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文物古迹介绍

白云楼战斗旧址
  白云楼位于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解放战争时期为大湖区盘石乡地主曾启瑞三兄弟的宅院,座落于大湖圩镇西北向约3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1948年3月,国民党重兵进剿大湖后,国民党连平县政府派遣谢岳臣率县警队、伍桂芳率联防队近百人驻防于此。他们依仗白云楼独特的地理位置、坚固的楼阁和精良的装备,顽固与人民为敌,对九连、大湖地区的人民武装队伍构成了严重威胁。1949年1月中旬,根据中共九连地委的指示,连和县人民政府决定围歼白云楼残敌。27日晚,连和县人民政府县长骆维强、副县长邓基集合东江第二支队三团的桂林队、火花队连同大湖、忠信柘陂武工队及中共大湖工作委员会的全体人员约200多人,星夜进发,直逼白云楼。次日拂晓,四面包围了白云楼,各队战士占据了有利地形,架起-炮对准白云楼6个楼阁,爆破班战士抱着0-包伏于楼下,待命出击。另外,还有一队战士埋伏在敌人退路的隘口处,以防敌人逃窜。见此情形,楼内守……[详细]
魏南金故居
  魏南金故居位于龙川县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三进二横布局,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现基本保存完好。魏南金(1914---2001)年,龙川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人。1934年,在广东省立一中(今广雅中学)读书。1936年8月参加0领导的地下-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冬在龙川加入00,仁0永和支部书记。尔后,先后任0龙川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龙川中心县委常委兼青年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的秘书、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和特派员、北江特委副特派员兼组织部长等职。1944年初,为开展粤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恢复党组织活动,魏南金赴桂林寻找0组织。时因广西党组织受破坏,与党联系中断,遂参加由田汉领导的抗日“文抗队”及暂在广西某中学任教师作掩护。1945年8月奉0广东党组织指示回粤,参加北江特委书记黄松坚主持的会议,决定建立粤桂边游击根据地,并决议魏南金为粤桂边特委常委兼管广西桂东地区……[详细]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位于连平县油溪镇茶新村茶壶耳屋,距油溪镇府500米处。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是东南亚各国华侨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为充分利用好这个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1939年1月,东江特委在惠阳区淡水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总部设在惠州城,同时派出工作团队奔赴各县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11月下旬,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20多人从老隆出发进驻忠信、大湖,将队部设在茶壶耳屋,队长颜硕民、队员黄敏、交通员黄克平等人亦驻扎在此。龙和队到连平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连平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党组织。到连平后,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在油溪、忠信、大湖一带通过开办民众夜校、妇女识字班、儿童识字班,采用出墙报、教唱革命歌曲、演街头小戏剧等多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由于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此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仅仅几个月就考察、培养了一批进步……[详细]
24、明德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德楼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中共紫(金)河(源)特别区委成立旧址位于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红旗小组明德楼,建于清末,2011年重修。四十九团于1929年10月在明德楼成立,彭桂任团长,1930年编入红十一军。该团是红十一军主力,主要活动在东江、韩江一带。在普宁林昭大捷后,奉命到苏区休整,协助开展革命斗争,进一步巩固了海陆紫革命根据地。明德楼坐西北向东南,五间二进,右路横屋,面阔23.6米,进深13.9米。檩条山墙结构,石基脚,硬山顶,灰瓦。1929年9月,紫金、河源边区游击战争有了很大进展。11月,根据中共海陆紫特委关于扩大苏区、发展新区、转移敌人视线、保卫苏维埃中心根据地的指示,在苏区镇炮子村石阶子自然村明德楼成立了中共紫河特别区委员会,由庄羲任书记,隶属中共紫金县委。1930年2月转移到好义镇积良村细坑。1930年12月至1931年5月归中共海陆紫县委领导人。1931年5月后,归惠阳……[详细]
南岭德先楼
  南岭德先楼位于紫金县城东南62公里南岭镇高新村,距南岭圩2公里。该楼始建于清朝末年,历经30多年建成。全屋采用花岗岩条石与砖瓦木结构建筑,有房间120间,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大门联:德期辅世,先耀齐家。该楼布局造型独特,在客家围龙屋中独具一格,上下栋有落差联结成一体,厅堂错落有序,采光良好,走马棚通往全屋,瓦面屋脊可行人,并设有地道,成为考察南岭近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证据。2010年,南岭德先楼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以来,陆续有游客前往参观。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6、对江塔
对江塔
  对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年(1573年),位于县城南面紫金山,因塔与蜿蜓的俐江河隔江相望而得名,又称文笔峰。文革期间遭毁坏,人们怀念对江塔,一九九三年仿样重建,塔呈六棱形,高七层(31.80米)空心,内设盘旋式楼梯,用青砖砌成,外面装黄红色琉璃瓦。此塔雄姿英拔屹立在紫金山上,更添山城佳色。……[详细]
徐傅霖故居
  在广东粤北山区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有一座名为“浰东小筑”的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为传统客家民居四角楼。浰东小筑,它的创建者为近代名人徐傅霖。徐傅霖,字梦岩,邑人尊称其为“梦公”,广东省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人,生于1874年,前清秀才,京师政法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京都政法大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曾任临时国会议员,众议院议员。1915年任上海《正谊》杂志、《新中华》杂志。参与发起组织共和维持会,反对袁世凯称帝。曾创办《中华新报》,任主笔。1916年后,任国会议员、大理院院长。曾任国民参议员,国府委员,国大代表,总统府咨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和不抵抗主义,主张抗日。1932年参与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当选为第三届中央常委。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冬接替张君劢之职,任-(中国民主社会党由“国家社会党”和海外之“民主-党”合……[详细]
方华故居
  方华故居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上楼自然村。方华(1912~1999),原名罗响,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曾与张觉青等人一起创办热水东华小学,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动,成为九连地区革命领导人之一。1938年8月,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方华任支部书记;1939年2月,方华任中共和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5月,任中共和平县委员会书记;9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0月,调中共龙川中心县委工作。1945年,在延安参加“七大”会议后,曾任中共抚顺市委-部长、安东市总工会主席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湛江市委书记兼市长、茂名石油总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中共茂名市委书记等职。1983年退居二线,1986年离职休养(享受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医疗生活待遇),1999年7月病故广州。该故居始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回字形方围屋,四角有角楼。……[详细]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位于紫金县古竹镇新围村桔园。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西南特委、中共东江特委和中共东南特委,在全省各地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2月,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在古竹正式宣布成立(据尹林平、余慧夫妇回忆录记述,东江特委于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城太平街东江书店成立),尹林平任书记,下辖紫金、五华、龙川、和平、博罗、海丰、陆丰、增城、龙门县委和河源县工委。1940年6月,原属中共东南特委的惠阳、东莞、宝安县委又划入东江特委领导。1940年12月,中共粤北省委成立,撤销东江特委,同时派中共西江特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到龙川组建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旧址建于清朝,坐东北向西南。总面阔14米,总进深15米,五间二进,两头横屋,1984年,中厅右片房间、横屋全部拆毁,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石门夹,是土木结构房屋。屋内挂有陈……[详细]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
  中共后东特委、省委交通站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贝村黄氏大宗祠。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史称“后东特委”)在老隆水贝村一合面屋成立,书记梁威林,下辖中共紫金、五华、河源、龙川、和平、新丰县委及连平县工委党组织,党员1100多人。后来,党组织还发展到兴宁、惠阳等边境地区,辖区人口170万。是年冬,中共地下党员黄用舒(国民党老隆区区长,水贝村人)为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人员给养,以振兴家乡工业名义,带头捐资筹款,在村上的“黄氏大宗祠”内办起了星光染织厂。以染织厂的公开合法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该厂既是后东特委机关又是中共粤北省委驻老隆交通总站的掩蔽点(站长蓝训才兼染织厂经理)。黄氏大宗祠,建于清代,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建筑,内辟6房2厅,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经该村民集资及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对宗祠进行了维修,并在宗祠大门侧立了一座“革命斗争历史纪……[详细]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民居委会北河街45号。刘尔崧、刘琴西是同胞兄弟。刘尔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两广区委工委书记、广州工代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广东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事变中,刘尔崧不幸被捕,4月被杀害于珠江白鹅潭。刘琴西(1896~1933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紫金“四二六”暴-动-,1928年率部配合红二师攻克南岭,1930年任中共闽粤赣西北分委书记,1931年调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在香港被港英当局逮捕,1933年被押回广州杀害。故居始建于清,坐北向南。1927年“四二六”武装暴-动-后被国民党当局烧拆,夷为平地。1978年刘琴西的儿子刘乃超在原址重新建起一幢二层水泥房,面阔6米,进深9米,一厅二居室,2……[详细]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蝉溪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大大小小的房子共有48间。浰东小筑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通面宽三门五间42米,每进与进之间都有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四角建有雕楼,俗称“四角楼”。青砖砌墙,木架梁,硬山顶。斗门和大门均用青石砌成门框,上面嵌有青石匾。方形削角石柱承檩,三架式斗拱抬梁,斗拱和梁架上浮雕浮龙花卉图案,镀金漆。斗门上是时任“国民政府农林总长”的钟秀亲笔所题匾额“浰东小筑”,两侧的对联是“世承高士芳微衍文明种族翕顺家庭永怀旧德;门挹遥天佳气对辉烂星云光华日月丕焕新猷”。正门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所题“高士旧家”,与对联“扩鸿图以迪前光务遵祖敬宗一派渊源溯东海;谋燕羽而治后裔勉积功累千秋世泽衍南州”。二厅石柱上也是谭延闿所题的对联“爱兹绕屋溪山俯察仰观寄傲有堂伴绿野;志在济时霖雨先优后乐赋闲何……[详细]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隆街镇隆兴村朝山半山腰处,距隆街镇府约1公里。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北江支队在隆街、溪山、田源一带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牺牲的25位烈士而建,1949年11月始建于隆街卫生院内,1980年因卫生院建设移至朝山。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呈四方塔形,由碑座、碑刻和碑身三部分组成。碑高9米,底部呈方形,边长5.8米;碑座方形1米高,贴黑色瓷片;碑正面高1.5米处嵌碑刻一块,碑刻长80厘米,高65厘米。碑文题刻有长吉区(今隆街镇、溪山镇、田源镇)首任区长张觉题词“铁血流辉”,有连平县副县长曾献章题词:“名留千古”,还有新丰县县长龙景山、副县长赵准生撰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序”412字;碑序文中介绍了“田源村叶连鸣同志于四七年春出发至中途在淡洞与蒋匪遭遇,因众寡悬殊,弹尽被俘,受酷刑,被严讯,不稍屈辱,就义时犹唱《国际歌》,高呼打倒蒋介石,其从容不迫、……[详细]
34、华表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表塔
  华表塔,原名黄猄社塔,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古时,因坐落在华表自然村,世人为了方便称呼,故更名为华表塔。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是由当地村民集资建造,清乾隆6年重修,民国26年续修。华表塔是和平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55年被列入和平县第一个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华表塔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塔的兴建,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200多户人家在彭寨这里休养生息。可是天不照应,这里连年遭-袭击,好端端的山镇,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在废墟上叹息着,只好打起背包,准备到外地去讨饭过日子。这时,一位自称“华表”的老和尚路过此地,他察看了地形,就对乡亲们说:“乡亲们甭怕,彭寨的地形是个船形,如果在寨里建座宝塔,就像在船上竖根(桅杆),那么这船是可以稳住的。”说完,就飘然而去。乡亲们撑起腰杆,勒紧裤头……[详细]
曾源故居
  曾源故居位于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曾源(1917~2008),原名曾镜湖,和平县大坝镇人。1938年10月在中山大学入党。早年,曾任中共和平县委书记,东江纵队第六、第七支队政委,护航大队政委兼惠东县委书记,大亚湾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政委。1945年9月任东纵主力第三支队政委,率部挺进九连山开辟游击根据地。1946年6月,随东纵北撤山东烟台。1949年9月南下,任两广纵队第三、第四团政委,独立师政委。建国后,历任顺德县委第一书记、高雷军分区政委、粤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湛江市委第二书记、中共茂名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文革-期间,曾受到不公正待遇。1972年6月恢复工作,任中共茂名市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9年2月调任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1984年5月离休,2008年4月病逝广州。该故居始建于民国,坐西北向东南,总面宽44米,总进深45米,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堂横式建筑,三进两横一前院布局。土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