面。桥两边以麻石台阶上落。北面栏板阴刻“御波桥” 三字,落款为“光绪十一年乙酉仲春重建”。南面阳刻“御波桥”三字,落款与北面同。花岗岩栏杆,栏杆两端置四只小靠山石狮。桥梁体态优……[详细]
  卫氏大宗祠:位于海珠区沥滘村,占地1911平方米。建于明朝年间,1993年8月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卫氏大宋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有仪门、门楼、前廊、主殿、厢廊等。从祠堂进入前座,可仰望“百世周宗”横匾,而门楼的“燕子斗”拱相传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建造,两旁还有一对柚木对联写着“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主体建筑东西两翼有青龙、白虎巷,天街有花岗岩砌成的宽阔平台,四周围有花岗岩栏杆等。主脊上有动物和人……[详细]
  中山黄氏大宗祠位于中山市西区长洲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代均有重修。该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布局,中、后座置有左右厢房,其规模布局颇大,面积1600平方米。抬梁式木构架,前檐园盘形坐斗,上置如意斗拱,雕龙托脚。硬山顶,用蚝壳作外墙,龙船脊灰雕,槅扇装修部份的木雕精堪,灰塑、砖雕艺术品均保存完好。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详细]
  广州古海岸遗址位于海珠区石榴岗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汇处西北侧,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由海蚀崖、海蚀洞和海蚀平台三部分组成。它们由海浪侵蚀而成,是六七千年前广州古海岸存在的证据。如今海岸已南移了100多公里。该遗址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深入陆地的古海岸之一。在海珠区石榴岗路,还曾发现有古沙堤,沙堤埋有海生贝类动物牡蛎的壳(蚝壳),这是古海岸存在的又一物证。这些海蚀崖、洞、平台、古沙堤以及大量的蚝壳,从……[详细]
  招氏大宗祠、仲山招大夫祠位于白云区金沙街道横沙社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从招氏大宗祠建筑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仲山招大夫祠东北侧相邻建筑外墙线,西北、西南从祠堂建筑外缘外延5米,东南至仲山招大夫祠建筑东墙一线。建设控制地带:东北至塘钱岗街现状路东边线,西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5米,西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东南至涌边街9号……[详细]
  茶塘村洪圣古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茶塘村南社。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2003年再次重修。茶塘的洪圣古庙是花都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文化内涵个方面一流的。庙里面所有的木材都是坤甸木,门前立有两条龙柱。古村中最好玩的看点是“华尔街”——“财主佬巷”足征里,足征里巷是有名的财主佬巷,屋宇建筑十分讲究,统一为三间两廊,一式青砖,像广州西关大院那样,巷门加“……[详细]
  余屋牌坊位于东莞市东城区余屋村村口。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表彰余士奇父子而赐建。清光绪年间、1993年、2000年重修。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明楼为木结构歇山顶,额施如意斗栱承重。坊额一面刻“进士”、一面刻“赐恩”四个大字。余士奇,东莞余屋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官宁国知府,断疑案快速准确,卒于任。其父余宗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得敕赐文林郎。同年九月赐建此牌坊。……[详细]
  潮安 洪氏家庙 位于潮安县庵埠镇梅溪管理区。始建于明,清至民国都有重修。前后两进,抬梁式木构梁架。门额“洪氏家庙”为明户部郎中夏懋学所题,背面“梅林春秋”为明中宪大夫、云南提刑按察司副使张凤翼书。祠前约5米立牌坊一座,砖石结构,四柱三间。坊额刻“世德流芳”,为明户部左侍郎林熙春所书。背镌“孝思维则”,为明福建布政使黄琮所题。祠内保存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及民国12年(1923年)所立的记事碑……[详细]
  张民达墓位于先烈路广州动物园西侧,由许崇智择地,建于1926年。墓门为两柱花岗石牌坊,坊额上横书“张民达先生墓道”;坊内水泥墓道的右面是风雨亭和邓泽如撰文、邹鲁书的碑记,左面是宣讲台,台内石碑刻“捐躯为国”4字,左右各有嵌书“通文”、“达理”的碑石。沿墓道拾级而上是半月形墓堂。谭延闿题写的“张民达先生之墓”石碑镶嵌在堂正中的花岗岩石墙上。石碑前有花岗石祭桌。墓园占地面积2438平方米,园内树木郁郁……[详细]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Email:bytravel666*163.com(*改为@)
  晋ICP备2023016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