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坪张氏厝屋俗名“张十一故居”,位于泗溪镇前坪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乾隆末年复造新屋,嘉庆三年二月(1798)峻工,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780平方米,深77米,宽75米,房屋44间,360根柱子,三进五厅,前后二院落,由门屋、一进别院、中院门台、二进正屋、厢楼、三进耳房等组成,配有鱼池、水井、花圃、仓库、酒房、马厩、苏州楼(已烧毁)等,设施一应俱全。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
![]() | 雅阳林一牧墓位于泰顺县雅阳镇,年代为清。林一牧墓位于雅阳镇百福岩村大坟岗,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为清奉训大夫林梦罴与妻董氏、庄氏合葬墓。距墓200米坟山东麓下,立有墓道碑。墓为扶椅式,整体均为三合土夯造,从上至下分为六级拜坛。墓室前方设仿木构神位牌楼,墓室外设两道墓圈,最-设护栏。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上交垟土楼位于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泰顺土楼并非泰顺传统的民居,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一种特殊民用防御式民居,主要分布于泰顺县毗邻福建省寿宁县、福鼎市的南部和西南部。上交垟土楼是泰顺首座土楼建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咸丰八年(1858)夏,太平天国石达开部攻克处州(今丽水),并占领了云和、景宁等地,逼近泰顺,民心惶遽,纷议迁徙。为保护数代人创下的家业,……[详细] |
![]() | 罗阳石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罗阳石亭位于泰顺罗阳镇三垟村菖蒲垄自然村,是古代泰顺通往温州驿道旁供人歇脚休息之所,亭旁古驿道蜿蜒曲折,路边一方小池,山泉清澈甘洌。石亭坐西朝东,平面纵长形(进深大于面宽),东面开敞,其余三面均用蛮石砌墙围护,屋顶歇山式。平面柱网分布颇有特色,前檐减柱为一开间,利于路人进入;室内分作三间。进深梁架为四架梁带前双步后单步,脊檩下刻有“……[详细] |
![]() | 塔头底古村落为季姓家族聚居村落,始祖季茂龄祖居青田梅岐,明成化四年(1468)进士,曾任高邮州尹,后入翰林,但不久后即辞官返乡。明正德戊寅年(1518),季茂龄迁至泰邑牙洋八都大坪后湾居住,到清康熙己未年(1679)时,其后裔德重、德立二人游经塔头底,“观其山川秀丽,竹苞松茂”,是居住的佳地,遂决定移居此地。塔头底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至今仍保存着7座清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包括……[详细] |
![]() | 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挺进师共同开辟的游击根据地。1936年3月,在这一带活动了近半年的红军挺进师主力部队和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为有效地统一领导由闽东方面原创建的各级地方党组织和由临时省委新创建的地方党组织,决定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并调派闽东特委郑宗毓任浙南特委书记。浙南特委成立后,不断扩大和巩固根据地,范围包括泰顺、平阳(含苍南)、文成、福鼎等县。1938年3月,……[详细] |
![]() | 1935年8月初至9月底,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尔后,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主力部队转战闽浙边,于同年10月5日在福建省寿宁县含溪村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一部会合。双方当日移驻郑家坑村并举行了联席会议,刘英建议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并对有关事宜进行酝酿。是年11月7日,双方在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小宫庙召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决定由刘英任临时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详细] |
![]() | 1929年,泰顺全县遭受百年罕见的旱灾,而国民党政府不顾农民饥荒,于1930年1月初在全县推行量田加税政策。泗溪白粉墙村的木偶艺人曾官遇忍无可忍,起来反抗。他和曾清连、包从建三人以“青帮会”的民间组织形式吸收了大批贫苦农民入会,提出“除捐灭税,反对量田”的口号,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武器,并拟定了-计划。4月12日,农民武装队伍首次在泗溪南溪与国民党浙保四团一个连交战,国民党兵败逃,缴获洋枪5支。6月……[详细] |
![]() | 林秉权(1902——?),又名良恕,留学苏联时改名游策,泰顺县包垟乡林岙村人。在温州中学就读期间,参与声援五四运动。1923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与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关系密切。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泰顺籍第一位中共党员。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返回泰顺组织救国会,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1927年春,党组织委派他到武汉领导商民协会工作。同年11月抵达莫斯科。先入……[详细] |
![]() | 白柯湾战斗,又称三条岗战斗,是红军挺进师在泰顺较著名的战斗之一。 1936年2月7日,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第三纵队(四、五支队)和师直属队、重机枪班、警卫队等共200多人,从文成县珊溪镇经峰文乡、松垟乡灵家山村,进驻九峰乡白柯湾村修整。第三天午饭前,交通员报告:国民党浙保第十大队第三中队从九峰村下来,已到了前坪仔村。粟、刘毅然决定集合部队,在刘英作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后,粟裕下达了战斗指示:警卫班……[详细] |
![]() | 1947年11月21日,中共浙南特委决定撤销浙闽边区委员会和泰顺县委,成立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直接领导泰顺县各区委,并指导鼎平县委和福鼎县工作委员会。是月26日,浙闽边中心县委在泰顺县九峰乡田坪仔村宣布成立,陈辉任中心县委书记,任曼君、郑衍宗为常委,林永中、刘宝生为执委,王烈评为候补委员,任曼君为组织部长。县委辖泰东北、泰东南、泰平、泰西南四个区。中共浙闽边中心县委成立后,着手恢复抗战时期遭到破坏……[详细] |
![]() | 泰顺县是革命老根据地,1923年,泰顺籍青年林秉权在上海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浙江省委派员到泰顺从事革命活动,后在泰顺组织了一支800多人的农民武装;福建省党组织也先后在泰顺边区一带开展过活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泰顺县是红军挺进师和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浙南特委活动的重要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泰顺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详细] |
![]() | 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中共闽东党组织开始向泰顺发展。泰顺县洲岭乡与闽东的寿宁、福安交界,于是,闽东党组织便首先进入这一带活动。是年3月,中共福寿县委第一(含溪)区委在洲岭乡上庄村建立了泰顺境内第一个党支部——岭上湾党支部,雷德如任书记。同月,福寿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建立了泰顺境内第一个红色政权组织——岭上湾苏维埃政府,魏朝金任主席,岭上湾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划归泰东区领导。1935年5月,……[详细] |
![]() | 1935年冬,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泰顺东部及邻县边区,开创革命根据地。灵家山村作为泰平区革命根据地的心腹地带,是红军挺进师的常驻地。灵家山群众帮助红军在此搭建的草屋多达22座,并建立了谷公寮交通站。1936年4月,中共瑞平泰县委泰平区委灵家山党支部成立,书记周尔有,领导灵家山、古铜坑、乾头仔3个村的十几名党员开展革命工作。当时总人口120余人的灵家山村,为红军送信、买粮、放哨的就有30人。是年 ……[详细] |
![]() | 九峰乡是泰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11月7日,红军挺进师与中共闽东特委在白柯湾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以刘英为书记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此后,浙江和闽东的党组织迅速发展,在九峰乡先后建立中共泰平区委及前坪仔、山后、赤水溪、半岗、九峰、湾头、石门党支部。1936年8月,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和瑞平泰中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在白柯湾、山后、前坪仔等村组建红色政权,开展分青苗、分土地斗争。抗日战争爆发……[详细] |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Email:bytravel666*163.com(*改为@) 晋ICP备202301601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