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茂名市旅游

茂名市文物古迹介绍

高州冼太庙
  高州冼太庙位于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主体建建筑共三进,总进深49.5米,总面阔13.4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正殿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顶脊灰塑双龙戏珠等饰物。庙内《冼夫人记》碑、《恭谒冼夫人庙书》碑等碑刻,保存完好。解放后,该庙曾一度被改作幼儿园,冼夫人像被毁,物资散失。八十年代以来,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各界人士踊跃捐资修葺,该庙得以重光。庙内雕造于清同治年间的玉香炉,亦已由私藏居民完璧归庙。两尊冼夫人塑像,一大一小,大者由雕塑师与机械师仿原像设计,施以巧艺,使之能坐能立,供人瞻仰。高州冼太庙是高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冼太庙。明初,高州府治南迁茂名城(今高州市区)后,冼太庙也隋之南迁,并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于东门之外,称高州冼太庙。高州冼太庙主体建筑为三间四进……[详细]
化州孔庙
  在化州市宝山之南。又叫文庙。宋嘉定二年(1209)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厥,为孔庙建筑奠定了基础,后历经元、明、清数代多次移建与重修,至清嘉庆五年(1800),孔庙建筑格局始告形成,其中包括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和明伦堂、学政署、石龙书院等,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孔庙建筑群规模宏伟,占地广阔,约1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庙前有开阔的广场,矗立着柏木牌坊一座,坊上正中嵌“天下文枢”巨匾一方,行人至此,会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牌坊旁有砖砌“大成井”一口,井口周长6米,深5米,相传古时文人应试,如饮了井中圣水.就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过牌坊搭级而上为面宽3间的先师门。进入先师门,迎面是崇基石栏的大成门,门左侧为名宦祠,右侧为乡贤祠。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青砖铺地,古柏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甬道直通大成殿。通道两侧为东西二庑,各有走廊分通……[详细]
高州宝光塔
  高州宝光塔位于高州市区鉴江河西岸,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知府张邦伊以镇城风水为名集资兴建。为楼阁式砖塔,阶梯为壁内折上式。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九级,高65.8米,是广东现存最高的古塔,底层每边长5.72米。每层均以菱角牙砖和线砖相间叠涩砌出腰檐和平座。塔座八面有花岗岩浮雕24块,每面3块,图案内容有富贵吉祥、双凤朝阳、云鹤双飞、鱼跃龙门等;每块雕刻长1.45米、高0.55米,两块石雕间有竹节形石雕相隔,竹节形石雕高0.55米、宽0.28米。在8个角上镶嵌力士雕像,雕像高0.55米、宽0.38米。塔内每层都设立4个佛像,装饰华丽,粉彩璀璨,故群众又称宝光塔为“粉塔”。1992年进行了维修。自古以来,下四府之首的高州宝光塔远近闻名,是广东第一高塔,被列为广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被民间称誉为“南国古城雄风”的高州宝光塔建造于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当时由知府张邦伊倡建,其位置位于高……[详细]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高州城西观山西侧,建于1959年10月。为纪念革命民主时期,在高州地区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献躯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陵园总进深90.5米,面阔25.4米,共分陵门、陵碑、陵墓三个区。陵门区有三拱牌坊一座,总宽9.4米。牌坊上方的牌额上,制作有“烈士陵园”四字。在牌坊后方,建有台阶45级,与陵碑区相连。陵碑区呈圆形,直径25.4米,其中心处建有六角形纪念碑一座。纪念碑由碑座、碑亭和碑身三部分组成。座总高0.68米,四级台阶组合。碑亭围绕碑身而建,呈六角形,亭高3.5米。亭中心为碑身,在碑身周围镶嵌石碑六块。在石碑上记载有高州革命烈士斗争概况。在亭角边分别立有圆柱6条支撑亭盖。碑身从亭中央伸出。高达7米,呈六角形,正面塑有仿毛泽东手迹“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陵墓区在陵碑区上部,相距20.4米。在陵墓区上建有圆拱形墓地,墓中安葬着在高州地区内……[详细]
电城钟鼓楼
  钟鼓楼坐落于电城镇十字街口,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其改为“文昌阁”,题额曰:“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民国期间也曾有过修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鼓楼曾被电城供销社用作膳堂饭店,对外经营餐饮。其时钟鼓楼的古铁钟还存在,公社化期间,被抬走砸烂投进了炼铁炉。1984年,钟鼓楼被公布为电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在茂名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市、县、镇三级政府合资对钟鼓楼进行了重修。历时半年之久,于1993年8月竣工,耗资36万元。电城钟鼓楼为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三层城楼式建筑,通高13.1米,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底层中为石砌券拱门洞,高4.1米,宽4.25米,……[详细]
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隋电白谯国夫人冼氏墓位于电白县电城镇山兜村。墓城为南北向,东西宽123米、南北长110米,总面积为13530平方米,四周残墙用沙土打夯而成。墓碑用青色麻石凿成,高2.07米、宽0.70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左记“嘉庆已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右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广东通志》:“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山兜娘娘庙后,遗址犹存,碑佚,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又载:“山兜冼夫人墓,四周短垣,颓为高土,人曰鬼子城,乃当日墓城之地也。”记载与此符合。在墓城内散布有唐代布纹瓦碎片,莲花瓦当、圈足碗,覆莲状石础和龟形的石质碑座。在墓碑前50米处,建有一座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的冼夫人庙,座向与墓向相同。面积为730平方米。据明万历《高州府志》卷二《祀典》载:“城北长乐街西巷中又有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可知该庙亦称山兜娘娘庙,其始建年代当在万历之前。庙……[详细]
安良堡梁氏大宅
  安良堡梁氏大宅位于广东省高州市曹江镇安良堡村,坐落于帅堂美丽的曹江河畔,距离高州市中心约13公里。梁氏大宅是典型的中西艺术交融,富有时代代表性的民国民居建筑,时以其规模宏大和财富充盈被公认为高州六属-村堡之首。安良堡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当时村民为防卫盗匪侵扰而建的堡垒式建筑。-战争之后,灾害不断,民不聊生,农民揭竿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乡村匪患盗贼四起,名门、望族、大户纷纷抱团结盟,建堡自卫。据民国年间修撰的《茂名县志》记载,茂名地区村堡遍布,较知名的多达17座,有新垌堡、平山堡、乐聚堡等,其中耗财最多、规模最大和名头最响的就是曹江镇安良堡,占地面积35亩,曾住有30多户共200余人。安良堡倡建者为梁氏十六世、当地乡绅梁纯斋。外墙用青砖砌成,堡周长700米,高3.5米,东南西北各建门楼一座,驻民团防守。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梁纯斋之来孙(即五世孙)梁谱埙、梁谱篪兄弟将自己所属……[详细]
太史第遗址
  太史第遗址位于高州市城西的广潭村,是清代光绪年间,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国史馆编纂杨颐的故居遗址。杨颐(1824~1899年),清代高级-,高州市城西广潭村人。咸丰二年乡试中举,同治四年赴京会试进士,自此踏上仕途。先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任至国史纂馆修,及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他任职期间,刚正不阿,敢于-那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大臣。在几次担任主考官中,为朝廷录选了不少人才。对修纂国史、修建北京胜迹也作出了贡献。1898年,为慈禧太后佐勘东陵工程后,请假回乡省亲。翌年病逝家中。杨颐故居原为三进建筑,砖木结构。待进士及第并出任京官后,择基另建新居,称“太史第”。太史第主体建筑为五路四进,另置后院及前院,周围设大回廊。前院前部建有棱柱形装饰的围墙,回廓四角设置护卫角楼,火力可顾及院内及四周围墙任河一角落。院内凿有水井、花池。整座建筑选料上乘,雕梁画栋,石质栏杆,花砖铺地……[详细]
许夫人墓
  许夫人墓位于电白县霞洞镇狮子岭南坡,墓向90o,面积120多平方米。1987年清理。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室,方向330°,墓的东、西、北三面封土中,用砖对口筑半月形排水道,宽2.2米。墓砖呈灰色或红色,部分有叶脉纹。墓上填土经夯打,夯窝有圆形或椭圆形。墓室全长9.1米,由甬道、前室、过道、后室和耳室组成。墓门用平砖叠砌封堵。甬道与前室底部齐平,在前室中部的左右两壁上(离墓底0.8米处),各有一个壁龛,过道比前室高出0.38米。在后室左右两侧靠近后壁处,各有一耳室。全墓底砖均铺作人字形,甬道底砖为横直相间。墓顶砌券拱三重,前端封门处加砌两重衬券,正面如五重拱顶的形状。此墓早期被盗严重,出土器物有:金珠2,金饰1,残铜镜1,铜钉2,铁钉1,瓷碗1,瓷盏3件。石墓志1合,志盖长80厘米、宽50厘米、厚15厘米,无文字和花纹。志石长73厘米、宽46厘米、厚16厘米。志文楷书,15行,共416字(见第五……[详细]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南皋学舍)
  位于高州城后街40号。南皋学舍原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古建筑,为州府学宫生员所居。学舍共分三进,总进深31.6米,面阔12.65米。双层楼房式结构,建筑总面积790平方米。南皋学舍是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的所在地,也是中共南路党的领导机关、茂名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共茂名县支部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民国15年(1926年)8月,中共广东南路领导人、中共广东区委派往南路的首任特派员黄学增,于南皋学舍建立省农协南路办事处,领导广东南路地区包括茂名、电白、信宜、化州、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阳江、阳春以及钦县、防城、合浦、灵山(后4县今属广西)等县和梅录、北海市(今属广西)的农民革命运动,发展中共广东南路各县的党组织。与此同时,中共茂名县支部委员会也设办事处在学舍内。中共高州支部的第一任支部书记朱也赤,在这里发展了数十名共产党员。1927年4月12日后,-浪潮迅速波及高州。4月28日,国民党反动……[详细]
瑚琳杨氏宗祠群
  瑚琳杨氏宗祠群(含杨氏大宗、遯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位于茂名市化州市杨梅镇那新村委会瑚琳新村。这个宗祠群最早最高的是杨氏大宗,另外几个是杨氏的几个分支各自的祠堂。其中保存最好的是杨氏大宗和立斋公祠。但是,都在头门遭到贴磁砖破坏原有立面和毁灭原有彩画。虽然头门遭到破坏,可是内部还是保留了不少原有的雕绘的,特别是木雕,这些精美程度在穷困的茂名地区是很少有的了,说明当时杨氏十分富有。关于此地杨氏,有资料称:本系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龟山公)五子造公房直裔,造公五世孙大经、大纶裔散居于广东电白、吴川、茂名、高州、廉江、遂溪、雷州等地。又五世孙弼养,号松庵,于元末明初由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太塘里(大塘里),遂为东莞一世祖,衍四代其玄孙体震,字复中,号云水与弟体乾,字美中,号霞侣,于明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偕叔道福、道丑、道通之孙众,族亲八十,率众三百余人由东莞迁化州、吴川为瑚琳……[详细]
长岐古塔
  化州长岐镇耸立着两座颇具名声的古塔,印证了文化之乡名不虚传的美誉。题雁塔乡间俗称八角楼。该塔位于长岐镇南安圩东南侧的田间水滨,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呈三层八角形塔身,高6米,塔门上镌“题雁塔”三字,底层嵌刻《题雁塔记》,为当地犀湾村籍进士、吏部主事李士周撰并书。古塔灰砖砌成,有硬土夯成的环型台基,由于年久失修的缘故,荒草蔓生,野鸟扎营,但也由此凭添了一丝野趣,一眼可见其文物的沧桑感。题雁塔笼罩着一种神秘的乡野之风,听说解放前,学子开始入私塾就学之前,一定要到题雁塔烧香叩拜,表明自己求功名的决心。旺岭古塔乡间亦称八角楼。该塔位于长岐镇旺岭桥畔,是一座覆钵式的-塔,修建于明代万历庚辰年(1580),清代咸丰年间和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两次重修。塔分上下两层,底层称“报德祠”,祠门两旁镌刻有一副楹联:报与天并重,德配地无疆。相传为纪念佛师曾炽而设,曾公曾经为当地乡民勘山勘水,乡民感于其恩,故立……[详细]
范祖禹墓
  范祖禹墓 位于化州市河西狮子岭(石牛岗)南麓(今市人民医院北隅),坐北向南,背依龙冈盘石,面向钦廉驿道。明制土筑圆墓,用砖砌墓环,周长12.6米,墓碑高1.6米、宽0.95米。碑铭:“宋翰林学士范公之墓”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立。碑座石龟,周围砖砌。墓前1米处砌砖壁一座。三门各高2.5米,门楣镌刻“范祖禹之墓”五个大字。左右联云:“马鬣仰遗风一代衣冠光岭峤”,“龙冈馀浩劫千年魂魄吊令威。”明嘉靖十八年(1593年)于墓左建“玉光亭”,一座三间,红墙绿瓦,高13米,四面回廊,重檐揭角亭堂华丽。四周树木葱笼,共占地600平方米。清乾隆四年(1739年)知州李祖旦重修墓地,道光五年(1825年)春,知州黄锡宝于墓沿立栅栏,民国23年(1933年)县长梁庆翔对墓地进行全面整饰。范祖禹(1041~1098年),字淳甫,号梦得。江苏吴县人。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进士,宋神宗熙宁三年(10……[详细]
高州人民会堂
  高州市人民会堂位于广东省高州市中山路东段,于1959年春动工兴建,同年12月落成。坐北向南,总面宽36.6米,总进深74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前、主、后楼三部份组成。前楼底层和二层架空作一宽敞门厅,主楼为会议厅,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座位800个,后楼为报告台。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该会堂集大型会议、文艺晚会、电影播放、艺术展览等功能于一体,是市内会议展览和重要庆典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市民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园地。建成于1959年的高州市人民会堂,位于全市市区核心地带,交通便利,一直作为高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建筑雄伟庄严,造型简洁稳重,虚实对比强烈。从会堂南北两侧看,会堂外貌并无特殊之处,楼体四四方方,十分端正。该会堂堂内跨度为16米。1976年扩建前楼,悬臂排架结构,为3层楼台式建筑,前部设楼座,中部是会堂大厅……[详细]
茂名文武帝庙
  茂名文武帝庙位于茂名市茂南区鳌头墟。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和光绪八年(1882年)及民国二年(1913年)先后三次重修,现庙为清代建筑风格。四进院落式布局,面宽38米、进深26米,建筑面积988平方米。主体建筑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灰雕高脊,翘角垂檐,粉墙灰瓦。厅里以八角石柱支撑,梁枋浮雕人物、狮子和鱼草虫等,墙壁彩绘有逼真生动山水人物图案。大门楣额:“文武帝庙”,右联:“文章陆星孝友千古”,左联:“忠义两字千秋一书”,楷体,书法强劲有力。庙门右边墙上镶有清光绪十八年元月八日“告示”碑一通,碑长80厘米、宽50厘米,记述清王朝对差役办案要“遵守官常”,“不准坐轿称号,不准私带帮差”,“倘敢再违,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提革究,决不姑息”。庙内门厅两侧墙上镶有花岗岩石碑4通,一通是始建时所立,其余均为记载三次重修史实及捐款芳名款额。庙前一株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