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宗问墓道
  陈宗问墓道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内,建于明代。该墓道及墓前石刻破坏严重,但牌坊及墓葬保存尚好。现存牌坊“H”形,立于墓道口,南偏西3度。通高2.26米,宽2.70米,阑额高0.22米,宽0.15米,北面(向内)两端距柱头约15厘米处有门轴,以安装坊门及抱柱。阑额不出头,额上镌刻“明赠工部尚书陈公墓道”十个楷体双构线大字。 离该牌坊约30米处遗有不同形置的牌坊残件,其中柱头1只,残高0.78米,断面0.33×0.33米,上刻如意形纹饰。另有半边荷花纹柱头。离牌坊后约100米处有墓室封土和墓碑,保存较完整,墓碑横字青苔覆盖,细辩约为“鄮川陈公宗问之墓”阳文楷体大字。 陈宗问中洪武二十四年…[详细]
恩平学宫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第一中学内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县陈圣煜认为学宫原址“卑狭”,难出人才,故拟迁徙。并接纳诸生梁之峰、郑孟闻等倡议,迁学宫于现址(今恩平一中内)。它为纪念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建。是座红墙绿瓦,单檐昌歇山顶,抬梁与穿梁混合结构的园林古建,蔚为壮观。恩平学宫规模之庞大,在当时的建筑群中屈指可数。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以大成殿和崇圣殿为主体,殿前为月台,左右为两庑,两庑左右为竖碑厅各一间,中间供奉孔子圣象。月台南侧是戟门,门左为名宦祠,祠左为文宦厅;门右为乡贤祠,祠右为武官厅;外为泮池、架以石拱桥;池前为文明门,再往前则是青云路了。乾隆四年(173…[详细]
莲池三贤祠
  莲池三贤祠位于福安市城南街道莲池社区,年代为清道光四年(1824),类别为古建筑。位于福安市城南街道莲池社区七圣路10号对面。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始建,现存为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祀福安历史名人唐薛令之、宋谢翱、郑虎臣三贤。坐北向南,为砖木结构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1.3米,通进深17米,祠占地面积192.1平方米。依次有大门、天井(两侧廊房)、祠厅,周以砖砌空斗墙。祠厅为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楼前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廊房,庭前门廊紧靠门墙。大门中间墙体高出两侧墙体,并饰做单楼歇山顶屋面,门额上方饰做灰雕横匾,内书:三贤祠。原祠内有三贤塑像,毁于“文革-”…[详细]
宁波徐宅
  徐宅,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现为镇海区委机关办公场所。位于招宝山街道境内,东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吴杰故居,南临城河路,西靠镇海中医院,北接镇海区人民大会堂、区文化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9平方米。主建筑为3间2弄木结构和钢混结构相间的楼房1幢。屋面平脊覆以平瓦,两堵山墙挑出屋脊,系悬山顶式。外墙粉刷混凝土,拉有大块横线条,与窗楣挑出披水,似乎西式风格。檐木盾与二楼阳光为钢混浇制结构,立体形廊柱显得庄重,地坪用拚花地砖铺装,围以铁铸图案栏杆,通埭玻璃移窗,可谓西洋风度。内室铺装企口地板,上顶置有塑图泥海,室内安装壁炉,还有抽水马桶,为当时镇海最新式的居住…[详细]
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主体为耿楼河道湿地,位于太和县城周边,延伸面积达20平方公里,湿地河流、沟渠、沼泽集中连片,相互连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沙颍河湿地是永久性的河流湿地,湿地公园原有生态环境现保持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湿地周边历史遗迹众多,文化久远,内涵丰富。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区,跨河南、安徽两省,河道全长620千米,其中太和县境内40.5千米。安徽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太和县城西部沙颍河流域,从耿楼水利枢纽到沙颍河三桥,流经城关、大新、旧县、税镇四个乡镇,全…[详细]
大埔城战斗旧址
  大埔城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园庄镇高峰村寨里自然村。1949年5月20日,国民党-武装进攻慈孝游击区。由于慈孝游击队只有30多人-,武器弹药少,势单力薄,遂派人赶往惠安联络,请求惠安县游击大队支援。当天,惠安游击队在中共惠安县工委书记朱汉鹰的率领下向慈孝行进,与慈孝游击队汇合,在义路前梧村稍事休整后,登上大埔城对面的半岭山,准备攻打国民党-武装驻地大埔城。当晚9时多,游击队埋伏在大埔城外密林里待命,11时行动开始,一时间,处于崇山峻岭中静谧的大埔城内外,阵阵-声与叫喊声连成一片,震天动地。在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打下,国民党-武装匆忙应战,敌军见游击队攻势锐不可挡,只好边打边退,从西门撤出大埔城…[详细]
石桥营古民居建筑群
  石桥营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平顶山市新华区香山管委会石桥营老村,是历史上香山街所在地,民俗文化传承连绵不断。它继承了香山街的观音文化(神话传说遗迹如一步两眼井、三步两孔桥)、农耕文化、古寨文化等。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以山西移民为主在宝丰县境设军屯营三十四营,石桥营为其中一营。清咸丰年间又在明代基础上扩建周长1600多米的青石大寨一座(此寨现存三分之一)。寨内一条主街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小街数条,寨内民居绝大多数青石墙体,砖木脊坡式瓦房或楼房。现存的明代、清代、民国等老建筑分布在村庄中。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砖高浮雕花脊,房坡覆盖灰色小板瓦,属于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类型…[详细]
羊额古道
    羊额古道,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已有七百八十余年历史,一直为梁弄南通大岚之要道,有天梯之称。据载,孙氏九世孙孙德玉,曾为崇政殿侍讲,后因伤足,久治不愈,宁宗皇帝就特赐拐杖一根,不久就告病还乡。他与庆元德云和尚最为知交,因德云和尚主持杖锡寺,相距甚远,山道险阻,不便往来,二人出资开凿羊额岭,岭旁岩壁凿有“羊额古道”四字。   古道全长约五公里,用块石砌成,宽约二米。两边山崖陡峭,竹木参天,鸟雀啁鸣,兰草喷香,涧底流水潺潺,美如琴声。雨天岭上烟雾弥漫,人如在云中行走。登岭眺望,梁弄山水尽收眼底。传说有仙人丹丘子在这一带修道牧羊,更增添了古道的神秘。  古道东面,有岙曰北斗湾,内有众多山涧小溪,最大…[详细]
广源闸桥
  广源闸桥,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底区紫竹院街道辖区,东与紫竹院公园相通,西靠延寿寺、万寿寺。广源闸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89年),俗称豆腐闸,是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住持修建的白浮引水工程上的一座重要水闸。该闸是元代通惠河上游的头闸,其结构大体分为闸门、闸墙和基础三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闸口宽约13米,长约6米。历史上,广源闸不仅有调节河水流量、控制水位高低的作用,而且在闸上铺设木板,又具有桥的功能。广源闸是元代以后帝、后们出京游玩的重要转船处。因广源闸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自元代后历朝都对其精心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广源闸仍为木桥,1979年落架大修,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置栏杆。又于1…[详细]
反讨赤捐大示威集合点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正定镇西南街,原府城隍庙门前的戏楼处。事情发生在1927年6月16日。当时摄于北伐军强大威力,驻河北的奉军即将退败的前夕,为搜刮民财,提出预收1928年钱粮,且每亩地附加“讨赤捐”2.5元。本来1927年上半年已预收了当年的钱粮,加之正定遭受雹灾,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中共正定县委在省委解学海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广大群众反抗军阀、反抗苛捐杂税的强烈要求,决定借旧历五月十七日城隍庙的机会,发动群众抗交1928年“上忙”和“讨赤捐”的斗争。6月16日这天,组织发动了万余人,集结到事先规定的城隍庙前戏楼西北角的广场。正定县委书记尹玉…[详细]
石林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位于昆明市石林县城双龙山双龙广场。石林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建于1957年12月,座北朝南,塔周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塔体用石灰石砌筑,高20米,由座基、叙文亭、塔峰三部份组成。座基呈方形,底边长9米,高1.4米;叙文亭为四面体,边长2.20米,高7米,四壁皆嵌平石,上 书-彝汉两种文字。彝汉文字阴刻楷书横写,汉文共2426,彝文2351字。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历次抗击侵略的战斗和革命斗争中牺牲的路南籍英烈事迹。塔峰下部为方柱体,顶呈三角锥形,高近10米,东西两侧各设两层护石。南、北两侧皆嵌平石板,南镌“革命烈士纪念塔”六个大字,北刻“永垂不朽”四个金色大字。叙文双龙广场革命烈士记念塔落款…[详细]
日寇“华中矿业公司”遗迹
  遗址包括“万人坑”、“杀人场”、碉堡及住房等,散布于茅洋砩矿矿区附近。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八日,日本侵略军二百余人,押解五百余名劳工侵入茅洋,开设“华中矿业公司”。随后,强划矿区,驱赶居民,建筑碉堡,布设电网,掠夺砩矿资源。“万人坑”在茅洋上湖山麓,分东西两处,相距十一米。被日寇打死、病死或塌方、冒顶、0致死的矿工均抛尸于此,约二千七百余人。一九六二年曾掘出累累白骨。现东处已种庄稼,西处仍为荒地。“杀人场”在龙角山山腰,距“万人坑”百余米,是日本侵略军残杀抗日志士和无辜群众的地方。碉堡现存三座:一座在水井头山,有枪眼五个,控制矿区西部通道。一座在乌石峧,分上下两层,有枪眼五个,瞭望孔三个。再一座在…[详细]
东门刘氏祠堂
  东门刘氏祠堂位于福安市城南街道东风社区,年代为清雍正年间(1723-1735),类别为古建筑。该祠堂位于城南东风社区三姓路。始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清雍正年间(1723-1735)依明代旧制重建,民国初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为砖木结构廊院式建筑,进深45.5米,面阔14.6米,占地面积664.3平方米。该祠堂依坡地之势自低而高,层层递增,为穿斗抬梁式梁架,青瓦双坡顶,顶脊两端为鹊尾翘角,两侧马鞍形山墙前衔接门楼山墙,后接人字院楼。祠共三进,由戏台、天井、廊楼、拜庭、天井、祖堂、寝房组成。祠祖堂为三间,前廊柱以三跳斗拱挑檩出檐,整个屋架以明式构架斗拱。透出清代华丽、精细的雕饰。祠内…[详细]
王鲲烈士墓
  王鲲烈士墓,位于奉化市横山水库上游白象山,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鲲(1905——1927年),又名王宗保,奉化市大堰镇王高岙五份地人。1925年“五四”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宁波,他深入群众,宣传革命,发动工人组织工会,曾任邮电工会主席。1927年2月宁波总工会成立,被选为总工会会长。颁布工会条例,规定工-利,处理不法资本家。同年3月,被国民党宁台温司令部王俊扣押入狱。王鲲同志在狱中坚持斗争,对敌人的威胁利诱酷刑拷打,毫不屈服,六月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3岁。 王鲲烈士墓在白象山的象鼻子上,离大堰镇常照村约里许,土堆墓,直径3.6米,高2.45米,…[详细]
普渡河铁索桥旧址
  普渡河铁索桥旧址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化乡头哨与沿河村委会之间的普渡河上。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主力抢渡金沙江皎平渡时经过此桥,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劲光率领下,准备沿红一方面军路线向皎平渡进军北渡金沙江,4月8目,二军团准备在普渡河上游过河,红二军团到了头哨停止前进。先头部队到达普渡河东岸和铁索桥附近。这时,滇军工兵大队已抢先占领桥头拆除桥上木板,在桥上设置障碍,关锁两头大门,埋伏桥头,板上两处。机枪连也赶到占领了桥上边的音翁山。至此,红军和和滇军工兵大队发生激战。在这次激战中,共牺牲红军将士79人,四师政治部主任肖令彬同志也光荣牺牲。普渡河铁索桥,作为红军…[详细]
梁元桂故居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六巷1号此故居是同治年间台湾知府、二品官员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辞官后的居所,为其父梁日蔼所建,1840年破土动工,1842年竣工,历时两年,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墨绿色琉璃剪迈,是当时歇马村为数不多的石脚墙屋之一。梁元桂,字世液,号馨士,圣堂镇歇马村人。自小聪颖好学,县试冠军。道光(1846)丙午科顺天举人,咸丰(1852)恩科进士(又称“进士第”),钦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宁府、邵武府、台湾府知府,福建台(湾)彭(湖)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副钦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级,光绪元年(1875)任福建监试等职。解放后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梁元桂故居被分给两户贫农居住,…[详细]
百丈岩摩崖
  百丈岩摩崖位于温岭市城东街道岩下村百丈岩南陡壁上。摩崖共题有四首诗,外有框,楷书,从东至西排列。总面积约为3平方米。第一首诗框高56厘米、宽38厘米,是一首七绝:“云根秀拨五龙巅,遥立儿孙满眼前。取有天梯长万丈,星汉何必问张骞。”落款为“白冈陈崇为”。第二首诗框高68厘米、宽40厘米,是一首五律,大致可以辨认:“□□□山晓,烟霞接舍浓。岩高昂白象,湖阔卧苍龙。壁生离笼鸟,□□种□农,□□□□□,白鹿悦芳洞”。落款为“白冈陈崇为”。第三首诗从痕迹看是一首五绝,框高44厘米、宽40厘米,除落款“敬轩陈崇宾”可识外,余已不可识。第四首诗框高86厘米、宽60厘米,是一首五律,是四首诗中最清晰的:“青山…[详细]
水月宫(水月禅寺)
  水月寺:原名观音堂,位于陆丰市金厢镇观音岭顶。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原是一间小庙。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扩建,改称“观音禅堂”,清咸丰十一年(1861)建造山门,易名“水月宫”。水月寺的建筑布局由山门、前殿、正殿、左右禅房等组成,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前,水月寺属碣石元山寺分院之一,由元山寺派僧人管理,今寺旁尚保存清末水月寺僧人的墓塔3座。新中国成立初期,水月寺被改作他用,僧人离弃,停止宗教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于1983年11月8日,定为陆丰县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在海内外佛教信众的支持下,筹资修建。1995年,又在水月寺左侧扩建大雄宝殿…[详细]
悬磁桥
  悬磁桥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悬磁村南首,根据石碑记载,始建于宋代天圣年间,现桥为1916年重建。 该桥为石墩木梁单孔平桥,南北走向,横跨于清源河两岸。全长19.45米,宽4.15米。净跨约12米。西堍踏跺6级,南堍踏跺9级。石砌桥台,台上埋置长4米左右的石梁8根,悬挑出约0.85米。石梁端安放横木2根,支承木梁。桥中间为行人通道,两旁设有固定的木凳供行人憩息。桥上有硬山顶瓦屋5楹,廊屋两端建有四柱桥亭,镌有对联曰:“一部春秋匡汉室,五行辛草利民生”。“地近诗人高尚宅,亭临佛阁永丰庵”。 桥北堍原有“二圣殿”,传说为祭祀文武二圣人,即孔夫子与关夫子,现“二圣殿”已毁,仍存石柱数根,南堍尚保留《悬慈茶会…[详细]
祝三胡氏宗祠
  祝三胡氏宗祠坐落在伏岭镇祝三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18平方米,为三进五开间,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前为歇山式五凤楼、拱轩顶,中进的前部分为拱轩顶,后部分为人字轩顶,后进为上下二层,三合土地坪,前、后天井,-封火墙,祠堂内的斜撑、驼峰、平盘斗雕刻精美,祠堂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49年,祝三村发生了标志着绩溪工农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祝三整编,支队主力400余人编成2个大队4个连和1个地方连。第一大队队长舒梦熊,教导员戴吉祥;第二大队队长孙仲友,教导员王宗汉。一连由皖浙支队原一连编成,连长陶荣,支书周逸隆;四连由皖浙支队原二连编成,连长张胜和;五连由皖浙支队原五连编成,连长陈德洪,支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