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书院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书院篇

宛南书院
  宛南书院前身是一座建于晋代的寺院(弥陀寺),清乾隆十六年,南阳知府庄有信改寺为宛南书院,其规模与驰名的嵩山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不分伯仲,可容门生300余人,规模之大,为河南书院之最。1903年光绪帝“诏改书院为学堂”,取名“宛南中学堂”。历经府立宛南第一中学堂(1912年)、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1915年)、河南省立第五中学(1920年)、河南省立南阳中学(1933年)、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1954年)、河南省立南阳第一高级中学校(1959年)、南阳拖拉机配件厂“五七”学校(1968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1971年至今)几个发展阶段。1959年被确立为省重点高中,1978年再次被认定…[详细]
仁山书院
  仁山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前院、三进、两厢房,呈方形,占地96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T”形,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前院东西两侧各设一门。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为七檩,明间梁架五架梁前后单步,为直梁,角柱为讹角青石方柱。天井两侧为过廊。二进,面阔、梁架、梁形及角柱均与一进样同,后额枋上一木匾,上 书-“仁山书院”,落款为“中翰林慈溪王斯来书”。二进后檐明间与三进前檐明间设过廊。三进,面阔五间,进深为五檩,明间梁架三架梁前后单步,两侧各设三间厢房,自成小院落。仁山书院,据《光绪兰溪县志·仁山书院》条载:“仁山书院,宋金履祥筑,北山何基为题…[详细]
金溪仰山书院
  书院位于金溪县城王家巷,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该院为南宋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讲学过的崇正书院遗址。书院右侧“先儒祠”是清代生员祭祀乡贤象山先生之所,现书院建筑面积1078平方米,构架保存完整,是江西省省级保护文物、县文博所办公之处。陆象山,名九渊,字子静,南宋金溪青田人,是与朱嘉双峰并峙的理学大师、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现-化行政部门批准,仰山书院成立了“陆九渊纪念馆”,长期展出陆九渊生平图片,收藏了各种版本的《象山全集》和各地吟咏象山的诗、词、楹联等。江西抚州市…[详细]
七贤书院
  七贤书院在今织篢镇太平村内。最早建于明代。为纪念抗倭牺牲将士,明总兵张元勋于太平平城内筑忠勇祠重修,地方耆绅建议在忠勇祠前面建七贤书院,与忠勇祠合成一处。建七贤书是为了纪念放逐海南的唐宋七位路过阳西的贤臣,也为当地学子提供进修的课堂,对地文化建设直了促进作用。七贤书院纪念的唐宋贤臣分别是李德裕,寇准、苏轼、苏辙、秦观、赵鼎、胡诠、相传他们流放海南都路过阳西。七贤书院内还有古梅两枝,据传是龚自珍手植。于今,古梅每年近春节都开花,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院内曾有翁方纲题的《记七贤书院后堂壁》碑记,今碑已佚,只余拓本。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详细]
超山书院
  超山书院位于平遥文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院落,走过明伦堂便是平遥城内最大的书院,现辟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科举博物馆。超山书院在创建之时,平遥的社会经济已不同于康熙年间,但晋商却突飞猛进的发展,票号银行业也逐渐兴起,使得晋商能够慷慨解囊资助书院,让超山这个书院如虎添翼,日益兴旺。书院是一个县同国家科举考试接轨的教学场所,孩童的启蒙教育基层教育都得在这里进行,但在平遥,当地受“学而优则商”思想的影响,书院除了教授学生必读的四书五经,更多的时间还要用于学习书法、珠算、社交等知识,这也是后人所说的晋商成功的经商三0宝。商贾乐于助学,学生热衷经商,使平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形成了清代平遥超山书院的儒学…[详细]
朗山书院
  朗山书院位于吉水县。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书院是栋砖木结构的建筑,青砖磨缝,硬山顶,朝天式防火墙,一门两进,三开间,穿斗式木构架。进深34.5米,面宽15米,面积517.5平方米。正面为庑廊式结构,门楣正上横墨楷书“朗山书院”四字。前厅顶上方有一彩绘覆斗式藻井,饰花鸟虫草,人物山水等图案,绘画工艺精湛,人物栩栩如生。两侧有骑楼,上下两层,且用木板隔成若干间书房。中间设天井,将头进与二进用隔扇隔开;后进厅堂正上方也有一覆斗式藻井,饰描金凤穿牡丹、蝙蝠、竹梅图案,四角镶刻花饰,工艺精湛;宝壁后为阶梯式神龛,为栗头村曾氏家族存放祖宗牌位所用。整座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详细]
乳源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位于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新书房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占地约1500平方米(一说1000平方米)。四进四合院布局,青砖木结构。一进拱秀门(门楼筑成风火墙式,门上方用砖砌成菱形和方形墙棂,镌“拱秀门”3字,拱秀门后面是“紫微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有三个院墀,其中之一为芸香院。因当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波澜起伏的大桥河水,故取名“观澜”。大桥村先后建成“石溪”、“步蟾”、“观澜”三间书院,每间书院约有三十名学生同时就读。观澜书院是其中面积最大,也是至今仍保留完好者。观澜书院于2005年8月公布为乳源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详细]
罗西书院
  罗西书院 位于罗定市泗纶镇。始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书院三进,院落式布局,面积980平方米。建筑均为硬山顶。第一进为山门,左右各有一厢房;进门为天井,两侧连接走廊通侧门。第二进为中厅,中厅四面是天井,两边侧门面向中厅。第三进为后厅,左右亦各有一厢房。整座院落,天井较多,内外相通,有利通风采光。除中央采用可开可关的敞口厅,厢房亦灵活布置成敞口厅,形成“四厅相向”的巧妙布局。厅房用墙柱承重,并根据地形特点采用前低后高,逐进升高地基,更有利排水和采光。书院建于半山上,风景优雅,是典型的乡村书院,保存较好。1985年罗定县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遗址:位于建阳市城区西南三公里处。书院背负青山,三面环水,景色清幽。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朱熹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沧州精舍(考亭书院)。在宋代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求学问道,群贤毕至,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朱熹在考亭书院授徒讲学八年,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病殁。宋理宗时,程朱理学倍受重视,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诏为考亭书院,理宗皇帝赵昀御书匾额褒崇之。考亭书院因年湮代远,风雨侵蚀而倾圮,予今仅存有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史蒋昭创修的石牌坊,建阳市政府于1998年兴建朱子文公祠一座屹立在考亭玉枕山之巅。当今考亭书院已成为海内外朱子后裔及朝圣者的阙…[详细]
松州书院
  在漳州北郊———芗城区浦南镇松州村,创办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距今1290多年,到目前为止是全国发现最早创办的书院之一。《龙溪县志》记载:“松州书院在二十四都,唐朝陈响与士民讲学处。”书舍、厅堂、跑马场,面积约15亩,既可教学,又可习武,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唐贞元二年(786年),州治迁至龙溪县,书院前增建松州大庙,祀陈元光及其部将,形成前庙后校的格局。1864年毁于太平军之火,后又重建。书院系翰林承旨直学士陈响创办执教,属官办,教员均由县令隆礼聘请,办校旨在“为导民于礼乐,无混迹于渔樵。”改变“海滨世无仕者”。陈响把孔子的“文、行、忠、信”融于一体,言传身教,导士民于礼乐,开士子之茅塞…[详细]
起凤书院
  起凤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文明横街。坐北向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县斐正时创建。初建时为三座二廊。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县罗嘉会重建,添设廊庑号舍,兼为试院,又称“考棚”。光绪五年(1879年),于书院正座之上层建楼,称为“登瀛楼”,取“登楼远望”小瀛洲,“胜景尽收眼底”之意。同时,增设厅堂6间,房子12间,为生童肄业之所。民国初期,书院前座被改建为西式楼房,作为国民党县党部。现存登瀛楼较完整。砖木结构,砖墙,面宽25米,进深15米。抬梁式构架,鼓磴式柱础。斗栱雕刻龙头喷水柱,托住梁架,装修别致,独具一格,内镶“起凤书院”碑记一块,高1.07米、宽0.47米,主要记载书院…[详细]
隆中书院
  隆中书院,位于湖北襄阳隆中风景区,据《襄阳府志》载,“隆中书院在城西三十里隆中山”,“元建书院以祀”。有人说隆中书院建于元至正年间,不知何据。到明代成化年间,吴缓视师荆南,重修武候故居时,写了一篇《隆中书院记》,但记中未言及教学事宜。后毁,1987年重建,有静砺堂、致远堂、古隆中陈列馆等建筑。隆中书院的主体,是诸葛亮与襄阳古隆中陈列馆,馆外悬挂着李先念手书的“诸葛亮纪念馆”牌匾。馆内用沙盘、雕塑以及声光电形式解析了诸葛亮所处的历史背景、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的细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制作的动画片在编剧、置景、音乐、配音上都堪称上乘之作,许多游客在这里坐下来,花五六分钟就能完整了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详细]
彭州白鹿上书院(领报修院)
  白鹿上 书-院就是一座法式的天主教堂,位于白鹿镇外大概几公里处,门口的报领书院在地震的时候已被毁掉,目前为止已经在灾后重建重新又矗立起来了,书院规模还是相当庞大。在书院门口有一棵金丝楠树,据本地人讲年岁很高了,推荐一条小径上山,就在金丝楠树的背后,有一条小径上山,或许走不到5分钟吧,站在山道上能够俯视到书院的全景,比较适宜照相,也能够看到书院宏伟的白墙像城堡一样。自驾的朋友要留意哦,一定不要把车开到书院的草地那里,交警设置有电子眼的哈,把车停在-的小型停车场就可以了。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地址:四川彭州市白鹿镇的深山中电话:028-85449128开放时间:…[详细]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区菱湖南路128号,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内。安徽大学红楼1934年7月兴建,1935年9月竣工,原为民国省立安徽大学主教学楼,通体红色,人称安大红楼,总建筑面积3008平方米;敬敷书院旧址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一座东朝西走向的清代建筑群,现存门坊、长廊、斋舍。安大红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坡顶、红陶瓦、红砖外墙,平面呈倒置山字型。主门位于中部,有西洋风格的钟楼及山型门坊,雕饰精美。敬敷书院建筑为徽派风格,砖木结构,以长廊为中轴线,长廊东头为大讲堂,于1983年被拆除。讲堂两边分别为经正阁和宗儒祠,在抗战初期毁于日机轰炸。现存门坊、长廊和…[详细]
烟洲书院
  烟洲书院位于西区长洲村,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乡绅黄虞臣等创建。该书院坐北向南,三进三间布局,面积540平方米。硬山式顶建筑,前进和后进为砖木结构,二进为抬梁式木结构。前进二进间天井中间有廊,中座后座间天井两边有廊,均为卷棚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书院先后改名为“烟洲高等”、“初等”、“两等”、“第一简易小学”等学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工农革命军和抗先队等共产党人曾在此进行办识字班、学习班等活动。现为烟洲小学。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烟洲书院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英书院
  文英书院位于英德大湾镇金湾社区——始建于1898年,坐南朝北,背倚金山,环境优美,结构别具一格,规模宏伟壮观。文英书院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进式一厅两厢房,面阔24.6米,进深22.6米,占地面积555.96平方米。当时,英德境内建于清朝期间的书院除了文英书院以外,还有龙山书院、南山书院、会英书院、文澜书院。历经时间淘洗,大湾镇文英书院成为唯一幸存下来的古书院。科举制度仍存在期间,文英书院是大湾莘莘学子查经阅典、切磋学问的雅集之堂,是当时蕉冈乡、石莲乡、古道乡、三山乡、杉树乡等各乡学子会考之所;科举制度废除后,该书院又被作为私塾设馆授业之所,为大湾发展培育了一代…[详细]
鹿鸣书院
  鹿鸣书院位于播植镇镇政府大院内。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民国年间重修,座东向西,为砖、木结构,总面阔21.6米,总进深8米,占地面积172.8平方米。原建筑分前、后两座,现仅存后座,外观为中西合璧。后座面阔9间,深三间十七架,楼高3层,每层楼的前部为方柱券廊,内为木板,每间用方形砖柱石托梁架。书院在民国时期曾是一所私立学校,又称鹿鸣中学。1941年抗战时期,广东省立肇庆师范(今肇庆市第二职业中学前身)曾搬迁到这里办学,师生积极开展敌后抗日地下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抗日爱国思想,培养了一批爱国学生和仁人志士,谱写过一段抗日救国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详细]
九江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位于白鹿书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四个院落。主要景观有门楼、崇德祠、行台等。这一组院落,因朱熹别号为紫阳,故名为紫阳书院。花岗岩门楼上,由冯友兰先生题写“紫阳书院”四字匾额。全院由中门分为二进。前院两侧有碑廊,总称为白鹿洞书院东碑廊。小院花圃中罗汉松、杜鹃、二度梅、梅、紫荆、柳杉、水杉、菊花、大理花以及各色盆景姿态万千。正北面为崇德祠。穿过中门,又是一方花圃,其间紫玉兰、桂花、小叶黄杨、冬青、柏树、罗汉松、菊花、红桃、碧桃、含笑、月季、茶花、大理花、麦冬等花木争妍。正北面为行台。紫阳书院似乎没有祭祀的庄重、讲堂的严毅,这里辟有号舍,当年的学子在这里下榻休憩。…[详细]
甲秀书院
  甲秀书院位于陆丰市甲子镇北门内。甲秀书院建于明代,历来为粤东文人会萃讲学之所。至今院内仍保存着不少历代的石碑石刻。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兴办中学,是个出人才的地方,省市的许多干部以及各个行业的许多骨干,都在这里念过书。擎天石位于甲秀书院的侧边,是一巨石,屹立耸拔,凌空而起,大有欲冲霄汉之气概。巨石腰部,长一方榕,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据说面对擎天石练功,能练出擎天的功力,故以后面石练功成为许多人的习惯。擎天石足有五、六丈高,两丈多宽。石之下面刻有四言诗,字大如斗,苍劲有力:“天开甲子,巨石临门。一声霹雳,震动乾坤……”其余诗句,因年久风化苔蚀,模糊不清。…[详细]
阖邑书院
  阖邑书院 位于新会市会城惠民西路。建于民国9年(1920年),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头门面宽五间,有木雕、砖雕和灰雕,装饰华丽。中殿前有月台,华板望柱雕饰简洁。第三进与第二进中殿相同,皆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高14米,梁架、驼峰、斗栱等木构件皆雕刻。顶部全用绿色琉璃瓦,石湾陶塑琉璃脊饰,灰雕精美。两旁为耳室厢房,一座座连接后排,也是画栋雕梁,扇门尽雕饰。厢房用作课堂,后楼前有亭台花园,原竖有明代成化年间陈白沙书的《游心楼》碑,现存新会博物馆。该楼毁于清初,故址建成书院后楼。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