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书院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书院篇

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位于安徽省黟县的南湖北畔。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南湖书院位于安徽省黟县的南湖北畔。在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曾任清政府内阁中书,民国时驻英、日公使,代总理大臣的汪大燮、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鹃等学者,都是在这里启蒙的。南湖书院是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一…[详细]
庐江书院
  庐江书院位于西湖路流水井,又名何家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布局很有特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照壁、正祠,两侧为东、西试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书院占地共1722平方米,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现为居民住宅。书院的门楼为锅耳风火山墙、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高两层,门上镶石额“何家祠道”。照壁现存石座,壁身已毁。正祠深三进,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亦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漆金木雕花檐板。梁架为台梁与穿斗式相结合。头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磨砖对缝,墀斗有砖雕,花岗石额上刻“庐江书院”,石额上方有“必得其寿”壁画。第二进面阔进深…[详细]
彰化道东书院
  书院是清代台湾民间教育的重镇,肩负着传承诗书义理的重责大任,道东书院正是昔日彰化和美地方的讲学中心;“道东”意指将迎王道东来、宏扬朱熹之学,其内正殿奉祀朱熹,又称为文庙,为台湾唯一名列二级古迹的书院。书院建于清咸丰7年(1858年),院区占地2500坪,为一座闽氏风格的四合院建筑,龙脊凤尾,殿宇宏伟;建筑格局分前后两进,外有围墙、照壁、半月池,形制完备,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则作为讲堂与祀堂的正殿,东西厢房为学生住读之所,两旁还有砖砌圆门可通往后堂耳房;讲堂中有一光绪年间的古匾“梯航绝学”,左右两壁分别刻有书院沿革志文,讲堂上的山墙墀头做工精细,可媲美鹿港龙山寺。闲步其间,遥想当年院中的琅琅书声…[详细]
文昌溪北书院
  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为文北中学所用。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二十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书院于清光绪十九年所建,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督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从书院建成之后至宣统三年间,曾聘任不少学者在此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后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在这里,正统儒学与宽广深厚的海洋文明相结合,形成了底蕴深厚富有魅力的特色文化,培养出一代代的知识群体,孕育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文昌精神。红墙绿瓦,一进连着一进,稠密和热…[详细]
雷阳书院
  雷阳书院坐落县城东门,化龙桥附近,为一座清代风格的古建筑群。始名“来仙书院”,清康熙十九年(1680)知县陈柿祚筹资兴建,后任知县狄宽加以修茸,改名为“雷阳书院”。咸丰八年(1858)因兵荒水患倒塌。光绪八年(1882)由知县林调阳主持在县城东隅(今望江中学校址)重建,面积约4000平方米,大门框为石质立柱,两旁有石鼓,门上有林调阳题写的“雷阳书院”四个颜体大字的匾额。大门内,左右两侧为廊庑(教员宿舍),东西两侧为教室,中间为大讲堂,组成四合院,讲堂中悬挂一块“多士欢颜”大匾。两边大柱上有知县林调阳撰书楹联:“名教中乐地无涯,对山色湖光,足以荡涤胸襟,放开眼界;善学者会心不远,看鸢飞鱼跃,便是…[详细]
紫云书院
  襄城县有座紫云山,山中隐着明成化帝下诏赐名的紫云书院。明代时紫云书院著称中州,名响全国,成为继宋四大书院之后又一知名大书院;如今,立于山中院内,四周风景如画,访者平静如水,500年的浸润如诗如画。明成化四年(1468年),时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的襄城县籍人李敏,因母亲故去,回乡守孝三年,在此期间,他经常漫步紫云山,见山色秀丽幽静,就建了三间书屋,读书讲学。成化十八年皇帝下诏赐名紫云书院,就扩建殿宇堂斋,成为为当时中原四大书院之一。现存门楼、大成殿、东西配殿、左右厢房等,均为硬山式青砖红石结构。占地704平方米。书院现占地6825平方米,呈长方形,三进庭院,南北长105米,东西宽65米,墙高3米…[详细]
玉喦书院与萝峰寺
  萝峰下的玉岩书院为南宁进士钟玉岩读书讲学遗址,并收藏有宋代以后名人的题咏和书刻。主要有宋儒朱熹“忠孝廉节”题字,以及相传文天祥手书的绝句四首木刻和清代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竹刻等。一、地理位置概况玉岩书院位于萝岗区萝岗街道办(前白云区萝岗镇)。初名萝坑精舍,辟于南宋宁宗嘉庆十二年(1219年),是当地进士出身的绅士钟启初所建。入元以后,钟家后人钟复昌(一说钟彰义,是否同一人,待考)又予以扩建,因钟启初字玉岩,更现名“玉岩书院”。钟氏扩书院,延名师,传儒学,旨在振兴闾里。明代民间书院不兴,玉岩书院遂告衰落,进而成了佛教殿堂萝峰寺。在原书院的东侧建起了大雄宝殿及侧殿,其间一墙相隔、一门相通,…[详细]
衡山甘泉书院
  甘泉书院又名甘泉精舍、紫云书院、衡岳书堂。在紫云峰下,其地泉涧曲折、奇石峭立,人称“衡岳最胜处”。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湛若水(号甘泉)应蒋信之请,偕门人骆光知、周荣朱、黄云淡等讲学衡山,过此叹言:“钟秀之区,无过如此,不可以终吾老乎?”因建书院,有讲堂5间、寝室3间、大门1间、二门3间,又辟甘泉坐石、端默石、甘泉洞、甘泉上洞诸景。其上另建白沙书院,以祀其师陈献章。当时,他曾作《卜筑诗》一首云:遥遥起天柱,巍巍南台下。于兹结云松,以卜我精舍。芳邻接五峰,神明见中夜。诸子来端居,无玩亦无舍。在这里,甘泉老人与衡阳县学者杨浩、曹凤朝等集当地众多学人,讲学数月才动身回粤。蒋信为作记,力倡“勿忘…[详细]
南雁会文书院
  南雁会文书院南雁会文书院位于平阳县南雁荡山风景东洞华表峰下。相传为宋时北港鹤溪陈经邦(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经正兄弟读书处。二人受业程颢、程颐门下,为洛学传入平阳之始,其后书院废圮,仅存旧址。现书院为清光绪九年(1883)邑令汤肇熙倡议重建,坐东南朝西北,环境幽雅,风光秀丽,五间木结构楼房,重檐歇山顶,院前有花坛园圃,楼上有坐槛,中县汤肇熙题写“高山仰止”匾额,柱间有孙锵鸣,吴承志等名流撰书楹联。入口为东天门天然岩洞,门台用青石构建,门楣上嵌“会文书院”青石横额,两侧有孙衣言撰书,“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名联。门台右首毗邻棣萼世辉楼,楼原在溪对岸西山下,宣统二年(1910)移建今址,楼…[详细]
梅州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城东山状元桥畔,是广东名校——东山中学的前身。梅州东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当时嘉应(今梅州)知州王者辅任内所建,距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历史。建筑占地1642平方米,建筑面积2655.5平方米。书院由主体建筑大门楼,前堂、中堂、后进共三重,两横栋屋组成。东山书院是梅州古老的书院之一,由王者辅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创建,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个春秋。东山书院为“三进二横”的建筑结构,其前吸周溪水之清新,后袭东山岌之灵秀,邻傍状元桥之重彩。乾隆年间,梅城境内共建有九间书院,城中有四,即培风书院、东山书院、崇实书院和周溪书院。如今梅城仅存东山书院。从古老的…[详细]
乌镇东栅立志书院
  •茅盾幼年读书的家塾,如今是茅盾纪念馆,可在此了解先生的生平。景点介绍立志书院就在茅盾故居隔壁,曾是茅盾先生幼年读书的家塾,现在被辟为茅盾纪念馆。书院中陈列着关于茅盾生平的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手稿和使用过的物品,游人可以在此了解文学巨匠的成长之路。书院前起观前街,后至观后街,是乌镇第一所初级小学,茅盾是当年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如今的立志书院基本保持了当时的面貌,大门的门楣上嵌着“立志”二字,两旁的柱联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屋内有一座茅盾先生的半身像,背后的墙壁上写着“文学巨匠茅盾”,是书院内的标志景观。地址:嘉兴市桐乡市乌镇东栅景区内类型:纪念馆游玩时间:建议20分…[详细]
燕山书院
  燕山书院,坐落于北京延庆县千家店镇滴水壶景区内。距离北京市区130公里,是北方地区唯一建在山中的书院。书院四面环山,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山野灌木郁郁葱葱,诸多溪流山泉汇注于此,犹如壶水倾泻。 燕山书院占地面积100余亩,内中餐饮、客房一应俱全。宅院内外,错落有序,小桥流水,清静雅致,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配有客房16间,可同时接待三十人以上住宿。精心制作的以黄花梨为主料,长 5米、宽3米的超大画台,可为画室里的点睛之作,各位名家可在此悉心创作。别致优雅的展室,可以让您的画作在此展示,作为他人学习借鉴的佳品。 燕山书院提供以淮扬菜系为主的饮食,符合南方菜口味清淡的本味。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详细]
南京崇正书院
  南京崇正书院位于清凉山东麓,与扫叶楼遥遥相望。,为清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讲学所筑。又相传地藏王肉身在此坐禅。书院于1980年修复。为清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讲学所筑,又相传地藏王肉身在此坐禅。这里原是明代户部尚书耿天台(字定向)在南京做督学御史时(约1544年)修建。耿曾在此讲学,死后书院被毁,耿的弟弟把书院改为祠堂。后来清代一位叫展西的和尚又把祠堂改成了寺庙。  书院依山势分为三进,一殿与二殿由两边回廊相连接,廊壁墙上开各式花窗,东侧廊壁嵌有两块石碑。二殿与三殿间是开阔青石平台,其东侧有一组山水小景。三殿是公园的制高点,放眼周围一片苍翠,抬头远望,方圆百里尽收眼底,进入大厅,四幅大型壁画跃…[详细]
高田鳌峰书院
  地点:石城县高田镇田心村(现高田中心小学院内)年代:清同治十年(1871)鳌峰书院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由乡绅温和羹等人捐资建造。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阔27.8米,进深23.6米,占地1500余平方米。书院门楣题额“鳌峰书院”四个大字,院内建有魁星阁、讲堂、书舍等建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设小学堂,民国初年改为鳌峰高等小学,1935年设第五区中心小学。中央苏区时,红军后方医院设于此,1934年赤水县(1933年8月设,辖原石城县驿前、木兰、高田等9个区,1934年6月,赤水、广昌两县苏维埃政府合并成立广赤县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迁此办公。现为高田镇中心小学,仍发挥着教书育人之功效…[详细]
资兴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位于湖南省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柏树村铺上组,是当地曹氏之家族书院。《湖广通志》清雍正,《清一统志》皆言,为北宋曹靖所创,曹靖字中立,北宋嘉祐年间进士,郴州人,曾任益阳县令,颇有政声。历代名人皆有歌颂,如北宋名士黄庭坚有《曹侯善政颂》。观澜书院历代曹氏后人,皆有修葺。为宋代曹氏家族两大书院之一,另为灵泉书院。随着曹氏族人的繁衍于清代与各族另有重修的郴侯书院即今之蓼市中学。另一说创立者为曹行锡,行锡公为南宋绍定年间进士,官至巴州刺史。据曹氏族谱记载,正是行锡公将家族从衡阳迁至资兴七里。为教育曹氏后代,在今资兴七里柏树村创立曹氏之家族书院。书院建立的准确时间应为1231年。曹氏族谱中所载《重修…[详细]
青城书院
  青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即公元1831年,是当地绅士李恺德、顾名、张锦芳、韩瑛、刘世保等人倡导修建,是当时兰州地区的六大书院之一。1904年将青城书院改名为“皋榆联立高等学堂”,1931年更名为“皋榆联立青城小学校”,1938年又更名为“榆中县青城小学”。整个书院坐北朝南,形如长条,由山门、前院、中院、后院组成。青城在清代,先后培养出了10大进士,其中皇榜翰林1人;文举23人,武举51人;孝廉方正8人,贡生83人;秀才不计其数。青城书院的建立,是古条城教育兴盛的集中体现,使青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为青城赢得了“风雅青城,仁义之乡”的美誉,也使许多仁人志士走出青城,促进了青城与外界的交流…[详细]
虎溪书院
  明正德六年(1511)王阳明自龙场谪归,道过辰州,喜人士朴茂,寓龙兴讲寺弥月,与武陵蒋信字道林者往来讲论,题咏山水。进士唐愈贤从游,得闻致良知之学,士人兴起。嘉靖二十三年(1544),阳明门人辰州郡丞徐珊与邑宪副王世隆建虎溪精舍。祠内石刻文成公像,横额书公绝句。隆庆中郡守徐延绶增置学舍。崇祯初,守道樊良枢拓舍宇,更名阳明书院。明末兵燹废。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郡守迟瑞构数楹故址。雍正四年(1726)郡丞黄澍复修。十一年,沅陵知县赵念增在其中设义塾,改为虎溪书院。后屡经修葺拓新为教学之所。民国时期,常年驻兵,房舍逐年颓毁。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因长久失修而撤销…[详细]
信江书院
  座落在上饶市信州区信江南岸的黄金山上,系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名曲江书院,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扩建后改名为“钟灵讲院”。乾隆八年(1743年)在后山建楼以祭祀朱熹,改名“紫阳书院”,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称为“信江书院”。院内碧翠掩映,钟灵台上耸立的四角飞檐式魁星阁雕梁画栋,花窗青瓦,古色古香。登阁可俯视信江,远睇灵山,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在钟灵台前,尚存有春风亭、一榻轩、夕秀亭、日新书屋等古建筑。亦乐堂虽已被毁,但堂前石碑、假山仍然完好。(大门、大堂、讲堂、乐育堂、近思堂、惜阴书屋、三余书屋、泮池、化雨泉、钟灵台、魁星阁、一榻轩、春风亭、斗山…[详细]
安陵书院
  “北有岳麓、南有安陵”。安陵书院就在千年古樟的斜对面,坐船只需要五分钟。江中观书院,就好像一座孤独而又高傲的小岛,让人静静品味它的独韵。下舟上岸,穿过一座小桥,桥下是清澈见底的湖,径直走到书院门口。院内最常见的是亭、台、楼、阁、轩、厅堂等建筑。一个个拱门接着几条通道,走来走去,就好像在走迷宫一样。安陵书院是集观赏、游憩、居住,树木花草池水为一体的建筑院落。园中百花盛开,争鲜夺艳。安陵书院位于便江风景区内一个独体岛上,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千平方米,书院始建于宋代,因永兴古县安陵而得名。清雍正九年(1731),知县刘凌生扩建,书院鼎盛时期,成为湘南第一书院,誉有“北有岳麓、南有安陵”之称,独…[详细]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聚居过许多学者,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南宋淳熙二年,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等当时著名的理学家会聚于此,辩论“性理”之道。介绍:鹅湖书院聚居过许多学者,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南宋淳熙二年,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等当时著名的理学家会聚于此,辩论“性理”之道。这场辩论的结果是不欢而散,但在这次辩论中所显现出来的思想火花却照亮了理学发展的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