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坪革命旧址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1937年1月至l947年3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此驻扎,指挥中国革命的军事行动。王家坪革命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由ll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副主席)。1938年11月,增补王稼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l943年3月增补刘少奇为中央军委副主席。l945年8月。由12人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1935年11月…[详细]
商丘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位于永城市老城东北角烈士陵园内。据清光绪《永城县志》记载:“崇法寺……创建在唐以前,绍圣初建塔,高数丈”。现寺已无存,仅剩此塔。据史书记载和塔内地宫石、砖刻文可知,该塔始建于宋绍圣元年(1093年),塔成于绍圣五年(1098年)。崇法寺塔是一座楼阁式仿木构式砖塔,平面呈八角,九层,通高34.6米,分外壁、回廊、塔心,每层内部构造各异,塔内走道用砖石混和砌成。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由河南省文物局拔专项维修经费10万元对其进行了彻底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古塔的原貌。塔的基座为八角形,高1.6米,周长24米。第一层,东、南、西三面辟圭形门,门内小室互不相通,均用十层叠涩砖砌成四角攒尖的…[详细]
黄桥战斗旧址
  黄桥战斗旧址包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桥决战支前委员会旧址4处革命旧址。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为原私立黄桥初级中学校址,建于1924年,系仿德式建筑;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为清代民居丁家花园,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故居;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为清代民居严复兴油坊会客楼;黄桥决战支前委员会旧址为明代何斐御史府第,清代扩建为黄桥何氏宗祠。2006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京广济寺
  北京广济寺位于市内西四阜成门内大街,为现今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广济寺创建的历史,可追溯至金代。经金、元战火,寺成废墟。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有人掘地得陶制佛像、供器、石龟、石柱顶等物,知此处为古刹遗址。至天顺(1457—1464年)初,山西普慧上人,偕弟子圆洪等,发愿复兴,并得尚衣监廖屏大力捐助,依址重建。费时二年,宝刹得以重现。至清代,因广济寺所处地理位置为皇帝御驾出城的必经之地,受到皇家重视,几代帝王都曾临幸拈香,有的还为之题诗立碑,或赏赐匾额,这就使广济寺的地位陡升,成为京城一所重要的寺院。1931年11月,该寺不慎失火,主要建筑几乎全…[详细]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是西藏喇嘛的高等学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敏珠林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位于扎囊县扎其乡塔巴林村群山环抱的一条山谷里。敏珠林敏竹林寺坐西朝东,正前方是开阔的山谷,视野开阔,山清青水秀。寺内的主要建筑为祖拉康,共分三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设拉康,内设有大小铜塔10座。敏珠林敏竹林寺主要以父子或翁婿为传承,不完全限定血统关系,是藏传佛教宁玛派重要的分支之一,对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的兴盛、发展、衰落、及其传承教义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敏竹林寺的僧人不仅学习佛法,还学习文化、医学、天文、历算等知识,是享誉全藏的佛学院,并负责编写修订《-年表》发往整个藏区。敏珠林敏竹…[详细]
梅兰芳纪念馆
  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两进院落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是梅兰芳先生生前最后10年的居所。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先生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先生逝世后,梅先生的亲人将家中珍藏的照片、剧本、纪念品等共3万余件文物、资料捐给国家。1986年10月27日建成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朱漆大门上悬挂-亲笔书写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门内青石砖瓦大影壁前的翠竹中安放梅兰芳的半身雕像。交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22、38、47、409、626、810、826路护国寺站下车,进护国寺街;或13、42、55、107、…[详细]
两程故里
  两程故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程村,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故居,初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弘治十三年(1500年),不断完善,始具规模。明崇祯九年(1636年),祠庙毁于兵燹。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两程故里坊,又称牌坊,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建为石坊,中门楣上嵌额枋,上刻“圣旨”和“两程故里”,两侧门楣上各嵌一额枋,上刻立坊者官职及姓名。影壁,也叫照壁,砖石结构,上覆琉璃瓦,挑角。壁以泥涂之,或凹或凸,成其自然,用墨随意点画,浑成峰峦林壑,相映成趣。“道接子与”、“学贯濂溪”是壁影两侧的单檐立柱式建筑…[详细]
拉加里王宫
  导游拉加里王宫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曲松县城南侧,建于13世纪,是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势力在历经萨迦和帕竹政权后保留下来的王权象征。现存建筑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筑藏语称“扎西群宗”,始建于13世纪,现存最高为12米的宫墙残段和南、北大门;中期建筑藏语称“甘丹拉孜”,建于15世纪;为拉加里王宫遗址现存的主体建筑,由王宫、仓库、拉康(宫殿)、广场、马厩等组成,原为5层,现存3层。尚残存部分壁画;晚期建筑称“夏宫”,建于18世纪,现存部分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宫殿。拉加里王宫遗址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布局和结构,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的建筑风格,这在西藏王宫建筑中是极为珍贵的,亦是研究西藏地方历史、建筑史…[详细]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为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塔所在地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时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于20世纪初被毁。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座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如宝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宝座顶上的琉璃罩亭等),明显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这类塔中,北京有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详细]
青龙洞古建筑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镇远,占地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部分组成,共有36栋单体建筑。1988年,这个古建筑群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建筑群落中距离城市最近,同时又保持了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古建筑群,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筑”。史载,距今600多年的明洪武年间,这里便已形成与现存建筑群相当的规模,“明郡守黄希英建,工部郎中赵之绪购藏经,构层楼以贮之。”到青龙洞,你不得不惊叹它独特的建筑风格。房子都是依悬崖绝壁而立,一进中元禅院,迎面是两堵高高相对的石崖,之间的宽…[详细]
枧头龙家大院
  龙家大院位于湖南出新田县城四五公里的大冠岭上。古村落民居和古文化遗址至今保存完好。这些民居、古迹,地处风水宝地,设计巧妙,制作精良,气度不凡,神韵犹存。龙家大院三面环山,前有池塘,现存古民居60余栋,大部分为明末清初建成。房屋古朴大方,宽敞适用,不事豪华,很少装饰,街巷整齐规整,巷道内不见污水垃圾。最有特色的是建筑门壁上的对联,字体娟秀飘逸,含义追求恬淡自然,返朴归真。其中一联颇能反映主人高雅志趣。该联曰“居同靖节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风”。靖节先生即陶渊明,陶的居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零陵太守龙伯高“敦厚周慎”等“八德”一直在龙氏家族中传承,这些房屋的主人…[详细]
郑州文庙
  郑州文庙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汉明帝刘庄年号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郑州文庙的落成时间应该在这17年间。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庙、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庙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南-庙面前,郑州文庙的历史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公元前478年)。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的郑州就颇有“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已经拥有学校和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据记载,郑州文庙规模人气最旺的时期是在元代,当时郑州文庙占地已达37亩,有200多间东西配房。主体建筑大成殿雄伟高大,巍峨壮观,坐落在院子中央,是当时郑州屈指可数的建筑。前院还…[详细]
张澜纪念馆
  张澜纪念馆原名“三圣宫”庙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作了第三次恢复性维修。1938年秋,周恩来同志在重庆约见张澜先生,建议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在家乡办一所“富有革命朝气,具有民主气息”的学校,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用的人。为此张澜选址于该处,创办了南充私立建华中学,这里后来成为川北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培养了大批的地下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纪念和缅怀先生的历史功绩,1985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今顺庆区)在建华中学旧居内设立张澜纪念室,由-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并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4月张澜纪念室更名为张澜纪念馆。旧居为清代四合院式木结构古建筑,总占地…[详细]
郑州城隍庙
  郑州城隍庙位于郑州市商城路东段路北,原名城隍灵佑侯庙。该庙始建于何时,文献缺乏确切记载。据民国《郑县志》记载,明弘治十四年(1501)知州石纯粹,嘉靖六年(1527)知州刘汝,隆庆四年(1570)知州李时选均曾重修。清康熙三十年(1691)知州陈一魁、五十三年(1714)知州张,乾隆五年(1740)知州张钺,光绪十六年(1890)知州吴荣棨亦重修。此庙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10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大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垂莲柱,垂莲柱上金枋相连,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檩。明间前…[详细]
巩义石窟寺
  巩义石窟寺位于巩义市区北15公里的黄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公元471—499年)。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个,碑刻题记200余块。石窟寺背依邙山,面临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古有“溪雾岸之幽栖胜地”的赞誉。与著名的黄河、洛河交汇处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建于6世纪北魏尊崇佛法的盛期的石窟寺,依山开凿五窟。五窟中以第一窟的规模最大,面积为6米见方。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莲花经》,部分则采自汉魏两晋以来的本土艺术传统,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优秀艺术作品。石窑寺面积有有9000平方米,院内视野开阔,绿化美丽,是理想…[详细]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城北30公里处,随岳高速公路从其东邻穿过,监汉、监仙、监潜公共汽车在此经过。是集古建筑文物游览与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周老嘴古镇小街因渡而兴,有五条水系在此交汇,被美喻为“五龙捧圣之地”,全长一千余米。其街道形成于明,兴盛于清,房屋均为前后多进的砖木结构的民宅,屋面施盖小青瓦,山墙装饰各式墀头,进与进之间设有天井、天斗和厢房,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而又独具江汉特色。1930年至1932年,这里成为湘鄂西革0据地的红色首府,湘鄂西省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古镇现保存有48处重要的革命…[详细]
永安大士阁
  大士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城东80公里的山口乡永安古城遗址中。永安城滨临北部湾海边,是中国古代沿海地区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哨防之一。大士阁俗称“四牌楼”,创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是永安城中的佛教建筑,原有许多佛像,因为供奉着观音大士,故而得名。大士阁由两座敞开式的亭阁相连,以后座的四柱厅为中心,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无廊、无天井相隔。阁的立面为上、下两层,上层作0式,用木板围护,设有门窗,地面铺设木板;下层是无围护的敞开式,整个的构架用榫卯连接,柱头斜向上作出三跳华拱,承托着阁的外檐。阁重檐歇山式顶,每顶九脊,脊上施有精致的花纹装饰,有凤凰、二龙戏珠、鸟、树、奇花异草等浮雕,具有浓厚的…[详细]
中共“三大”会址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9年,中共三大会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日正式修复开放。中共三大会址原为1幢两层高、每层2间相连通的普通房屋,为人字瓦顶的砖木结构,是设有骑楼的典型旧式广州民居形式。但房屋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飞机炸毁。经过新建后,新建纪念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全部用于陈列展览;旧民居5号楼将作为临时展厅,展出与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关的专题展览;5号楼和新馆通过两层的走廊连成一…[详细]
聂荣臻元帅故居
  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江津吴滩镇郎家村,原名石院子,占地面积563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坐西向东,共有房屋17间。聂荣臻青少年时期在此生活了15年,1914年聂荣臻随父亲到附近院子佃居,1919年离开江津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秋,石院子故居遭土匪焚烧,仅存西北角两间偏房。1988年7月1日,中共江津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修复聂荣臻故居隆重举行了奠基仪式,是年国庆节竣工对外开放。修复后的聂荣臻故居整体构造属四合院土木建筑,仅有一重堂(原为三重堂),分内院和外院两层,青瓦土墙,古朴庄重。庭院墙外广场宽阔,道路通达,四周环绕着沃土良田;两侧翠竹葱郁,树木成荫;院内鲜花吐蕊,鸟语欢歌;房前左右各…[详细]
石马寺
  位于昔阳县西南15公里处的石马村。这里,原是一处规模不大,以石刻为主体的摩崖造像群,后人依像造屋,筑以殿阁,遂成为佛寺布局。宋代时,名为寿圣寺,因寺前有石马一双,人们俗称之为石马寺。石马寺中,现存石刻造像千尊左右。这些石雕中,大者5米,小者5厘米,高1米以上者66尊。其中,北魏、北齐造像约占70%,其余均为隋唐作品。石马寺时代:北魏至唐地址:昔阳县西南12公里处的石马村是一座石刻造像与庙堂建筑相结合的佛教寺宇。原称石佛寺,后因寺前雕造石马一对,故改名石马寺。据题记和碑文所载,该石刻造像凿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是佛教北传的早期石窟造像。隋唐时期,继续镌造。宋代即像造殿,此后历代均有修葺。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