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故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故居篇

北京茅盾故居
  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茅盾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为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78平方米。门内影壁上镶有-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东厢房为饭厅,其余为家属和服务人员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间和西厢房两间,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卧室。茅盾逝世后,前院开设了2个陈列室,陈列茅盾生前的实物和图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迹和茅盾主编过的文学刊物等,共400余件。后院正房室内保持原状:进门一间为起居室,北墙为1排书柜,书籍按其生前原样排放。书橱前为单人沙发1对。室内东侧临窗放写字台…[详细]
重庆宋庆龄故居
  该故居为抗日战争时期(1942—1945)宋庆龄的寓所和“保卫中国大同盟”中央委员会旧址。占地898平方米,建筑面积665平方米,由主楼、后楼、防空洞等构成,共展出实物和历史照片110件,为AA旅游景点。地理位置重庆宋庆龄旧居位于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文物遗址,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旅游区(点),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故居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曾两次来到重庆,在重庆生活、工作四年多。1940年3月31日,宋庆龄在她两姊妹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战时首都重庆,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是当时传媒议论的中心。但是,宋庆龄决定赴重庆,不是因为三姊妹的私人…[详细]
上海毛泽东故居
  上海毛泽东故居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这里现已建成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团”来沪,住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民厚里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毛泽东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基本信息毛泽东一生曾50多次来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过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泽东的旧居。此处是他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详细]
蒲松龄故居(纪念馆)
  蒲松龄故宅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现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三部、杂著5种。蒲松龄故宅包括故居旧址、附近住宅、柳泉以及墓园,现辟为蒲松龄纪念馆。故居坐北朝南,两进,西有侧院,青砖黑瓦,木棂门窗,…[详细]
成县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又称杜公祠,坐落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是一组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大诗人杜甫经秦陇流寓同谷避安史之乱,在此逗留月余,创作了《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诗篇,之后即取道嘉陵江入蜀。北宋时,当地秀才赵惟恭捐地,县令郭慥主事创建祠堂。近年,成县兴建扩建,规模宏大,是人们怀念诗圣,饱览自然风光的必游之地。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今天水),到达司谷(即今成县飞龙峡),在峡西的西岸选择了一处背青山巨岩,面对峡谷山峰,避见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简陋的栖身草堂。所以杜甫草堂成为诗圣辗转甘肃陇南的一个足印,…[详细]
邓拓故居
  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详细]
蔡廷锴故居
  蔡廷锴将军故居在罗镜镇龙岩村大华山下,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的出生和成长地。故居建于1912年,三进院落合院式布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粤西典型农家大屋,占地7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前有0、回廊。两侧设有附屋。后座两角置有炮楼,屋前为池塘,屋后有菜园、果园,四周砌围墙,附屋设有猪舍、牛栏、厕所等。通巷设水井,是粤西典型农户大屋,略带客家大屋风貌。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1992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了主体部分。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前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写匾额。蔡廷锴父母墓园在罗镜镇东山,筑于半山,有石阶可拾级而上,坟茔为六角亭,坟茔后面矗立一座石牌坊,牌坊镶有一块花岗岩匾正面为…[详细]
北京郭沫若故居
  目的地介绍郭沫若纪念馆坐落在前海系街18号,1988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庭院式四合院建筑,晚清时曾是恭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营建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这里渡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权相和环的一座花园,后和宅被抄没,花园遂废。同治时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其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使馆所在地。故居大门外马路对面有一座砖照壁,大门里一条小径直伸到一座坐北朝南的垂花门前。该故居由-题写金字门匾,至今保持着先生在世时的面貌,四个展室分别以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概括地介绍了郭沫若…[详细]
上海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整理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曾先后住在虬江路景云里和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并经常去内山书店,也多次去过虹口公园,甚至在鲁迅逝世时就有人想过,要把虹口公园改名为鲁迅公园。因此,后来将鲁迅的墓从万国公墓迁到了虹口公园内,1956年10月,鲁迅逝…[详细]
上海蔡元培故居
  上海蔡元培故居是一幢独立式花园洋房,黄色的卵石墙面,山墙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构架,加上红瓦屋顶,在葱郁树木的衬托下显得亲切而高雅。这里是蔡先生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故居。1984年,故居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较教育季刊》1993~1994年评选出的全世界各国100位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记者、心理学家、诗人、宗教家之一。漫步在保持原样的故居间,观赏精心设计的先生生平陈列,瞻仰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行李箱等文物,听听仍居住在故居里的伟人之后娓娓道来的故事,足以感悟到“应使翰墨常留香”的含意…[详细]
陈靖姑故居
  顺天圣母陈靖姑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工农路72号,系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出生地。相传唐朝陈靖姑因学习了闾山道法,一生“讲经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济难”,尤以“救产护胎”著称,死后受到人们的敬仰。民间尊称她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等,是妇女安胎生育的保护神。现存故居为2004年翻修,占地300多平方,小巧典雅,现存正殿、龙泉古井、牌坊、放生池、百花圃等建筑,常年百花争妍、绿竹长青。正殿是木构架式内供奉顺天圣母、圆通自在天尊、圣父圣母、三十六婆官等诸天神圣。殿中悬挂着“顺懿应天”、“崇福佑民”、“母地生灵”等牌匾。龙泉古井为唐朝至今的古迹,顺天圣母陈靖姑自幼食用此井水成长。古井为溶洞式水井,井底与众不同,…[详细]
南海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座落于南海区丹灶镇苏村,原名“延香老屋”,为清代三间两廊硬山顶建筑,建筑面积约81平方米。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诞生于此,至康有为出生时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为称之为“百年旧宅”。原建筑部分毁于抗战时期,1983年南海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修复。1994年12月,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被公布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康有为故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康有为的堂侄女陈康静瑜女士将耗资400余万元重建的澹如楼、九曲桥、康氏宗祠、松轩等仿古建筑捐赠给南海区人民政府。康有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于1858年,康有为诞生于古屋。故居为一间一厅两房两廊的青…[详细]
王羲之故居旅游区
  书圣王羲之晚年隐居卒葬于金庭瀑布山,为道家“第二十七洞天”。这里四面环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王羲之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景区汇集大量墨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书法园林风景线。故居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与书生后裔聚居地华堂古村一起,形成了一处书法朝圣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王羲之故居位于嵊州市市区东25公里的金庭镇,这里四面环山,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王羲之故居系列建筑有金庭观、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潺湲阁,这里还有书圣墓、书法园林、书画长廊、放鹤亭等。一年一度的书法朝圣节,使景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相邻的华堂古村,是王羲之后裔聚居地。王氏宗祠高高飞翘的屋檐和镂空的雕花,…[详细]
杨文会故居
  杨文会,号仁山,安徽石埭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自幼读书,但不喜科举业。当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革命军进攻安徽,他随着家人辗转迁徙于各地,前后十年。这时他学习音韵、历数、天文、地理以及黄老庄列等学问。同治三年(1864),他因病专心研究有关修养的书籍,得《大乘起信论》,反复读诵领会其中的奥义。接着又看到《楞严经》,更有会心,增加了对佛经钻研的兴趣。同治五年(1866),他到南京在工程界工作,同事中有真定人王梅叔,深通佛学,时相切磋。他又认识了魏刚己、赵惠甫、刘开生、张浦斋、曹镜初等人,和他们讨论,以为当时佛经大部分刻版都毁灭了,对于弘扬佛学很有影响,应将刻经的事业恢复起来。于…[详细]
南京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坐落在南京傅后岗4号,建于1932年12月。它是一座精巧别致的二层小楼,有客厅、餐厅、卧室、画室、浴室以及卫生间等,还有宽敞的庭院。当年庭院里植有两株高达数丈的白杨树,周围用竹篱笆围就。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省宜兴人,原名寿康,改名黄扶,更名悲鸿。1919年留学法国,精通中西绘画,尤其擅长画马。他是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生前曾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中央美术学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28年,徐悲鸿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次年5月,偕夫人蒋碧薇由上海移居南京,先住在石婆婆庵一幢大杂院式的宿舍里,只有两个房间。二三个月后,搬进鼓楼附…[详细]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
  徐霞客故居位于徐霞客镇南阳岐村,始建于明代,占地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现有房屋三进两侧厢。花厅布展介绍徐霞客的生平事略及其对岩溶地貌、水道地理的研究成果;正厅名“崇礼堂”;天井有徐霞客手植罗汉松一株。故居东南有始建于明代的胜水桥,相传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徐母都会在此送行。故居西南的晴山堂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壁间嵌砌石刻76块,其中有倪瓒、宋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黄道周等大家手迹。晴山堂后园有徐霞客墓。晴山堂在马镇南肠歧村。初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崇帧十七年(1644)毁于兵燹。石刻幸存,后移于徐氏宗祠壁间。1978年,在村南璜溪河畔重建晴山堂。堂坐西朝东…[详细]
绍兴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详细]
陈嘉庚先生故居
  陈嘉庚先生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是陈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后重修,直到完工后才重修居宅。现故居是1980年按小楼原来格局修缮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况陈列,并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遗物。二层的会客室、餐室、工作间、卧室等,均按陈先生生前原样陈设。故居西侧的一座三层楼房为“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共以“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赤诚爱国,鞠躬尽瘁”三部分陈列,展现出陈嘉庚先生经营实业的聪明才智,勤劳俭朴、倾资兴学的高尚品德和赤诚的爱国情怀;交通:乘坐18路公交车可以到达;到达集…[详细]
岳飞故宅
  岳飞故宅,位于汤阴县城东18公里菜园镇程岗村内,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出生及幼年生活的地方。程岗,西邻周流村(岳飞先茔所在地)。岳飞被害后,家遭洗劫,百姓四处逃散,村庄荒废。明太祖实行移民政策,程姓人家迁居到此地,因为北面地势较高,遂改村名程岗。后人感怀先贤,在此为岳飞建庙塑像,并称“宋岳武穆王故宅”。人们贯以“程岗岳庙”称之。岳飞故宅建于明代中叶,略晚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占地4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房屋建筑80余间。明末、清代、民国年间曾多次修葺。“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后,县文物管理部门多次进行维修、扩建。1997年,被列为“汤阴一日五游”景点之一。200…[详细]
罗焕荣烈士故居
  罗焕荣烈士出生地,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楼角下罗氏祠堂,始建于明末清初,面积大约400平方米,有前栋门墙整幅及一栋厅至三栋厅,两天井两横房。罗焕荣烈士生活故居,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楼脚下小组,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T字型建筑,墙高大约10米,墙体大约1米厚,屋长大约20米,屋宽大约20米,楼角面积大约400平方米,现仅保存墙体。罗焕荣,男,1900年10月7日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黄埔军校、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动讲习所和省港大-工人纠察队教官、惠阳平山起义军事总指挥等职务。是广东省早期的中共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第一批具有较高军事素养的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