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旅游

驻马店市文物古迹介绍

马台寺遗址
  马台寺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镇境内,距驻马店市14公里。原为马台寺学校校址,学校迁出后改为马台寺村卫生室。北至汝河2700米,东距小庄500米,西临马台寺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90米,面积约22800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7米,四周有1935年修筑的寨墙,高度1米~4米不等。马台寺原为兴台寺,辛亥革命后,兴台寺周围几个村庄姓马的人口众多、势力较大,遂将兴台寺改为马台寺。寺院始建年代不详,据当地村民传说,始建于唐代,寨墙外还建有一座宝塔,1933年修寨时被平毁。过去马台寺(兴台寺)石碑林立、香火缭绕、钟声隆隆,寺庙内僧人数余人。每到初一、十五前来祈愿的香客络绎不绝。该遗址于1980年1月、1987年12月和1983年10月先后组织专业人员分三次对其进行了调查勘探。经考古钻探,该遗址文化层最深处为4.2米,最浅处为0.6米。上层为商代遗存,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堆积。从北部深沟的断崖上,可……[详细]
蔡国制币炉遗址
  古代生产工作坊。春秋蔡平侯建造的制币作坊,所制货币是用金块、青铜铸郢爰、蚁鼻等。1982夏从制币炉遗址出土的郢爰(亦称爰金、金爰)金质,净重28克,厚0.4厘米,二连饼长3.1厘米,底宽1.8厘米,面宽1.4厘米,面铸横排篆“郢爰”二字,系战国时楚国通行货币,国家一级文物。《新蔡县志》载:“制币炉遗址,位于县城东门外北侧200米处,今名炉巷。暴雨过后,常有碎金块、片露于地面。系战国时期楚国制币炉遗址。”据传,随王朝末年(炀率大业七所即公元611年)多处暴发农民起义,程咬金等十八兄弟率义军上反皇帝,下反-,杀富济贫,深受民众欢迎。以军师徐茂功之计,在该地用蔡平侯的制币炉和金库中存放的黄金锻碎装制成“花筒”,在古城闹市区趁正月十五和古庙会等盛大节日夜晚,把碎金放出,喷撒四方几百米。程咬金意在永远济贫名扬天下,时人不知,故流失下沉或被翻耕于地下。多年后,久遇暴雨冲刷,时有碎金显露于地面,常被人捡……[详细]
冶炉城遗址
  冶炉城位于西平县城西南约37.5公里冶炉城村,为棠溪涧所环绕,面积约35万平方米。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冶炉城,在西平县城西七十五里,战国韩铸剑处,晋於此置铁官,唐元和十二年,李塑遗将破吴元济于嵖岈山,进取冶炉城,又破西平是也。”《汝宁府志》载:“冶炉城,在西平县城西七十五里棠溪旁,晋置铁官于此,址犹存。”两千多年来,冶炉城虽历经沧桑,城址早已废弃,但故城轮廓仍在。通过勘探得知,城内文化层一般厚度2.7米,内含陶片、红烧土块灰粒、石块等,从上部裸露文化遗物陶片看,陶片陶质以泥质陶为主,陶色以灰陶为主,纹饰均为绳纹,可辨器型有瓮、盆等。城墙周长1340米,城墙上宽18.5米,基宽255米,残高7.4米,仅存北城门,城门呈方形,宽21米。从城墙的剖面观察,城墙系人工夯筑,夯层厚50厘米、30厘米、20厘米、15厘米不等,圆形平夯,夯窝直径6~7厘米。在冶炉城址西约800米的九女山上,发现大面……[详细]
建安故城遗址
  位于正阳县南15公里的铜钟镇建安村一带。护城河四周遗址依然可见,南面及西南面城垣土基尚存,古城四边各长1000米,面积一百万平方米。遗址现大部为耕地,省道219公路从遗址上穿过。建安城始建于北魏,为其南疆军事重镇,南北争夺义阳(今信阳),建安曾屯重兵,以扼三关,隋统一天下,建安城废坠。清嘉庆十五年《重修建安铺前后殿宇并装塑神像碑记》上载:“真南40里许,有庙曰建安铺,其左有城曰建安城,城古而庙犹存……建安者汉献帝纪年之号也,庙以建安名,亦犹寺以显庆名,开元名耳。缅其时群雄竟起,魏与吴争锋尤甚。此地南达武昌、北通古许,想士卒往还,每练甲于此,故今大雨后,行人犹往往得金镞。父老相传:斯地旧设武职,以镇压正罗之邑……东望城郊,故路依然。”按《碑记》估计,城始建于东汉末。《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建安县条:“后魏置,今阙当在河南境,查其时河南境,除此地别无建安城邑。”史载:“齐东昏侯永元三年(公元50……[详细]
泌阳楚长城
  泌阳楚长城大体呈南北走向,位于整个楚长城东段,也是修筑最早的一段长城。线路自方城县入境,绵延黄山口、象河、春水、下碑寺、付庄、铜山、马古田、盘古数乡镇。主线全长67公里,两条复线分别长30多公里,多在山区修筑,垒石为固,列城(俗称寨)满布。据《鄂君启金车节》记载及相关专家考证,其中象河(古称象禾)段应为当时楚国北进东出之通道,为天下九塞之一的“方城塞”,地位重于南阳方城的独树口,为楚长城正关。泌阳楚长城因多在山区,保存较好,其历史地位亦较高。史载:公元前301年,秦、齐、魏、韩四国共伐楚,“夹讹而军”,此役称“垂沙之战”,攻陷方成塞(象河关),楚国至此一蹶不振。现存主要有城墙、列城、烽燧、象河关遗址等。城墙在山区列城之间,大多以险峻地势相连,少处有隐约石梗相连,沿途多有散乱的条石、乱石散布其间,多次出土绳纹陶片。列城众多,保存完好。现有数十处,多绕山顶而筑。规模较大的有罗汉山、李家寨、老寨……[详细]
蜘蛛山造磨作坊遗址
  蜘蛛山造磨作坊遗址位于西平县西南55公里处的蜘蛛山东北麓崖壁上,南为红石岭布0山,山北为公地沟、棠溪涧之源头。棠溪河向东流经洪河注入汝河,属淮河流域的三级水系,地处伏牛山余脉浅山区。造磨作坊遗址现存古人凿取磨石坯遗迹3处,其中明显一处在直径1.33米平石上,现存呈半圆形均匀分布凿槽9个,槽长12厘米、宽4厘米、深5厘米,槽距12厘米,并有两处自坡顶东南下方滑送石磨的滑道,滑道为全石。宽4~5米、长30~40米,呈60度斜坡,两滑道上下相距40多米。在磨场上方30米处,有一长10米、高3米、宽10米的石棚,石棚两壁上刻有三行共22字行书题记,题记自右(西北)向左(东南)竖书三行,文曰:太和元年董石感记,此山有好石,造磨亦能强,平下人安。首字距崖底2.3米,首行每字6~8厘米见方,行书洒脱,颇具晋唐风韵;二三行,每字5~6厘米见方,字体规矩,端庄整齐。观其风格,应出自两人之手。蜘蛛山造磨作坊遗……[详细]
苗塚遗址
  苗塚遗址,位于西平县环城乡李庄杜村东北1500米处,西距京广铁路2000米,北距淤泥河1100米,海拔高度为56米。从遗址上部地表所采集的文化遗物看,有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战国、汉代时期的生活器具残片和建筑材料残块。从采集到的文化遗物表明,苗塚遗址是一处上自新石器时期,下至汉代等不同时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为文物调查时发现,仅对其进行了钻探,文化层叠压共分4层。第一层为耕土层,土色为灰褐色,土质疏松,内含红烧土粒、灰粒等,厚10厘米~15厘米;第二层土色为深灰色,土质较硬,厚37厘米~45厘米,含大量陶片、灰粒及烧土块;第三层土色为灰黑色,土质疏松,厚60厘米~75厘米,内含大量陶片;第四层土色为浅灰色,土质松软,厚60厘米~80厘米,内含有陶片、灰粒、烧土块等。从遗址上部地表采集到的遗物标本看,该遗址从上至下新石器文化、战国、汉代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苗塚遗址所处地理位置,与东北相……[详细]
新蔡宋氏祠堂
  祭祀场所。宋氏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焚于兵。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宋氏祠堂由大门、石旗杆、卧隐堂、南厢房、迎晖堂、含元楼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祠堂座西朝东,主体建筑“迎辉堂”座西朝东,为宋氏祠堂祭祖之地。篛单檐硬山式、一斗三拱重梁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长18.5米,宽10米,高12米,走廊宽1.1米,墙厚0.45米,当心间3.96米,梢间3.05米,尽间3.55米;进深8米,格灵门窗20扇,柱16根,俱为青石素面柱础。“迎辉堂”前,南有“南厢房”,座南向北,面阔三间,北有“卧隐堂”,座北向南,面阔3间,建筑形式与“迎辉堂”相仿。前有大门5间,座西向东,面临北大街,院中立旗杆1根。后院建有“含元楼”,为三间三层楼房建筑,系宋祖半藏书之所。据重修含元楼碑记载:宋氏原籍江南溧阳人,明初迁蔡,世代为官,曾建宾阳、拥万、含元诸楼。宾阳、拥……[详细]
西平县宝严寺塔
  宝严寺塔,俗称“东关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县城东关。在原宝严寺外西侧,故名。宝严寺建于唐代,为佛教寺院,民国年间废。具体在西平大道与文化路交叉口处;原在宝岩寺外西侧,故名于此。宝岩寺塔始建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整体呈奶黄色,平面呈六角形,塔角雕饰龙首,塔身浮雕壁画,高28.80米;顶端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28.8米。顶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宝岩寺塔共有七层,一、二层塔室为四角形拱顶室,设台阶式盘旋梯道;三至六层为六角形拱顶室,设井式梯道。登梯道可达六层,游人登梯道及竖井达第六层,以凭高眺望。从建筑风格看,当属北宋晚期建筑,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宝严寺塔曾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四月,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两次修葺。1980年省人民政府拨款2.3万元,全面整修。重修后的古……[详细]
顺阳王墓
  顺阳王墓位于上蔡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金井吴村后西北角,开龚公路东侧约100米,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顺阳王名朱有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载:“顺阳王怀庄王,定庶三子,永定年封。十三年死,无子除。”原墓呈圆形高冢,高约8米,直径20米。顺阳王墓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结构复杂。墓门向南,从南至北依序为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左右耳室组成,全长28.31米。现存前室北侧,中室北侧及左右耳室甬道,内有一对石制门轴。耳室位于中室两侧,呈正方形,长2.8~2.9米、高4.1米,均为东西拱劵式。后室三壁均有一个壁龛,其中后室两侧壁龛相对应,大小相同,长0.7米、高0.87米、深0.5米,后壁壁龛较大,宽1米、高1.1米、深0.5米。后室及两耳室均有棺床一个,其中后室棺床位于正中,南北长3.1米,东西宽2.7米、高0.6米。东西耳室棺床与耳室大……[详细]
51、焦芳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芳墓
  焦芳墓是一处明代中期的大型陵园,位于泌阳县贾楼乡菜园行政村焦坟村。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据《焦氏族谱》记载,今焦坟村就是当时的守墓人定居发展而成的。焦芳墓坐北朝南,背面有小山为靠,东西有两个岗环抱,岗下有小溪沿着墓地呈“人”字形流入梁河,环境优雅。整个墓地占地16.5万平方米,比新乡潞简王墓地大出一倍,布局参照王侯规制建筑。该墓区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引神道,从最前面的石刻仪仗群到坟墓正门。第二主体部分,从正门直至墓园前。其中部分建筑已毁坏,从发现的建筑构建看,大门应为面阔三间的宫门形式的建筑,门前有条河(残缺,仅存东部约20米),大门后主体建筑已荡然无存,西偏殿仅存基址。与西偏殿相对称的有东偏殿基址,被村民宅基地占用。第三部分是墓园区,该区域现存可考明代墓葬12处,其中焦芳及其父、其子墓葬均保存完整。墓园内保留有大量碑刻,是焦芳墓历史的见证。……[详细]
牛寨遗址
  牛寨遗址位于西平县城北15公里处的宋集乡牛寨村,西距老洪庄约1200米,南距徐庄约900米,属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边缘地带,海拔高度58.4米。遗址现为一突出地表缓坡土岗,最高点高出周围地面约2.5米。从调查收集到的遗址地表遗物看,商代及汉代时期文化遗物均有,主要为生活器具残片和建筑材料残块等。遗址地处老王坡滞洪区边缘地带,上部淤积较厚。2005年秋成品油管道铺设时,至北向南在遗址上挖开一条2米宽的沟。从沟的侧壁看2.5米深皆为文化层,出土文化遗物为新石器文化新砦类型,下部堆积内涵不详,此处应为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遗址只是进行了文物调查,从采集的器物标本器形及陶器组合种类看,与嵩山地区新石器文化及郾城郝家台遗址第五期有诸多相似之处,有些特征则接近二里头文化一期,时代大体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结合牛寨遗址所处地理位置,遗址东与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坡遗址相距10公里左右,北与郾城郝家台遗址……[详细]
53、准提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准提楼
  准提楼位于汝南小南海,距护城河约四十米处,汝南园林学校院内。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无雨,河枯地裂,五谷不生,崇庄王为祈雨灵应,奉皇上诏令创建此楼。以“准提”命名(准提为梵文译音,意为“清净、洁白”,佛教密宗六位观音菩萨之一),意在求神灵保佑,喜雨降临。明末战乱,后堂的僧室、走廊俱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推王道新重修准提楼。该楼为单檐九脊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长18米,前后进深8.8米,高12米,顶部覆盖黄绿色琉璃瓦,因坐落在两级台阶之上,所以显得雄伟高大、古朴壮观。第一级台阶面积为323.4平方米,台阶五步,高一米,逐级登临,直入大殿。两级平台周围嵌有三尺高的汉白玉石柱,目前石柱已不存在,现四周青石基座尚存。室内七架檩,前后双步梁,檐柱高4.5米,柱头为平面,柱基为石鼓式,额坊上有木刻装饰。正脊中饰一宝瓶,两端置大吻。檐部每排筒瓦之上各饰有半尺高的釉佛,计218个,形象生动……[详细]
唐岗遗址
  唐岗遗址,位于遂平县城东6公里车站街道办事处王老村唐岗村民组北面的岗地上。遗址呈不规则半圆形,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70000平方米。北部被河水冲刷形成高5米左右的崖壁,从崖壁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文化层,内含大量陶片、兽骨、红烧土和灰坑。灰坑内含有粮食的壳和鱼骨。地表呈陡坡状隆起,高出周围地面约2~4米,文化层厚达4米。工作人员采集有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石镰、陶纺轮、豆、碗、鼎、罐、彩陶高柄杯、喇叭形器、澄滤器、鹿角、兽骨等标本。陶器以泥质为主,纹布多为素面,兼有蓝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少数器物涂有红彩。该遗址未被发掘,从采集的器物和断崖上的文化层堆积看,该遗址距今4000~5000年,包涵屈家岭、龙山两种文化类型。屈家岭文化已经接近尾声,开始向龙山文化过渡,直到龙山文化结束。唐岗遗址是豫南比较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址,文化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对研究本地区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详细]
杨庄遗址
  杨庄遗址位于驻马店市区西南大约6公里处,1983年8月13日,由市文物普查工作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1月,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1985年5月31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5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博士后宋豫秦对其做了重点调查,1992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与驻马店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挖掘,发掘面积486平方米。从地貌上看,杨庄遗址处于练江河的二级阶地上,较周围高出1~2米,总面积40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一般为2~3米厚,最厚处可达4米。下部属于龙山时代早期的石家河文化,中部为具有地方特点又与“煤山类型”有诸多共性的龙山时代中晚期文化,上部为夏代的二里头早期文化,汉代文化仅见一水井。杨庄遗址的出土遗物除大量的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从石器材料的岩性来看,主要为质地坚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