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文峰塔位于乐昌市乐城镇塔岗岭。始建于宋毁于元。原为砖塔,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韶州知府符锡重建,改石砌。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石塔,高约19米,檐角翘起,石雕吻兽装饰。首层每边长2.4米、壁厚2.1米,一至三层设有拱形门,四层以上不开门窗,仅在塔壁上打凿出壸门,第四层的壸门额上雕童子像。塔刹石质,葫芦形。1987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红梅司城位于南雄县梅岭镇中站村,又称中站城。据清代《直隶南雄州志》所载,此城修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二月,曾为红梅司巡检署。该城坐西向东,呈方形,面积3.2万平方米。墙基用青灰色岩石砌筑,其上为夯土墙,现南墙残长20米,高4米;东墙残长25米。城中保存有用青砖建造的房子,青砖铭文“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造”。可知清代曾重修。……[详细] |
南雄 南门城楼 位于南雄市雄州镇中山街。城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经历代重修,在麻石砌基上有规格不一的青砖砌墙。城楼通高14.5米、进深17.35米,南面宽18.7米、北面宽20.2米,西侧置1米宽石质阶梯,可登临。城门高3.9米、宽4米,外两侧置碉楼,各宽4米、通高9.5米。平面为“凹”字形。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城门上建南薰楼阁,重檐布瓦悬山顶,楼面宽五间17.85米、进深17……[详细] |
韶石寨群位于曲江县东北部,横跨多个镇。年代为宋至清。分布面积150平方公里,东至周田镇,南抵大桥镇,西到犁市镇矮塞村,北达黄坑镇人面石。包括有30个古山寨和7处岩庙。这些山寨是历代村民为避世乱而各自据山构筑,有打锣寨、马鞍寨、白寨、旗杆寨、笼盖寨、长寨、评公石寨、猪盆寨、大寨、棉寨、鸡公寨、铜鼓寨、东山寨、木坪寨、樵山寨、背子寨、打鱼公寨、金竹寨、泥寨、柳州陂寨、乱石滩寨、牛栏寨、五段寨、钓钩寨、……[详细] |
翰亨围位于曲江县灵溪镇上洞大围村(又名大围)。始建于明末清初。据大围村《黄氏族谱》载:“无奈后期转朝换国,普省额外加征,强盗大贼,搜杀民命,各处修造围寨,诚惶诚恐……。遂集众商议,请来湖南工匠,筑墙围村,自得安宁”。该围为不规则圆形,面积约2.7万平方米。墙高7米、墙厚1~0.9米、周长625米。墙顶可行人,有墙垛枪眼。正门在北,南设一门,东设二门,共四门。每道门顶原有更楼。围门及墙体均用花岗岩条……[详细] |
大安坪村古民居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红梨村民委员会大安坪村。清代可加民居,一组为前后六栋平房,坐东南向西北总面阔55米总进深56米。每栋中间为大厅(祖堂)左、右两边为住房,两厅四房组合,悬山顶盖青瓦。有6个大厅前后贯通的民居当地少有。一组为方楼平面呈方形边长15.5米、五层高约18.6米。圆拱门匾《竹苞松茂》咸丰十一年。红砂岩墙脚青砖墙,炮角稍凸出,内有木梯刻登楼。对研究客家民居有参考价值。……[详细] |
刘屋村民居位于韶关市始兴县司前镇刘屋村村民委员会刘屋村。该村由民居和围楼组成,民居座北向南,面阔52米、进深35米。中间祖堂(大厅)两侧民居,住宅有三头斗门东南西各一头门称头门。围楼东西向长74.5米、宽26米。西面眉匾《伟堂》,东面眉匾《荣光》清朝道光甲辰年四层约13米外层呈回字形。民居和围楼青砖木质构筑形成一个整体。对研究清代客家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
云祖仙庙在乐昌市两江乡凰落村云祖峰顶。为拱券式无梁殿。拱圈石用纵联砌置法构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乾隆年间二次重修。面阔一间5.5米、进深一间8.4米。拱顶至地面高3.45米。门额上置一石匾,阴刻“云祖仙”三字。庙内两壁镶砌碑刻25通。……[详细] |
永初公祠 位于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面积609平方米,为五进四合院式建筑,硬山顶,以阴阳板瓦覆盖,梁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正门石匾,镌刻“长安围”三字。二进,前有门槛,后有屏风。越过二进,麻石砌结天井,两旁砌4米高照墙。三进、四进构造大体与二进相似。五进后壁中央置神台祖牌,上刻“永初公祠”四字。……[详细] |
始兴学宫 位于始兴县城东始兴中学校园内。据民国15年(1926年)《始兴县志》记载:学宫,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后数易其址。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改建。学宫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总面阔39米,南北总进深94米,面积3666平方米。除大成殿基本保持原貌外,其余建筑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大成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面阔五间20.19米,进深三间,18.88米,面……[详细] |
南雄学宫大成殿位于南雄县雄州镇爱民路县政府大院内。明建文元年(1399年)创建,成化年间扩建,后经多次修葺扩建,面积3万平方米。现学宫仅存大成殿。殿置于砖石混砌的高台上,台高1.1米。殿面宽五间18米,进深三间13米,通高10.85米,重檐歇山顶。下檐斗栱均为柱头科造,上檐柱头科为七踩重翘无昂计心造。梁架为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柱网为横6、纵4,共24根。方形抹角石柱,鼓形石柱础。殿内梁架均描绘彩……[详细] |
普同塔位于仁化县丹霞山下层风景区锦石岩前方,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为锦石岩僧众所建。塔平面八角形,三层,高3.6米,为楼阁式石塔,红砂岩石砖砌筑。塔正面基座前置石祭台和香烛台、石香炉。首层拱券形龛内嵌墓碑,楷体直书阴刻碑文“历代禅师之灵塔。”第二层下面中嵌长方形塔名碑,阴刻楷体横书“普同塔”三字,上款为“南明永历戊子孟夏立”,下款为“刘曰秋书”,因碑严重风化,有些字无法辨认。各层塔檐檐角上……[详细] |
澹归和尚墓塔 位于仁化县丹霞山海螺岩内。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为六角形实心石墓塔。墓塔以座、身、刹三部分组成,高2.2米。六角形须弥座高0.75米,束腰刻莲花瓣纹。塔身高1.09米,北面楷体直书阴刻碑铭为“别传寺开山澹归释老和尚墓”。澹归是别传寺开山祖师,俗姓金,名堡,字道隐,号卫公,杭州仁和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明亡后,不甘……[详细] |
李公崖墓 位于始兴县花山乡九莲塘村北山崖洞内。是一处明清时期把棺木葬于崖洞的墓地。岩洞长30米、高2.5米、进深2.5米。洞口朝南。有洞穴墓12座,砖室墓10座。洞穴墓的洞口用青砖砌封门,其中一处有3具棺木并列平放,绘朱色图案。砖室墓分布在洞穴墓前面,多数墓的前半部分突出岩唇外,有单室和双室。封门分别有“李氏佳城”、“万历癸已年秋”(1593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光绪十三年”(1……[详细] |
刘天锡墓位于乳源县侯公渡镇九仙寨下舂岭山顶,墓建于南宋,以石块垒筑。东北向,占地约200平方米。刘天锡,字梦征,号东齐,原藉江西清江人。南宋贬官韶州任司理,宋乾道三年(1167年)创建乳源县治于虞塘、兼摄县政四年。宋乾道七年韶州知府周舜元赠匾曰“开乳元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