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文物古迹介绍
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楼群分布于永定县东南的高头乡11个自然村内。景区里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和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土楼,众土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一派美妙无比的田园风光。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东南面的高头乡高北村,距县城凤城镇47千米。现有居民71户,306人,多为江氏族人,以农耕为主业。高北土楼群背靠海拔近800余米的金山,林木葱笼,正面30米处为过境公路。高头溪自西而东从土楼群前穿流而过,汇入永定县三大河流之一金丰溪。列入申报的土楼有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4座土楼。承启楼坐落在高北土楼群的核心位置,东为世泽楼、五云楼,西邻侨福楼。均保存完好。该土楼群每一座土楼的周边均铺设青石板小道,楼与楼之间亦以青石板小道相通,并分别有一条青石板路通到楼后的总干道,总干道则一直延伸到后山腰。1999……
[详细] 洪坑土楼群位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距县城45公里。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坑溪自北而南贯穿全村,两面群山耸立,树木葱茏,溪流两岸地势狭长。123座土楼沿溪而建,其中明清时期的土楼有58座。该土楼群的类型和精品较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土楼布局合理,与山林、小溪、自然村落组成风景秀丽、色调和谐的画面。洪坑土楼群是永定三群……
[详细] 长汀红色旧址群位于长汀县城。长汀于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置汀州,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其中古韵悠长的明清古街店头街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明街”。长汀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集散地,被称为“世界客家首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央苏区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是海外闻名的客家首府,客家风情万种,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风土文化和客家饮食文化。长汀的客家美食中外闻名,是“中国客家菜之乡”、“福建省美食名城”,素有“食在长汀”的美誉。长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三红”土地,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是距长征落脚点最远的一个长征出发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朱德总司令评价长汀时说:“长汀,……
[详细] 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会址地处闽、赣、粤三省交界处,位于福建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国初,为推行新学,该祠改为和声小学。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开展土地革命,和声小学改名为“曙光小学”。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这便是著名的古田会议。目前,会址大厅已恢复当年开会的原貌。马克思、列宁画像和代表席位、大会会标、主席台以及墙上的党旗都按原样放着。会址左边有荷花池,右边有红军检阅台,后面竖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背后是茂密的树林。会址对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会议陈列馆。多是闽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纪念馆。1929年12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闽西上杭古田……
[详细] 福建省龙岩市龙崆洞风景名胜区,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境内,距龙岩市区48公里,距漳平市区26公里。是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淙淙,景色秀丽,风物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其核心景点龙崆洞,形成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是海洋经三次地壳运动和间歇演变而成,为现已探明的我国特大溶洞之一。洞内空间宏敞,有8个大厅,16个支洞,二千余米游程,5.4万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层层叠叠,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游于洞中,如身处迷宫。奇异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灰石华物发育完整,石幔、石花、云盆比比皆是,更有不可多得的洞中暗河,时隐时现,时聚时散,为这座唐代已被发现的古洞增添了许多幽趣。洞口地处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时至秋日枫林尽染,色可红天,十分壮观。有山涧从洞口潺潺流过,有“龙蛋”、“龙井”、“龙爪瀑”、“睡狮岩”、“万竹……
[详细] 才溪红色景区位于素有“模范之乡”、“将军之乡”、“建筑之乡”美誉的上杭县才溪镇。景区包括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光荣亭和列宁台,以及上杭廉政教育基地红色影视展播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红色旅游三十条精品线路之一。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主要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才溪区工会(列宁堂)、光荣亭等,以及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才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才溪乡有青壮年3400人参加红军,占青壮年总数的80%,1200多人为革命牺牲,其中40多位烈士为团级以上干部。解放后,涌现了10位将军,4位部级干部,16位地师级干部,才溪自此享有以“九军十八师”为主的……
[详细]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如图案般舒展有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一九九九年二月,这里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永定客家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地之一。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维干公之二子琪源公等五昆仲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动工兴建;民国三年(1914年)落成,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680平方米;共……
[详细] 简介在永定高陂乡西陂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落成。砖木结构,坐南朝北,占地6435平方米。由大门、戏台、大宝殿和登云馆组成。主体建筑为天后宫塔,高达40余米,7层,塔基用天然石块干砌,基面土墙厚1.1米,底层为主殿,高6.5米,长14.4米,宽12米,中间有四根大圆木柱,支撑着塔重心。主殿供奉天后(妈祖)。二、三层周围有走廊,四、五层用砖木结构,由四方体转为八方体,六、七层中间用大圆木柱构建,板木为墙,最上层是葫芦顶,用名瓷圆缸垒成。塔身高耸入云,顶层飞檐配有铜铃数十个,风吹铃响,铿锵悦耳。塔下有护塔房36间,塔前为大厅堂,塔后是登云馆大厅、天井,大门入口处有永久性戏台一座,呈半圆立体窟窿形,结构奇巧,每年圣母生日在此祈祷演戏,热闹非凡。福建龙岩市……
[详细] 位于龙岩永定区湖坑镇南溪“土楼沟”景观中心的南江村,有着600年历史,村中树木青翠、溪流环绕,水稻梯田与古色古香的土楼相辉映,客家古村落的风韵尽显。南江村面积只有5.5平方公里,村中却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30多座,民居、祠堂、书屋、古井等一应俱全。村内23座土楼,建筑形态各异,风格兼容并蓄。南江村的土楼很多是以“庆”字命名,如咸庆楼、余庆楼、环庆楼、天庆楼和兴庆楼等。还有振阳楼、福兴楼、经训楼等楼名,颇具文化内涵,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天一楼”和“东成楼”。天一楼原叫源聚楼,建于1915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呈鹅卵形。因此楼前后两溪合抱,清澈的溪水绕楼而过,合二为一,故而得名。然而1929年一场大火使得该楼遭到毁灭性破坏。后来,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更名为“天一楼”,取“天一生水”之意,望以水克火,天佑此楼。始建于1843年的“东成楼”坐落在南江村桥子头,坐东朝西,八角楼,土木结构……
[详细] 定光佛祖庙位于武平县岩前镇集镇。景区以定光佛像寺庙为核心,由狮岩、出米石等景点构成。定光佛祖庙是定光佛肉身(姓郑,名自严,今厦门同安区人)-转世成佛之地,圆寂前因保护客家人幸福安康而收到客家人敬仰,被奉为客家人的“守护神”,是定光佛信仰的发源地。咨询电话:13559300024……
[详细] 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据族谱记载,该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环和第四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落成。圆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5376.17平方米。因夯筑该楼外环土墙时,天公作美,土墙未受雨水淋蚀,故又名“天助楼”。全楼由4圈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内通廊式(见7.a-1图39,40,41,7.a-2照片36,37)。外环为主楼,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73米。底层墙厚1.5米,四层墙厚0.9米。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每层72开间,含门厅、梯间。除外墙和门厅、梯间的墙体以生土夯筑之外,厨房、卧室的隔墙均以土坯砖砌成。底层内通廊宽1.65米。二层以上挑梁向圆心延伸一米左右,构筑略低于栏杆的屋檐,屋檐下用杉木板按房间数分隔成一个个小储藏室;屋檐以青瓦盖面,上面可用干晾晒农作物。……
[详细] 振成楼坐落在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楼内按中国传统《易经》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砖防火墙分隔成8个单元,楼房呈辐射状8等分,寓意乾、兑、坤、离、巽、震、良、坎八卦,每等分6间起脚为一卦。每卦关起门户自成院落,打开门户全楼贯通。每层2个厅、44个房间,共有208个房间。底层每单元各自与内环天井围合成一个院落。每个单元的青砖隔墙均有拱门,使各层的内通廊畅通无阻。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
[详细] 世泽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承启楼东侧。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长方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高4层,面阔40.8米、11开间,进深41.2米、12开间,每层38开间,主墙厚1.6米,一、二层不开窗。一、四层内通廊式,二、三层四面各有两间伸至回廊外边,不能相通。二层以上不设厅堂。楼内侧每隔一间以生土墙承重,每两间之间以土坯砖相隔、承重。中厅已废,两侧为石木或土木结构单层厢房。后厅为祖堂,上方悬挂匾额:“邦家之光”。全楼设4部楼梯,1个大门,内院两边各有1口水井。用时参考2小时交通永定——高北村:从永定县汽车站坐“金丰线”,永定—高头(土楼),7:25、8:20、10:30、11:40、13:00、14:20、15:15、16:30,途经列市、岐岭、大溪、湖坑。门票高北村土楼群门票为50元/人,包括承启楼、世泽楼与五云楼……
[详细] 培田古村落位于连城宣和乡,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建筑群由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书院组成,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民间故宫”、“客家大庄园”,是客家人三大特色民居之一,是研究客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特色人文景区。咨询电话:0597-8388998培田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西部,距县城40公里。明清时期培田出现一批富商巨贾和文武官宦,他们相继在家乡建造以7座“九厅十八井”大宅为代表的30幢高堂华屋、21座宗祠、6处书院、2道牌坊、4座庵庙、1条千米古街,遂形成村内面积达7.9万平方米的古民居建筑群。培田古民居建造技艺精湛。以官厅、继进堂为代表的“九厅十八井”建筑,设计构思秉承“先后有序、主次……
[详细] 振福楼坐落在永定县湖坑镇西片村,民国二年(1913年)由经营条丝烟成为富翁的苏振太动工兴建。圆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同振成楼一样,是20世纪初期客家土楼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筑艺木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该楼依山傍水,西侧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楼前楼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达。该楼由内外两环同心圆建筑组成。外环高3层,直径43.5米,土木结构,以中国传统的《易经》八卦格局建造,内通廊式,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外环底层为厨房、餐厅,不开窗;二层为粮仓,三层为卧室。底层内通廊以鹅卵石铺面,间内以青砖铺面;二、三层全部以青砖铺面。东西两边各设一道楼梯,两梯对称。后厅位于北面,与楼门祖堂同在中轴线上,厅内供奉神座,前向两侧各有一青砖拱门,与外环内通廊连接,厅口两边各立一根花岗石圆柱;后厅与两侧回廊、中厅(祖堂)围合,自成院落,前面为天井。楼的大门设于外环的正南面……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偞鐗犻、鏇㈡晝閳ь剟鎮块濮愪簻闁规澘澧庨悾杈╃磼閻橀潧鈻堥柣鎿冨亰瀹曞爼濡歌婵洭姊虹粙娆惧剰妞わ妇鏁诲璇测槈閵忊晜鏅濋梺鎸庣箓濡盯藝閵壯呯=濞达絽鎼瀷濡炪値鍋勯ˇ閬嶅箲閵忕姭鏀介柛銉㈡櫇閻﹀牓姊虹粙鎸庢拱缂佸鍨甸埢宥夋晲婢跺鎷虹紓浣割儐椤戞瑩宕曞⿰鍫熺厵闁告垯鍊栫€氾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