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红色旅游景点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0年地址: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石安村1940年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门镇石安村成立,下设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财政局旧址、司法科旧址、税务科旧址、公安局旧址等机构。抗日战争期间,石安村为离石的抗日指挥中心,组织发动群众建立了抗日救国各救会组织,以抗日救国为宗旨,动员全县人民抗战,先后有2200余名青壮年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为保护延安和晋绥分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9月中旬县政府机关迁出石安村。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一块可靠巩固的抗战大后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领导抗日反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把一个穷乡僻壤的晋西建成了一处沸腾着抗日救亡的热潮、回响着--涛声的一个团结、民主、进步的抗日大后方。……[详细]
贺龙路居
  贺龙路居地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北小店村,建筑面积120平方米。1937年8月22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所属部队和陕北红军第27军、第28军及独立第1师、第2师、赤水警卫营和总部特务团1个营改编为第120师,贺龙任师长,肖克任副师长,周士弟任参谋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9月,贺龙率120师渡过黄河进至忻州以北地区,10月,率部挺进同蒲路北段配合忻口战役,师部驻扎在五寨。太原失陷后,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在太原附近开辟游击战争,并担负开辟晋西北根据地的任务。11月中旬,贺龙率部经岢岚去岚县。期间路经阳曲北小店镇,贺龙在“永泉昌”商号住了两天,临走时留下第715团第3营,帮助北小店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同时发动组建游击6中队,在岔上组建游击7中队。旧居建筑形成于清代,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详细]
李连寿烈士墓
  李连寿烈士墓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东。李连寿(1916-1943),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人。12岁跟随在太原做买卖的舅舅在太原校尉营小学上学,1931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3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钢铁冶炼,1937年毕业分配到太原炼铁厂任技术员。1937年11月,他回到家乡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1940年后,李连寿先后任西阳曲抗日民主政府公安科长、财政科长和建设科长。1943年阴历七月,李连寿到龙王堂村征收粮草,因汉奸告密被日军抓捕,关押到太原日军司令部监狱。在狱中,李连寿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精神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在狱中墙上写下了“七月廿三遭奇祸,关口连日送宏部,日复锅巴三缺水,光闻臭气睡自由”的诗句。1944年农历八月,年仅27岁的李连寿被敌人在狱中折磨致死。李连寿牺牲后,族人将其遗体运回家乡葬入族坟。……[详细]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并入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第六批国保)时代:1938年——1939年地址:潞城市店上镇北村1938年10月至1939年7月8日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辗转56个村庄后,-总司令由长治市郊区移驻北村。是八路军总司令部东征第一次长期驻扎的地方,而后转移武乡县砖壁村。-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0中央北方局书记-、129师师长-、政治委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反围剿”、“反磨擦”斗争,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村旧址现保存6个院落,共有房屋175间,分别是总部、北方局、缮食科和警卫连、总部军法处、鲁艺驻地,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详细]
郑村烈士陵园
  郑村烈士陵园位于小店区黄陵街道办事处郑村社区西峰街25号。1948年10月5日,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发起小店镇之战,拉开了太原解放战役的序幕。10月15日,小店镇之战结束后,解放军挥师北上,由南北插入东山西侧的孟家井,以切断东山之敌归路。经过两昼夜战斗,完成了切断东山之敌归路的任务,粉碎了阎军经营多年纵横数十里的坚固防御体系。196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郑村烈士陵园,将孟家井、王虎梁、北格等地散葬的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烈士的遗骨迁此安葬,奠基树碑。烈士墓分布于墓区北部,建有墓冢1265座,共安葬烈士1531名,其中280名无名烈士分葬于后排14座大墓中。1988年,此处被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被太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坐落于长子县城北关外的北高庙遗址上。因该庙坐落在古城北,地势高昂,故统称为“北高庙”。 北高庙顶部海拔1080米,为全城制高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部队于1945年8月22日抢占长子,占据北高庙,9月13日,作为上党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北高庙攻坚战”在此打响。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先烈业绩,中共长子县委、县民主政府于1946年元月将“北高庙”辟为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铭记着2328名烈士的英名,掩埋着部分先烈的忠魂。1991年薄一波为北高庙题写了“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的门匾。1997年、2006年进行了改陈扩建。为山西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现在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五台县南茹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翌日,到达五台县城。五台县举行了欢迎大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当日下午,总部驻南茹村。-和彭德怀等同志在这里战斗40余天,他们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创建了五台游击队。一二九师曾路居五台东冶镇,一二九师副师长-回到久别的故乡,在东冶沱阳学堂作了抗日救国的演讲。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2013年5月,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黎城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5年8月-10月地址:长治黎城县县城正街天主教堂北侧上党战役时,邓小平曾在这里作战前部署。指挥部旧址,坐西朝东,并列两个单元,皆为两进院落,北院后为二层出厦楼房七间,南北两侧也为二层楼房各三间,中有过厅七间,前有南北厢房各三间,邻街房包括门楼七间,俗称开裹三。南院布局形制相同,规模比北院略小,门楼已改建,正房、过厅、邻街都为五间,称五裹三。两院皆保持清末民初地方民居建筑风格,总计房屋54间,占地面积1652平方米,正楼位于最西端地势最高处,突出了重要地位。两侧由南、北厢房等建筑组成。院落整体排列有序,房屋错落有致。民居建筑做法朴实、简约,保持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真切的表现了时代风格。……[详细]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位于沁源县城十字街西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太岳区党委为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牺牲于太岳革0据地的先烈,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   陵园于1949年8月1日奠基动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陵园座北向南,可分三个部分。进入园门,两侧是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正面是屏风。屏风开左右两门,供行人通行,屏风后小广场北面是纪念堂, 从纪念堂两侧大门入内,院中高耸着烈士亭。烈士亭坐落在9级台阶之上,呈方型,每面四柱通天。亭高三层。登阶入亭,居中是烈士纪念碑一通,四壁是-、安子文、刘开基等同志的题词。-同志的题词是“为抗日战争和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在烈士亭前左右两侧建有两座纪念亭。亭的台基低于烈士亭,为四柱四门方型结构。左边的叫“光荣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右边的叫“胜利亭”,是为纪念解放战争胜利的。在胜利亭和光荣亭前面正中处,还建有一座小巧……[详细]
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
  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位于汾西县对竹镇刘家庄村,时代为1937年——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马王庙、义和桥、贾在中等29个革命故居及民居院落,游击支队医疗驻地(野火台28孔土窑洞),七沟八梁一面坡上零星分布的土窑洞67孔。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刘家庄马王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北向外延伸600米;东向外延伸260米;南向外延伸270米;西向外延伸740米。南北长约929米,东西长约1020米,面积941093平方米。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北向外延伸1020米;东向外延伸467米;南向外延伸260米;西向外延伸250米。南北长约2200米,东西长约1735米,面积4121734平方米。……[详细]
陈毅路居地(兆峰兵站)
  陈毅路居地(兆峰兵站)位于古交市原相乡兆峰村。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八分区负责保障延安和各根据地之间的交通安全,担当着接送过往干部、文件、物资等任务。这条交通线在八分区境内不仅要经过汾河、同蒲铁路、太汾公路等日军的-线,还要通过近百里行程的平川敌占区。为了完成繁重的护送任务,八分区在兆峰等地设立兵站,由武装部队组成的交通队接待、转送过往干部和物资。1943年11月8日,毛泽东电请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到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4年2月11日,陈毅一行由太行二分区同蒲支队护送过汾河进入晋绥八分区,因气候寒冷,有人冻坏了脚,陈毅一行只得以牛车代步。在八分区交通队的接应下来到古交兆峰兵站。在兵站,陈毅触景生情,怀古喻今,写下《过汾河平原》。……[详细]
“四八”烈士殉难处
  “四八”烈士殉难处“四八”烈士殉难处(第一批省保)时代:1946年地址:兴县城东南东会乡寨上村北黑茶山山侧1946年4月8日,0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新四军军长叶挺、0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贵州老教育家黄齐生、十八集团军参谋李少华和随行人员魏万合、赵登俊、黄晓宏、高琼等16人,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天气恶变,迷失航向,于下午二时左右,在此山失事,不幸遇难。为了纪念诸烈士和教育后代,山上立有“殉难处”石刻一处,山下立有石质保护标志。当地政府在殉难处专门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建筑为四合院形式,四面有硬山顶大厅5间,东西有配房6间,南有大门,简单的斗栱结构和绘画装饰。室内陈列有烈士灵位、记事碑、简历碑。……[详细]
睦联坡烈士陵园 (古交革命斗争纪念馆)
  睦联坡烈士陵园 (古交革命斗争纪念馆)位于古交市常安乡睦联坡村东山上。陵园布局呈阶梯分布,分三大区域,依次为纪念碑、纪念馆、墓区。1944年7月,为纪念晋绥八分区英勇献身的烈士,晋绥八分区党政领导决定在纪念抗战爆发7周年之时修建抗日殉国烈士纪念碑。殉国烈士纪念碑下部正面为 “晋绥边区第八分区党政军民殉国烈士纪念碑”19个宋体字,碑顶屹立着为抗日而献身的人民战士的英姿石雕像,碑阴为李恽和慕湘撰写的碑文,两侧镂刻着1209名殉国烈士的英名,上部镌刻着贺龙、关向应、周士第、续范亭、林枫、吕正操等边区领导和罗贵波、康世恩等分区领导人的题词。2000年,睦联坡烈士陵园被太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还是古交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滕嗣坤烈士墓
  滕嗣坤烈士墓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大夫庄村灵堂湾范补兰后菜园西北角。滕嗣坤(1913-1941),曾用名滕代吉,湖北麻阳人。1938年奔赴延安,经滕代远介绍,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曾任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7团第2营第6连排长。1941年秋,第358旅第7团第6连在大夫庄村驻扎时,与进村“扫荡”的日军激烈战斗,滕嗣坤等八路军战士英勇牺牲。据村民回忆,战斗结束后,当地民兵将牺牲的烈士掩埋在村南和村北的灵堂沟,未用棺材,也没有作任何标记。20世纪90年代,村民在开垦果园时发现烈士的遗骸。2010年,在开展革命遗址普查过程中,根据村民回忆,经与湖北麻阳史志部门联系,确认了烈士的身份和掩埋地。……[详细]
八路军军工部垂阳兵工厂旧址
  八路军军工部垂阳兵工厂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5-1947年地址:长治市潞城市史廻乡垂阳村中,地处县城的西北,距县城2公里垂阳八路军军工部第六兵工厂旧址,位于玉皇庙,南北长47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1316平方米,是潞城市抗战时期保存较好的兵工厂。当时兵工厂有200多人,主要制造-头、60炮弹等,机械设备安装在玉皇庙大殿内,搅冲机、皮带床、发电机安装庙的东面,配备铁匠、锻工、电工等,兵工厂试验场选在安居村北。在革命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垂阳八路军军工部第六兵工厂旧址生产了大量的-弹,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作战,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历史功绩将永垂史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