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上游沙河水系,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处于现舞阳县城北24公里贾湖村东侧的沙河故道旁。从107国道到漯河,再转省漯平公路可达。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1983-2001年先后六次对贾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大批陶器、石器、骨器等各种反映贾湖先民生活状态和文明的文物相继出土,尤其是一批七孔骨笛和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甲骨契刻符号,让世人惊叹。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详细]
仓颉庙景区
  仓颉庙景区仓颉庙景区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史官镇境内,是为纪念中华汉字始祖仓颉而建。景区内有仓颉庙和中华仓颉碑林。仓颉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可考历史,现存有以元、明、清为主的古建筑群,精美壁画19幅,珍贵碑刻16通。尤其是被专家誉为“绿色国宝,活着的文物”的四十余棵千年古柏环绕于庙,与山东曲阜孔庙、桥山黄帝陵之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古柏群。中华仓颉碑林位于仓颉庙东侧,内有碑亭六座,碑廊四道,立有仓颉鸟迹书28个字和常用字衍化碑及全国著名书法家为仓颉庙题词碑。碑林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华汉字史馆,再现了当年仓颉造字的过程,展示了汉字的衍化史。…[详细]
千佛寨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郊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山顶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公布千佛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寨第24号西方三圣窟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现在这里没有了寺庙,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 千佛寨的石刻造像,规模恢宏壮观,共有造像105龛,大小佛像3061尊,分布在南北两岩,整个造像区竟长达705米。据《安岳县志》记载,千佛寨摩崖造像始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从石刻题记…[详细]
万安禅院石窟
  万安禅院石窟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双龙乡峪村西。万安禅院石窟,又名双龙石窟、石空寺。始凿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政和五年(1115年)完工。明清两代有所增凿扩建。仅有1座大型洞窟,保存大小造像千余尊,造像游记、题记、题刻十余方。石窟依山开凿,坐西朝东,单窟,窟平面呈“T”形。窟口处凿有三开间仿木构窟檐,通面阔5.04米。明间阔2.02米。八角形檐柱,檐间刻出四铺作斗拱、素枋等。宝装覆莲柱础。窟平面呈“凸”字形,分甬道、窟室。甬道长3.75米,宽2.75米,高3米。窟室面宽9.2米,进深8.4米,高约5.3米。中央佛坛上有接顶屏壁。坛上供三世佛,左右壁高浮雕三尊立佛和一尊药师佛,高2.55-3.…[详细]
延庆古崖居
  古崖居,国家级3A旅游景区,位于八达岭长城西北20公里处。和八达岭长城一样,都是在延庆悠久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的神奇壮观的人文遗迹,堪称“千古之谜”、“千古之奇”!先后荣获“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风景名胜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首都文明景区”、“绿色平安景区”、“延庆县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它是中国目前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在一条不到10米宽的山沟两侧,距离谷底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遍布着人工凿刻的147个石室。石室大小不均、形状不一;有的套间平行,有的复式两层,有的甚至极类似现代居民楼的“三居室”。其中…[详细]
乌兰夫故居
  -故居位于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距察素齐镇24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70公里,西距包头市110公里,现占地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故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的出生地。现存正房、东房、西房二十六间,共560平方米。正房内陈列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用具和参加革命后的部分遗物,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故居已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7年,旗政府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完成了-故居红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按照规划要求,2007年投入5143万元,完成了卫生院、柏油路、民小…[详细]
咸阳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峻山主峰上。九嵕山,山势突兀,峰峦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有泾水环绕其后,渭水萦带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为建立统一强盛的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高祖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太子嫉妒世民之功,屡次陷害,欲置之于死地。唐德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及四弟齐王元吉,迫使李渊让位,当了皇帝,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元“贞观”。唐太宗在位23年,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善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盛唐经济、文…[详细]
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以其旧址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也是洛阳市目前唯一的一处对外开放的革命旧址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于1985年5月开始筹建,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1987年4月部分对外开放,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巩固统一战线的成果,1939年11月,经与-政府协商,我党在一战区长官部所在地-洛阳建立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详细]
文昌孔庙
  文昌孔庙也称文昌学宫,座落在文昌市文城镇文东里20号。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今址重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文昌孔庙、文昌宫和蔚文书院这方古建筑群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摇篮,也是文昌近现代教育的发祥地,199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孔庙文化区的古建筑群是文昌作为文化之乡的重要历史见证.位于文昌县城文东路77号。史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现址,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游游点之一.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详细]
黄粱梦吕仙祠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市北十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它是依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建造的,始建于北宋初期,历朝历代均有修缮,至今已历经千年风雨。现景区为1984年重修,1986年10月正式向游人开放,属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黄粱梦吕仙祠是国内唯一以梦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景区内古建筑形式多样,名家墨宝众多,泥塑蜡像传神,石刻手法精湛,园林风格独特,民间传说丰富。梦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性课题,黄粱梦为其提供了实物资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黄粱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日益扩大。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小学课本就有“黄粱美梦”一文,日本民间戏剧将《…[详细]
曲阜周公庙
  周公庙在曲阜城的东北隅,离孔庙约千米之遥,是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的庙宇,因古代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亦称元圣庙。周公庙历经宋、元、明、清6次修建,方具今天之规模。占地为75亩,各类殿、亭、门、坊计有57间,三进院落。庙内古树庇荫,松柏掩映,一派宁静肃穆气氛。棂星门内左右两侧各立石牌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西坊匾书“制礼作乐”,表示对周公功绩的赞颂。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中心建筑。大殿宽五间,进深三间,绿瓦彩绘。殿内正中的周公像是按帝王规格塑制,正襟端坐,手执圭板,头戴挂有玉串的王冠,目光凝视,面部神态严肃而不滞板。两旁粗柱上悬挂着清乾隆帝手书的楹联:官礼功成宗国馨香传永世图书象演尼山绕绪本先型…[详细]
科迦寺(科伽寺)
  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科迦,系藏语“定居”之意。996年由大译师仁钦桑布创建。科迦村以寺为中心建造,呈东西向布局。据记载,先有科迦寺后有科迦村,村因寺而得名。科迦寺是普兰县大寺,历史悠久,在当地享有盛名,每年都有阿里地区札达、噶尔等县及境外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文革”期间,寺院文物、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建筑被毁,殿内塑像、壁画受损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古建筑陆续进行维修,修复了玛尼拉康等建筑。2001年6月25日,科迦寺作为公元996年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迦寺主要建筑为觉康和百柱殿,两殿呈“L”形布置。觉康位于寺南部,面朝…[详细]
白塔寺(妙应寺)
  妙应寺白塔位于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故俗称“白塔寺”,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该寺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初名大圣寿万安寺,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曾遭火焚,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再建,改称妙应寺。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俗称白塔寺。现寺内的建筑大都为清代所建,仅白塔在火焚中幸免,为元代遗物,至今已700余年。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详细]
韩城法王庙
  法王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北十公里的西庄镇。法王庙建于宋真宗乾兴之末(公元1022年),历经各代重修。现存寝宫,为清代重修,富丽堂皇。献殿保持了元代建筑的风格,朴素大方。据明崇祯五年勒的碑记称:“法王姓房,字百虎,唐末西庄附近人,相传为屈原后裔,寿一百一十岁。修道于灵贶观(地址在法王庙前的道院)。因灵通帝梦,用针砭之法,使太子降生(指宋仁宗赵祯),朝廷有感而册之。至仁宗听政,追封为岳法王隧建庙祀之。”又云:“法王善禁咒之术,宋真宗病疽,诸医不效,一夕梦一神人怒目巨睛,乘虬龙而下,以水巽之者数四,香汗淋漓,顿觉体轻,如无病者。然帝问卿系何人?对曰:臣家在韩城西庄槐柏相抱处”,又先其姓氏家属。诏访所居…[详细]
北闸国家水利风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北两端,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距荆州市5公里。进洪闸(又名北闸)屹立于北端太平口;节制闸(又名南闸)横跨南端黄山头虎渡河。是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水利枢纽工程。为消除荆江水患,以确保荆江大堤安全,1952年,中央批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在李先念、唐天际、林一山等地方军队和水利部门领导人的集体指挥下,30万军民、技术工程人员从全国各地云集荆江,仅用75天时间,就建成了万里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分进洪闸和节制闸。进洪闸为防洪工程,全长1054.375米,54孔,设计进洪量8000秒立方米。节制闸为控制工程,全长336.825米,32孔,设计泄洪流量…[详细]
长青春科尔寺
  长青春科尔寺又称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0喇嘛索南嘉措创建,是康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长青春科尔为藏语译音,“长青”意为弥勒佛(即未来佛)“春科尔”意为0,“长青春科尔”意为弥勒佛0(标志着0常转、妙谛永存)。寺庙占地500余亩,坐北朝南,背靠崩热神山和多闻正神山。相传三世0索南嘉措在安多地区(青海)传经返藏经过理塘时,按途中巧遇的诸多吉祥征兆,在这里看到一处奇境——背面(北面)山势特高,像一尊财神盘腿而坐,手持珍宝;右面(西面)山岳十分壮观,像一只巨鹏展翅欲飞;左面(东面)山岳非常奇妙,像一头巨象曲身而卧,从北向南伸直长鼻,两腮处的清泉像两条洁白的哈达,从象鼻两侧潺潺…[详细]
叶尔羌汗国王陵
  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老城和新城之间的阿勒屯德尔瓦兹以北,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该王陵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陵内共葬有苏来坦·赛义德汗、阿布杜热西德汗、阿布杜克里木汗、穆罕默德汗、艾哈迈特汗、阿布杜里提甫和他们的子孙及著名木卡姆学者、诗人阿曼尼莎汗。叶尔羌汗国,明代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史籍称“蒙兀儿汗国”、“蒙古利亚国”、“赛义德汗国”等。《明史》对新疆各地政权统称“地面”,因首府为叶尔羌(今莎车),故名。统治者系察合台后裔。辖地为“阿尔蒂沙尔”(即六城:喀什噶尔、叶尔羌、于阗、英吉莎、阿克叶尔羌汗国苏、乌什),盛时包括吐鲁番、焉耆和费尔干纳。…[详细]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简称烈士陵园,亦称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土纪念馆,座落在洪湖市城区南郊,离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面积40公顷。1978年10月,0湖北省委为纪念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在湘鄂西苏区牺牲的革命烈土决定建园,1984年11月10日落成。沿着青年路前行,古朴秀丽的四柱三间式绿凡朱楹、飞檐斗拱牌坊迎门而立,坊额上镌刻着原国家主席-题写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园名。门前一条宽8米,长900米的青年路笔直铺向纪念碑脚下。两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整齐端庄地排列成绿色长廊,阳光从茂密的树叶缝隙里洒在青年大道上,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纪念碑正前方131米处是一尊由中国人民…[详细]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2016年12月,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位于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抗战需要,在泾阳县云阳镇筹建旨在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青训班第四期以后迁至安吴镇安吴堡村,时称安吴青训班。青训班以吴氏庄园为活动中心,其前部为青训班领导机关班部…[详细]
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景区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墓位于喀什市西南45公里的疏附县乌帕尔乡艾孜来特毛拉山山岗上,这里环境清幽,林木葱翠,气候宜人。现在的陵墓是1985年重修的。陵墓东侧有一清真寺,供信奉伊斯兰教的游客和附近村民祈祷之用。陵墓北侧有一文物陈列室,陈列室陈列着《突厥语大辞典》和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介绍等有关书籍与材料。陵墓的正前方有一眼清泉,人们称之为神泉圣水。泉边有一古杨树,树干苍老遒劲,枝繁叶茂,被人们视为一大奇观。马赫穆德·喀什噶里(1008-1105年)是公元11世纪我国维吾尔族著名语言学家。他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世界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