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旅游

赣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地点: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事情发生年代:1930年-1933年旧址位于琴江镇梅福村,俗称“红麻条屋”。该旧址中间是黄姓香火堂,两边为厢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48平方米。1930年6月22日,根据毛泽东“红军要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地方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指示,红十二军在代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从长汀来到石城。6月25日,抵达石城龙岗,接着向石城县城挺进。27日凌晨,进占石城县城,军部驻于该旧址内。6月28日,红十二军与石城地方革命武装在县城西门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隶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南革命委员会,谢学明任主席。7月6日,红十二军离开石城后,县城很快被靖卫团攻破,革命委员会被迫解散。1931年2月,红十二军再次攻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随之恢……[详细]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屏山镇屏山村镜面排组。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宽69.4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1526.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红三军团受命驻守中央苏区北部石城,与进犯中央苏区的敌军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战斗,史称“石城阻击战”。为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赢得时间,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约五十华里的纵深地域内,设置了三道防线,展开了石城阻击战。整个战斗十分惨烈,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国民党军伤亡惨重,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阻击战于10月7日胜利结束。红三军团为取得石城阻击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10月7日石城阻击战结束后,红三军团奉命撤离至观下、……[详细]
83、沙坝围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坝围
  沙坝围坐落在龙关公路旁,距龙南县城12.5公里。是龙南县里仁镇境内的一座小围屋,结构严谨,造型美观。由于围屋四周无村舍屋场,更显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此围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均为李姓,围屋始祖从里仁粟园迁入。至2017年,已有14代。围屋的规模较小,只能住十几户,100多人。此围正方形建筑结构。围屋四角有4座三层炮楼,居屋均为二层。纵横约30米。大门左侧,用一间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楼。右侧居屋3间,炮楼1间。左栋、右栋6间居屋,后栋5间。屋中心,只有一间小厅厦。其余皆为院落。围屋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南朝雷峰山,门前濂江河。正是这样,每年春水、洪水猛涨时,沙坝围的老人、小孩、妇女,可在围屋大门前的坪子里坐着聊天看大水。而男人们守在河岸看濂江河里是否有柴、竹、木淌下来。据老人介绍:先前,他们不需要上山砍柴,每年光捡大水柴就足够烧一年。同时,还可以捡到许多的木材,从中增添经济收入。围大门的左侧……[详细]
祖武克绳门楼与张氏宗祠
  祖武克绳门楼及张氏宗祠位于会昌县周田镇大坑村下新屋组。祖武克绳门楼于清嘉庆年间由张蕴典所建。该门楼坐北朝南,红色条石砌成,6柱5门5楼,通高7米,面阔6.4米,进深2.9米。门楼上石浮雕精美,门额阳刻有“祖武克绳”四个行楷大字。整个门楼保存完整,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具有明确年代的清代门楼,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参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厉害!会昌新增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你家乡吗?张氏宗祠由张镇公祠和张铉公祠组成,两祠并排而建。张镇公祠于明嘉靖年间由张镇所建,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砖铺地。分上下两厅,中开天井,中厅悬挂毛伯温题赠的“诒谷堂”匾。石柱8根,木柱4根。张铉公祠由张镇的弟弟张铉所建,根据《张氏合修族谱》记载,张铉在壮年时私自创立祠宇,取名“诒经堂”,后世为纪念五世祖张铉取名“张铉公祠”。该祠堂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砖铺地。分上、中、下三厅,中开两天井……[详细]
宁都起义部队秋溪整编旧址
  宁都起义部队秋溪整编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背屋,2006年11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由赖氏家庙明烟堂和孔良公祠秩序堂两座赖氏祠堂组成。明烟堂由赖氏源重公建于宋至和年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35.36平方米,由前后两进厅组成。孔良公祠(秩序堂)建于明中期,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06.5平方米,两座建筑物前后相连,左右为邻,中间有11.5米宽空地分开。两座建筑物均为硬山顶,因为赖氏祠堂族人多次募资修缮,目前保存尚好,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1931年12月14日,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我党的正确引导和该军将领赵博生(中共党员)、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率领下,成功地举行了宁都起义。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和部署,起义部队于12月17日入驻石城的横江、秋溪、龙岗一带,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整编,整编总部设在秋溪屋背岭。这次整编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改造旧军队的大胆……[详细]
银坑炼银遗址
  银坑炼银遗址(含炼银渣堆积,鹅形岽矿洞、阴山面矿洞、3号矿洞、路墈脑矿洞、上屋坑子矿洞、下屋洪石发屋后矿洞)银坑炼银遗址位于于都县银坑镇窑前村柳木坑组鹅形岽。《赣州府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在柳木坑开设银场炼银。“银坑”因此而得名。清同治版《于都县志》载:“宋时有樵者逐鹿入穴,推之银矿溢出,因置银矿。”宋宝庆(1225-1227年)中废。遗址主要由1处炼渣堆积与6个古矿洞组成,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炼渣堆积于鹅形岽东南山足下柳木河畔,成扇形堆积,长120米,宽30米,厚度10米,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古矿洞分布于鹅形岽山腰处,1号在陈正生住宅后,2号在阴山面,3号共3个洞口已被小河床堵塞掩埋,4号距2号东北40米(坝子上路墈脑),5号在上屋坑子,已被自然填埋,6号在下屋壁背。各洞口均很狭小,入口仅可爬行,如4号洞口高仅0.8米,宽0.6米。此遗址距今900年,历史悠久,经济……[详细]
永镇廊桥
  永镇廊桥(清代):永镇桥,江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江西安远县西部的新龙乡永镇村,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该桥桥长38.5米,面宽4.33米,桥上与房舍融为一体,别具一格,它在石质桥墩上架于杉条木,多层横跨桥孔,而别于一般石拱桥,是我国古建木作技术在石拱桥中的巧妙应用。此桥远眺彩虹飞渡,近看亭阁生辉,为秀丽的山水增添了奇妆异色。永镇桥属长廊式木构瓦桥,长38.5米、宽4.33米,桥面距正常水位8米,2台2墩3孔,墩、台用花岗岩条石、石灰沙浆砌建。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砌成分水尖(俗称鹅胸)。墩上用三排杉木纵横交错组成悬臂梁。桥面用杉木条纵向平铺。悬山顶二坡双重檐长廊,长29.8米,出檐0.9米,距桥面2.6米,屋脊距桥面4米,中开间上檐升起1米,正脊两两端设飞椽鸱尾,背墙设神龛安放欧阳融六雕像(已毁),前墙设圆形天窗,长廊两侧设杉条板栏杆。桥两端建边长3.35米的方形砖木门斗,门斗内……[详细]
宝福院塔
  宋·宝福院塔位于琴江镇东城区。该塔是一座江南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徵宗崇宁元年(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1110年),塔高59.8米,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既保存了盛唐遗风,又有典型的大宋风格,可绕平座穿壁而上塔顶,登临远眺,远近山川、江城风貌、尽收眼底。建筑面积1982.12平方米,底层对边直径为10米,对角直径为12米,内空直径为2.6米,墙厚3.7米,墙外边长5.6米,自下而上逐级微收,高而不危。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檐角悬挂铜铃,风吹铃动,声播江城。塔墙北较直而南较斜,重心自然向北移成15度夹角,结构严谨,技艺精巧,虽经800多年风雨雷震,仍挺立江边。塔砖多有“崇宁壬年”,“僧道符立”字样,底层亦有“应可”砖记。宝塔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兵燹,进行过两次维修。宝福院塔是我国珍贵的古典建筑,是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闽粤特色融合的结果,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详细]
盘古仙寺
  盘古仙寺位于五指峰乡双霄村,占地约600平方米,从山下往上依次为三圣殿(原名“极乐寺”)、三母宫和盘古岩。三圣殿(经堂):在重修第四次改名,原名极乐寺。对联:“极善驾慈航袛愿众生昭正道,乐于兴佛教堪显盛世享清平。”三母宫:左右各有老蟹石(螃蟹石),中坤母元君,左观音,右女娲,主要是百姓求子还愿。盘古岩:一块巨石盖在屋顶上,形成一个门字山洞,是神仙的居所,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民间相传这座盘古仙石窟是盘古仙人开天辟地时,为自己营造的一方栖息之地。清朝同治五年(一八六七年),人们在石窟下建一佛寺——盘古仙寺。数百年来,盘古仙寺对营前、五指峰乃至上犹以及邻近地区的宗教文化兴衰,有过或大或小的影响与制约。从每年农历十二月到来年农历二月,寺院的香火就非常旺盛,正月到二月平均每天100多人次,春节及二月十九日等吉日最多可达1000多人次,平日平均有20多人次。在寺内用流水素膳,别有一番风味。可以随到随吃,……[详细]
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旧址
  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旧址位于寻乌县城西南的马蹄岗,始建于1917年,原为耶稣教教堂。1930年5月,毛泽东在进行寻乌调查的同时,在教堂大厅内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大队(排)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古田会议决议,针对军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把军队教育管理方法归纳成七条原则,并深刻阐述了人民军队官兵之间的新型关系,使红四军沿着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快步向新型的人民军队迈进,在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旧址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座西朝东,底层墙为鹅卵石三合土砌成,楼层为土墙,屋顶为二倒水青面瓦顶,东西长23.85米,南北宽18.56米,顶高8.02米。底层中央为走廊,两侧各排列7个房间,楼上东端为正门,并有耳房两间,正中为教堂大厅,正门口有石砌台阶直接从楼下进入教堂大厅。1986年4月6日被寻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详细]
营前孔庙
  营前孔庙位于上犹县营前镇蛛岭村坪子街(营前中学校园内),清光绪元年(1875年)所建。由前厅、正厅、后厅、厢房、走廊、院子组成,成四合院,总占地面积768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前厅、后厅早年已毁,部分走廊、厢房2007年“7.26“特大洪灾后成危房,目前只剩下正厅、左右厢房,孔庙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坐北朝南,通面宽3间17.9米,进深8.5米。正厅设有八角形藻井,藻井上有民间彩绘,十分精美,正厅两侧厢房天花板上绘有牡丹、小鹿纹饰,廊檐上有雕花异形拱,木雕、彩绘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孔庙是客家先人崇尚儒家思想、教化后代的圣地。目前乡村一级孔庙极为少见,但由于此地系明清时期移民的文化中心,成为上犹县的次政治中心,故建有孔庙,对研究客家移民的历史文化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2012年由县政府出资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维修。2005年8月被县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县文广新局争取到省文化厅、财……[详细]
92、寿量寺
寿量寺
  寿量寺位于城东中山路。寿量寺大殿内原有一尊高地六米的铁铸观音大士像,乃卢光稠所造,是江西省最大的铁造像,惜于1970年被毁。寿量寺现存的建筑建于清代,目前大殿内已重置木雕大佛,该寺是江西省重点对外开放的寺院。寿量寺位于赣州市区中山路,前面是宋城城墙,建筑年代为五代后梁(907—923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一、寿量寺兴建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五代后梁百胜年防御使卢光稠,也是赣州市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最高行政长官(任职32年),卢光稠因为阖宫疾疫所困,请名医,施良药,褥祠,占卜均无任何效果,于是请僧人道城,道诚圣手将其治愈,卢光稠十分感谢,欲以金银重谢,道诚微笑说:“得一袈裟地足矣”,也就是希望给他一立足的寺庙就足够了!豪爽的卢光稠立马捐赠他的东宅花园,并派人兴建寺庙,开始起名为“卢兴延寿”,后来改为“圣寿”,宋代祥符年间(1008—1016年)易名为寿量寺。二、屡遭兵刃水火,万劫而不灭!反复修建……[详细]
于都宝塔公园
  宝塔公园宝塔公园位于县城西门323国道旁,距赣州市60公里,是人们登高望远、眺望贡江、访古佛事的理想场所。宝塔旧名“慧明院塔”,始建于宋至和二年(1055 年),后几经重修。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更名“重光宝塔”,素有“雩都文峰”之称,备受民间爱护。文革时被毁,2004年全县人民自发捐资移址重建。现宝塔高55.26米,塔型八面朔风,塔身七级重檐,每级设游廊;塔单层设子、午、卯、酉、四大正门。双层设乾、坤、艮、巽四大隅门,塔刹四级铸铁,塔胎呈八角形,直径12米,塔体框架砖混结构,外砌青砖,着色调和,仿宋风格,蔚为壮观。涛涛贡江蜿蜓飘流而过,岗峦耸翠,群山竞秀,左迎右顾,前拱后揖。1934年10月16日-18日傍晚,以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共17805人在老重光宝塔脚下和县城南门、罗坳孟口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公园突出了庄严典雅,古朴亮丽,生态协调的特点,包……[详细]
友联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
  友联红五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友联村虎尾坑事件发生年代:1931年友联红五军团司部旧址位于横江镇友联村虎尾坑赖氏香火堂。建于清中期,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二井三厅,面阔五间,二舍二横屋,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1931年12月宁都起义部队整编后组建红五军团,军团司令部就驻此处。通过整编组建的红五军团全体官兵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显著提高,在中革军委的领导下,以崭新的姿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我工农武装的一支雄师铁军。红五军团在攻打漳州以及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等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以勇猛顽强、善打硬仗恶仗著称;长征中,以其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为自己赢得了“铁流后卫”的称号。1932年1月其钢炮营配合红四军成功攻克白色据点红石寨。旧址内留下了当年的红军标语、漫画多处。它的保存对于研究红五军团及苏区革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8年3月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建于清末,是一栋赣南较为特殊的“一进两堂三横”式不对称传统民居建筑。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由于都县宽田乡迁驻黄麟乡井塘村新屋组。瞿秋白在此组织了中央苏区最后一次文艺汇演,史称“井塘汇演”。项英、陈毅、毛泽覃、陈潭秋、何叔衡、刘伯坚、邓子恢等和当地军民一起观看演出。井塘汇演是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汇演,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935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离开驻地迁往禾丰镇黄泥村。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是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关,是留守红军从掩护主力红--移的正规作战到分兵游击作战过渡时期的关键物证,是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政治中心和苏区军民一段时间内的希望所在,为保卫中央苏区,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9年10月7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