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文物古迹介绍

洪裕邝公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驻地遗址
  洪裕邝公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驻地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大岭顶,GPS坐标:北纬22°5511.6,东经113°4848.5,海拔高程36米。该遗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太公岭邝氏家族十六世祖邝洪裕所建。面阔11.60米,进深29.07米。砖木石结构,三间二进合院布局,硬山顶,抬梁与穿斗结合式梁架,首进设两塾台,两廊围墙为镬耳式,公祠左侧山墙嵌刻《建造洪裕公祠碑文》。1938年1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派张英到大岭山开展工作,张英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以太公岭村为中心,向四周的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训练壮丁,在各村组建自卫队,同时建立中共支部,发展党员,在太公岭村建立了一个交通接待站,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1938年初,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此训练抗日青年。同年12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委员、抗日模范壮丁队队长王作尧带领60多名队员,从屏山、水口来到大岭山,当晚进驻洪裕邝……[详细]
蚝岗贝丘遗址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蚝岗贝丘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蚝岗遗址保存面积约650平方米。专家推测珠江三角洲是距今一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遗址当时很可能是个海岛,遗址西部原有一流向西北的河流,可为先民提供饮用淡水。据当地年龄大些居民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贝壳堆积如山,生产队曾于此处挖贝壳烧灰做肥料,延续时间达一年多。如今,田野及山岗大部分地方已建起密集的民居或商品楼宇 。专家们在蚝岗遗址发现了四方形的水沟痕迹和墓葬,还有石磨,这说明当……[详细]
蔡氏宗祠——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遗址
  蔡氏宗祠——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遗址位于长安镇霄边社区正大街南社八巷10号右侧,GPS坐标:北纬22°4818.0,东经113°4834.4,海拔高程10米。蔡氏宗祠始建于1850年前后,是霄边蔡氏十九世祖所建,2006年重修。该宗祠坐西向东,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阔14.1米,进深38.2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青砖墙体,碌灰筒瓦,麻石、红石立柱,有塾台。1941年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霄边秘密成立霄边联乡办事处,刘荫任办事处主任,办公地点设于蔡氏宗祠内,办事处归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管辖。1944年9月,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成立,辖怀德、沙头、赤岗、锦厦、乌沙、厦岗、北栅、霄边等9个乡。办公地点依旧设于此处。联乡办事处成立后,立即发起“节约粮食,以杂代粮,共度时艰”活动,开展“减租减息、退租退押”运动。年底,新五区联乡办事处撤销,成……[详细]
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
  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位于清溪镇铁场村,GPS坐标:北纬22°5136.0,东经114°1237.8,海拔高程87米。遗址原为一座岭南风格的传统佛教寺院建筑,名广缘庵,始建于明朝。原建筑现已全部垮塌,仅剩残墙。1997年10月,村民集资在原址上修复了“广缘庵”的一部分,为三间二进二廊合院式布局,建筑坐北向南,砖墙内外灰砂批荡,总面阔11.94米,总进深16.63米,硬山顶,绿琉璃瓦,该建筑两侧及前方保存原建筑残墙及围墙。1944年11月,中共路东县委成立,随即在清溪铁场举办开辟山区政权训练班和党员骨干训练班。学员毕业后,组成两个工作队,称为铁流工作队和洪流工作队,分赴清塘区和常平区,发展党组织以及民兵和农会组织,建立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参军,开展减租减息,发展生产。20世纪50年代,遗址改作铁场小学。20世纪70年代中期,遗址建筑中的木、砖等构件被拆,用于新建铁场小学校舍。20世纪90……[详细]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前线指挥部遗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前线指挥部遗址位于大岭山镇观音山的观音庙。因山如观音坐骑狮子横卧,山上又有石似观音坐像而得名。山前有巨石如更鼓,故又名更鼓楼山,山腰建有观音庙。GPS坐标:北纬22°5307.9,东经113°4752.5,海拔高程119.3米。1941年6月1日,国民党顽军分两路向大岭山进犯:一路由驻金桔岭的刘光、杨参化两个大队向太公岭、百花洞进攻,在长排坡地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华队、虎门队及民兵自卫队的阻击;另一路黄文光大队150多人,从大朗经杨屋,约在上午10时到达大塘村。两路国民党顽军因配合不上,黄文光部不敢贸然开进大王岭,准备向牛牯岭、矮岭冚方向与刘光、杨参化部会合。第三大队指挥员命令第五大队的石龙队、铁路队迅速转到大塘打击顽军。石龙队在牛牯岭村后山岗上向顽军展开进攻,迫使黄文光部队边打边退。石龙队咬住敌人猛打猛追。这时,铁路队赶到,用重机-向敌人射击,黄文光部……[详细]
新基莫氏祠堂
  新基莫氏祠堂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新基村的八宅坊,坐西向东,三进五开间硬山顶建筑,长120米,宽20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前院1600平方米,全用石栅栏围着。这么宏伟的宗祠可能是东莞最大的。相传莫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残存的墙壁画处,有“民国37年重修”几字。最近一次重建是2006年。 莫氏为麻涌一大族群,其先祖发祥于肇庆。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传至邑三世祖考丕莫东湖始迁入麻涌(古梅)。至四世,支分两派,号南糖和北糖。南糖分布新基、东埔(含九宅);北糖分布麻涌的东宁(麻三)、西宁、松柏坊、向北(麻一属地),遂称“一莫三乡”。莫东湖为“莫氏崇本堂”的鼻祖,传至七世祖简庵,建立宗“启佑莫氏公祠”。其中东湖莫氏宗祠位于麻三村新街基,建于元末明初,座西向东,东临麻涌河。该祠分前门、中厅、后堂三进,青砖、石脚、穿斗结构。启佑莫氏公祠位于麻三村一坊……[详细]
容庚故居
  莞城旨亭街8巷2、4、6号,是连在一起的三进“三间两廊”清代民居,看似普通,里面却走出了一-古和古文大师——容庚。本月20日,这三间小屋将热闹非凡。经过对其原貌复原,这里将作为容庚故居纪念馆重新开门迎客,成为反映东莞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纪念馆里将展出49件容庚的书画及-用品,全部展品都是容庚子女的私人收藏,十分珍贵。不过由于故居比较潮湿,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在此展出的都是复制品,容庚书画及-用具真品将同步在莞城美术馆展出。旨亭街8巷是容庚出生之处这一座岭南风格传统式样普通民居建筑占地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布置,每进都是一个独立的三间两廊式单元,两廊之间是一个小天井,天井后面正厅居中,两房居侧,由于天井稍低,厅和房间不至于太潮湿。“四水归堂”正是清末东莞民居的典型特征。据介绍,当年容庚的父亲在清光绪年间从他人手中购置了这处房产,容庚和他的弟妹们都是在这座房屋里出生。直到13岁……[详细]
却金亭碑
  却金亭碑位于今广东省东莞城区光明路与教场街交叉的街角处,却金亭碑立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根据碑文的记载,当时广东一带有些地方对外通商秩序混乱,贿赂和乱罚问题严重,甚至还有对外商拉差、劳役的现象。兼管口岸的番禺县尹李恺上任后,对外商“不封舟者,不抽盘,责令其自报数而验之。无额取,严禁人役,勿得骚扰。”外商非常感激他,由暹罗商人奈治鸦看邀集外商,筹得一百两白银,送给李恺,李恺坚决不受。奈治鸦看无法将银子退回给外商,就到广州找到李恺的上司,请求将这笔钱建个亭子,以表彰李恺的廉政。得到批准后,奈治鸦看便在当时东莞最热闹、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演武场筑亭、建坊、立碑、挂匾,名却金亭,碑即名“却金亭碑”。碑高184厘米,宽102厘米,青石碑身和红砂岩的底座显得非常厚重。石碑打制得相当仔细,碑的上部呈弧形,雕刻着细腻的云海花纹,花纹间是古篆体的碑额,下面是楷体碑文,镌刻精良,字迹至今仍清……[详细]
江边黄氏宗祠
  江边黄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华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围自然村交界处,占地面积654平方米。据《江边黄氏族谱》记载,江边黄姓先祖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今湖北汉口一带)几经周折南迁定居于江边,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0年),族裔黄学伊中举出仕为官(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倡议之下,兴建黄氏宗祠。清咸丰九年(1859年),族人黄龙韬因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后,对祠堂进行重修。祠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式混穿斗式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庭院式设计,使用36根石柱作支撑梁架。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回廊,三进另辟有左右厢房。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庄严、大方,具有早期珠三角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祠内保存有明朝海瑞题赠的楹联(仿制品)一副,有黄学伊题书的正门牌匾,有清光绪皇帝嘉奖族人黄龙韬为“振威将军”……[详细]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50.9,东经113°5007.1,海拔高程22米。整座宗祠坐东北向西南,建筑三开间三进合院式布局,进深29.86米,面阔11.84米,高7米。两侧设两廊,围合中间设有一天井。砖木结构,硬山顶,首进博古脊,二进龙舟脊,抬梁与穿斗结合式梁架。1925年秋,广东农-动领袖彭湃在此开展农运串联。随后,在中共东莞地方组织的发动下,成立了大沙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会址设在殷氏宗祠,开展农-动。1927年12月17日,中共东莞县委领导人蔡如平等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响应、支援广州起义的工作。1938年初至1941年,中共地下党员张英受东莞县党组织的委派来到大沙乡开展抗日游击基地建设,以殷氏宗祠为据点,建立了党支部,发展了邝应陶、殷灿林、邝池寿3名党员,同时在此以抗匪保家乡为名,组织大沙乡抗日常备队,培训了100多名抗……[详细]
黄旗古庙
  黄旗庙的建立,东莞有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江西省著名的风水先生赖布衣,为东莞勘察宝地。赖布衣来莞时,登山越岭,不要说皇帝、宰相的宝地,连状元宝地也找不到。一天清早,来到黄旗地带,朦胧中觉得这是一块出状元的宝地,但中心穴点在哪里?总找不出来。正发愁时,忽见不远处有一妇人穿白衣白裤,伏地作哭。赖布衣循声上前一看,那妇人所伏地点,正是状元地的穴口。这妇人为何伏于此穴口?难道她懂风水?赖布衣正要上前询问,忽然一阵风吹来。赖布衣连忙合上双眼。拭目看时,那妇人已经不见。赖布衣方才明白,这妇女就是观世音菩萨。赖布衣回去复命,人们听说这是观音显灵的宝地,谁敢争夺?便在此建了观音庙。黄旗古庙,应建于北宋徽宗时期。庙内有一石匾:“宝安福地”。原因是隋代以,东莞地带有宝山(在黄江),因名宝安县(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就是说,黄旗观音庙是今天东莞、深圳两市人民的洞天福地。故每逢过年过节,这里香客如云。黄旗庙经历代重修……[详细]
金鳌洲塔
  明东莞金鳌洲塔位于东莞市万江金鳌洲村。塔处江心陆洲,三面环水。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九级,楼阁式砖石塔。各层置腰檐与平座,穿壁绕平座式阶梯,高50.95米。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天启四年(1624年)落成。清康熙年间曾重修,至四层,工半而停。乾隆二年(1737年),因塔倾圮而重修。1989年维修。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雁田抗英指挥部旧址
  雁田抗英旧址位于凤岗镇雁田村,包括邓氏祠堂和抗英炮台旧址。邓氏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是雁田邓族为纪念南宋皇姑赵氏而建。该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面宽15米,进深34米,二进为三间三楼牌坊。抗英炮台旧址,位于雁田村南边望恢岭上,为土炮台,炮台和战壕环绕整个望恢岭顶。1899年,雁田人民在武进士邓辅良的率领下,以东罗新厅为抗英指挥部,组织义军,购置武器,在雁田南边望恢岭上修工事,筑炮台,阻止英军北侵。现炮台已塌,炮台遗迹和战壕尚存。地处东莞东南部凤岗镇,南距深圳盐田海不到二十多公里,地形主要以丘陵和山地、冲积田为主。地处亚热带南部,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潮湿多雨。雁田村四面环山,中部平坦,中间有雁田河、水贝河流经沙岭汇合,灌溉便利,适宜种植水稻,开发鱼塘。山多为小山丘,坡度较缓,土层较厚,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所处的凤岗镇雁田村在东莞市东南端,有人类定居始于元朝。村民全是讲……[详细]
东江纵队三龙大队指挥部旧址
  东江纵队三龙大队指挥部旧址位于东莞市高埗镇低涌村熊氏悦南祖宗祠内。熊氏悦南祖宗祠建于1781年,1931重修一次,面积200平方米。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战员宿营地旧址位于低涌村苏氏宗祠。苏氏宗祠建于1713年,1983年重修一次,面积400平方米。两处旧址的建筑物均是砖瓦结构。为开辟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1944年9月,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200多人在大队长谢阳光、政委何清率领下挺进高埗镇低涌。指挥部和部队驻地分别设在低涌熊氏悦南祖宗祠和低涌苏氏宗祠里。部队到达低涌后,进行了几次较大的战斗,取得辉煌战绩。如击退刘发如土匪的袭击,粉碎日军的扫荡,俘虏伪军抗红义勇军团长李女夫妇,击退土匪李潮的反扑,歼灭盘踞在高埗村的刘发如匪部,解放了高埗村,在蕉利击退日、伪、顽军的联合围剿等。三龙大队在低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成立农会、妇女会、民兵大队和儿童团。1945年4月24日,部队……[详细]
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
  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位于东莞塘厦镇牛眠埔。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含永培书室遗址、福音堂、鼎和堂、张彩廷纪念碑、张声和夫妇墓。咸丰二年(1852年4月),洪仁从香港乔装成“算命先生”潜回内地,匿居东莞牛眠埔村友人张彩庭家,永培书屋担任塾师达一年之久.后复乔装离村,再度赴港.(事后,张彩廷也因掩护干王脱险有功,任户部尚书,称六千岁,授于黄缎一幅.)福音堂,建于1919年,从属洪仁避难遗迹.解放前主要用于基督教宗教活动.1953年曾改为崇真小学.永安台,是福音堂的附属碉楼.正面写有永安臺三个大字.鼎和堂,建于1912年,从属洪仁避难遗迹.为张声和牧师在塘厦传教时的居所.(张声和为张彩廷之子.)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大地曾轰轰烈烈地遍地开花.在广东很多地方都留下革命的历史遗迹.东莞这一处洪仁避难遗迹,古建保存完整,古风也浓,值得探访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