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旅游

惠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61、东坡井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井
  东坡井位于惠州市东区白鹤峰上。井口宽0.6米,深14.5米。青砖砌壁,外貌古朴。傍有井栏,立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名士关槐书“冰湍”两字石刻。是北宋文豪苏轼(东坡)寓惠州的重要遗址,现存完整。史载: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苏轼在白鹤峰买地数亩,“作屋二十间,规作终老计”。次年苏轼迁进新居。由于地高水远,苏轼便雇人凿井,并作诗记之:“今朝僮仆喜,黄土复可抟。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我生类如此,何适不艰难。一勺亦天赐。曲肱有余欢。”2015年12月10日,东坡井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2、会龙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龙楼
  秋长镇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客家传统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以客家围屋为主的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共有各式围龙屋100多幢,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有30多幢,是客家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其中,位于官山村的会龙楼,建成于1888年,是东江革命学校旧址,是东江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客家围龙屋之一。位于周田村的碧滟楼,是由被誉为“开辟吉隆坡的巨人”叶亚来出资于光绪年间建成的。在叶挺故居周边散布着一些客家围屋,如会新楼、会源楼、瑞狮围等,它们各具特色,融合客家历史、民俗、风情、建筑、文化、人物等客家特色于一体,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3、南楼寺
南楼寺
  南楼寺为位于罗浮山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境内,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原名叫延祥寺,是梁武帝大同年间,由著名的景泰禅师兴建的。一千多年来,南楼寺名人辈出,游历过南楼的名人,更是不可胜数。南宋诗人陆游曾经两次游历罗浮,还挥毫写下了“石楼自向云中见,仙岛谁知海上来”,这石楼指的就是石楼峰上的南楼寺。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方圆总面积约260多平方公里。那里水流清澈,瀑布成群,谷内岩石因水流冲刷而形成各种形态,大小不等,环境十分原始,秀美、溪水清澈见底,山谷两旁植被浓郁,藤蔓横生,偶尔伴有的几声鸟叫虫鸣,会使此地更显静谧。……[详细]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叶挺将军故居的左后侧。1938年10月,日军在惠阳县大亚湾登陆后,中共中央致电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指示要在东江敌占区后方开辟游击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中共东南特委书记梁广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在香港多次召开中共香港市委、海员工委和东南特委领导干部会议,决定由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带队到惠阳组织人民抗日武装。10月24日,曾生、谢鹤筹、周伯明等带领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临时工作团到达惠阳坪山。30日,在坪山羊母嶂,由曾生主持召开了有香港惠阳青年回乡救亡工作团和坪山、淡水、盐田、沙鱼涌等12个党支部代表参加的干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同时决定成立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队,由曾生、周伯明、郑晋和叶汉生等人负责组建工作。为便于部队公开合法地开展活动,经与国民政府当地驻军协商,取……[详细]
愈南公家庙
  愈南公家庙 位于博罗县龙华镇鹤溪村。清同治七年(1868年)关怀所建。头门样似古牌坊。下分门三道,呈椭圆形,正门高2.9米、宽1.6米,两侧小门高2.4米、宽95厘米。门框用红砂岩石垒筑。正门“愈南公家庙”石匾为翰林院进士凌云所书。石匾上方镌有一块红砂岩石匾,上刻篆书“诰命”二字。头门内为天井,种两棵鸡蛋花树。两侧为厢房。北面为上厅,供奉祖宗神位。屋顶覆盖灰色筒瓦,单檐悬山顶。关怀,博罗龙华鹤溪人,清咸丰年间任福建汀邵总兵。兴建家庙纪念其祖父愈南。1985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州中山公园
  广东惠州中山公园(原名惠州第一公园)位于惠州市的木余山,全园坐北向南,占地30,000平方米,建园于1920年代。民国14年(1925年)10月,北伐的东征军攻陷惠州,蒋介石﹑-以及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在此园右侧“望野亭”前广场召开军-大欢大会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民国17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民国27年(1938年)在园内北端建造“中山纪念堂”。1987年矗立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以纪念他的诞辰120周年。其他建设包括“廖仲恺先生纪念碑石”﹑“旧城墙遗址”等,该公园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叶梦熊夫妇墓
  叶梦熊夫妇墓 位于惠州市西湖菱湖西畔犹龙山上。墓为灰沙黄泥夯筑,墓前砌有神道,神道口耸立高大的石牌坊,神道两侧立四对石象生:獬豸、马、羊、翁仲。墓堂前面竖立着螭首龟趺的御赐祭葬碑,正中立有明吏部侍郎杨起元(惠州人)撰写的墓表,还有大学士王宏诲撰写的神道碑。现尚存墓室,獬豸、龟趺,石翁仲,石牌坊构件。叶梦熊(1531~1597年),字男兆,号龙塘,又号华云,惠州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2年)平定宁夏副总兵哱拜叛乱有功。累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五年卒,赐葬犹龙山。……[详细]
惠州准提寺
  准提寺,位于惠州市西湖西山北支山麓.始建于明代,气势宏伟.空隐,澹归,雪槱,准提等高僧曾相继在此布道传法.曾是明清时期,岭南最负盛名的禅林之一.1999年在原址复建.(免费参观)在惠州西湖西岸绿树丛中的准提禅院,明未清初时为瑞开阁,因阁中供奉准提菩萨,后称准提阁。阁中有玉佛,高瞰全湖,是岭南佛教著名禅院,很多高僧大德曾驻锡于此。其中空隐和尚道独、澹归和尚今释、雪樵和尚真璞、准提和尚元桴这四大高僧相继在此布道传法,佛教文化非常丰富,是明末清初成为东江最负盛名的禅林之一。……[详细]
义和古戏台
  博罗古戏台 又称戏棚,位于博罗县义和乡天上园小学内。戏台距山约30米,当年观众围坐在山上看戏。戏台为清代建筑,是博罗县唯一保留下来的古戏台。戏台高出地面1.5米,台宽11.25米,悬山顶,灰沙瓦面。面宽一间,为5.25米。进深5.8米,面积为65.25平方米。壁墙有两扇圆拱门,门高2米、宽0.95米。两门之间有一矩形方窗,长2.1米、宽1.5米,窗均装饰方格图案。由拱门内进化妆间,深5.2米,面积58平方米。1985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0、跃鲤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跃鲤桥
  跃鲤桥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元岭村。该桥建于清光绪17年(即1891年)位于麻溪河元岭大队河段,现在元岭大队部东南方向耀鲤山的西端,此桥原是永湖至惠州的主要通道,属单拱行人桥,桥墩及拱部均由规格一律的方形和长扁形的白麻石切成,桥内跨径30米,桥面宽1.8米,桥拱顶部至水面高25米,拱部顶端的厚度仅38公分,桥的承受压力三吨以下,桥的两边建有石栏杆,东西二桥头建有避雨亭和石雕人头像为桥伯公。此桥是永湖境内的一座优秀的古建筑作品,九十年来,经无数次洪水冲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冲击,桥身仍完好无损,造型美观、雄伟壮丽,安安稳稳地跨在麻溪河上。自元岭大桥建好通车后,再没有人行的桥成了三朝元老的展览品,因桥东端避雨亭被毁掉,碑文也被毁了,因此此桥的设计师是谁也无从查考了。跃鲤桥属于典型的单孔砖石拱桥。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分册》记载,跃鲤桥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桥长18米,宽2米,高8米,拱跨……[详细]
71、九天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天观
  九天观位于罗浮山景区内。又称明福观。始建于南汉,明末邝露读书于观中,自号明福洞主,乾隆年间莫明星重建,名之九天观。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修建。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布局,通进深26.4米,通面阔20.4米,占地2245平方米,建筑面积532平方米。建筑均为灰瓦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大门上方悬挂“九天观”木牌匾,门联为“九转丹成呈旭日;天生胜境乐游人。”正殿“金阙宝殿”供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楹联为“万脉尽朝宗法著南天开帝座;五云扶圣教气腾北极普神府”。侧殿为禄位堂、八仙殿、吕祖殿。观内保存有一个完好的石香炉,炉身正中刻着“殿前宝炉”四字,下刻“咸丰十一年辛酉旦且虔奉沐恩弟子邓信合诚心敬立。”观前放生池雕塑有龟蛇,池旁植有七棵水梦松,基奇古,殆千百年物。1985年九天观已进行修葺,恢复了宗教活动。1978年公布为博罗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华岭砖室墓
  龙华岭砖室墓位于博罗县龙华镇龙华圩侧的小山上,该墓已被盗。墓向260°,墓长7.30米、宽2.40米,高1.70米~ 2.20米。墓室分为甬道、前室、棺室三部分。墓门早年已毁,甬道和棺室过道为五重砖拱,前室和棺室为三重砖拱,两壁砌至1.10米处起券。前室两侧在70厘米高处有砖砌直棂窗,前室和棺室前部各有两块凸砖作为灯台。前室比甬道高出30厘米,棺室比前室高出15厘米,地砖平铺为人字形。墓砖淡红色。在前室和棺室前部发现4件青釉瓷器。有四系罐、碗、碟等。……[详细]
飞鹅岭公园
  飞鹅岭见证了国民革命军东征的历史,留下了孙中山、周恩来等伟人和革命将领的足迹,留下了东征战士英勇杀敌的豪情和热血。飞鹅岭是国民革命军东征在惠州的重要遗迹。为了纪念国民革命军东征,缅怀革命先辈伟业,新中国成立后,惠州市政府对东征遗址进行重点保护。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在飞鹅岭种植大量树木花草,随后将飞鹅岭辟为城市公园。1984年将其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市政府在飞鹅岭树立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士群像,并在登山楼上开设一间东征史料陈列室。……[详细]
黄沙塘高桥
  黄沙塘高桥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坦塘行政村黄沙塘村。始建于清代,为四孔平梁青麻石质石桥,横跨黄沙塘沥两岸。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1.57米,桥面宽0.8米。桥墩为两组,用两根竖立的长方形石柱,上端榫接一块石板组合而成,两组竖立的石柱之间用两根横置的方石作梁榫接,以增加桥墩的稳固性。桥面用三块宽0.26米、厚0.18米、长4.72~6米不等的石板并排组合而成。桥面距水面约3.8米。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元公祠
  陈元公祠位于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北向南偏东10度。建筑为三开间二进深,中轴对称式布局,石、木、三合土结构,布瓦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墙体裙部用长方规格条石彻筑,上部用三合土夯筑。大门设置为四柱三间牌坊式,建筑前后依次分别是,影壁、大门、门厅、天井、拜廊、上厅,明次间均不设墙。门廊、门厅、拜廊、上厅分别用圆花岗岩石柱承托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左、右廊则用倒方角石柱支承梁架,柱础简朴大气。拜廊与左右廊之间置月牙石门过度。拜廊与上厅梁架之间置两个相向的拱门,上部则承托石槽将瓦檐水导出山墙外。门廊山墙上有精美的人物花鸟浮雕,大门上首嵌一方石匾,上阳刻“陈元公祠”四个大字及“时乙亥乾隆四十四年季春吉旦”等字样,大门对出约5米处置一与房屋阔度相同的影壁,正屋前端与影壁之间的院子两头分设斗门。……[详细]