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文物古迹介绍

141、田义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义墓
  田义墓又称慈祥庵、石香炉庵,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脚下,模式口大街80号,北靠蟠龙山,距法海寺约1华里,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监墓,始建于明朝万能历年间,占地约4000平方米。同时也是我国首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田义墓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葬有明朝万历皇帝身边最宠幸的当红大太监田义及其他十几位明清太监的墓群。到了清代,此墓已废弃,无人管理。有一僧人至此,对墓园景物十分钟爱,恐其遭贪利0徒破坏,于是奏请康熙皇帝批准,在墓园东邻建“慈祥庵”一座,称为“东曲”,并将田义墓作为“西曲”归入庵中。又由于庵前有一巨大的石香炉,“石香炉庵”便由此得名。慈祥庵有殿宇两进,三楹,内供观世音像,两侧为禅堂,有一小门与田义墓相通。目前殿宇作为“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展室。宦官田义,号渭川,陕西华阴人,生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详细]
丰台大王庙
  大王庙又名金堤永固庙,座落在卢沟桥西侧,位于丰台区北天堂村外的永定河东岸大堤旁,毗邻西五环,坐北面南,远远望去,十分醒目。大王庙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惟一的治水庙。大王庙的来历与“治水”有关,光绪十六年永定河决口发水,洪水淹至广安门一带。清廷拨款30万两白银,责成直隶总督李鸿章组织封堵永定河大堤决口,最终于当年九月封堵决口合龙成功。参与治水的官员们为纪念封堵永定河大堤决口抢险工程成功,于次年(1891年)利用工程余款和余料,在大堤脚下建造了一座龙王庙,是一座驻扎防洪人员与祈求平安合二为一的建筑。慈禧太后为此庙题匾“永佑安澜”,光绪皇帝也题匾“金堤永固”。这座庙宇内供奉着相传能解救厄难的“水官大帝”和“镇水龙王”,被周边农民俗称为“大王庙”。至今,这些碑文与匾额仍然存放在大王庙里,内容清晰可见。大王庙总面积一千 三百二十二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五百八十二平方米,包括门殿(山门)、东西配殿……[详细]
古塔公园
  古塔郊野公园又称古塔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南部王四营地区境内,占地面积836亩。公园内的最南端有一座“十方储佛宝塔”,这座八角九层密檐砖塔始建于1538年的明代,为北京市级保护文物,现已成为该公园的象征,公园也因此得名古塔公园。园内建有4个主要景区,即:西大门区、中心湖区、山花园区及古塔区。其中中心湖区为主景区,取名七彩春花园,建有花王台、海棠广场、亭廊组合、平泉叠水等景观,将古塔郊野生态环境特色与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特色有机结合,环保公共服务设施配备齐全。全园种植各色乔、灌木及花卉200余个品种,约22万株。其中,雄伟的西大门前有山石花坛,大门边有一个高高的了望台,大门北侧有一个不小的免费停车场。中心湖区包含了七彩春花园、花王台、海棠广场、亭廊组合和平泉叠水等景观,是公园的主要景区。除了十方诸佛宝塔,中心湖区是公园的精华。漫步在其中,真是心旷神怡,思绪平静,能忘掉一切烦恼。山花园鲜花盛开,……[详细]
144、交泰殿
交泰殿
  交泰殿为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约为明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次年重建。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立、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交泰殿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交泰殿平面为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鎏金宝顶,小于中和殿。殿中设有宝座,宝座后有4扇屏风,上有乾隆御笔《交泰殿铭》。殿顶内正中为八藻井。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详细]
孔庙碑林
  位于国子监东面的孔庙,矗立着198块碑刻,记录着元、明、清三个朝代600年来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录取名次。孔庙碑林见证了旧时的科举制度。孔庙碑林中的部分名人于谦,杭州钱塘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他会试时已考中第一名,因殿试策论指斥时弊,触怒皇帝,被降至榜末。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蒙古大军直抵北京城下,国家危亡之际,于谦挺身而出,率军民在德胜门外恶战一场,击退敌军,保住了北京城,后来反被昏庸误国的明英宗杀害。其故居在东单西裱褙胡同,后辟为纪念馆。商辂,浙江淳安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状元,是明朝89科会试两位连中三元者之一(另一位是黄观),曾协助于谦主战抗敌,反对迁都南逃。严嵩,江西分宜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2名,曾把持朝政21年,是明朝著名的大0臣。孔庙中的“触0柏”,即因柏枝曾剐掉了严嵩的乌纱帽而著称……[详细]
146、奉先殿
奉先殿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奉先殿为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四周为高垣。前为正殿,后为寝殿。前殿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彩绘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开门,为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后檐中5间接穿堂,余皆为槛窗。殿内设有列圣列后龙凤神宝座、笾豆案、香帛案、祝案、尊案等。后殿面阔9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755平方米。黄色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外檐彩画亦为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接穿堂,余为槛窗。殿内每间依后檐分为九室,供列圣列后神牌,为“同殿异室”规制,各设神龛、宝床、宝椅、楎椸,前设供案、灯檠。前后殿之间以穿堂相联,形成内部通道。室内皆以金砖铺地,浑金莲花水草纹天花。殿前月台宽40米,深12米,总面积500.平方米,陈设日晷、嘉量。须弥座及……[详细]
147、弘义阁
弘义阁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乾隆时体仁阁被火烧毁,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由于二阁是太和殿的两厢,在形制上既要有主有从,又不能相差太大,影响和谐,因此建成楼阁形式,两层之间设腰檐,出平座,屋顶为单檐庑殿顶,此种做法使其高度达到23.8米,相当于太和殿高度的10分之7,又高于与其相邻的庑房,既不逾越建筑等级之制,也无两厢渺小之感,同时又改变了建筑空间的呆板。二阁与主体建筑配合协调,使整组建筑愈显气势恢宏。清朝统治者,是肇始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作为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一支,他们同其他北方民族一样,对于金银制品情有独钟,入关之后,他们仍然……[详细]
八大处香界寺
  位于北京西山馀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又名“平坡寺”。该寺创建于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称“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称“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经重修改名为“香界寺”,意为“香林法界。”香界寺的建筑从山门到藏经楼,依山势顺坡而建,前後六个院落、五层殿堂,殿宇宏大、门户重重。一进寺门,有石台阶,长达数百级,拾级而上,就到大乘门。有副楹联:“一竿竹影敲明月,半榻松风卧白云”,把这里的幽静环境,雅洁风景一语道尽。寺的规模比其他七处大,过去是帝王游山时休息的地方。现在寺里还保存着清乾隆年间的“行宫”和“藏经楼”。现存建筑多马明清遗物,寺院以藏经楼为中心,以东西“弄楼”围成方形庭院,左右有钟鼓楼,东边是乾隆行宫。中为正殿,供奉大佛三尊,两旁有十八罗汉彩色塑像。行宫上层设皇帝宝座,对面大厅悬乾……[详细]
149、云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同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详细]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在北京市古北口镇南关外国道西侧长城脚下,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高6米,底部直径15米,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门垛两旁写着一幅挽联,上联是:“大好男儿光争日月,”下联是:“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是“铁血精神”。在墓前方竖着一通高2.5米花岗岩石墓碑,碑额中间镌刻着:“癸酉年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落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立”。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结束后,在古北口东南两关,大街小巷尸横遍地,山谷田野,到处都有阵亡将士的遗体。牺牲在路边街巷的将……[详细]
151、祈年殿
祈年殿
  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也称为祈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金碧辉煌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详细]
152、仁寿殿
仁寿殿
  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光绪年间改为今名,仁寿殿坐西向东,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有南北九卿房。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准其专摺奏事,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长,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百日维新”终归失败。仁寿殿内吸引人的是一只蹲在-石须弥座上的铜铸异兽,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造型离奇怪异,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铜龙铜凤,排列于仁寿殿前,均空腹,是帝后举办朝会时点燃檀香之用。当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我国古代历来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详细]
正阳门箭楼
  目的地介绍  正阳门箭楼位于崇文区西北部,前门大街北端,系北京城中轴线天安门南端的重要建筑之一。于1988年1月31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阳门箭楼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楼。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两度失火被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1901年开始修缮箭楼,1906年竣工。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思凯格尔改建正阳门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16年竣工。改建后,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门被拆除。   正阳门箭楼从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更成了北京人游览的场所。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30年代增设电影院,1949年艺人魏喜奎等组织大众游艺社在箭楼演出。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式。  ……[详细]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目的地介绍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原名铁狮子胡同。清代这里有三座府第:东为和亲王府,中为贝勒斐苏府,西为和敬公主府。和亲王府的前身是贝子允禟府第。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五子弘昼改建为和亲王府。贝勒斐苏府,是清初恭亲王常颖的府第。清末,两府内的建筑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中间的主楼为欧洲古典式灰砖楼,东、西、北各有一座楼房。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和国务院设在这里;1919年后,靳云鹏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改为总理府;1924年段祺瑞被北洋军阀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这里改为执政府。1926年4月10日,北京发生了政变。驻北京的国民军将领鹿钟麟包围了临时执政府,段祺瑞出逃;执政府倒台,由冯玉祥将军接管。王树常任北平卫戍司令时。又改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1937年前这里改为二十九军驻北平军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1937年这里成为岗村宁次为首的日……[详细]
紫竹院行宫
  紫竹院行宫,属区级文保单位,位于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中关村南路35号紫竹院公园院内,是清代乾隆皇帝同皇太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行宫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下院,于乾隆年间建成行宫。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位孝敬其母后钮钴禄氏,在庙中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芦花渡”,并把原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庙宇修葺一新赐名“紫竹禅院”,并在西侧修建一座行宫,作为他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该行宫规模不大,坐北朝南,全盛时门上端悬挂横额上 书-“福荫紫竹院”五个大字,相传为乾隆御笔。宫门3楹,东西建倒座房各3间,两旁各开罩门1间,进门两侧各建折角游廊15间,可达正殿。正殿5楹,四角出廊厦,再进为二宫门3楹,进门正北建9楹两层楼1座,中悬匾额“报恩楼”,为乾隆御笔。院中遍植从南方移植的名贵翠竹,景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