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罗塘谈判旧址位于寻乌县罗珊乡原乡政府院内。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准备长征前夕,根据朱德、周恩来指示,中央派何长工、潘汉年从会昌来到罗塘与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代表杨幼敏等进行秘密谈判,谈判获得成功,并达成5项协议。罗塘谈判的成功,为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顺利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二、三道--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我党我军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是我党统战工作的光辉典范。旧址建于1……[详细]
  太阳寮山摩崖题刻岩画,是高安文物普查工作队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寮山山顶发现,《江西日报》在一九八三年五月曾作过报道。寮山,是高安的历史名山,位于高安太阳镇西北的寮山村委会黄家村,背接灰埠、相城,南接太阳镇,距高安约38公里,海拔224.1米,山麓至山顶约2公里,寮山素有“寮峰挹秀”之称,山顶原有二将军庙,在文革时期被毁。山巅两块巨石,陡耸如峭,崖面刻有宋、明时士宦,高僧游寮山的题记和杂记,并刻划马、……[详细]
  江湾是一方风水宝地,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绿茶、雪梨久负盛名。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出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有25人,是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保存完好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民居。江湾村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古称“云湾”,居民多为江姓(据说由萧姓……[详细]
  庐山毛泽东旧居位于九江市庐山市庐山风景名胜区芦林1号。位于庐山芦林湖畔,建于1961年,人称芦林一号别墅。别墅主体建筑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1961年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和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生活、工作。旧居于1984年改作庐山博物馆馆舍。其中毛泽东同志在庐山工作、生活的卧室,依然原物原样保存,供人参观,教育大众。199……[详细]
  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解放居委会建国路12号,原为管氏民宅,民国初年建筑。旧址砖木结构,坐东朝西,四合院两层楼,面阔22米,进深14.6米,高6.5米,占地面积为321.2平方米。1929年4月8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首次进占于都,红四军政治部驻在这里,前委书记毛泽东住在右厅厢房。红四军驻于都时,帮助创建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详细]
  慈化寺历史悠久,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天下第一禅林”。慈化寺由开山祖师普庵于公元1166年在慈化镇南泉山创建,是江右佛教大道场之一。规模最大时占地6万余平方米,有殿堂10座,东西24寮,总2000余间。因历代战火破坏,先后多次重建。站在寺前向上望,山门正中刻有“海阔天空”四个雄浑大字。门前两座石塔,直插云霄,气势不凡。慈化寺左边建有观音阁,里面供奉着观音,每天无数的善男信女前来求子祈福。2013年……[详细]
  古樟毛泽东旧居地点:石城县琴江镇古樟村事情发生年代:1929年3月旧居为熊氏民居,牌楼大门,砖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悬山顶,分前后厅,面阔11.75米,进深21.15米,厢房、横屋共14间,前有庭院,占地面积378.3平方米。1929年3月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从广昌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首次来石城,居住于此。红四军进入石城当天,在古樟村召开了劳苦群众大会,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进行武装斗争……[详细]
  上宝祠堂群位于县城东北面约四十公里的马安乡上宝村。为宝溪钟氏宗祠,由十八座紧密相连的大小宗祠组成,现保存好有钟氏宗祠、东岗公祠、北茂公祠、斗山公祠、北山公祠5处。始建于明朝末年,清康熙、乾隆、光绪、民国等历代均进行过维修和增建。祠堂群中以主宗祠“世德堂”规模最大,为三井五厅,其它分宗祠均为一井二厅,并以主祠为中心左右分布,总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分“专祀型”祠堂和“居祀型”祠堂。祠堂群中除德宣公……[详细]
  涌山洞遗址位于乐平市北33公里的涌山镇涌山山腰部岩洞内。洞内高9米,宽15米,长约200米。 196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进行考察发现,洞口附近堆积物分四层,在第三层0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石英质石制品,其中一件人工痕迹清楚,伴出的动物化石有豪猪、黑鼠、剑齿象、犀牛、水牛、羊、水鹿等。 经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专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鉴定,涌山洞遗址发现的化石属……[详细]
  樟树市义成镇太和村城湖组城湖古桥入选古建筑类文物,为该镇第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湖古桥是石梁泥状结构,桥体长35米、宽1.8米,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期,至今有320多年历史,为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城湖古桥系山砂、石灰、糯米、红壤土、青石板、实木混筑而成,桥长51.8米、宽3米、高9.6米,有桥洞7个、桥墩8座。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期,至今有320多年历史,为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古桥对岸为城湖……[详细]
  中共江西省委旧址位于兴国县城红军大道(牛坑塘)。1931~1932年中共江西省委设此办公,期间领导全省人民在扩大红军、支援前线、发展生产、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苏区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绩,为巩固扩大根据地和改善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省委对兴国工作的指导尤为关注,指导兴国县在苏区各项工作中创造第一等工作,成为著名的苏区模范县。1932年省委书记李富春在《江西兴国扩大红军的记录》一文中,总结和推广了……[详细]
  时代:三国·吴类型:古墓葬地址:南昌县小兰工业园区(赣发公司院内)简介:该墓位于原小兰乡小兰村西2华里之西岗山、现为小兰工业园区的赣发公司院内,占地面积177.8平方米,墓室面积55.43平方米。墓为砖石藻井、攒尖顶式,平面呈十字形,有东西耳室,西耳室后另有一全封闭小耳室,铺地砖为人字形排列。整座墓葬保存基本完好。1978年底,小兰乡开山造田时因推土机推开墓顶而发现此墓。该墓早年曾经被盗,清理时在……[详细]
  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于都县贡江镇解放居委会建国路27号昭忠祠,清代末年建筑。旧址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砖灰瓦,硬山顶,二井三厅,门面为八字牌坊式。面阔3间9.4米,进深36.4米,高7米,占地面积342.16平方米。1929年4月上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于都,帮助建立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其办公地点设于此,随着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的建立,于都县东、南……[详细]
  古柏烈士故居(司马第)位于寻乌县晨光镇沁园春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座西北朝东南,面阔三间,二进三厅二厢房一围拢,砖木结构,抬梁式悬山顶,整栋建筑呈正方形,面宽进深均为90米。围屋外墙体用河卵石垒砌或用三合土夯筑,门楼门额题有“司马第”三个大字,上、中、下厅用12根对称木柱支撑,中厅天花置一八角形藻井,厅堂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美。围屋右侧建有一座用河石、三合土夯筑而成,高16米,边长15米共五层的正方形……[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上阳居委会,系杨氏宗祠,并排五祠(即:朝奉、时省、时泰、孟舟和中宪第),全系砖木结构,座东北向西南,硬山顶,两厅一井或三厅两井。朝奉祠建于明朝万历戍申年,时省祠建于清乾隆戍辰年间,时泰祠建于1830年,孟舟祠建于1921年,中宪第祠建于1785年,五祠总面积为3056.73平方米。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于1932年夏在这里成立,肖劲光、何长工、刘伯承、叶剑英先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