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位于宝塔路16号,省级文保单位。寺因文峰塔而名。该塔建造于明万历十年(1582),清康熙七年(1668)元月,山东郯城大地震,塔尖倒地。咸丰三年(1853)寺毁于兵火,由万寿寺住持寂山募资重修,焕然一新,其时塔尖“大放毫光、万缕千丝、盘旋而上,如孤峰耸秀,矗入云霄,水陆之人皆仰瞻惊叹”。文峰塔为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八拱门,底层回廊式做法,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塔身青砖青瓦,塔高近50米,塔顶为八角攒尖顶。远处眺望,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表现了我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每当朝阳升起,文峰塔的塔影如笔蘸砚池,成为“砚池染瀚”一景,清人诗中有“九峰砚池塔作笔”句。文峰寺坐东朝西,门前立“古运河”碑,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于此而入长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从寺前经过。文峰寺已成为扬州塔、寺、园合一的宗教场所,2000年批准对外开放。后将市区五中内的明代建筑、万寿寺的大雄宝殿、……
[详细] 阮家祠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位于市区毓贤街8号,墓地位于邗江槐泗镇槐二村。祠堂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系清代学者阮元的家祠,祀高、曾、祖、祢四世。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扬州府仪征人,乾隆进士,历任要职,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傅,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祠堂坐北朝南,占地约1520平方米,有头门厅、二门厅、正殿、文选井,建筑基本完好。前两进均面阔三间。正殿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檩,两边有廊房环抱。祠南临街围墙正中嵌有“太傅文达阮公家庙”石额,祠东有阮元故居三进。2009年对东宅第古建筑进行修缮,并布置阮元生平展,2010年复建了西路建筑和隋文选楼,将利用隋文选楼建设扬州学派纪念馆。阮家墓地占地4200平方米。东南侧为阮元、继配夫人孔氏、侧室刘氏、谢氏、妾唐氏合葬墓,墓包直径8米,高1.8米,墓前有杨文定撰“阮文达公墓表”一块。北侧分别为祖父母、父母合……
[详细] 地藏寺位于素有“西山小扬州”之称的陈集镇镇南,始建于唐代,毁于五代十国的战乱,宋代重建,又毁于宋元战火,明初重建,隶属于九华山管理。清末扬州高旻寺0师来果曾来此传经,塑有藏身像一尊,后将地藏寺列为高旻下院,至战乱期间被毁。1939年,本澄等佛家人士出于恢复古刹之举,自筹资金重修地藏寺,建大雄宝殿及寮房十六间,后因破“四旧”被毁。 2002年,觉熙法师在当地信教群众的支持下,移址至陈集旅游规划区孔雀山公园处重建地藏寺,规划用地30亩,拟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藏经楼、灵塔、钟楼、鼓楼、放生池和配殿等。孔雀山公园在陈集街南一里,传说曾有孔雀栖息,树木林立,曲径通幽,景色宜人。山东南有神墩商周古文化遗址,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阮元曾在山西面建筑天后宫、天后楼、西山旧德祠,山南有一大币塘,面积30余亩,中有墩子如小岛,暑雨盛涨,一片弥漫,山光水色,别有洞天。目……
[详细] 莲性寺在五亭桥南、白塔西侧,有一座距今1400多年历史的寺庙——莲性寺。该寺原名法海寺,又名白塔寺。建于隋末唐初,重建于元代,法海寺取意法海无边之意。“莲性寺”是康熙1706年南巡扬州时赐名。法海寺内壁画“经变画”,采用天然石料,根据观天量寿佛经的内容和故事绘画而成,是全国罕见的大型壁画。文革时期,莲性寺受损,破败不堪。1996年起,市宗教部门多次进行修缮,现已修复天王阁、大雄宝殿、山门殿等多处设施。始建于清乾隆清乾隆四十九年的莲性寺白塔,仿北海琼岛春荫之白塔,高28.5米,由十三天、龛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它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底层为方形台基,四周围有栏板。前置小台,台北及两侧皆筑阶梯,可以登人。基座中央是砖雕须弥座,每面各有3个小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图,辅以砖雕缠枝莲花。座上有承托塔身的覆莲座与金刚圈。中层为龛室,形如古瓶,南面设“眼光门”,内供白衣大士像。上层为圆锥形塔……
[详细] 罗聘故居位于弥陀巷42号,又名“朱草诗林”,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居宅内有香叶草堂、倦鸟巢及住宅、书斋等。是现保存唯一的“扬州八怪”人物之故居。罗聘系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画家,扬州八怪殿军人物。罗聘祖籍安徽歙县,世代居扬州,出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罗聘自学成才,自称少年时即通晓十三科绘画技法,读过奇书五千卷。21岁时与画女方婉仪成婚,24岁拜画家金农为师,师生均信佛,甚为契合。金农殁后,罗聘为其料理丧事。罗氏夫妇及子女均擅画,以画梅为多,人称“罗家梅派”。为求画名远播,罗聘一生中曾三次携画前往京师。第一次入京是在39岁时,以八幅《鬼趣图》名动公卿,当日在图上题咏者近百人。画鬼其实是画人,讽刺种种世相,立意十分尖锐。此画被认为是中国漫画开山之作。第二次入京为47岁,第三次入京为58岁。在京师他的画名远扬,求画的很多,但所得寥寥,他自叹“自怜不及啾啾鸟,占尽高枝过一生”。他曾于嘉庆元年参加乾隆千……
[详细] 华氏园位于斗鸡场2、4号,为华氏盐商住宅,建于清代晚期。该建筑体量较大,正门现在斗鸡场4号,后至马坊巷6号。正门为砖雕水磨门,进门为三间门厅,一小庭院。整个建筑群分中、东、西三路。正门为中路、东西各有一火巷与东、西建筑相连。东路第一进三间一厅,已改造,难辨旧貌。第二进为四间花厅,旧有水池一方;第三进、第四进为砖木结构二层小楼。第三进小楼为上下四开间,第四进为五开间小楼,与中路正房相连。中路西路中四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群,前后以天井相连。中路后一小庭院,连接l形座西朝东,座北朝南各三间小平房。该建筑群高低错落,庭院相连,建筑,结构完整,为晚清时期盐商住宅代表之一。东路后进为小庭院,庭院东南角有飞檐漏窗方亭,向北残存黄山假山,假山北二层三开间砖木结构小楼一座。2008年修缮,现为特色客栈组成部分。扬州钱币馆2007年陈展于东关街306号胡仲涵故居内。照厅内有“铸钱史”和“考古发现”图片展;有银行……
[详细] 龙虬庄遗址是江淮东部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高邮市市区北约10公里处的龙虬镇。龙虬庄遗址从1993年开始发掘,总面积4万多平米,现已发掘面积1335平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4处、灰坑35个,墓葬402座,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二千余件。考古发掘证实了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江淮东部存在着一支面貌独特、序列完整的原始文化。龙虬庄的居民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不仅从事采集和渔猎生产,还饲养家禽和农业生产,制造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艺术品。1997年9月,中外考古专家云集高邮,对遗址实地考察研讨,确立了江淮地区史前文化——龙虬文化。它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江淮地区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1993年龙虬庄遗址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该寺为南宋德佑元年(1275)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募款所建。与杭州凤凰寺、广州怀圣寺、泉州麒麟寺齐名,并称我国四大清真寺院。此寺融合了伊斯兰建筑和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在兴建此清真寺时就按鹤的形体从“嘴”到“尾”布局。大门对面原有照壁墙为“鹤嘴”(1958年拆毁);寺门是仿唐建筑,翘角牌楼,犹如鹤首昂起;从寺门至大殿,是一条狭长弯曲的甬道,形似鹤颈;大殿相当于鹤身。大殿南北两侧有飞檐起翘的半亭,如同鹤翼(南侧半亭即望月亭,北侧半亭已圮);大殿后左右两侧庭院,有古柏两株,谓之鹤足。殿后原临河,遍植竹篁,形如鹤尾(填汶河筑路后竹篁不存);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水井一眼视为鹤目。每逢伊斯兰教节日,中外信仰者往往在这里聚礼,今日仙鹤寺已成为扬州和阿拉伯友好交往的一座标志。2019年10月7日,仙鹤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交通位于市区南门街,背靠……
[详细] 重宁寺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长征路15号该寺曾与天宁寺、建隆寺、慧因寺、法净寺、高旻寺、静慧寺、福缘寺并称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宁寺因为是奉旨而建,所以规模、形制、质量都比一般寺庙为胜。历史上的重宁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佛像精美,有关形制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规格来制作的。李斗说,扬州八大刹的佛作,可与苏州寺庙媲美,“而重宁寺佛作,则照内工做法”。按清代的建筑法则,分为官方、民间两大类,官方建筑法则又分内工、外工两种。所谓“内工”是指宫殿园囿造法,所谓“外工”是指城池仓库造法,两者都属于皇家建筑法则。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扬州,建成70年的重宁寺与城内绝大部分寺庙一样遭遇毁灭的命运。光绪十七年(1891)和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宁寺两次重修。民国年间,重宁寺规模虽大不如前,但其在全国佛教界的地位依旧很高。1929年,中国佛教会举行全……
[详细] 刘氏五之堂刘氏五之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中社区姜家巷13号,原五之堂有东中西三条轴线五之堂,现存五之堂为西轴线五之堂,建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五之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座北朝南,前后五进,每进五间,前四进前有廊轩,第五进为双层0。东侧有厢房一排6间,共有房间36间。窗、梁、廊檐雕刻俱精。第一进门楣上原有匾额曰“太史第”三字,文革时匾牌被毁。五之堂建筑均为清中期特征,梁架为“月梁”,两层楼房梁架雕刻精细。外墙山尖砖雕装饰考究,下檐有一方形镂空砖雕。刘氏先祖于明正统(1447)年,从苏州迁到宝应,此宅为十二世祖刘彦矩(太史第)的住宅,以《中庸》问政篇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而命名为五之堂。刘氏祖辈为书香门第,诗礼之家,出现许多杰出学者,其中刘台拱、刘宝楠、刘恭冕是为大家所熟悉的经学泰斗大师.五之堂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主体型制完整,风貌依旧,内涵丰……
[详细] 大芝麻巷民居群位于大芝麻巷18、20、34、36、36-1号,清末民初建筑。该民居群为以36号为中心,东侧为34号之一,西侧为36号之一,坐北朝南。18号民居,民国初期建筑。住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三间两厢对合式住宅,中以天井相连。此宅结构完好,木槅门、窗保持原样。20号民居,清代建筑。水磨砖雕门楼,两开间门厅。入内,北侧原有花厅三间,现已改建;西首二道门,进门为小过厅,中间为天井,北有住宅四进,均为三间两厢。该建筑内部结构及槅扇门、窗,均保存较好。36号民居,前为照壁,上有砖雕“鸿禧”二字,住宅前后四进。第一进为门厅,面阔三间,入内中为天井,三面回廊。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前置卷棚。第三、四进为三间两厢住宅,中以天井相连。34号之一民居,前后三进。第一进书房三间,东侧为厢房(龙梢)。第二、三进为三间两厢式住宅。36号之一民居,前后三进,第一进为三间客房,第二、三进为三间一厢式住宅。36……
[详细] 扬州麦粉厂旧址位于在便益门街、运河西岸,建于上世纪30年代。扬州麦粉厂是扬州近代工业起步的见证,俗称为扬州早期两爿半工厂之一。大楼建筑中西合璧,南向,砖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四间。现保存有该厂当年使用的一台德国西门子发电机。该建筑是扬州仅存的近代工业遗产。麦粉厂位于便益门外古运河西岸高桥南街2号。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的高邮裕亨麦粉厂,1931年因高邮城遭洪水,戴姓业主将厂址迁移扬州,并易名为扬州面粉厂兴记股份有限公司,建砖木结构五层楼厂房一座,时为扬州城的第一高大建筑。抗日战争期间为侵华日军控制,为其磨制军粮。新中国成立后,扬州麦粉厂成为扬州粉面工业主要厂家,1954年9月公私合营后,企业规模明显扩大。1983年,扬州麦粉厂生产的绿寿桃牌标准粉和特制粉,分别被评为商业部质量信得过产品和江苏省优质产品。2001年,原麦粉厂厂房经维修后改为扬州工业博物馆。2011年12月,江苏……
[详细] 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江都市郭村镇塘头村花园组于氏姊妹楼。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据陈毅的指示,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及主力0团,新六团和留在江南的“挺纵”二团冲破重重-,渡江北上,到达江都县塘头地区,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集中塘头、郭村的新四军7000余人,整编为3个纵队和1个独立支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实际情况,决定东进黄桥地区。7月25日,陈毅、粟裕率3个纵队从郭村塘头出发,东进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设在于氏姊妹楼内,于氏姊妹楼原为清光绪12年(1886)进士官知府,翰林于齐庆府邸。解放后此处是历届区乡政权所在地。1986年,被江都县委、县政府定为“江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中共江都县委、县政府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
[详细] 同松药店宝应同松药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南大街54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取同心同德,松柏常青之意。1965年,药房后面增筑了药材加工间。现存店铺和药材加工间共三栎房屋,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7平方米。药店店铺坐西朝东,前后两进,均为上下两层楼房,中有过廊相连。第一进面阔四间,进深七檩,硬山顶,屋面小瓦,室内梁架稳固,一楼铺闼门已改成玻璃门,室内装修;二楼雕花格扇门窗保存完整,门外梁架雀替木雕精美,室内木地板等完好。第二进面阔四间,进深五檩,硬山顶,屋面小瓦,梁架完整,室内木地板、木楼梯等保存完好,惜一楼也已装修,后山墙南端有福祠痕迹。药材加工间坐北朝南,上下两层,面阔六间,进深七檩,室内梁柱较粗,木楼梯、楼上木地板等保存完好,惜前墙大部分改动,砌成实墙,仅存部分门窗,屋面已重新翻修。该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结构完整,且见证了近代百余年宝应医药……
[详细] 白龙庙位于扬州市西郊森林公园内(仪征市刘集镇白羊山),始建于唐宣宗年间。相传曾有一对夫妇居于白羊山中,感天地而孕,生下一白色蛇状怪物,妇人当即被吓死,而后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白色怪物腾空而去,当地人称之为“小白龙上天”。龙父为妻立墓奠祭,小白龙为报生养之恩,每年六月都会来此祭母哭灵,此日必是风狂雨暴,当地人皆称“小白龙回家”。天长日久游出一条弯曲的河流,便是现在的“龙河”。人们为求风调雨顺,在此山上建庙一座,称其为“白龙庙”,至今香火鼎盛。白龙母坟如今尚存,坟前有一圆形洼塘,名为“白龙窝”,传说是龙父当时倒胎水和小白龙由此升天甩尾所致,水虽不深,但大涝不溢,大旱不涸,常年均保持一定水位。 原庙宇在破“四旧”中被拆毁,1984年,文忍法师在当地信教群众的支持下重建,占地30余亩,现已建成大殿,东、西配殿,寮房等。 地址:仪征市刘集镇白羊山 电话:0514-83831004……
[详细]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鐤い鎰剁畱缁犵娀鐓崶銊р姇闁稿顦甸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Ь椤鎹㈠┑鍥╃瘈闁稿本绋戝▍锝夋⒑缁嬫鍎滈柟鍑ゆ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