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红色旅游景点

茨坪毛泽东同志故居
  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此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多次在这里部署战斗,粉碎湘赣敌军多次军事进剿。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惯称它为白屋。这栋房子共有44间,五个天井,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首次到达大井时就住在这里,此后便成为毛泽东在大井的住地。当时还住有五户农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装。1929年1月底,这栋房子被敌人烧毁,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的两棵树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1960年,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作为纪念。屋前的那块大石头因毛泽东时常坐在上面看书读报、批阅文件,被人称为读书石。自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0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详细]
康都会议旧址
  康都会议旧址(含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电台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康都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宁家大屋))位于南丰县太和镇康都村,含毛泽东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近现代史迹。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谭震林、周以粟,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王稼祥,军队和地方负责……[详细]
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位于青原区东固畬族乡中心,1977年建馆。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前后两栋,院内翠柏蓊郁,花卉茂盛。该馆集中反映了东固革0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这句曾在中央苏区广为流传的乡村俚语,形象地描述了革命摇篮井冈山和李文林式的根据地东固山的联系,揭示了东固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0在江西境内创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吉安,吉水、泰和、永丰、兴国五县交界地区。它从1927年9月到1929年11月间,历经创建、巩固、发展阶段,从1930年开始融入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并成为中央苏区的版图。其革命斗争历史一直延续到主力红军长征,时间长达七年之久,成为土地革命时期江西人民斗争的旗帜。东固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一起,构筑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大基石。东固红色割据……[详细]
古城会议旧址
  古城会议旧址位于井冈山龙市景区,在龙市镇东北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绮丽的地方。古城会议旧址就坐落在古城街旁,原为联奎书院。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抵达古城,当天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湘赣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的方针,并做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定,史称“古城会议”。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来到古城,当天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前敌委员会委员、工农革命军营以上的党员干部及宁冈县党组织的负责人和袁文才的代表,共四十多人。会议历时三天,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讨论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以及争取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等问题。古城会议是三湾前委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这次会议确定在湘赣边界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决策,为此后的井冈山革命根……[详细]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广昌县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间,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范围包括赤水镇以南驿前镇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合称“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至今这一带仍保留有许多红军所挖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红军标语。大寨脑位于赤水、贯桥交汇处,向南延伸,连接高虎脑山脉,是通往驿前、石城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驿前、石城,保证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顺利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旬,红三军团34师、红一军团15师(即少共国际师)在此依托有利地形布防。7月21日拂晓,敌汤恩伯……[详细]
吉安将军公园
  吉安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等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开国将军数量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二),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200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吉安县在县城东部庐陵大道与吉安大道交汇处兴建了一座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城景观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将军公园。将军公园占地面积80亩,2007年8月1日对外开放。主要内容为主题雕塑、将军塑像园、浮雕墙、碑林和革命英雄纪念碑等:主题雕塑以独具特色的“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事件为内容设计建设;将军塑像园树立了-、梁兴初、梁必业、刘西元、肖望东等46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半身铜像,将军铜像个个栩栩如生,既透出了将军的威严与庄重,又富有亲和力,塑像基座用花岗岩建造,上面刻有将军的生平简介与建立的功勋;浮雕墙取材于毛泽东同志“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的名……[详细]
渼陂毛泽东旧居
  渼陂毛泽东旧居位于文陂镇渼陂村。1930年2月举行的“二七”会议期间,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地方。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交通路线:渼陂位于吉安东南22公里处,属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从吉安青原汽车站乘专线车前往约20分钟车程。吉安市分为青原区和吉州区。两区被赣江相隔,2号和10号公共汽车在两区之间行走。青原区:吉安火车站,青原汽车站。吉州区:城南汽车站,城北汽车站,长途汽车站。……[详细]
沙洲坝大礼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老茶亭。系座西北朝东南,砖混结构,主体建筑是八角楼,从地面到屋顶,分厅堂、楼座和屋顶三层,内有10根水泥园柱,14道门,17个百页窗,占地1500平方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于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落成。由钱壮飞设计,袁福钦任工程指导。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土地法、婚姻法等法律法令,选举了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号召民众保卫红色政权,支援革命战争。此外,还在这里召开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红军主力长征后,大礼堂遭敌人拆毁,1956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暨全国审计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瑞金沙洲坝红井景区内。20世纪30年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建立统一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的同时,也建立起统一的财政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之所以建立审计制度,主要是由于革命根据地财政状况十分困难,武装起义初期,各地区在“打土豪、分田地”过程中又出现了乱没收、乱征税和开支无计划的混乱现象。红军三大纪律中明确规定“一切缴获要归公”,但是归公的财物如何管理、如何避免财政管理无政府状态和--浪费舞弊行为等问题十分紧迫。党中央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保障供给、加强财政整顿、堵塞财政支出漏洞,决心要建立并强化统一、严格的财政管理机制和审计制度。在中央苏区,对于审计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对审计机关的功能定位,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在中央审计委员会建立前,苏维埃政府曾探索过设立中央审查委员会监督……[详细]
康都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太和镇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谭震林、周以粟,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王稼祥,军队和地方负责人袁国平、谭政、蔡会文、宋任穷、古柏、郭化玉等16人参加了会议。“康都会议”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经验,决定加强政治宣传工作,加强红军和地方武装建设,征集资材,节省开支,以保证军需,会议还研究了第三次反……[详细]
上井红军造币厂旧址
  --红军造币厂位于井冈山市的上井村,距茨坪西北大约6公里,与“百竹园”毗邻。--沿用了墨西哥银元的模具,正面打了一个“工”字,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最早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造币厂前面摆着一个巨大的“工”字银元模型,可以拍照留念;里面还摆放着当年的机器,还有各种实物,集币爱好者不能错过的地方。--另外这里还记载了一个跟“工”字银元有关的动人故事,大家可以请个解说员,去了解一下,体会一下革命胜利背后的艰苦,我们的胜利多么伟大。红军造币厂位于井冈山市的上井村,距茨坪西北大约6公里,与“百竹园”毗邻。井冈山革0据地自创建以来,由于敌人的经济-,物资奇缺,物价昂贵,军民生活处于极度困苦之中。为了活跃根据地的经济。1928年5月,在王佐的建议和推荐下,红军军部将军民们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大量的首饰和银器具等,运用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请谢火龙、谢官龙等谢氏兄弟为师傅,在……[详细]
三湾改编纪念馆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长途跋涉、艰苦转战,于9月29日抵达永新三湾村。在这里,毛泽东亲自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内实行党代表制度和民主主义,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铸造了我军的军魂,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是我党政治建军的开端。三湾改编纪念馆位于江西省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上世纪90年代,该馆利用简易的平房作为展馆,对外展出三湾改编图片展。2003年,永新县将原展馆拆除重建,并对基本陈列作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2005年3月,三湾改编纪念馆新馆落成并全面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3平方米。2008年,借三湾改编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基地的契……[详细]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左坊镇后龚村“后龚祠堂”。祠堂已有400多年历史,坐南背北,四面砖墙,占地700多平方米。厅堂内一律青石板铺地,两边厢房由木板缀贴;分上下两厅,中间有一天井,房梁为穿斗式屋架,由32根硕大的圆木支撑着;下厅装有一扇木质双合大门,正对着一望无垠的田畈;两边耳门,仅容一人穿行,一门直通村中,另一门则通往山林。1933年1月4日,红军在南城县黄狮渡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俘敌3000余人,内有敌旅长周士达。战斗结束后,傍晚时分,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军团共3万多将士进入左坊一带扎营驻防。朱德总司令也越过猫儿岭,来到后龚村,并把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后龚祠堂。政治部驻王家仓。朱德住在祠堂左边一农户家里,中间隔着一片竹林。为了防止国民党飞机空袭,第二天刚蒙蒙亮,朱德总司令便带着十几名战士,在祠堂边的竹林里挖了一个大地洞,有两个洞口进出,洞内可以放两张八仙桌,能坐十多个人,这里也……[详细]
红军楼旧址
  “红军楼”旧址: 位于瑶圩乡万石塘村。万石塘是乡里具有悠久历史的大村,村内遍布明清时代的古民居。“红军楼”原名“冠美祠”,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石结构。1932年7月下旬,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赣东北省军委书记邵式平先后三次到万石塘视察。1933年,红十军千余人南下与中央红军会师时,在该村驻扎5天,其间镇压了大恶霸、湾头土膏和伪自卫队长。指挥部设楼内,至今墙壁上还遗留有标语。红军撤离后,仍称此指挥部为“红军楼”。“红军楼”属两进式,上进两边房间上设有楼。面宽14米,进深19.7米,墙高7.6米,占地面积275.8平方米。墙的下部石板两层砌成。门前上方石板雕刻有精美图案,文革期间部分破损。门两边石板上阴刻楷书门联一副完好。祠内穿方雕有精细花纹,历历入目。天井南、北两边墙壁上均留有当年红军书写的10条标语,白底黑字,毛笔书写。由于年久,一部分墨迹无法辨认,比较清晰的有:“铲共团是豪绅地主国……[详细]
渣津烈士陵园
  渣津是修水县西部重镇,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殷商时期古艾侯国都城所在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修水苏区的中心区域。 1927年8月下旬,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和四团驻扎渣津,9月9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师部机关驻扎于渣津万寿宫,10日,在万寿宫后大沙洲召开了数千军民参加的誓师大会,号召工农大众团结起来,拿起武器同-反动派作殊死的斗争。1928年8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率领红五军进驻修水,9月29日,在渣津桂花桥头全歼敌朱培德部一个宪兵营后,辗转到达台庄,进行了著名的台庄整编,恢复重建了0湘鄂赣边特委。1930年底至1931年初0赣北特委(后改为赣北分区委)曾驻扎渣津黄泥湾,领导赣北党组织和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同时这里又是0修水中心县委、0修水县委、修水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是驻修水上衫的0湘鄂赣省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门户,湘鄂赣革0据地反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