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文物古迹介绍

豆各庄塔
  豆各庄塔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崇各庄村西约200米的台地上,始建于明代,八角形,通高约15米,塔基的须弥座束腰间,八面砖雕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的八宝图像,座上端为上下3层砖雕莲瓣,塔身八角柱形。东面辟券门,其它各面分别开设砖雕的假门、假窗,塔身之上是9层仿楼阁建筑,第l层檐下装饰斗拱,其它每两层榴之间做成仰、覆莲瓣,檐子为叠涩式,塔刹由下大上小的两层砖雕莲花组成,这座塔的特点之一是采用莲花装饰的成分多,整个塔由座上的3层莲花托起,每两层檐中央又装饰上下对称的仰覆莲瓣,共有8层之多,再用莲花封顶。……[详细]
房山古塔
  房山古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现存古塔107座,约占北京市现存古塔总数的一半,故赢得“房山宝塔冠京师”的美誉,游览房山,举目可见式样各异、年代不等的宝塔,虽久经风霜,但风貌犹存,前保存较好的有良乡昊天塔、云居寺北塔、万佛堂花塔,严行大德灵塔、龄公和尚塔、姚广孝墓塔、豆各庄塔、镇江营塔等,大部分是纪念埋葬僧人的灵塔,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昊天塔,又称“多宝佛塔”,位于良乡东关燎石岗上,辽代修建,塔身通高47.5米,呈八角形,是北京地区唯一的一座五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内各层有回廊,廊内有瞭望孔,曾用于军事瞭望。景点位置北京房山区外馆斜街甲1号……[详细]
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上,距市区50公里,是闻名世界的古人类遗址,素称“北京人之家”。“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25-6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他们曾在龙骨山的石灰岩洞穴里居住留下了大量遗物、遗迹和骨骼化石,特别是大量的用火证据,证实了“北京人”当时已能用火取暖、熟食和吓退野兽,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生动而力的实证,除“北京人”遗址外,在这里还发现了距今约10万年前的“新洞人”化石和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遗址,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生物史和人类史“博物馆”。……[详细]
424、通教寺
通教寺
  通教寺在东直门内北小街针线胡同19号,占地2500多平方米。原为明代太监所建,清时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1942年,由福建来京的尼僧开慧、胜雨二人住持该庙,对该寺进行了扩建,更名为“通教寺”,通教寺在重修后,山门3间,寺院西端为大雄宝殿,南北二楼两层共40间,北楼后有清泰寮3间,北厢房,最西为伽蓝殿,中间5间为斋堂,名为五观堂,南配殿7间,中间3间为念佛堂,西1间为祖师殿,东头3间为寮房,1943年,胜雨成立了尼众八敬学苑,把通教寺作为敛收财物的场所建了书苑,1981年初,重新修缮。……[详细]
北师大附小旧址
  北师大附小旧址位于南新华街15号,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近代建筑,原范围不清,该校原为1901年建立的“五城中学堂”,1908年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后改为京师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现存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丁字楼、图书馆、二座办公室和二座宿舍楼。丁字楼为宿舍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平面“凸”字形,三层砖混结构,青砖筒瓦。图书馆建于1923年,三层砖混结构,主立面向北,西洋古典风格。两座办公室均为清末建筑遗存,两座宿舍楼为三层砖混结构,坡屋顶,外形朴素端庄。……[详细]
法国邮政局旧址
  普普通通的一排法式洋房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100多年前的半殖民地时期,却是法国邮政局的所在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成为西方各国的使馆区,外国人的办公、生活都离不开邮局,法国便在此设立了邮政局办理邮政业务。建筑顶部用连续的三角山花装饰女儿墙,让呆板的小平楼变得灵动了起来,六扇连续拱券式大窗也很抢眼。站在这里,不难想象昔日人们在柜台前办理各项邮政手续的排队场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9号类型:历史建筑开放时间:仅可参观外观,不对外开放。……[详细]
鹫峰山庄
  鹫峰山庄,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北安河村西,鹫峰原名秀峰,海拔约450米,为燕山山脉的支脉,山顶有数株古松挺立,如一只雄鹫兀立而得名。山下有秀峰寺,坐西朝东,有殿三进,殿房数十间。秀峰寺南是我国近代自建的第一座地震观测台—“地质调查所鹫峰地震研究室”,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地震观测台站之一。秀峰寺前有响塘庙,是清咸丰九年,醇亲王府的孙殿亭等人集资修建,为宫内太监养老休憩之所。相传响塘之名为慈禧太后御赐而闻名。1999年海淀区将鹫峰山庄、秀峰寺、响塘庙、地震台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宣武门教堂
  南堂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前门西大街141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1664年,汤若望被-下狱,该堂一度被毁,汤案平反后康熙又拨银重建,1775年遭火灾,后又重建。1900年曾被义和团焚毁。1902年又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经多次修葺。南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京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砖塔胡同这一名称,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万松老人塔的精确塔龄已不可考,但根据史料推断,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砖塔胡同的年龄亦应与此相仿。明人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均把砖塔胡同作为京城古迹加以收录,由此亦可以推断砖塔胡同历史之久远。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游玩时间:建议10-15分钟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大栅栏商业建筑
  大栅栏商业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武区前门外大栅栏地区。包括瑞蚨祥旧址门面、谦祥益旧址门面、祥义号旧址门面、劝业场旧址。瑞蚨祥旧址门面。铺房于宣统二年(1910)建成,2层砖造木屋架结构,占地面积599平方米。②谦祥益旧址门面。店堂建于清末。③祥义号旧址门面。铺房建于清末,2层木结构建筑。④劝业场旧址。铺房最早建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毁后于1918年重建,劝业场地上3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内部纵向设置大厅3个,四周为3层回廊。临街立面为巴洛克式。……[详细]
清真永寿寺
  清真永寿寺在西城区三里河中巷2、3号。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始建,天启四年(1624)重修。重修碑为进士石三畏撰文。寺之旧址名“翁僧荒堂”。寺门一间,石门额-“清真礼拜永寿寺”。入大门后左为水房名“规洁室”。右为望月楼,二层,上有横匾曰“唤醒楼”。往西,南为讲堂,北为学堂,大殿面阔3间。西房配有角亭,后窑殿向西凹去处,高起穹窿。大殿南北有耳房。后有六角亭1座。寺门外原有石桥1座。寺界内原有回教墓地,方圆约17里。寺内有碑7块,其中有阿拉伯文碑与《重修清真寺碑记》碑。 ……[详细]
北京蔡锷故居
  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有蔡锷故居。由前后两院组成,房屋由回廊相连。现基本保持旧观。蔡锷于民国2-4年(1913年11月-1915年11月)寓此。故居前院的西房系大门和三间配房、北房、南房各三间。前院和后院由廊墙隔开,后院有北房、南房、东房各三间。整体格局甚不符老北京四合院的规制,用工、用料亦显得很单薄,连正房也没建于三层石级之上,二十间房屋均是平地起房,给人以简易之感。有跨院的房屋均是后建,原为停车、养马之所。蔡锷的军衔系陆军上将,军职疆界局督办,车、马均系职务待遇,由官方提供。……[详细]
433、隆长寺
隆长寺
  目的地介绍  隆长寺在西四北三条胡同3号。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建,原为汉经厂外厂。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   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一间,石门额-“圣祚隆长寺”。天王殿3间,钟鼓楼;大千佛殿3间;后殿五间及配殿和僧房。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和韦陀;大千佛殿供奉三大士、十八罗汉、五方佛和二十四诸天;后殿供奉观音、达摩和千手千眼观音。其中除铜五方佛移至法源寺外,均已无存。为西城区保护文物。   位置:位于西四北三条胡同3号。北京西城区……[详细]
镇江营遗址
  镇江营遗址位于房山区南尚乐乡镇江营村北,东临拒马河。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50米左右。地表文化遗存大量的红、灰陶片,断壁上暴露出墓葬等。商周遗存发现于50年代,1986年在遗址上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存。随之发现了一些房址、窑穴,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遗址上还有一座明塔,称镇江塔,塔为覆钵式,通高约13米,通体使用豆渣石料建筑而成。塔座方形,须弥座式。束腰浮雕仰覆莲,覆钵南侧有一个不大的佛龛形门;上部是九重相轮,宝珠刹。塔旁一棵古槐有两人合围之粗。……[详细]
435、庄公院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公院
  庄公院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周口店镇娄子水村,始建于辽代,始建时名超化寺。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三十六年由道人王太定主持修建的,占地约7000平方米。正殿为一上下两层阁楼,高约10米左右,有三个圆形拱门,雕有龙凤图案纹样,线条流畅,造型优美。上层为娘娘庙,木结构建筑三间;下层为三清殿,是三间砖石结构的无梁建筑,原供奉三清圣像。两侧配殿各五间。三清殿西北约50米处,有一座辽重熙时期建筑,名曰“刘师民塔”,高约7米,呈八角形,三层檐,宝珠刹,塔身中间有发券门,建筑保存较完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